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kes B期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定位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涛 杨熊飞 +2 位作者 张维胜 王争霞 杨玉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对其中61例定位成功的122枚SLN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对其中61例定位成功的122枚SLN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及端粒酶的表达,随访3年,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61例中有6例患者9枚SLN经常规HE检测阳性。2)免疫组化法检测SLN:CK20阳性表达27.3%(15/55);端粒酶阳性表达21.8%(12/55)。3)两者联合检测前哨淋巴结微转移(SLNMM)检出率为38.2%(21/55)。4)Dukes B期患者SLNMM(+)组癌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期SLNMM(-)组(P<0.05),生存率较低(P<0.05),而与Dukes C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NMM(-)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与同期Dukes C期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K20、端粒酶免疫组化法均可检测出大肠癌SLN中存在的微转移(MM),两者联合可提高检出率;大肠癌SLNMM的检出使大肠癌的Dukes分期更加精细,从而有助于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