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性丙烯酸树脂对PBAT/淀粉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1
作者 屈超 刘俊红 +1 位作者 贾彬 黄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68-3276,共9页
研究了四种水性丙烯酸树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淀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佳水性丙烯酸树脂进一步研究其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万能拉伸测试仪、熔体流动速率仪、接触角测试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 研究了四种水性丙烯酸树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淀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佳水性丙烯酸树脂进一步研究其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万能拉伸测试仪、熔体流动速率仪、接触角测试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熔体流动性能、亲水性能、热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红外光谱仪、偏光显微镜对PBAT/淀粉复合材的分子结构与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化温度较低的水性丙烯酸树脂对淀粉的改性效果更佳;当水性丙烯酸树脂7168(B7168)用量为25.2g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最佳值,较空白样提高10.8%和38.5%;随B7168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流动速率先减小后趋于平缓,亲水性能增加,对PBAT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影响不明显,对球晶形貌影响不大,但使球晶平均直径略有减小,3000~3600 cm^(-1)的红外响应峰强度有增加的趋势,波峰略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热失重显示B7168的加入,使体系热分解起始温度提前,700℃残余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淀粉 水性丙烯酸树脂 可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还原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热力学分析及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根宽 罗欣 +1 位作者 朱登磊 张敏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8,共6页
热力学分析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手段,通过对FeS_(2)-FeSO_(4)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可预测反应体系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组成的影响。为了揭示出FeS_(2)还原FeSO_(4)制备纳米氧化铁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及工艺参数... 热力学分析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手段,通过对FeS_(2)-FeSO_(4)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可预测反应体系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组成的影响。为了揭示出FeS_(2)还原FeSO_(4)制备纳米氧化铁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及工艺参数对平衡组成的影响,用HSC Chemistry软件对FeS_(2)-FeSO_(4)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根据不同温度下反应过程的Δ_(r)G^(Θ)及化学平衡组成,推断出FeS_(2)-FeSO_(4)反应体系在450℃时主要按R1~R2反应生成α-Fe_(2)O_(3)和Fe_(3)O_(4),生成的Fe_(3)O_(4)与FeSO_(4)按R12反应生成α-Fe_(2)O_(3),但此温度下R1~R2反应不完全。热力学分析表明:R1~R2均为吸热反应,相同温度下R1反应的Δ_(r)G^(Θ)恒小于R2反应的Δ_(r)G^(Θ),且R1平衡常数大于R2平衡常数,升高温度更有利于R1反应的进行,当温度升高至500℃时,此时R1~R2反应可进行较为完全。此外,通过控制n(FeSO_(4))/n(FeS_(2))(13∶1)大于反应R1理论配比促使生成的Fe_(3)O_(4)与FeSO_(4)能充分反应生成α-Fe_(2)O_(3)。基于分析结果,控制反应温度为500℃、反应时间为60 min,采用固相还原法成功合成纳米α-Fe_(2)O_(3)颗粒,其平均粒径为62 nm。由此可见,FeS_(2)-FeSO_(4)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为α-Fe_(2)O_(3)纳米颗粒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二硫化铁 氧化铁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_(2)CF_(2)单层热传输及热电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
3
作者 董文欣 李铁平 +2 位作者 张莉 丁迎春 何开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76,共9页
二维MXene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其在热电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求解声子和电子的玻尔兹曼输运方程,计算研究了MXene Hf_(2)CF_(2)单层的热传输特征和热电性质.声子谱揭示了Hf_(2)CF_(2)单层具有... 二维MXene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其在热电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求解声子和电子的玻尔兹曼输运方程,计算研究了MXene Hf_(2)CF_(2)单层的热传输特征和热电性质.声子谱揭示了Hf_(2)CF_(2)单层具有热力学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Hf_(2)CF_(2)单层的晶格热导率为14.25 Wm^(-1)K^(-1),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电子热导率却随着温度和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电输运性质中,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随载流子浓度的变化相反,确保能够获得优异的热电性能.在600 K条件下,n型MXene Hf_(2)CF_(2)单层的最大功率因子可以达到61.24 mW/(mK^(2)).载流子迁移率具有较高的各向异性,且电子的迁移率远远高于空穴的迁移率.基于热导及电导计算结果,n型MXene Hf_(2)CF_(2)单层沿x轴方向的热电优值可达到1.75,高于其他已报道的类似结构的热电优值,表明了MXene Hf_(2)CF_(2)单层是一种潜在的高性能n型热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Hf_(2)CF_(2) 热电性能 晶格热导率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糟生物炭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金成国 谢玉松 范方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以四川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糟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利用元素组成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白酒糟生物炭的成分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热解温度对白酒糟生物炭的产率、外观、元素组成、物相和表面基团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酒糟生物炭主... 以四川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糟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利用元素组成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白酒糟生物炭的成分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热解温度对白酒糟生物炭的产率、外观、元素组成、物相和表面基团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酒糟生物炭主要以非晶态碳形式存在,并含有少量石英相。白酒糟加热裂解制备生物炭是一个芳香性增强和极性减弱的过程,生物炭的产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热解温度以400~45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白酒糟 制备 成分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还原法合成Mg(Ⅱ)-α-Fe_(2)O_(3)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性能
5
作者 张敏 韦菲菲 +2 位作者 邓殷文 董怡 任根宽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62,共5页
在利用FeS还原硫酸亚铁制备α-Fe_(2)O_(3)纳米材料过程中加入少量的MgSO_(4),合成纳米Mg(Ⅱ)-α-Fe_(2)O_(3)材料,然后用于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甲基橙。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技术分析合成纳... 在利用FeS还原硫酸亚铁制备α-Fe_(2)O_(3)纳米材料过程中加入少量的MgSO_(4),合成纳米Mg(Ⅱ)-α-Fe_(2)O_(3)材料,然后用于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甲基橙。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技术分析合成纳米材料结构性能。分析表明,固相还原法成功合成具有类球形结构纯相纳米Mg(Ⅱ)-α-Fe_(2)O_(3)材料,平均纳米粒径为56 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初始质量浓度为15 mg/L、固液比为2 g/L、光照射45 min甲基橙降解率接近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黄铁矿 纳米Mg(Ⅱ)-α-Fe_(2)O_(3) 固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中可见光曙红Y催化合成异喹啉酮衍生物
6
作者 阳丽 陈太平 +2 位作者 秦茂林 龙花 王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9-316,共8页
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在水相中可见光下2-卤代-N-苯基苯甲酰胺与二苯乙炔为原料,室温条件下,采用便宜、易处理且环境友好的曙红Y作光催化剂,催化反应获得较好收率的一系列的异喹啉酮类产物,生成相应的目标产物最高产率可达到86%,为异喹... 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在水相中可见光下2-卤代-N-苯基苯甲酰胺与二苯乙炔为原料,室温条件下,采用便宜、易处理且环境友好的曙红Y作光催化剂,催化反应获得较好收率的一系列的异喹啉酮类产物,生成相应的目标产物最高产率可达到86%,为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2-碘代-N-苯基苯甲酰胺 二苯乙炔 异喹啉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黄勇 +1 位作者 李光荣 杨宗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13-22,共10页
高分子行业属于石油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制造业,正由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生产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高分子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匹配分析,提出引导职业院校合理设置高分... 高分子行业属于石油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制造业,正由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生产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高分子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匹配分析,提出引导职业院校合理设置高分子专业,优化专业布局,加强东西部职业教育交流,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深度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行业 人才需求 职业院校 专业设置 匹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内热干馏炉所产不同粒度半焦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冲 尹国亮 +1 位作者 尚敏 刘军利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7,共9页
针对现有直立内热式干馏炉不同粒级半焦产物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认识原煤在炉内的热解反应行为和物料在炉内的运动与破碎等物理变化规律,采用国标方法研究了5座相同工业规模的直立内热干馏炉所产半焦的粒度分布、工业分析与发热量、有害... 针对现有直立内热式干馏炉不同粒级半焦产物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认识原煤在炉内的热解反应行为和物料在炉内的运动与破碎等物理变化规律,采用国标方法研究了5座相同工业规模的直立内热干馏炉所产半焦的粒度分布、工业分析与发热量、有害元素与无机矿物组成情况,分别采用N_(2)吸附法和Raman光谱法测定了不同粒度半焦的孔隙分布与碳化学结构特征,并结合生产工艺分析了不同粒级半焦性质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3mm~25mm和6mm~13mm粒级在干馏炉所产半焦中占比最高,原煤的热稳定性是影响干馏炉内粒度降解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半焦粒度降低,受热解程度和矿物质作用共同影响,挥发分和灰分先降低后增高;小粒度半焦灰分中较高的碳酸盐降低了其发热量;小粒度半焦中全硫含量最高,各种形态硫随粒级变化规律不同;N、P和Cl元素在不同粒级半焦中无明显分布规律;随着粒度降低,CaO含量先降低后提高,而SiO_(2)含量先增高后降低;半焦中料和小料的孔隙结构最发达,碳结构有序化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低阶煤 半焦 粒度 工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精矿重选分离含硅物相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银河 李京伟 +3 位作者 王哲 唐勇 程相魁 黄晓丽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70-2074,共5页
针对四川某钛精矿中存在的硅含量过高的问题,提出了摇床重选法分离二氧化硅的方法。通过球磨工艺获得不同粒径颗粒,然后采用摇床进行重选,研究粒径大小、粒径组分占比、冲程等因素对钛精矿含硅相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磨矿时间的增... 针对四川某钛精矿中存在的硅含量过高的问题,提出了摇床重选法分离二氧化硅的方法。通过球磨工艺获得不同粒径颗粒,然后采用摇床进行重选,研究粒径大小、粒径组分占比、冲程等因素对钛精矿含硅相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磨矿时间的增加,-200目(<75μm)钛精矿占比逐渐增加。当研磨时间为8 min时,-200目钛精矿的占比为83.0%(质量分数)。随着冲程的增大,SiO_(2)的品位和TiO_(2)的回收率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当冲程为15 mm时,SiO_(2)的品位由2.46%(质量分数)降低至1.07%。重选分离后原矿分为三部分,TiO_(2)品位:钛精矿>中矿>尾矿,SiO_(2)品位:钛精矿<中矿<尾矿。当-200目铁精矿占比85.5%(质量分数)时,重选后SiO_(2)的含量最低可降至0.93%(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精矿 二氧化硅分离 TiO_(2)品位 重力分选 冲程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选择性浸出钢铁厂转炉粉尘中的锌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哲 王京秀 +3 位作者 林银河 尹国亮 刘淑兰 罗林根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采用有机酸浸取工艺对比了草酸、柠檬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6种有机酸对某转炉粉尘中铁和锌的浸出效果,并进一步对丁酸浓度和液固化学计量比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6种酸对锌和铁的浸出行为不同,草酸极易在粉尘表面生成沉淀物... 采用有机酸浸取工艺对比了草酸、柠檬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6种有机酸对某转炉粉尘中铁和锌的浸出效果,并进一步对丁酸浓度和液固化学计量比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6种酸对锌和铁的浸出行为不同,草酸极易在粉尘表面生成沉淀物阻碍浸出,柠檬酸具有络合性有利于浸出但锌的浸出选择性差,其余4种烷基酸随碳链增加对锌的浸出选择性增大,到丁酸效果较好。对丁酸浸出条件进行初步优化后,锌和铁的浸出率分别为51.2%和0.5%,浸出液中锌与铁的质量比为12.6,并设计了丁酸浸出工艺流程,可为未来处理钢铁含锌冶金粉尘提供参考依据。丁酸的高效选择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我国钢铁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粉尘 常温酸浸 有机酸 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典型低合金钢棒材力学性能影响的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志强 林银河 +3 位作者 蒲春雷 田野 尹国亮 赵贵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7,共7页
棒材在线淬回火热处理不仅可显著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改善材料性能。通过实验室试验、组织性能检测、有限元模拟等就典型45#钢和40Cr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钢和40Cr钢淬硬层深度分别约为4.8,18 mm,临界冷速约72,16℃/s;600℃高温回火... 棒材在线淬回火热处理不仅可显著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改善材料性能。通过实验室试验、组织性能检测、有限元模拟等就典型45#钢和40Cr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钢和40Cr钢淬硬层深度分别约为4.8,18 mm,临界冷速约72,16℃/s;600℃高温回火保温20 min后,钢中碳化物分布弥散均匀,强塑性和沿横截面均匀性得到显著改善;有限元仿真表明淬火中热应力变化表层先拉后压,芯部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材淬火 45#钢 40CR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