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办园林专业可行性探讨——以宜宾学院为例
1
作者 陈豫 胡伟 《现代农村科技》 2012年第24期63-65,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本文以宜宾学院为例,从办学实力、发展定位、教学资源和专业就业前景四个方面,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办园林专业可行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园林专业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胡伟 陈豫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为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和当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定西和海原3个有代表性的区域实地观测了不同类型旱作农田的深层土壤湿度...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为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和当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定西和海原3个有代表性的区域实地观测了不同类型旱作农田的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旱作农田的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和土壤干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定西和海原各类农田0~600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分别为11.46%、14.37%、9.27%,各类农田土壤湿度均明显低于其土壤稳定湿度值,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干燥化现象;(2)固原高产麦田和高产马铃薯田土壤干层厚度分别比低产农田土壤干层厚120cm和260cm;海原高产麦田和高产马铃薯田比低产农田土壤干层厚度厚20cm和80cm。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随着旱作粮田产量的提高,农田深层土壤湿度逐渐降低,土壤干层逐渐加深和加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旱作农田 土壤干燥化 土壤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激素对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豫 胡伟 何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4-56,共3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使用单一激素时,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率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2,4-D浓度超过2.5 mg/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对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影响不明显;当6-BA浓度超过0.5 m... 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使用单一激素时,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率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2,4-D浓度超过2.5 mg/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对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影响不明显;当6-BA浓度超过0.5 mg/L时,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2,4-D与6-BA搭配使用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上升,当2,4-D浓度为1.5~2.0 mg/L、6-BA浓度为0.5~0.8 mg/L时,愈伤组织生长极快,诱导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激素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预处理对葛渣异黄酮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彤 李丽华 +1 位作者 刘蕾 杜永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对纤维素酶预处理提取葛渣异黄酮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纤维素酶量、酶解温度、pH值和酶解时间对异黄酮得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建立了纤维素酶量、酶解温度、pH值、酶解... 【目的】对纤维素酶预处理提取葛渣异黄酮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纤维素酶量、酶解温度、pH值和酶解时间对异黄酮得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建立了纤维素酶量、酶解温度、pH值、酶解时间与异黄酮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到纤维素酶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纤维素酶用量11mg(以5g葛渣计),酶解温度51℃,pH 5.0,酶解时间2.3h,异黄酮得率可达12.34mg/g,比传统醇提法得率提高57%。【结论】纤维素酶预处理提取葛渣异黄酮效果较好,异黄酮得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葛渣 异黄酮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十一团有机农业发展优势 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伟 陈豫 +1 位作者 陈俊江 沈富庆 《现代农村科技》 2012年第18期7-8,共2页
有机农业是具有减少环境污染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通过探讨分析八十一团有机农业发展的优势,指出了八十一团实行有机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八十一团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八十一团 有机农业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沼气发酵温度适宜性区划
6
作者 陈豫 胡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0-253,259,共5页
中国农村沼气发酵温度适宜性区划对中国农村沼气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沼气发酵温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温度与沼气发酵之间的关系及沼气池发酵液的温度与气温、地温之间的关系,以最低发酵温度(12℃)的发酵时间和发酵较快温度(20... 中国农村沼气发酵温度适宜性区划对中国农村沼气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沼气发酵温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温度与沼气发酵之间的关系及沼气池发酵液的温度与气温、地温之间的关系,以最低发酵温度(12℃)的发酵时间和发酵较快温度(20℃)的发酵时间作为中国农村沼气发酵温度的适宜性分区指标,对中国农村沼气发酵温度适宜性进行分区,划分为沼气发酵温度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非适宜区并进行分区描述。分区结果表明:发酵温度最适宜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5个省(区);发酵温度适宜区包括浙江、湖北、湖南、贵州、重庆、江苏、江西、四川、上海、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河北15个省(市);发酵温度次适宜区包括山西、辽宁、吉林、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内蒙古8个省(区);发酵温度非适宜区包括黑龙江、西藏、青海3个省(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酵原料适宜性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用沼气 发酵温度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