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ρ-Al2O3在莫来石隔热耐火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殷波 李远兵 +3 位作者 廖佳 范昌龙 毛旭敏 宋晓春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9-532,共4页
为了研究ρ-Al2O3对莫来石质隔热耐火砖的制备工艺及高温性能的影响,以煅烧莫来石细粉、黏土、煅烧氧化铝为主要原料,ρ-Al2O3为结合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发泡剂,制备了莫来石隔热耐火砖,研究了ρ-Al2O3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3%... 为了研究ρ-Al2O3对莫来石质隔热耐火砖的制备工艺及高温性能的影响,以煅烧莫来石细粉、黏土、煅烧氧化铝为主要原料,ρ-Al2O3为结合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发泡剂,制备了莫来石隔热耐火砖,研究了ρ-Al2O3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3%、5%、8%、10%、15%和20%)对泥浆的凝结时间、脱模时间以及烧后莫来石质隔热耐火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ρ-Al2O3可促进莫来石隔热耐火砖的凝结与脱模;但ρ-Al2O3添加量(w)超过10%时,莫来石隔热耐火砖的高温性能显著降低。综合来看,ρ-Al2O3的添加量为8%(w)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Ρ-AL2O3 莫来石隔热耐火砖 制备工艺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水基氧化铝/莫来石胶体系统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娇娇 殷俊 +2 位作者 张小庆 陈涵 郭露村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1,24,共5页
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水基氧化铝/莫来石二元悬浮液的胶体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剪切速率(0~300s-1)范围内,当pH值在3.0~10.0区间内,氧化铝/莫来石二元悬浮液的粘度处于两种单一体系的粘度之间,所不同的是,pH处于6.0之前,氧化铝为分散相... 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水基氧化铝/莫来石二元悬浮液的胶体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剪切速率(0~300s-1)范围内,当pH值在3.0~10.0区间内,氧化铝/莫来石二元悬浮液的粘度处于两种单一体系的粘度之间,所不同的是,pH处于6.0之前,氧化铝为分散相;pH在6.0之后,莫来石为分散相。pH大于10.0,两种分散相混合后,二元体系的粘度处于最低。此外,实验发现:当pH在3.0~6.0时,氧化铝和莫来石单一悬浮液带相反电荷(氧化铝zeta电位为正,莫来石zeta电位为负),按质量比1∶1混合后二元体系中没有发现强烈的絮凝现象。不同固含量和离子强度对上述趋势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莫来石 二元悬浮液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方式对8YSZ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洋 陈涵 +1 位作者 郭露村 殷波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1-244,共4页
实验采用机械球磨制备8YSZ(8mol%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粉末,球磨过程中使用了有3YSZ陶瓷内衬及无内衬的尼龙球磨罐(记为PMZ和PMN),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不同球磨过程下得到的8YSZ粉体,离心沉降法测量了得到的不同8YSZ粉体的粒径,阿基... 实验采用机械球磨制备8YSZ(8mol%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粉末,球磨过程中使用了有3YSZ陶瓷内衬及无内衬的尼龙球磨罐(记为PMZ和PMN),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不同球磨过程下得到的8YSZ粉体,离心沉降法测量了得到的不同8YSZ粉体的粒径,阿基米德悬浮法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同球磨过程得到的8YSZ的气孔率以及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8YSZ表观粒径在PMZ和PMN过程中分别达到饱和值0.42μm和0.89μm;8YSZ的离子电导率随着8YSZ粉体的表观粒径(1.43-0.42μm)减小而提高;为了弥补球磨过程中由于3YSZ混入导致的氧化钇摩尔比偏离,PMZ球磨48 h的8YSZ在增补0.44 mol%的氧化钇后离子电导率提高了10%,达到0.0283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 8mol%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途径对Al_2O_3-SiO_2/PAA系统流变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佳佳 殷波 +2 位作者 陈娇娇 陈涵 郭露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91-11095,共5页
在研究pH值对Al2O3/SiO2二元悬浮体系流变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分散途径对PAA分散的Al2O3-SiO2二元体系流变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无分散剂时,Al2O3-SiO2二元混合体系流变特性随pH值的变化可为3段:在pH值〈2.0以及pH值〉9.0两个区域,... 在研究pH值对Al2O3/SiO2二元悬浮体系流变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分散途径对PAA分散的Al2O3-SiO2二元体系流变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无分散剂时,Al2O3-SiO2二元混合体系流变特性随pH值的变化可为3段:在pH值〈2.0以及pH值〉9.0两个区域,悬浮液处于稳定分散状态;而当pH值介于2.0-9.0时,浆液产生严重的絮凝现象,且絮凝程度高于Al2O3和SiO2各自的单元体系。在pH值介于2.0-9.0时,通过添加PAA可使Al2O3-SiO2二元悬浮液达到稳定分散状态;pH值为6.0时,采用普通添加方式PAA的最低添加量为0.8%(质量分数);改变分散途径后,分散所需的PAA最低添加量可降低50%,仅为0.4%(质量分数)。该结果表明,在Al2O3-SiO2二元体系中,分散剂PAA在颗粒表面存在不均匀吸附现象,并且通过分散途径的设计,可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另外,分散途径的设计可以提高PAA稳定分散的Al2O3-SiO2二元悬浮液的抗离子强度特性,同时又可降低固含量对浆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O2悬浮液 分散途径 不均匀吸附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水基Al_2O_3/SiC二元悬浮液流变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岩丽 殷波 +3 位作者 张小庆 顾毅恒 陈涵 郭露村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1,共5页
在pH 3.0-12.0范围内,对Al2O3和SiC颗粒的zeta电位及其一元悬浮液流变性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Al2O3/SiC二元悬浮液的流变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pH段,该二元系统悬浮液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流变性特征:当pH≤3.0时,尽管Al2O3颗... 在pH 3.0-12.0范围内,对Al2O3和SiC颗粒的zeta电位及其一元悬浮液流变性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Al2O3/SiC二元悬浮液的流变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pH段,该二元系统悬浮液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流变性特征:当pH≤3.0时,尽管Al2O3颗粒表面带正电荷,SiC颗粒表面带负电荷,Al2O3/SiC二元系统并未产生强烈的絮凝,悬浮液仍处于稳定的分散状态;当pH值在3.0-9.0区间内,二元悬浮液表现出与SiC一元悬浮液相似的流变性质,产生了强烈的絮凝;而在pH值为9.0-12.0区间内,二元悬浮液与SiC一元悬浮液的流变特性更加接近,表明在碱性条件下,SiC颗粒的分散状态对二元悬浮液的流变性起主导作用,悬浮液整体处于高度的分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碳化硅 PH值 二元浆料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