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玉米初级三体的鉴定及传递率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秦燕
余水情
赵永康
杨克诚
唐祈林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宜宾市屏山县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
-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03-2110,共8页
-
基金
973项目(重要牧草、乡土草抗逆优质高产的生物学基础2014CB138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640)
+1 种基金
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2018NZDZX0001)
成都市科技局“粮油作物新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研究”
-
文摘
为探究引进的玉米初级三体的细胞学、形态学鉴定及传递率,以玉米初级三体为材料,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分析染色体数目,参考李懋学和陈瑞阳确定的标准进行核型分析,并通过直接测数法和磺染法分别测定细胞学指标和花粉育性。细胞学鉴定表明,T1~T10是分别增加玉米第1~第10条染色体的玉米初级三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6号染色体具有随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属于较对称的B型;形态学鉴定表明,除T3的植株较二倍体高外,其余三体的各性状均较二倍体小,表明附加1条染色体导致三体的生活力及生长势大多弱于其二倍体。t检测表明,T1可通过测量叶片长度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T3、T5、T7、T9可通过花粉育性检测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T6可通过雌穗长度、育性检测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对初级三体系标记基因表型观察结果表明,植株标记基因的性状表现与该植株是否为三体没有必然联系;额外染色体通过三体自交的传递率为3. 4%~25. 0%,高于仅通过雌配子(1. 7%~21. 7%)和仅通过雄配子(0~6. 0%)的传递率。引进的玉米初级三体应以细胞学鉴定为主,结合形态学鉴定,其额外染色体通过三体自交能得到较高的传递率和结实率。本研究结果为运用玉米初级三体进行基因定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关键词
玉米
初级三体
细胞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
传递率
-
Keywords
maize
primary trisomics
cyt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transmission rate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