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年安陆市春耕备耕暨“一高三新”农业发展情况
1
作者 王艳树 马琼瑶 +1 位作者 汤新金 魏宗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337-338,共2页
介绍了2016年安陆市春耕备耕落实进展情况,分析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一高三新"农业发展情况,总结了主要经验,并提出了发展"一高三新"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春耕备耕 “一高三新” 经验 问题 对策 湖北安陆 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γ-谷氨酸及其增效肥在水稻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端义 梅金先 +6 位作者 张旅峰 魏宗林 黎银忠 张似松 柯云华 陈守文 姜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90-2394,2400,共6页
分别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聚-γ-谷氨酸(γ-PGA)及其增效肥试验。结果表明,100mg/L和200mg/L的γ-PGA浸种和田间喷施,使扬两优6号和珍珠糯秧苗长势旺,白根数增加,分蘖数增多,有效穗数增加,200mg/L的γ-PGA浸种和田间喷施比100... 分别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聚-γ-谷氨酸(γ-PGA)及其增效肥试验。结果表明,100mg/L和200mg/L的γ-PGA浸种和田间喷施,使扬两优6号和珍珠糯秧苗长势旺,白根数增加,分蘖数增多,有效穗数增加,200mg/L的γ-PGA浸种和田间喷施比100mg/L的γ-PGA处理的每公顷产量分别提高465kg和555kg,增6.9%和8.4%,且两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当使用600kg/hm2和480kg/hm2的γ-PGA增效复合肥时,杂交中稻Ⅱ优416的产量比使用同样重量的复合肥每公顷产量增加427.5~517.5kg,增幅为4.5%~5.3%,表现出节肥效果;在培两优3076上进行的增效尿素试验表明,秧苗栽移后5d每公顷施γ-PGA增效尿素90kg,剑叶露尖时每公顷施γ-PGA增效尿素45kg的产量最高,与对照呈显著差异;当基肥为480kg/hm2γ-PGA增效复合肥与γ-PGA增效尿素配合使用,其产量比基肥为600kg/hm2普通复合肥和普通尿素配合使用的对照要高,表现出明显的节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γ-谷氨酸 增效剂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油免耕复种连作施肥模式及减量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记安 魏宗林 +6 位作者 杨特武 张似松 吴江生 徐祖宏 费华萍 李晓峰 刘宇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870-4874,共5页
为了建立适合湖北省稻-油复种连作制度的高产、高效和保护性、环保型生产技术体系,2008-2010年在安陆市棠棣镇开展了水稻-油菜复种连作双免耕秸秆还田系统作物合理施肥模式及减量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和基肥追肥比例条... 为了建立适合湖北省稻-油复种连作制度的高产、高效和保护性、环保型生产技术体系,2008-2010年在安陆市棠棣镇开展了水稻-油菜复种连作双免耕秸秆还田系统作物合理施肥模式及减量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和基肥追肥比例条件下两种作物产量随追肥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水稻在返青期、分蘖初期和拔节期进行3次追肥,可促进分蘖成穗、幼穗分化以及子粒灌浆充实而实现水稻高产;油菜在间苗、定苗后及12月上中旬进行3次追肥,可促进角果和子粒的形成及子粒充实而实现油菜高产;在当前习惯施肥水平基础上水稻氮、磷肥减量8%~10%、油菜氮磷钾肥减量9%~10%,如实行3次追肥模式可获得高于或相当于当前习惯施肥模式的经济产量和生产效益,从而达到增产增收和节本目的,并可降低农田受化肥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复种 免耕 秸秆还田 施肥模式 施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不同高产栽培模式及其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国仁 张东升 李舒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油菜 高产栽培模式 栽培技术 育苗移栽模式 耕整直播模式 免耕直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菜多熟栽培技术
5
作者 邓以汉 李国全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4-34,共1页
我市推行的棉菜多熟制,是利用冬春棉花的预留棉行和春夏棉花的大行套种蔬菜,构成棉田立体农业,从而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棉菜多熟制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熟制。
关键词 棉花 蔬菜 栽培 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早晚稻抗寒新品系开发研究
6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3,共3页
关键词 籼稻 抗寒性 品种 开发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利用资源 推进银杏产业化
7
作者 董建国 杨兴元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2期63-64,共2页
介绍安陆市依托本地银杏资源优势兴办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采取“谁有能力谁牵头”的办法,依托部门上龙头企业取得效益。
关键词 银杏资源 农业产业化 安陆市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与晚粳稻连作双高产
8
作者 邬光远 《湖北农业科学》 1993年第3期26-28,共3页
我市属鄂中丘陵地区,地处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的交界地带,因而兼具有南北农业气侯的特点: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粮食生产潜力很大。近几年我市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3.7亿kg左右,每年出售商品粮1.5亿kg左右。随着粮食经营走向市场,我市出现了... 我市属鄂中丘陵地区,地处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的交界地带,因而兼具有南北农业气侯的特点: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粮食生产潜力很大。近几年我市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3.7亿kg左右,每年出售商品粮1.5亿kg左右。随着粮食经营走向市场,我市出现了质次价低的早籼谷卖难,同时质高价高的晚粳供不应求;市内粮食卖出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晚粳稻 连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稻富优1号
9
作者 刘国仁 李舒 张东升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杂交稻 富优1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D优52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魏宗林 《中国稻米》 2006年第2期23-23,共1页
D优527系由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组合,是农业部2005年初确定主推的28个超级稻品种之一,2005年被引进湖北安陆市作中稻栽培。栽培过程中尽管抽穗中后期遇连续9天(8月17~25日)低温,其中连续6天平均温度低于20℃,造成结实率不... D优527系由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组合,是农业部2005年初确定主推的28个超级稻品种之一,2005年被引进湖北安陆市作中稻栽培。栽培过程中尽管抽穗中后期遇连续9天(8月17~25日)低温,其中连续6天平均温度低于20℃,造成结实率不高,但由于超高产栽培技术到位,13.33hm2示范区每667m2平均产量仍达到685.6kg,比常年高35kg左右。本文就其特征特性和相关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优527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树换“脑壳” 果实质优产量多
11
作者 罗振维 《农家科技》 1996年第12期23-23,共1页
目前,农村很多实生银杏树没有嫁接,有的树龄达10多年还没结果;有的虽然结了果,但产量不高、果实品质良莠不齐、成熟不一致,经济效益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对实生银杏树进行换“脑壳”(即高接换种),使其树冠形成和授粉良... 目前,农村很多实生银杏树没有嫁接,有的树龄达10多年还没结果;有的虽然结了果,但产量不高、果实品质良莠不齐、成熟不一致,经济效益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对实生银杏树进行换“脑壳”(即高接换种),使其树冠形成和授粉良好,达到在2~3年结果、4~5年丰产的目的。1.接前准备高接换种应分期分批进行,做到换种与结果两不误。高接前要对实生银杏树适当短截并加强肥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树 高接换种 果实品质 产量 经济效益 脑壳 树冠形 实生 嫁接 肥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早果丰产的栽培管理方法
12
作者 罗振维 《农家科技》 1997年第5期23-23,共1页
银杏采用实生苗栽培,需要20年左右才能开花结果;采用嫁接苗矮化密植栽培,可达到早果(3年结果)丰产、5年受益的目的。具体的栽培技术于下:(一)培育嫁接苗。从高产优质30~40年生的结果树上剪取发育良好、芽子饱满的1年生枝条作接穗,
关键词 银杏 栽培 管理 早果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扦插育苗技术
13
作者 罗振维 《农家科技》 1997年第7期32-33,共2页
银杏(白果)树枝条切口发根力强,可长出较多的根,扦入土中后能长成一株树苗。根据这个原理,生产上用银杏树的枝条来繁殖培育种苗,既可节省昂贵的种子费,又可使树苗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具体做法于下:
关键词 银杏 扦插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