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污泥脱水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正安 郑怀礼 +3 位作者 黄飞 付茂梅 李香 周于皓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80-2485,共6页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是污水和污泥处理中常用的一种絮凝剂,传统方法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因阳离子单体随机分布,电荷过于分散,导致其在絮凝时不能充分发挥阳离子单体的电中和作用,为此本研究尝试使用一种新型方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是污水和污泥处理中常用的一种絮凝剂,传统方法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因阳离子单体随机分布,电荷过于分散,导致其在絮凝时不能充分发挥阳离子单体的电中和作用,为此本研究尝试使用一种新型方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即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分别以两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PAAS)为模板,使用紫外光引发模板聚合法制得模板聚合物TPDA1和TPDA2,同时使用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制得非模板聚合物(NTPDA)作为对比。使用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图谱(1 H NM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制得的聚合物进行表征,并通过污泥脱水试验研究其污泥脱水效率。波谱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模板提高了DMDAAC单体的活性,促使聚合物分子中形成DMDAAC连续分布的阳离子单体嵌段结构,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的絮凝性能,尤其是电中和作用;SEM扫描显示模板聚合物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污泥脱水试验表明,模板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污泥脱水性能和较宽pH应用条件,当模板聚合物TPDA1投加量为50mg·L-1,污泥pH为8时,其具有最佳污泥脱水效率,污泥含水率降至最低值72.5%。模板分子量对聚合物属性也存在影响,分子量较低的模板制得的聚合物具有相对较好的污泥脱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聚合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表征 絮凝 污泥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床生物膜技术处理校园污水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明罗 陈海焱 +3 位作者 谌书 王彬 周日宇 郑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60-2165,共6页
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对校园污水的处理效果,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降解特性及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MBBR对校园污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NH3-N,TN,TP和DOC的去... 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对校园污水的处理效果,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降解特性及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MBBR对校园污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NH3-N,TN,TP和D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0%,70.9%,52.4%,59.2%和62.2%。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有3个明显的特征荧光峰,其中心位置分别在Ex/Em=230nm/325nm(T峰)、Ex/Em=280nm/350nm(S峰)、Ex/Em=350nm/440nm(R峰)附近,污水中荧光类溶解性有机物主要包括类色氨酸(Trp)、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和类腐殖酸(HA)。DOM特征荧光峰的中心位置及荧光强度随处理流程而变,说明污水中DOM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经MBBR处理后发生变化。其中,类色氨酸、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特征峰近乎消失,表明MBBR对这两类有机物质去除效果显著;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强度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分别为进水的37.1%,20.3%,13.1%,表明MBBR的各生化阶段,微生物均能很好的降解SMP;但类腐殖酸(R峰)荧光强度降低较小,微生物对类腐殖酸总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在MBBR工艺流程中,DOM腐殖化指数HIX、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均逐渐增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HIX值在缺氧池、好氧池、出水中增大到4以上,经MBBR处理后,DOM腐殖化程度和成熟度逐渐增加;缺氧池、好氧池及出水的荧光FI值接近1.9(分别为1.899,1.881,1.887),说明其中类腐殖质有机物主要源于微生物代谢活动;缺氧池、好氧池及出水中DOM的BIX值约为1.0(依次为0.985,1.018,0.979),说明缺氧池、好氧池及出水中DOM也主要源于微生物代谢或死亡。污水的紫外特征值E250/E365随工艺流程逐渐减小、SUVA254不断增大,表明经MBBR处理后,污水中DOM类型和含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有机物的共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性基团增多,聚合度、腐殖化程度、分子质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移动床生物膜 三维荧光 紫外光谱 校园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酿造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明罗 陈杰 +1 位作者 游玲 王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90,共5页
通过稀释倒平板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以白酒酿造废水为培养基,在32℃条件下,研究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培养时间、pH值、外加氮、磷营养物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了产... 通过稀释倒平板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以白酒酿造废水为培养基,在32℃条件下,研究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培养时间、pH值、外加氮、磷营养物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了产絮凝菌HN5,经16S r 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假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pseudintermedium),培养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以白酒酿造废水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菌株,适宜的培养条件为:COD 5.0~6.9 g/L,培养时间60~72 h,pH值6~8,KH2PO42.0 g/L,所得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最高絮凝率为84.9%。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时,向每100 m L污水中加入6.0 m L菌株培养液时,絮凝率可达86.8%,悬浮物去除率高达92.5%。利用白酒酿造废水作为微生物絮凝剂廉价培养基是可行的,既降低培养成本又能实现废液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白酒酿造废水 絮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深水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桂珍 时晓章 赵永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6,共12页
碳酸盐胶结物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预测储层“甜点区”的分布,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利用岩心、常规测井、微观岩石薄片等资料,分析黄陵地区长6段致密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 碳酸盐胶结物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预测储层“甜点区”的分布,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利用岩心、常规测井、微观岩石薄片等资料,分析黄陵地区长6段致密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主要有早期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中期铁方解石胶结,晚期铁白云石胶结,其中早期方解石占主要含量,分析成因主要为内源成因,中、晚期碳酸盐胶结为内源和外源综合作用的结果。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样式主要有:砂体顶部、底部和中部3种形式,其中砂体底部和顶部延伸较远,中部延伸距离短,规模小。顶部钙质层主要分布在浊流成因砂体中,中部和底部钙质层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成因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分布明显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钙质层在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中较上升半旋回发育,与深湖相泥岩相接触的砂岩更易于钙质层分布;差异成岩演化影响着钙质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深水砂岩 长6段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鹏 沈忠民 +3 位作者 何崇康 陈刚 潘树林 王君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7,共9页
为探究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以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甲烷体积分数大于80%,重烃体积分数低,天... 为探究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以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甲烷体积分数大于80%,重烃体积分数低,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于0.85;部分天然气含H2S,这是研究区与四川盆地其他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特征的最大差异;天然气δ^(13)C_1为-43.17‰^-30.80‰,δ^(13)C_2为-33.81‰^-24.90‰,δ^(13)C_3为-28.65‰^-22.70‰,总体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碳同位素与轻烃分析均证实,研究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同时存在部分油型气;煤型气主要来自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油型气主要来自下伏海相层系。成藏年代分析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有3期成藏: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少量煤型气进入须家河组成藏;晚白垩世,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大量生成煤型气并进入须家河组成藏,该时期是须家河组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喜山期,部分下伏油型气经断裂进入须家河组成藏,该阶段的流体充注是研究区出现异常高温包裹体与天然气含H_2S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须家河组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拗陷天然气丁烷地球化学特征
6
作者 谢丹 沈忠民 +3 位作者 王鹏 吴鹏龙 夏斌 张文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441,共7页
丁烷与甲烷、乙烷、丙烷同为天然气的烷烃气组分,但是对其研究及应用明显不如甲烷、乙烷及丙烷。本文在川西拗陷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对天然气中丁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丁烷与天然气成因、天然气运移的关系。... 丁烷与甲烷、乙烷、丙烷同为天然气的烷烃气组分,但是对其研究及应用明显不如甲烷、乙烷及丙烷。本文在川西拗陷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对天然气中丁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丁烷与天然气成因、天然气运移的关系。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其中甲烷含量最高,其体积分数>85%,平均值>93%;重烃含量相对较低。研究区天然气中丁烷含量较低,其体积分数<1%;其中异丁烷与正丁烷含量相当,体积分数均不超过0.5%。iC_4/nC_4值能示踪未受到明显次生变化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煤型气iC_4/nC_4>0.8,油型气iC_4/nC_4<0.8;受到次生作用影响的天然气,iC_4/nC_4值可能失去判别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功能。目前,对iC_4/nC_4值能否示踪天然气运移及其示踪机理存在较多争议,在研究区iC_4/nC_4值就未能有效示踪天然气的垂向运移过程,因此在选择该指标示踪天然气运移时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烷 天然气成因 天然气运移 iC4/nC4 川西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鹏 朱童 +3 位作者 徐邱康 陈刚 范厚江 潘树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0-187,共8页
在对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基础上,结合雷口坡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该区不同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的气源及差异。烃源岩分析表明:该区雷口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R_o大于2%,但有机质丰度偏低,w(... 在对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基础上,结合雷口坡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该区不同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的气源及差异。烃源岩分析表明:该区雷口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R_o大于2%,但有机质丰度偏低,w(TOC)平均值普遍低于0.3%,普遍未达到有效烃源岩,能为雷口坡组提供的气源非常有限。天然气组分分析显示:新场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更富烃类组分,不含或含微量H_2S,而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更富非烃组分,天然气中H_2S体积分数为3.50%~9.97%,平均值为4.91%,属高含H_2S气藏。受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有限与雷口坡组多套膏盐层封堵的影响,新场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上覆须家河组烃源岩。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气藏得益于沟通下伏海相层系的断裂与下伏发育的多套优质烃源岩,下伏海相层系为该区雷口坡组气藏提供了主要的气源。两构造带气源的差异导致了天然气组分特征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雷口坡组烃源岩 雷四段气藏 龙门山前构造带 气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净化及微生物群落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日宇 张弘弢 +1 位作者 周明罗 李密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39-3447,共9页
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提升河流污染防控水平和脆弱河流水质稳定性,根据农村分散式污水特征,综合考虑经济、高效和景观因素,选用悬浮球、沸石、陶粒、煤矸石、碎石和铁碳6种湿地填料,搭配美人蕉、吉祥... 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提升河流污染防控水平和脆弱河流水质稳定性,根据农村分散式污水特征,综合考虑经济、高效和景观因素,选用悬浮球、沸石、陶粒、煤矸石、碎石和铁碳6种湿地填料,搭配美人蕉、吉祥草、鸢尾、再力花4种植物构建多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以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室外动态条件下对污水中COD、NH_(4)^(+)-N、TP等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探讨了湿地系统水流沿程上的各级单元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0.2 m^(3)/(m^(2)·d)进水负荷下,湿地系统对水中COD、NH_(4)^(+)-N和TP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去除率分别为84.38%,65.78%,74.67%,出水浓度稳定满足DB 51/2626—201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微生物测序显示各单元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水流沿程上差异性并不显著,但在相对丰度上具有一定差异性,门分类水平上以变形菌门(Prol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纲水平上以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6)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占优势,属水平上以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主。这些优势菌属对湿地系统降解COD、NH_(4)^(+)-N、TP等污染物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农村生活污水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水质净化 微生物优势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