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土壤质量调查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祥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年第1期32-33,共2页
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全区11.48万hm2耕地进行系统的质量调查,并开展了简要评价,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 定西市 耕地土壤质量 调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定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丽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5期15-16,共2页
地膜玉米抗旱抗病性能强,单产高,收益好,使得玉米种植面积在定西市安定区逐年扩大,产量连年创新高,玉米已成为我区继马铃薯、小麦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关键词 地膜玉米 安定区 生产现状 抗病性能 种植面积 粮食作物 定西市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定区土壤改良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占录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年第11期31-32,共2页
定西市安定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土壤发育程度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土壤产出率低,产品质量不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的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灾害损失等,造成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在种植面积扩张... 定西市安定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土壤发育程度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土壤产出率低,产品质量不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的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灾害损失等,造成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在种植面积扩张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产品品质,壮大农业产业发展后劲,土壤改良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西市安定区 土壤改良 对策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潜力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8期5-5,共1页
马铃薯享有“能源植物”、“地下苹果”、“第二面包”的美誉,是定西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也是最具有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把马铃薯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 马铃薯享有“能源植物”、“地下苹果”、“第二面包”的美誉,是定西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也是最具有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把马铃薯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块状经济”的雏形,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 定西市 农村经济发展 经济协调发展 能源植物 传统产业 特色产业 市场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膜两用胡麻种植节本增效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水建兵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7期5-6,共2页
一次覆膜,第1年种植玉米,第2年种植胡麻,经试验结果,一膜两用胡麻种植较当年覆膜种植节支1 620元/hm2,增收1 123元/hm2,较露地种植节支1 215元/hm2,增收2 727元/hm2,节支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一膜两用 胡麻种植 效益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水建兵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6期174-175,共2页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北部干旱半干旱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通过在大小垄上全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北部干旱半干旱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通过在大小垄上全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mm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早期能够提高地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覆盖地膜 栽培技术 马铃薯 沟播 地面覆盖 种植技术 无效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水建兵 《农村百事通》 2008年第16期34-35,共2页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①通过在大小垄上全部覆盖地膜,充分收集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①通过在大小垄上全部覆盖地膜,充分收集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了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从而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技术 覆盖地膜 马铃薯 栽培 沟播 干旱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面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育芽制种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小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6年第3期7-7,共1页
由于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定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马铃薯的病害发生也逐年增多。虽则切种薯时各环节把关很严,还是制止不了环腐病。黑胫病等细菌性病害的传播蔓延,因此在2002~2005年4年试验;证明育芽栽培制种是防治... 由于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定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马铃薯的病害发生也逐年增多。虽则切种薯时各环节把关很严,还是制止不了环腐病。黑胫病等细菌性病害的传播蔓延,因此在2002~2005年4年试验;证明育芽栽培制种是防治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最捷径且最经济的办法。育芽栽培除抗病丰产外,还可节约种薯,增加密度;提高良种繁殖系数,其栽培技术简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技术 马铃薯 育芽 细菌性病害 农业产业结构 栽培技术 种植面积 病害发生 繁殖系数 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梅香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年第8期10-10,共1页
双垄面全地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是一项保墒、抑蒸、增温、抗旱、增产的先进适用技术。在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作物不能适时播种的甘肃中部地区,该技术的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其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 沟播技术 集雨沟播 全膜覆盖 栽培 玉米 甘肃中部地区 地膜覆盖 适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适宜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黎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9期34-35,共2页
通过在定西市安定区不同区域设置马铃薯栽培密度多点试验,初步筛选出了适宜该区不同区域的马铃薯种植密度:北部干旱山区以2000~2500株/667m2为宜,东南部地区以2500~3000株/667m2为宜,西部和川水区以3000~3500株/667m2为宜。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密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种对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的影响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庆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23期17-18,共2页
马铃薯是安定区经济价值较高的优势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面积的扩大,重茬、对口茬面积增大,加之受施肥水平不高的限制,及其马铃薯细菌性病害及旱灾的影响,导致马铃薯出苗差,长势弱,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生产。而采用稀土旱... 马铃薯是安定区经济价值较高的优势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面积的扩大,重茬、对口茬面积增大,加之受施肥水平不高的限制,及其马铃薯细菌性病害及旱灾的影响,导致马铃薯出苗差,长势弱,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生产。而采用稀土旱地宝浸种,对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效,且能有效地增强马铃薯的抗旱功能。通过本试验,旨在印证其防病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初报 马铃薯 出苗 浸种 细菌性病害 生长 种植面积 大面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的宝——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刘小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6年第4期11-12,共2页
旱地谷子播种出苗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上一年。因此,做好秋雨春用,贮墒保墒是保全苗的关键措施。秋耕要做到早、深、细。早秋耕疏松上壤,深秋耕加深活土层,耕后紧接耙耢、消灭坷垃。秋耕深度一般要求20厘米以上,结合秋耕进行施肥,... 旱地谷子播种出苗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上一年。因此,做好秋雨春用,贮墒保墒是保全苗的关键措施。秋耕要做到早、深、细。早秋耕疏松上壤,深秋耕加深活土层,耕后紧接耙耢、消灭坷垃。秋耕深度一般要求20厘米以上,结合秋耕进行施肥,每亩需施用质量较好的基肥3000~5000千克。施肥要因地制宜,如阴坡地等冷性土壤中增施骡马粪、羊粪等:沙性土壤多施优质土粪潴粪等细肥,将磷矿粉和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混合沤制作基肥施用效果特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谷子 高产栽培技术 旱作 沙性土壤 施用效果 秋雨春用 因地制宜 有机肥料 过磷酸钙 秋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微型薯栽培技术
13
作者 赵丽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9期16-17,共2页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境内土壤疏松,耕地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气候冷凉,大部分土壤富含钾素,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年种植面积达90多万亩,是我国最大的县级马铃薯种植基地。但在生产过程中,马铃薯种性退化严重,品质下降...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境内土壤疏松,耕地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气候冷凉,大部分土壤富含钾素,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年种植面积达90多万亩,是我国最大的县级马铃薯种植基地。但在生产过程中,马铃薯种性退化严重,品质下降,产量低。因此进行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建设是必要的和紧迫的,而微型薯的栽培和管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我们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我区微型薯栽培的关键技术,克服了生产中遇到的出苗不齐,易感病,产量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微型薯 栽培技术 生产过程 土壤疏松 种植面积 马铃薯 土层深厚 种植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部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品种筛选试验
14
作者 张振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103-104,109,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甘肃省中部旱作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对引进品种的产量、抗病性及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但对晚疫病抗性较差;中薯22号综合性状良好,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抗病性相对较好;青... 为筛选出适合甘肃省中部旱作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对引进品种的产量、抗病性及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但对晚疫病抗性较差;中薯22号综合性状良好,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抗病性相对较好;青薯9号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居中,对晚疫病抗性好。因此,建议在灌区及南部二阴区适当扩大青薯9号种植面积;冀张12号与中薯22号在不同区域进一步试验的同时,适当加大示范推广面积,并且加强晚疫病的防治;其他品种需要进一步多区域多点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抗病性 营养成分含量 甘肃中部旱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初报
15
作者 周庆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3期35-35,共1页
试验研究了7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 500g/hm2和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 950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分别为82.47%8、1.34%,是目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理想的药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和80%... 试验研究了7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 500g/hm2和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 950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分别为82.47%8、1.34%,是目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理想的药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和80%全络合态必得利也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68.75%6、8.29%。建议生产中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4种药剂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抗旱栽培模式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俊林 水建兵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7期7-8,共2页
通过在安定区不同区域设置马铃薯抗旱栽培模式试验,筛选出适宜安定区不同区域的抗旱栽培模式,为今后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抗旱栽培模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亚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期28-28,共1页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病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方都有发生,在我国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发生较普遍。其损失程度视当年当地的气候而异。在多雨,冷凉,适宜晚疫病流行的地区和年...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病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方都有发生,在我国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发生较普遍。其损失程度视当年当地的气候而异。在多雨,冷凉,适宜晚疫病流行的地区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损失程度 毁灭性病害 疫病流行 块茎 死亡 枯死 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肥料在玉米上的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禄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19期49-50,共2页
研究了稀土肥料对玉米生育期、苗期生长、玉米病害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磷肥利于玉米出苗,促进苗期生长,且有延长生育期的作用;与大丰收、常乐益植素、巨源全营养素等配合施用,能有效减轻玉米瘤黑粉、茎基腐病的危... 研究了稀土肥料对玉米生育期、苗期生长、玉米病害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磷肥利于玉米出苗,促进苗期生长,且有延长生育期的作用;与大丰收、常乐益植素、巨源全营养素等配合施用,能有效减轻玉米瘤黑粉、茎基腐病的危害;可改善玉米产量结构,通过配合施肥,能大幅度提高单产,增幅达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肥料 玉米 增产效果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肥料在小麦上的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一之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5期24-25,共2页
对稀土磷肥、巨源植物全营养素、常乐益植素、大丰收四种稀土材料在小麦上应用研究,以配合施以稀土磷肥+大丰收效果最好,与普通磷肥相比,平均亩增产33.70%。
关键词 稀土新材料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新品种(系)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建华 李继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98-99,106,共3页
通过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试验研究,筛选适宜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以晋薯7号、青薯9号、同薯23号、冀张薯8号、青薯168 5个品种性状表现最为优良,产量分别为6 7100、65 925、64 175、63 600、61 825 kg/hm2,较陇薯3... 通过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试验研究,筛选适宜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以晋薯7号、青薯9号、同薯23号、冀张薯8号、青薯168 5个品种性状表现最为优良,产量分别为6 7100、65 925、64 175、63 600、61 825 kg/hm2,较陇薯3号(CK)分别增产98.4%、94.9%、89.7%、88.0%、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比较 引种 干旱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