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晓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6期61-62,共2页
提高农田产量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必须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采用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并充分参考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工程的总体成本。认真整合管理机制,对于重要的关键环节应当发挥多方面力量进行控制... 提高农田产量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必须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采用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并充分参考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工程的总体成本。认真整合管理机制,对于重要的关键环节应当发挥多方面力量进行控制,保证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完善保障体系,做好运营管理维护工作,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最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 农田水利 工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的河道多级单元网格划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牛夏 武雪 +2 位作者 董博 张芮 尚小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对于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一条中小河流关川河为例,采用河道分段网格划分方式进行多级单元网格划分,依据岸线功能区对东河、西河交汇口—红岘儿河段进行了一级网格划分,共划分了11... 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对于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一条中小河流关川河为例,采用河道分段网格划分方式进行多级单元网格划分,依据岸线功能区对东河、西河交汇口—红岘儿河段进行了一级网格划分,共划分了11个4类岸线功能区网格,依据岸线控制线对巉口水文站—称钩河汇合口河段进行了二级网格划分,并根据临水控制线与外缘控制线间的带状区域确定了二级网格面积,单元网格划分结果与河道实际情况相符合。依据单元网格划分结果进行河道监测设施布设可以及时掌握河道的动态信息,为河道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单元网格划分 岸线功能区 岸线控制线 关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兴国 《现代化农业》 2021年第4期29-30,共2页
水资源存在于大自然,属于国家资源,全民都有用水权利,这体现出小农水工程(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征[1]。所以在水利建设中要对小农水工程引起重视,按照区域农业生产实际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并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体现小农水... 水资源存在于大自然,属于国家资源,全民都有用水权利,这体现出小农水工程(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征[1]。所以在水利建设中要对小农水工程引起重视,按照区域农业生产实际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并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体现小农水工程应有的作用,创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条件。与此同时,小农水工程是主要的农业设施,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具备重要性,既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又能帮助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轻水资源短缺压力。虽然小农水工程规模不大,但也具有系统性,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体现出高投入性,通过灌溉农田促进农作物更快更好地生长,同时发挥抗旱、除涝、水产养殖等功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对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区域农业生产 水利建设 灌溉农田 小农水工程 水产养殖 设计探析 水资源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永林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5期178-179,共2页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口基数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存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及机械化发展趋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日益凸显,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我...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口基数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存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及机械化发展趋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日益凸显,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我国兴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降低水资源消耗,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探讨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节水灌溉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技术浅析
5
作者 李永林 《南方农业》 2020年第15期177-178,共2页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农业获得快速发展,且逐渐趋于规模化、产业化以及机械化.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农业水利工程规模持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其建设质量也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保证各项施工活动有序、稳定进行...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农业获得快速发展,且逐渐趋于规模化、产业化以及机械化.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农业水利工程规模持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其建设质量也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保证各项施工活动有序、稳定进行,需要给予勘测设计工作以重视,进而为各项施工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此,针对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技术进行分析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 勘测设计技术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施加垄沟集雨种植对水土流失及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进辉 赵武成 +9 位作者 Erastus Mak-Mensah 王琦 张登奎 周旭姣 赵晓乐 戚文佳 马文 崔循臻 李旭春 刘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4-1326,共13页
为缓解我国黄土高原区干旱胁迫和控制水土流失,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生物炭施加模式(生物炭施加和无生物炭施加)为主区,耕作模式(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为副区,研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流失、养分流失、... 为缓解我国黄土高原区干旱胁迫和控制水土流失,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生物炭施加模式(生物炭施加和无生物炭施加)为主区,耕作模式(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为副区,研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流失、养分流失、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019和2020年紫花苜蓿生育期,与平作处理相比,开敞垄和打结垄处理的径流量、泥沙、全氮、全磷、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20.1%~37.7%和60.1%~64.7%,54%~75.5%和77.1%~87.6%,44.4%~65.5%和49.0%~81.8%,36.7%~75.3%和48.6%~87.3%,48.2%~72.9%和58.6%~85.4%,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9.5~52.1和31.2~60.5 mm,26.2%~31.7%和26.5%~35.2%,10.07~14.86和12.14~16.55 kg·hm^(-2)·mm^(-1)。与无生物炭施加处理相比,生物炭施加处理的径流量、泥沙、全氮、全磷和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48%~69%,94%~125%,12%~24%,28%~46%和35%~48%,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42.93~26.09 mm,106%~111%和1.96~6.90 kg·hm^(-2)·mm^(-1)。本研究表明,生物炭施加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是该区域适宜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添加模式 耕作模式 径流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峰 董海霞 +4 位作者 徐文杰 胡亮亮 董志香 周萌 黄彩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1009,共9页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寻求适宜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模式。【方法】于2022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试验,设置垄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SLH)、垄作种植+...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寻求适宜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模式。【方法】于2022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试验,设置垄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SLH)、垄作种植+低秸秆覆盖量(SLL)、平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PH),平作种植+低秸秆覆盖量(PL)4个覆盖处理,以传统露地平作种植为对照(CK)。【结果】覆盖处理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0.14%~0.78%,覆盖处理在块茎形成期增墒效应最突出,较CK平均增加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17.85%。覆盖处理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180 cm土壤贮水量,SLH处理在块茎形成期和成熟期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1.54%和11.14%。秸秆覆盖较CK显著提高薯块产量5.24%~26.16%,水份利用效率(WUE)提高10.39%~34.07%,商品薯率提高2.11%~12.88%。覆盖处理较CK显著降低马铃薯生育前期(播种期-苗期)和后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耗水量,显著增加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但全生育期耗水量总体显著降低。SLH、SLL、PH、PL处理较CK分别增加马铃薯总收入36.99%、20.54%、11.12%、8.45%。【结论】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WUE和马铃薯产量,秸秆覆盖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省工省力,显著增加马铃薯种植收入,垄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SLH)提高WUE和马铃薯产量最高,适宜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种植模式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耗水特性 秸秆覆盖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带状覆盖垄作种植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亮亮 崔循臻 +5 位作者 马菊花 杨永 董海霞 陈志丕 刘晓峰 黄彩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1,70,共8页
【目的】研究秸秆带状覆盖垄作种植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的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的高产覆盖栽培模式。【方法】设5个处理,分别为高垄秸秆带状覆盖(SHH)、低垄秸秆带状覆盖(SLH)、平作秸秆带状覆盖(... 【目的】研究秸秆带状覆盖垄作种植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的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的高产覆盖栽培模式。【方法】设5个处理,分别为高垄秸秆带状覆盖(SHH)、低垄秸秆带状覆盖(SLH)、平作秸秆带状覆盖(PH)、地膜覆盖(HM),以传统露地平作为对照(CK)。【结果】覆盖能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秸秆带状覆盖垄作种植能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0~18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平均较CK提高9.1%,SHH、SLH分别较CK提高11.7%、10.3%,降低苗期-块茎形成期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和耗水模系数,平均较CK分别降低5.89%、5.95%和5.29%,增加中后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耗水模系数,平均较CK分别增加2.93%、2.92%和3.73%。秸秆带状覆盖垄作薯块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大薯率、商品薯率较CK分别提高40.03%、41.15%、53.22%、23.77%(P<0.05),且薯块产量、WUE均表现为SHH>SLH>PH。马铃薯薯块产量与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模系数相关性除播种-苗期、苗期-块茎形成期显著负相关关系外,其他时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秸秆带状覆盖高垄(SHH)处理能够改善土壤水环境,调整马铃薯耗水结构,平衡马铃薯关键生长期供需水矛盾,从而达到增产提效目的,可作为西北雨养农业区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推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垄作 土壤耗水特性 马铃薯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豆科牧草间作的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元伟 吕陇 +4 位作者 王琦 赵晓乐 张登奎 周旭姣 崔循臻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4-892,共9页
为探究我国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豆科牧草适宜间作模式,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紫花苜蓿单作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3种豆科牧草(毛苕子(Vicia villos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豌豆(Pisum sativum))间作对土壤水分... 为探究我国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豆科牧草适宜间作模式,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紫花苜蓿单作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3种豆科牧草(毛苕子(Vicia villos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豌豆(Pisum sativum))间作对土壤水分、杂草、捕食性节肢动物、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食物当量的影响。与紫花苜蓿单作相比,紫花苜蓿/毛苕子、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和紫花苜蓿/豌豆间作的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干草产量分别提高30.2%,45.2%和61.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1,8.8和12.1 kg·hm^(-2)·mm^(-1),食物当量分别提高26.74%,19.96%和53.28%。紫花苜蓿/豆科牧草间作显著降低土壤贮水量(P<0.05)、杂草密度和生物量,显著提高田间捕食性节肢动物密度、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食物当量,尤其紫花苜蓿/豌豆间作。紫花苜蓿/豌豆间作更有益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保持作物产量,可作为我国半干旱区可持续农业1种可行有效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间作 生物多样性 食物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土壤结皮覆盖垄沟种植对土壤水肥、紫花苜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小赟 王琦 +5 位作者 张登奎 周旭姣 赵武成 赵晓乐 刘青林 崔循臻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4-1026,共13页
垄沟集雨种植是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区缓解干旱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节水耕作措施,耐久环保覆盖材料缺乏是限制垄沟集雨种植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探寻适宜覆盖材料,本研究以生物炭-土壤结皮作为垄沟集雨种植覆盖材料,采用裂区试验... 垄沟集雨种植是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区缓解干旱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节水耕作措施,耐久环保覆盖材料缺乏是限制垄沟集雨种植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探寻适宜覆盖材料,本研究以生物炭-土壤结皮作为垄沟集雨种植覆盖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种生物炭类型(玉米秸秆炭和牛粪炭),副区为3种生物炭施加量[0(土垄)、3×10^(4)(单倍炭)和6×10^(4) kg·hm^(−2)(双倍炭)],研究生物炭-土壤结皮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对径流、土壤水分、养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牛粪炭-土壤结皮覆盖集雨垄相比,玉米秸秆炭-土壤结皮覆盖集雨垄提高径流系数、土壤水分、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玉米秸秆炭-土壤结皮覆盖集雨垄的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34%和0.82 kg·(hm^(2)·mm)^(−1)。径流系数和土壤贮水量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养分、pH、紫花苜蓿品质和相对饲喂价值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土垄相比,单倍炭垄和双倍炭垄的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分别增加3.96%~11.05%和3.33%~6.4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0.96~1.88和0.98~1.38 kg·(hm^(2)·mm)^(−1)。综合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分析,单倍(3×10^(4) kg·hm^(−2))玉米秸秆炭-土壤结皮适宜于垄沟集雨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土壤结皮 垄沟集雨 径流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干草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菌肥施用对陇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芮 温文 +3 位作者 董博 高彦婷 张海粟 陈志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7-348,共12页
【目的】探索高原半干旱地区陇椒在不同土壤水分和菌肥施用条件下的高产优质栽培模式。【方法】采取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3个全生育期水分梯度:45%~55%θf(W1)(θf为田间持水率)、55%~65%θf(W2)、65%~75%θf(W3);在此基础之上分设3... 【目的】探索高原半干旱地区陇椒在不同土壤水分和菌肥施用条件下的高产优质栽培模式。【方法】采取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3个全生育期水分梯度:45%~55%θf(W1)(θf为田间持水率)、55%~65%θf(W2)、65%~75%θf(W3);在此基础之上分设3个菌肥管理,F0:不施菌肥,F1:6 g/m^(2)(基施3 g/m^(2),开花坐果期追施等量菌肥),F1:12 g/m^(2)(基施6 g/m^(2),开花坐果期追施等量菌肥),共9个水分和菌肥组合处理,用于研究不同水菌组合对陇椒的光合特性、SPAD值、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施加菌肥对陇椒光合作用、产量、果实品质均有正向作用,菌肥施用量存在阈值,6 g/m^(2)菌肥施用量总体表现最佳。土壤水分为45%~55%θf的处理有助于陇椒品质提升,总体上土壤水分为65%~75%θf的条件下陇椒的光合特性、SPAD值、总产量及果实品质表现最好。【结论】土壤含水率为65%~75%θf,施6 g/m^(2)菌肥的组合为最佳水菌调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控 微生物菌肥 高原陇椒 光合作用 果实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黄土高原区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原夏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芮 张海粟 +6 位作者 董博 赵霞 温文 陈志丕 袁超 焦兆祥 李青青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8-55,共8页
【目的】探究种植方式对定西市安定区高原夏芹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芹菜品种文图拉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平作(CK)为对照,设置全膜双垄沟播(SL)、覆膜垄作(LM)、无膜垄作(L)、全覆膜平作(PM)4种... 【目的】探究种植方式对定西市安定区高原夏芹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芹菜品种文图拉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平作(CK)为对照,设置全膜双垄沟播(SL)、覆膜垄作(LM)、无膜垄作(L)、全覆膜平作(PM)4种种植方式,测定全生育期芹菜叶片SPAD值,茎秆中粗纤维素、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生物产量、可食率及经济产量。【结果】平作处理SPAD值在全生育期内持续增长,起垄处理SPAD值在全生育期内先增大后降低。与CK相比,SL处理粗纤维素、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可溶性糖较CK显著提高34.2%;LM处理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粗纤维含量显著提高61%;L处理粗纤维、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与CK无显著性差异,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56%;PM处理粗纤维、维生素C、可溶性糖与CK无显著性差异,可溶性固形物较CK显著降低25%。LM和L处理显著抑制芹菜株高。各处理芹菜经济产量从大到小排序为PM>CK>SL>LM>L,净利润最优为PM处理。【结论】高原夏芹菜种植方式以全覆膜平作处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夏芹菜 种植方式 品质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旗叶水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亚珍 陈志丕 +4 位作者 叶元生 马建涛 马菊花 常磊 黄彩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7-204,共8页
为探究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生产的效应,以地膜覆盖(PM)和露地(CK)为对照,设4种秸秆带状覆盖SM3(覆盖度59%)、SM4(覆盖度50%)、SM5(覆盖度42%)和SM6(覆盖度37%),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水势、旗叶相对含水量、... 为探究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生产的效应,以地膜覆盖(PM)和露地(CK)为对照,设4种秸秆带状覆盖SM3(覆盖度59%)、SM4(覆盖度50%)、SM5(覆盖度42%)和SM6(覆盖度37%),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水势、旗叶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花后旗叶水势、旗叶相对含水量、旗叶含水量和0~40 cm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提高9.2%、6.6%、3.6%和30.0%;地膜覆盖下0~40 cm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15.1%,旗叶水势6.0%、旗叶相对含水量和旗叶含水量则分别降低6.0%、3.2%和4.1%。冬小麦花后7~28 d,旗叶水势日变化总体呈早、晚高、午间低的V型趋势;秸秆带状覆盖早、中、晚旗叶水势较CK分别提高10.6%、9.8%和7.7%,地膜覆盖分别降低4.6%、7.9%和4.8%,差异均显著。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籽粒产量较CK增加3.0%~6.5%,WUE提高6.4%~17.5%,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中,SM5具有最高的产量(3866.6 kg·hm^(-2))和WUE(15.7 kg·hm^(-2)·mm^(-1))。产量与穗数(r=0.693**)、WUE(r=0.615**)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WUE(r=0.690**)和0~40 cm土壤含水量(r=0.570*)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低时,通过覆盖可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改善冬小麦旗叶供水情况,进而增加穗数和WUE;覆盖度为42%的秸秆带状覆盖在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最优,是适宜于西北旱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叶水势 土壤含水量 冬小麦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与补充灌溉对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芮 王腾飞 +3 位作者 张梅花 张永胜 杨昌钰 陈志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140,共9页
为了揭示半干旱地区覆膜与补灌技术下马铃薯产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等相关指标的响应关系,在甘肃省定西市灌溉试验站开展马铃薯覆膜与补充灌溉大田试验,设全覆膜膜下滴灌(PFID)、半覆膜膜下滴灌(PHID)、全覆膜垄作沟灌(PFIF)、无膜... 为了揭示半干旱地区覆膜与补灌技术下马铃薯产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等相关指标的响应关系,在甘肃省定西市灌溉试验站开展马铃薯覆膜与补充灌溉大田试验,设全覆膜膜下滴灌(PFID)、半覆膜膜下滴灌(PHID)、全覆膜垄作沟灌(PFIF)、无膜垄作沟灌(PNIF)、全覆膜畦田灌水(PFIB)、全覆膜畦田不灌水(PFIBN)等6个处理,以平作无膜不灌水(PNIN)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根际土壤有机质(TOM)、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脲酶、过氧化氢酶等土壤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和沟灌补充灌溉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指标对覆膜程度响应关系不同,全覆膜处理的MBC和MBN显著高于半覆膜处理,而半覆膜或不覆膜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却显著高于全覆膜处理;所有补灌处理(PFID、PHID、PFIF、PNIF、PFIB)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NIN处理,补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单株结薯个数和单株薯质量也均显著高于PNIN处理,尤其是PHID处理产量达44603.7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51.00%。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与MBC、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OM、TOC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覆膜 补灌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恩基 张永胜 李虹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80,共5页
为明确滴灌、沟灌、畦灌等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8年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探讨马铃薯在滴灌、沟灌、畦灌补灌方式下,生育期内农田相对土壤含水率为60%~75%时,不同补灌方式... 为明确滴灌、沟灌、畦灌等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8年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探讨马铃薯在滴灌、沟灌、畦灌补灌方式下,生育期内农田相对土壤含水率为60%~75%时,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方式对马铃薯茎粗、株高、叶面积影响最大;沟灌方式马铃薯受叶片衰老、枯黄脱落等因素的影响小,且能使根系扎根较深,促进马铃薯根冠比的增长,还能增加根系的保水和吸水能力;沟灌方式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但水分利用效率较滴灌方式低12.4%。在水资源许可区域,采用沟灌补灌方式,可增加马铃薯产量,采用滴灌补灌方式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补灌方式 马铃薯 生长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沟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腾飞 张芮 +4 位作者 张梅花 张永胜 蔺宝军 杨昌钰 王春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为研究不同沟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交替隔沟灌溉(AFI)、常规沟灌(CFI)、固定隔沟灌溉(FFI)3种灌水处理,研究不同灌水模式下马铃薯茎粗、株高及叶面积的膨大速率、产量及其内在品质的变化,且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 为研究不同沟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交替隔沟灌溉(AFI)、常规沟灌(CFI)、固定隔沟灌溉(FFI)3种灌水处理,研究不同灌水模式下马铃薯茎粗、株高及叶面积的膨大速率、产量及其内在品质的变化,且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马铃薯在出苗35 d后,AFI处理的植株增长速率显然高于CFI和FFI两个处理;AFI鲜薯比其他两个处理增产10.43%、40.24%,商品薯率增加30%、48.43%;AFI处理下马铃薯淀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FI、FFI处理。通过隶属函数值法分析,将3种灌水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各项构成要素及茎粗、株高、叶面积等10个指标综合评价,表现优良的是交替隔沟灌溉。在同一土壤水分水平下,交替隔沟灌溉在促进马铃薯的茎粗、株高及叶面积生长时优势显著,并且显著提高其经济产量和商品薯率,亦可改善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交替隔沟灌 株高 茎粗 叶面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充灌溉方式对降雨利用率及马铃薯农田蒸散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永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37,42,共4页
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补灌方式对土壤水分、农田耗水特征及降雨利用率和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水分水平下,沟灌方式的产量高于滴灌,畦灌方式马铃薯产量下降显著。水分... 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补灌方式对土壤水分、农田耗水特征及降雨利用率和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水分水平下,沟灌方式的产量高于滴灌,畦灌方式马铃薯产量下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滴灌比沟灌高87.69%,但不利于降雨利用。在水资源许可的条件下,宜采用沟灌的补灌方式来确保马铃薯产量,在水资源紧缺或在马铃薯设施育种产业中,膜下滴灌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补灌方式 马铃薯 农田蒸散 降雨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雪 牛最荣 +2 位作者 张芮 张永胜 尚小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河长制”从全面建立阶段转换到全面见效阶段的必要桥梁,结合计算机、遥感、视频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从水文水资源、水质、物理结构、视频监控、数据查询和后台管理6个模块研究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河长制”从全面建立阶段转换到全面见效阶段的必要桥梁,结合计算机、遥感、视频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从水文水资源、水质、物理结构、视频监控、数据查询和后台管理6个模块研究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分析关川河的洪水流量、生态流量、水质特征、河流弯曲程度、河岸带植被覆盖度等变化情况,以期加强关川河流域管理,促进河流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 模块 黄土高原干旱区 关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菌肥施用对陇椒形态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温文 张芮 +3 位作者 董博 张海粟 陈志丕 杜晓霞 《农业工程》 2023年第3期128-133,共6页
为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菌肥施用对陇椒形态特征的影响,以陇椒11号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分管理与菌肥施用的双因素大田试验。设置3个全生育期土壤水分梯度:W_(1)田间持水量的45%~55%、W_(2)田间持水量的55%~65%、W_(3)田间持水量的65%~75%;3... 为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菌肥施用对陇椒形态特征的影响,以陇椒11号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分管理与菌肥施用的双因素大田试验。设置3个全生育期土壤水分梯度:W_(1)田间持水量的45%~55%、W_(2)田间持水量的55%~65%、W_(3)田间持水量的65%~75%;3个菌肥管理:F0不施菌肥,F_(1)基施3g/m^(2)、开花坐果期追施等量菌肥,F_(2)基施6g/m^(2)、开花坐果期追施等量菌肥。共9个水分和菌肥组合处理,对陇椒植株形态(株高、茎粗、叶面积)、果实形态(果长、果肩宽、果厚)及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W_(3)处理有助于陇椒植株与果实的形态发育;不同水分条件下施加菌肥的效果不同,但对陇椒形态特征与产量均有正向作用,菌肥施用量存在阈值,F_(1)处理的管理总体表现最佳;各水分和菌肥管理下,W_(3)F_(1)处理表现最佳。在研究区内,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5%~75%、基施3g/m^(2)、开花坐果期追施等量菌肥的水分和菌肥组合为最佳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控 微生物菌肥 陇椒 生长动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县)陇(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调查及解决措施
20
作者 李拥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第21期99-100,共2页
漳(县)陇(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涉及陇西县、漳县两县的农村供水工程,供水规模较大,供水人口11.46万人。自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在运行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为此定西市水务局组织专家组,对该工程进行了全线路的调研核查,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 漳(县)陇(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涉及陇西县、漳县两县的农村供水工程,供水规模较大,供水人口11.46万人。自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在运行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为此定西市水务局组织专家组,对该工程进行了全线路的调研核查,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县)陇(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运行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措施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