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国珍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30期175-177,共3页
目的研究放射介入室在工作期间实施针对性防护干预,以预防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选择在该院放射介入室工作的医护人员40名,将其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20名)和研究组(2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工作管理... 目的研究放射介入室在工作期间实施针对性防护干预,以预防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选择在该院放射介入室工作的医护人员40名,将其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20名)和研究组(2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工作管理;研究组在常规工作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防护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情况、对放射介入室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在干预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水平。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0例,少于对照组的5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放射介入室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5.0%,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介入室在工作期间实施针对性防护干预,可以预防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缩短干预计划实施时间,大幅度改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使管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介入室 防护干预 职业危害因素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左稳 王建秋 +1 位作者 陈竹碧 韩文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3.0T核磁共振(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6例膀胱癌患者进行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比较在T分期中的价值、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以及膀胱癌患者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b值下的平均... 目的探讨3.0T核磁共振(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6例膀胱癌患者进行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比较在T分期中的价值、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以及膀胱癌患者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b值下的平均弥散系数(ADC)值及肿瘤、正常膀胱壁的信号噪声比(SNR)与断层图像的增强噪声比(CNR)。结果 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出T1、T2a、T2b、T3以及T4期分别有25(75.76%)、21(95.45%)、10(83.33%)、11(100%)与7(87.50%),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T分期方面准确率较高;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对膀胱癌良恶性的准确度为92.56%,特异度为86.67%,敏感度为100%;膀胱癌病变区的SNRC与正常膀胱壁的SNRB平均值随着b值得增加而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病变区的CNRCB与正常膀胱壁的CNRCU平均值随着b值得增加而升高,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区ADC值随b值得增加有小幅降低,但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对于T分期准确率较高,当b取1500时更有利于T分期诊断,并且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膀胱癌 T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腺样体生理大小的多层螺旋CT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刚文 王建秋 +4 位作者 陈竹碧 蔡苗 肖世强 阳祥春 高兴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8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腺样体的多层螺旋CT(MSCT)测量方法,测定各年龄组儿童腺样体的生理大小。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其它疾病而行鼻咽部CT扫描的56名儿童的CT横断图像,薄层重建后传送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于MPR正中矢状面测量腺样体的厚度(A)及... 目的:探讨腺样体的多层螺旋CT(MSCT)测量方法,测定各年龄组儿童腺样体的生理大小。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其它疾病而行鼻咽部CT扫描的56名儿童的CT横断图像,薄层重建后传送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于MPR正中矢状面测量腺样体的厚度(A)及鼻咽腔的宽度(N),以A/N比率反映腺样体的大小。56名儿童分三组分析:Ⅰ组1~3岁14人,Ⅱ组4~8岁19人,Ⅲ组9~14岁23人。结果:三组儿童腺样体厚度分别为8.78±1.19mm、10.19±1.18mm、9.32±1.21mm,Ⅰ、Ⅱ组腺样体厚度(A)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鼻咽腔宽度(N)分别为17.53±1.47mm、19.13±2.12mm、22.91±2.34mm,Ⅰ、Ⅲ组的鼻咽腔宽度具有显著差异性(t=3.25,P<0.01);三组儿童腺样体的A/N比率分别为0.49±0.07、0.51±0.08、0.46±0.05,各组儿童腺样体的A/N比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儿童不同时期腺样体的生理大小,有助于临床判断腺样体有无肥大、肥大的程度。多层螺旋CT检查是儿童腺样体检查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腺样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联合MRI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残余子宫肌层厚度的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樊宇英 王伦志 +1 位作者 唐磊 张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72-675,共4页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检查联合MRI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残余子宫肌层厚度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超声检查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疑似切口处残余子宫肌层小于3 mm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检查联合MRI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残余子宫肌层厚度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超声检查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疑似切口处残余子宫肌层小于3 mm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要求终止妊娠,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学证实80例疑似CSP切口处残余子宫肌层小于3 mm患者有71例,阴道超声联合MRI诊断阳性72例,阴性8例,诊断准确率为96.25%,特异度77.78%,灵敏度98.59%,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87.50%,Kappa值0.803;阴道超声观察到卵黄囊结构40例、胚芽结构25例,原始心管搏动15例,MRI在对孕囊内部结构观察方面远不如超声,其优势在于孕囊周边的比邻结构的观察。结论阴道超声检查与MRI对CSP切口处残余子宫肌层厚度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两者联合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超声在切口肌层血流信号观察、阻力指数、孕囊内卵黄囊、胚芽及胎心搏动诊断方面有优势,实时、价廉,可重复性强,MRI能够更好的评估切口处剩余肌层的厚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二者联合检测可更好的评估切口处残余子宫肌层的厚度,为患者和手术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核磁共振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残余子宫肌层厚度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 TMRI诊断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昆敏 高兴蓉 李松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1.5 T MRI在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行1.5 T MRI检查的女性盆腔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RI影像表现,记录分析良恶性肿瘤的Fast ADC、Slow ADC等值。结果6... 目的探讨1.5 T MRI在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行1.5 T MRI检查的女性盆腔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RI影像表现,记录分析良恶性肿瘤的Fast ADC、Slow ADC等值。结果65例患者的盆腔占位性病变为良性,45例患者的盆腔占位性病变为恶性;良性肿瘤组的Standard ADC、Fast ADC、SlowADC值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组(P<0.05);两组的StandardADC、FastADC、SlowADC值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 T MRI能够对判断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囊实性 占位病变 良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和X线摄影检查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喻强 赵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793-1794,1797,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给予治疗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MRI检查)和对照组(X线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 MRI检查组的准确率明显高...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给予治疗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MRI检查)和对照组(X线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 MRI检查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组,两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患者,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基础,MRI检查可以检测出X线显示不出的病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