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上转换编码微球的多重镰刀菌毒素定量检测微流控平台构建
1
作者
王圣洁
叶永丽
+2 位作者
邵景东
孙秀兰
孙嘉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9-266,共8页
为实现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定量快速检测,本文构建了基于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的微流控芯片,并将其与体外诊断设备相结合开发了真菌毒素定量检测平台。该平台采用多色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作为编码信号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为检测载体,在多色...
为实现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定量快速检测,本文构建了基于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的微流控芯片,并将其与体外诊断设备相结合开发了真菌毒素定量检测平台。该平台采用多色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作为编码信号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为检测载体,在多色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的双波显微系统下采集图像,得到的光学信号通过算法分析后可导出毒素种类及含量。以玉米粉为食品基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T-2毒素和伏马毒素B1(Fumonisins,FB1)为分析对象验证该平台应用效果。制备得到的三色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为28.81 nm,包裹惰性壳后平均直径为41.26 nm,溶胀后得到的上转换编码微球的平均直径为10μm。三种探针抗原抗体二抗的优化比例分别为:DON毒素:1:50、1:100、1:50;T-2毒素:1:200、1:400、1:200;FB1毒素:1:50、1:100、1:50。该体系下DON、T-2和FB1的检测限分别为41.35、0.5044、35.45 ng/m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76%~114.82%。综上,所构建的真菌毒素检测平台可有效避免多重检测的互相干扰问题,能快速、准确获得定量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上转换编码微球
多通道
真菌毒素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理性强化三羧酸循环提高L-丝氨酸产量
2
作者
陈剑
张晓梅
+1 位作者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7,共7页
L-丝氨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目前尚未实现微生物直接发酵糖质原料工业化生产L-丝氨酸。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谷氨酸棒杆菌A利用蔗糖和葡萄糖生产L-丝氨酸产量存在差异。该文采用比较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谷氨酸棒杆菌...
L-丝氨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目前尚未实现微生物直接发酵糖质原料工业化生产L-丝氨酸。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谷氨酸棒杆菌A利用蔗糖和葡萄糖生产L-丝氨酸产量存在差异。该文采用比较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谷氨酸棒杆菌A在不同碳源中的胞内代谢产物差异,揭示合成L-丝氨酸的关键代谢物,再考察外源添加主要关键代谢物对L-丝氨酸产量的影响。通过GC-MS及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15种胞内代谢物可能与L-丝氨酸合成密切相关,其中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中富马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及柠檬酸5种物质对L-丝氨酸合成影响较大;通过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这5种物质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富马酸对L-丝氨酸的产量影响最为显著,当添加2 g/L的富马酸时,L-丝氨酸的产量提高29.8%。表明基于比较代谢组学分析理性优化培养基的方法可以提高L-丝氨酸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L-丝氨酸
代谢组学
理性优化
微生物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对谷氨酸棒杆菌生长和产L-丝氨酸的影响
3
作者
刘安倩
颜文斌
+3 位作者
肖文翰
张晓梅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5-21,共7页
L-丝氨酸是化学和材料领域中最为重要的30个骨架化合物之一,但至今尚未实现微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L-丝氨酸。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aminodeoxychorismate synthase,ADC synthase)是L-丝氨酸分解代谢相关的关键酶,研究前期发现,与出发菌...
L-丝氨酸是化学和材料领域中最为重要的30个骨架化合物之一,但至今尚未实现微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L-丝氨酸。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aminodeoxychorismate synthase,ADC synthase)是L-丝氨酸分解代谢相关的关键酶,研究前期发现,与出发菌株SSAAI相比,通过ARTP诱变获得的高产L-丝氨酸突变株A36中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编码基因pabAB 426位发生点突变(T426I),而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基因突变对酶活力、菌株生长及产L-丝氨酸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该文采用pK18 mobsacB质粒在出发菌株SSAAI上对pabAB进行426位定点突变(T426I)研究,结果发现,pabAB定点突变株的生物量比出发菌株SSAAI下降29.3%,L-丝氨酸产量提高15.9%。同时对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酶活力进行测定,发现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编码基因pabAB 426位的T426I突变导致酶的比活力下降。进一步采用不同强度的启动子调控高产菌株A36中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的活力,构建重组菌株A36-Pkan和A36-Dap-e;与出发菌株A36相比,重组菌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的比酶活力均有提高,发酵120 h时,生物量分别提高8.3%和16%,而L-丝氨酸产量分别下降18.2%和22.6%,说明提高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酶活力有利于谷氨酸棒杆菌生长却不利于产L-丝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丝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
pabAB
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
定点突变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上转换编码微球的多重镰刀菌毒素定量检测微流控平台构建
1
作者
王圣洁
叶永丽
邵景东
孙秀兰
孙嘉笛
机构
江南大学
食品
学院
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
张家港市海关综合
技术
中心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9-266,共8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22)2042)。
文摘
为实现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定量快速检测,本文构建了基于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的微流控芯片,并将其与体外诊断设备相结合开发了真菌毒素定量检测平台。该平台采用多色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作为编码信号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为检测载体,在多色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的双波显微系统下采集图像,得到的光学信号通过算法分析后可导出毒素种类及含量。以玉米粉为食品基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T-2毒素和伏马毒素B1(Fumonisins,FB1)为分析对象验证该平台应用效果。制备得到的三色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为28.81 nm,包裹惰性壳后平均直径为41.26 nm,溶胀后得到的上转换编码微球的平均直径为10μm。三种探针抗原抗体二抗的优化比例分别为:DON毒素:1:50、1:100、1:50;T-2毒素:1:200、1:400、1:200;FB1毒素:1:50、1:100、1:50。该体系下DON、T-2和FB1的检测限分别为41.35、0.5044、35.45 ng/m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76%~114.82%。综上,所构建的真菌毒素检测平台可有效避免多重检测的互相干扰问题,能快速、准确获得定量分析结果。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上转换编码微球
多通道
真菌毒素
定量检测
Keywords
microfluidic chip
upconversion encoded microsphere
multi-channel
mycotoxin
quantitative detection
分类号
TS207.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理性强化三羧酸循环提高L-丝氨酸产量
2
作者
陈剑
张晓梅
史劲松
许正宏
机构
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宜兴
市
食品
与生物技术
研究院
江南大学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1470)。
文摘
L-丝氨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目前尚未实现微生物直接发酵糖质原料工业化生产L-丝氨酸。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谷氨酸棒杆菌A利用蔗糖和葡萄糖生产L-丝氨酸产量存在差异。该文采用比较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谷氨酸棒杆菌A在不同碳源中的胞内代谢产物差异,揭示合成L-丝氨酸的关键代谢物,再考察外源添加主要关键代谢物对L-丝氨酸产量的影响。通过GC-MS及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15种胞内代谢物可能与L-丝氨酸合成密切相关,其中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中富马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及柠檬酸5种物质对L-丝氨酸合成影响较大;通过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这5种物质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富马酸对L-丝氨酸的产量影响最为显著,当添加2 g/L的富马酸时,L-丝氨酸的产量提高29.8%。表明基于比较代谢组学分析理性优化培养基的方法可以提高L-丝氨酸的产量。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L-丝氨酸
代谢组学
理性优化
微生物发酵
Keywords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L-serine
metabolomics
rational optimization
microbial fermentation
分类号
TQ92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对谷氨酸棒杆菌生长和产L-丝氨酸的影响
3
作者
刘安倩
颜文斌
肖文翰
张晓梅
史劲松
许正宏
机构
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宜兴
市
食品
与生物技术
研究院
江南大学
生物
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
技术
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5-2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1470)。
文摘
L-丝氨酸是化学和材料领域中最为重要的30个骨架化合物之一,但至今尚未实现微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L-丝氨酸。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aminodeoxychorismate synthase,ADC synthase)是L-丝氨酸分解代谢相关的关键酶,研究前期发现,与出发菌株SSAAI相比,通过ARTP诱变获得的高产L-丝氨酸突变株A36中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编码基因pabAB 426位发生点突变(T426I),而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基因突变对酶活力、菌株生长及产L-丝氨酸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该文采用pK18 mobsacB质粒在出发菌株SSAAI上对pabAB进行426位定点突变(T426I)研究,结果发现,pabAB定点突变株的生物量比出发菌株SSAAI下降29.3%,L-丝氨酸产量提高15.9%。同时对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酶活力进行测定,发现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编码基因pabAB 426位的T426I突变导致酶的比活力下降。进一步采用不同强度的启动子调控高产菌株A36中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的活力,构建重组菌株A36-Pkan和A36-Dap-e;与出发菌株A36相比,重组菌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的比酶活力均有提高,发酵120 h时,生物量分别提高8.3%和16%,而L-丝氨酸产量分别下降18.2%和22.6%,说明提高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酶活力有利于谷氨酸棒杆菌生长却不利于产L-丝氨酸。
关键词
L-丝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
pabAB
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
定点突变
基因敲除
Keywords
L-serine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pabAB
aminodeoxychorismate synthase
side mutation
knockout
分类号
TQ92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上转换编码微球的多重镰刀菌毒素定量检测微流控平台构建
王圣洁
叶永丽
邵景东
孙秀兰
孙嘉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理性强化三羧酸循环提高L-丝氨酸产量
陈剑
张晓梅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对谷氨酸棒杆菌生长和产L-丝氨酸的影响
刘安倩
颜文斌
肖文翰
张晓梅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