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军 罗剑钧 +3 位作者 张雯 黄勇 李登科 曹跃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序贯盆腔根治性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5例临床Ⅱb期以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放疗组(联合组)99例和单纯放疗组(放疗组)96例,比较治疗后的近、远期... 目的探讨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序贯盆腔根治性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5例临床Ⅱb期以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放疗组(联合组)99例和单纯放疗组(放疗组)96例,比较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等各项指标,评价两组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上的效果和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瘤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缩小,但近期缓解率联合组高于放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联合组介入术后贫血纠正明显,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随访3年生存率联合组高于放疗组(P=0.032),1、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联合组明显低于放疗组(P<0.05);1、5年生存率及5年肿瘤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经临床积极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远期并发症以放射性皮炎、膀胱炎和(或)直肠炎为主,其中联合组放射性膀胱炎和直肠炎的发生率均低于放疗组(P<0.05)。结论介入化疗栓塞序贯放疗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近远期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 化疗 栓塞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介入治疗对早期宫颈癌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军 罗剑钧 +2 位作者 张雯 曹跃勇 黄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前行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6年资料完整的早期宫颈癌132例,其中试验组70例,子宫根治术前行经导管介入化疗栓塞术,对照组62例单纯行宫颈癌根治术。试验组在介入术后观察患者...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前行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6年资料完整的早期宫颈癌132例,其中试验组70例,子宫根治术前行经导管介入化疗栓塞术,对照组62例单纯行宫颈癌根治术。试验组在介入术后观察患者短期临床症状,妇科检查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形态学变化,评价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试验组术后14d行宫颈癌根治术。两组根治术中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脉管侵犯、阴道切缘侵犯等高危因素指标。长期随访患者生存及肿瘤情况,统计3年期生存率及复发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介入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妇科镜检肿瘤体积均有缩小,部分完全缓解,短期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87.14%。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394±104)ml和(3.64±0.62)h,较对照组(466±110)ml和(4.51±0.57)h明显减少(T检验,P<0.05)。术后病理学比较,试验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阴道切缘侵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脉管侵犯在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随访3年期间,试验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3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术前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癌 动脉 化疗 栓塞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军 曹跃勇 +3 位作者 赵少勇 李登科 戴信祖 王弟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原发性肝癌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31例,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组(TACE+RFA组)34例。治疗后通过DSA、CT、超声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原发性肝癌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31例,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组(TACE+RFA组)34例。治疗后通过DSA、CT、超声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评价。结果单纯TACE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复发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16.1%、48.4%、48.4%,TACE+RFA联合组分别为47.1%、17.7%、79.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纯TACE组的肿瘤缩小率、AFP下降率分别为22.6%、19.4%,TACE+RFA联合组分别为32.4%、4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ACE+RFA较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好,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肝细胞 碘油 射频消融 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的臭氧消融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肖越勇 田锦林 +2 位作者 张肖 李登科 李家开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观察臭氧消融术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87例和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69例行CT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其中33例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臭氧消融术的同时实施纤维环切割开窗术。治疗6个月... 目的观察臭氧消融术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87例和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69例行CT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其中33例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臭氧消融术的同时实施纤维环切割开窗术。治疗6个月后采用改良Macnab法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间盘源性疼痛患者,注入臭氧后立刻诱发腰部疼痛,CT扫描显示间盘形态较注射前膨隆明显但未见局限性突出。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间盘局限性突出,并表现为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受压改变。术后6个月随访,显效134例(134/156,85.89%),有效19例(19/156,12.18%),无效3例(3/156,1.92%)。结论臭氧消融术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源性疼痛 椎间盘突出 隐形 臭氧 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囊性成熟性畸胎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跃勇 邱丽华 +2 位作者 唐光才 韩福刚 刘丽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8-958,共1页
关键词 肾脏 畸胎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邱丽华 龚启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91-796,共6页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磁共振序列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病理机制研究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磁共振结构及功能成像在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揭示抑郁症潜在病理...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磁共振序列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病理机制研究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磁共振结构及功能成像在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揭示抑郁症潜在病理学基础及其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动脉栓塞术后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和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曹跃勇 朱军 +2 位作者 徐晓茜 邹翰琴 雷开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09-712,共4页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CE)后行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方法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4周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瘤体大小、坏死或复发、碘...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CE)后行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方法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4周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瘤体大小、坏死或复发、碘油沉积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与临床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因素。比较术前、术后影像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并评价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两组68例肝癌病例共发现139个瘤体,术后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坏死,8个肝内转移灶,27个瘤灶碘油完全沉积,有14个瘤灶几乎无碘油充填。在判断肿瘤内碘油沉积类型上,两组检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CT优于超声学检查。CT检查通过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间接了解TACE术后肿瘤血供,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观测肝脏、肿瘤内部和周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TACE术前、术后有必要进行螺旋CT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影像学变化,为下一步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碘油 动脉栓塞 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梅兰 胡心宇 +3 位作者 刁显明 陈洪亮 龚启勇 邱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9-812,814,共5页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DD)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性别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病程)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纳入未服用药物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MDD患者及年龄匹配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均...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DD)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性别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病程)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纳入未服用药物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MDD患者及年龄匹配的25例男性、36例女性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均行3.0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MDD患者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提取差异脑区ALFF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效应结果发现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具有性别差异(P<0.05,FWE校正),进一步post-hoc两两比较发现男性MDD组与女性MDD组及女性正常对照组相比,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ALFF值减低(P<0.05,Bonferroni校正);将差异脑区与临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女性MDD患者右侧尾状核AL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438,P=0.009)。结论男性与女性MDD在双侧尾状核和后扣带回的脑功能差异,可能与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灰白质表面积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牟静平 成财 +6 位作者 梅兰 邱丽华 龙治良 胡心宇 刁显明 陈洪亮 龚启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6,37,共7页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灰白质表面面积改变的性别差异,并分析其与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61例MDD患者和匹配的61例健康对照(两组均为男性25例、女性36例)行3D T1WI高分辨...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灰白质表面面积改变的性别差异,并分析其与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61例MDD患者和匹配的61例健康对照(两组均为男性25例、女性36例)行3D T1WI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得全脑各区域的灰、白质表面面积图像,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并提取四组间灰、白质表面面积的性别差异脑区,行post-hoc检验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将男女性MDD性别差异脑区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性别差异主结果显示双侧额上回、颞中回及左侧额中回喙部、枕外侧回灰、白质表面面积均存在差异,且双侧颞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岛叶、右侧额叶三角部、眶额内侧回、梭状回、顶下小叶白质表面面积及左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喙部、中央前回、颞下回、梭状回、前缘扣带回、枕外侧回、顶下小叶灰质表面面积存在差异(P<0.01,Bonforroni校正)。进一步post-hoc两两比较发现以上脑区女性MDD组灰、白质表面面积均小于男性MDD组(P<0.01,Bonforroni校正)。相关分析显示男性MDD组右侧额中回喙部(r=-0.398,P=0.049)及梭状回(r=-0.440,P=0.028)灰质表面面积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左侧颞中回灰质表面面积与男性MDD病程呈负相关(r=-0.419,P=0.037)。结论MDD患者灰、白质表面面积均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差异脑区并不完全重叠,这些差异脑区可能与男女性MDD患者临床表现和发病率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性别差异 磁共振成像 灰白质 表面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未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全面性癫痫脑白质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梅兰 龙然 +4 位作者 唐光才 韩福刚 刁显明 陈洪亮 邱丽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已在儿童和成人中广泛报道,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慢性用药后的癫痫患者,本研究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观察首发未治疗... 目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已在儿童和成人中广泛报道,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慢性用药后的癫痫患者,本研究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观察首发未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脑白质的结构改变。材料与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GE患者45例(年龄:5~18岁,男:女=26:19)和健康志愿者32名(年龄:5~18岁,男:女=21:11)。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比较两组脑白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的差异(将年龄和性别作为协变量),进一步将病例组脑白质发生改变脑区的FA值和MD值与临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FWE(family-wise error)校正后病例组仅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楔前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的MD值低于正常对照组,采用相对宽松的Alpha Sim校正后发现病例组双侧额中上回深部脑白质区的FA值较对照组增加,MD值和FA值改变与临床变量间无相关性。结论首发未治疗IGE患者存在脑白质微结构的损害,在IGE早期阶段,MD可能较FA能更敏感地检测出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不同于慢性期IGE患者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首发未治疗青少年IGE的MD值下降和FA值升高可能是IGE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前的一种代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 癫痫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性别差异的3D高分辨MRI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春洋 梅兰 +3 位作者 邱丽华 牟静平 汪雨婷 龚启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0-465,共6页
目的:基于3D-T_(1)WI高分辨MRI,探讨重度抑郁症(MDD)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性别差异及有性别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5例男性、36例女性MDD患者及25例男性、36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所有被试行3D-T_(1)WI高分辨... 目的:基于3D-T_(1)WI高分辨MRI,探讨重度抑郁症(MDD)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性别差异及有性别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5例男性、36例女性MDD患者及25例男性、36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所有被试行3D-T_(1)WI高分辨MRI扫描。建立双因素方差分析模型,获得4组间灰质体积有性别差异的脑区,将男、女性MDD患者之间有性别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指标[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病程及发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四组之间双因素方差分析主效应结果显示男性灰质体积小于女性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叶内侧回、右侧舌回、双侧额上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颞中回和双侧丘脑。Post-hoc法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女性MDD组比较,男性MDD组的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额叶内侧回、双侧额上回、双侧中央前回及双侧丘脑的灰质体积减小(P<0.05,Alphasim校正)。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仅男性MDD患者的左侧颞中回和左侧额中回的灰质体积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18,P=0.042;r=-0.498,P=0.013);女性MDD患者的有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DD患者存在性别特异性灰质体积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临床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脑灰质体积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梅兰 邱丽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53-856,共4页
抑郁症为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抑郁症的性别差异最开始出现于青春期,女性更易抑郁,且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2。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抑郁症与杏仁核... 抑郁症为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抑郁症的性别差异最开始出现于青春期,女性更易抑郁,且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2。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抑郁症与杏仁核及前额叶内侧环路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性别因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杰 何建波 +7 位作者 汪雨婷 袁义志 郭鑫 黄斌 王心茹 杨虹莉 梅兰 邱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观察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方法纳入31例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与之相匹配的29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高分辨-T1WI;比较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以VBM分析观察...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观察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方法纳入31例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与之相匹配的29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高分辨-T1WI;比较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以VBM分析观察组间脑灰质体积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抑郁症组上述脑区灰质体积改变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大于对照组(P<0.01)。相比对照组,抑郁症组左侧小脑后叶灰质体积缩小,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增大(簇水平P均<0.05,FWE校正)。抑郁症组左侧小脑后叶灰质体积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276,P=0.039),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与HAMD-17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7、0.589、0.632,P均<0.01)。结论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额叶、小脑及边缘系统存在灰质体积改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灰质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T1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在震颤型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倩 邱丽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128,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运动障碍为主,常导致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并最终残疾。结构MRI中的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 dimensions T1-weighted imaging, 3D-T1W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运动障碍为主,常导致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并最终残疾。结构MRI中的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 dimensions T1-weighted imaging, 3D-T1W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 DTI)可对PD患者灰质和白质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近年来,基于3D-T1WI的相关研究显示震颤型(tremor-dominant, TD)PD患者震颤的发生可能与广泛的灰质改变有关,主要涉及海马、丘脑束旁核、丘脑腹中间核、苍白球及小脑等,基于DTI的相关研究显示,TD患者的白质改变主要涉及下额枕束、上纵束、皮质脊髓束及左侧齿状核-红核-丘脑束等,这些区域与震颤症状的起源点及治疗点密切相关。本文就3D-T1WI及DTI的成像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在TD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三维T1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灰质 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