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竹节参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 1
-
-
作者
梁娥
金睿
唐婷婷
黄系伦
朱正美
张来
-
机构
安顺学院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新中心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146-153,158,共9页
-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22〕029号)
贵州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3〕重点002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一般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3〕一般023)
安顺学院基金资助项目(asxyqn 202201)。
-
文摘
以竹节参根、茎、叶、果实和根状茎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培养分离方法,基于IT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竹节参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期为后续研究竹节参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探寻能够产生竹节参皂苷类活性物质或促进该物质积累的菌株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25个样本共获得2668个ASVs,被注释到10门35纲98目242科475属714种,竹节参5个组织内生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表现为叶>茎>根状茎>根>果实,不同组织之间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差异。采用组织培养法获得形态特征差异明显的53株内生真菌,经ITS序列测序后,序列同源性大于97%的45株菌株被注释子囊菌门的3纲7目10科14属,不同组织之间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2种方法比较下,茎和果实内生真菌物种组成相较于其他组织更为丰富。通过分析比较获得竹节参优势真菌如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等,为后续探究竹节参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竹节参
内生真菌
群落结构组成
多样性
-
分类号
S567.2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竹节参组培育苗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 2
-
-
作者
黄系伦
唐婷婷
金睿
张翠
王银花
张来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顺学院/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新中心
-
出处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0,239,共7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科技资助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3]重点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660252)。
-
文摘
为了进一步对竹节参组培育苗技术体系进行优化,以竹节参叶片、叶脉、叶柄、茎段、花、花序轴为外植体,进行组培育苗体系优化试验。结果表明,6种竹节参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在MS+1.5 mg/L NAA+1.5 mg/L 2,4-D+0.2 mg/L KT配方下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佳外植体为叶柄和花序轴,诱导率为97%,其次是叶片(95%)、叶脉和茎段(83%)、花(73%)。在优化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中发现,3.0 mg/L 2,4-D处理诱导率可达100%,且4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0%。叶片在MS+2.0 mg/L NAA+1.5 mg/L 2,4-D+0.6 mg/L KT配方下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4级愈伤率为23%。叶片愈伤组织在MS+1.5 mg/L NAA+2.5 mg/L 6-BA+1.0 mg/L GA_(3)配方下,培养45 d不定芽诱导率为19%,将愈伤组织在MS+1.5 mg/L NAA+2.4 mg/L 6-BA+1.0 mg/L GA_(3)进行诱导70 d,期间继代1次,不定芽诱导率可达56%,增殖2.95倍。丛生芽在单因素MS+1.0 mg/L NAA诱导下生根诱导率为27%,在多因素组合MS+0.5 mg/L NAA+0.5 mg/L IBA的生根诱导率为53%,相比单因素诱导率提升1.96倍。
-
关键词
竹节参
愈伤组织
丛生芽
生根
-
Keywords
Panax japonicus
callus
adventitious buds
rooting
-
分类号
S567.51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