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白酒机械化生产各层酒醅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万梦洁 郭铮祥 +6 位作者 文章 邓杰 程鑫凯 刘益男 周伟 王灵香 何朝玖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该研究以浓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技术分析上层、中层以及下层酒醅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检出率>65%的酯类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 该研究以浓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技术分析上层、中层以及下层酒醅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检出率>65%的酯类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不同层次酒醅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均以酸类、酯类和醇类为主,其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酸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波动幅度较大。其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酯类物质呈上升趋势,醇类物质维持动态平衡。发酵结束时,下层酒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4.27 mg/g),中层次之(2.71 mg/g),上层最低(1.38 mg/g)。整个发酵过程中检出率>65%的酯类化合物共22种。酯类物质PCA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可分为0~45 d、45~123 d两个阶段,在发酵前期(0~45 d),中下层酒醅与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L(-)-乳酸乙酯表现为正相关;在发酵后期(45~123 d),上层酒醅与己酸乙酯表现为正相关,中下层酒醅与22种酯类物质均表现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生产 浓香型白酒 酒醅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异嗅味-糠味物质解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倪兴婷 孙细珍 +6 位作者 刘怀臣 陈杰 黄李娅 熊亚青 李强 张帆 张雪元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49,共9页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异嗅味-糠味物质,该研究按照相关国标对正常和糠味原酒进行感官评价,利用气质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技术检测正常和糠味原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构建模型,利用香气活度...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异嗅味-糠味物质,该研究按照相关国标对正常和糠味原酒进行感官评价,利用气质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技术检测正常和糠味原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构建模型,利用香气活度值(OAV)及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重要香气化合物及造成正常和糠味原酒差异的重要潜在标记物,并通过香气添加与缺失试验确认糠味物质。结果表明,与正常原酒相比,糠味原酒中糠味香气属性较强,窖香、糟香、陈香、酸香等香气属性较弱。正常和糠味原酒中共检出13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重要香气化合物(OAV>1)共64种,通过PLS-DA筛选出导致正常与糠味浓香型白酒差异的重要潜在标记物(VIP>1)32种。香气添加与缺失试验结果显示,土味素、丁二酸二乙酯和苯甲酸乙酯的共同作用是导致浓香型白酒糠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感官评价 挥发性风味物质 糠味物质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
作者 胡晓亮 田志革 +2 位作者 高霞 朱文优 游玲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3期126-130,共5页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以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课程为例,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成效显著,为同类型地方本科院校探索育人新模式、课程...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以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课程为例,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成效显著,为同类型地方本科院校探索育人新模式、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生物工程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化、风味物质和化学计量学的窖泥质量分级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倪兴婷 孙细珍 +8 位作者 刘怀臣 陈杰 郭铮祥 沈蕊 汪咏曾 曹珏珏 黄智安 李强 杨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35-340,共6页
窖泥质量的优劣与浓香型白酒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科学的窖泥质量分级方法可以为窖泥新窖配方优化和老窖养护提供理论依据。但目前窖泥质量标准仍以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和简单的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和芽孢杆菌数)为主,无法全面、客观地... 窖泥质量的优劣与浓香型白酒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科学的窖泥质量分级方法可以为窖泥新窖配方优化和老窖养护提供理论依据。但目前窖泥质量标准仍以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和简单的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和芽孢杆菌数)为主,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窖泥质量。该研究运用多种检测技术对不同质量等级窖泥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窖泥分级方法。该研究采用理化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GC-MS技术对以感官分析与对应酒质分级的不同质量等级窖泥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PLS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与窖泥质量等级相关的潜在标记物共27种,包括钠、水分、氨态氮、钾、钙、己酸、己酸乙酯、4-甲基苯酚等。采用训练集基于这27种潜在标记物建立窖泥等级快速预测模型,不同等级窖泥在PLS得分图中完全分开,利用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稳定可靠,预测准确率较高。该方法在窖泥质量分级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窖泥等级分析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质量分级 理化指标 风味物质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