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家安全视角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红勋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5,共4页
分析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存在重技术开发轻技术保护管理的问题,并通过在国家安全视角下构建国家关键核心科技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提出通过设立国家管理机构、完善相关保护法规、企业组建关键核心技术评估系统等措施和... 分析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存在重技术开发轻技术保护管理的问题,并通过在国家安全视角下构建国家关键核心科技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提出通过设立国家管理机构、完善相关保护法规、企业组建关键核心技术评估系统等措施和路径,维护和完善国家安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空间的“行为之丑”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军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5,共6页
在当下中国社会,公共生活日益发达,公共空间不断扩大。然而,国人在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却饱受诟病,甚至达到被以"丑行"所指的程度。在社会文明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行为之丑"已形成对公共秩序、公共精... 在当下中国社会,公共生活日益发达,公共空间不断扩大。然而,国人在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却饱受诟病,甚至达到被以"丑行"所指的程度。在社会文明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行为之丑"已形成对公共秩序、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的严重消解。在社会、经济、技术和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的时空场景下,有关"行为之丑"的分析需要超出既有的文化—国民性范畴,无论是寻求不文明行为的破解之道,还是构建公共文明秩序,思考的方向均需置于具有生产性的实践结构之中,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行为之丑 行为之丑的生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论证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晴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1-124,共4页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是一个包含目的、途径、策略手段、工具、工具操作程序诸要素的选择系统。广义论证的论证型式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最合适的论证工具。应该在教学活动目的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论证型式、实现目的的途径或方法、...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是一个包含目的、途径、策略手段、工具、工具操作程序诸要素的选择系统。广义论证的论证型式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最合适的论证工具。应该在教学活动目的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论证型式、实现目的的途径或方法、论证型式运用的程序和策略手段等诸要素,从而形成针对具体教学活动的、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 可操作性 广义论证 论证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本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推进导向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军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2,共9页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庄服务,从问题解决转向关系调适,从经济帮扶转向文化帮扶。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在村庄社会关系调适、经济资源整合与共同体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助力培植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其要义在于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发展,并在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模式创新上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本位 农村社会工作 推进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线性回归系数的求解原理与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曹昭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74-76,共3页
多元线性回归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统计方法,文章详细阐述线性回归系数的计算方法并把矩阵初等变换的知识运用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假定的基本检验,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矩阵初等变换 最小二乘原理 多元线性回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传统议题凸显及其时代转向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军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2,共6页
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不同步使幸福议题在中国社会日益凸显。幸福内涵具有的个体感受性、时代变动性和社会制约性应当引起政策和理论研究的足够重视。在当前中国语境中,幸福的价值尺度正从国家主义转向个人主义,幸福的载体选择正由物质... 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不同步使幸福议题在中国社会日益凸显。幸福内涵具有的个体感受性、时代变动性和社会制约性应当引起政策和理论研究的足够重视。在当前中国语境中,幸福的价值尺度正从国家主义转向个人主义,幸福的载体选择正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幸福的体验范围正由私人空间转向公共空间。发展观转变、公共政策制定与公共价值规范重构是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幸福社会建设的行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民生 社会建设 幸福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域的红旗渠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军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3期50-55,共6页
在对红旗渠精神的历史内涵进行确认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蕴,即强烈的民生意识、丰富的民本情怀以及造福一方的民富追求之梦。在党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当下,红旗渠精神昭示的... 在对红旗渠精神的历史内涵进行确认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蕴,即强烈的民生意识、丰富的民本情怀以及造福一方的民富追求之梦。在党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当下,红旗渠精神昭示的民生意识、民本情怀和民富追求之梦对推进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指引与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渠精神 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德:一种具有“多轨迹”形态的意向
8
作者 黎良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3,共6页
作为一种特定的意向,美德的展开涵涉了意、情、知、行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轨迹"形态的特征。美德的"多轨迹"形态以自身构成要素及其作用为内在机理。但并非所有立场的伦理学理论都关注或承认美德的"多轨迹&qu... 作为一种特定的意向,美德的展开涵涉了意、情、知、行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轨迹"形态的特征。美德的"多轨迹"形态以自身构成要素及其作用为内在机理。但并非所有立场的伦理学理论都关注或承认美德的"多轨迹"形态,相比于美德伦理学,规则伦理学和情感主义伦理学在美德的理解问题上体现了一种较为狭窄的视域。把握美德的"多轨迹"形态,关乎我们对美德自身的完整理解和现实中美德品质的个体殊异性问题的深入认识、完全美德与自然美德间差异的厘清以及美德伦理学所具有的特定学理优势之把握,因而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学 美德 多轨迹 形态 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东方理论及其时代意蕴
9
作者 胡运锋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共6页
列宁东方理论是列宁关于东方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特殊发展规律的理论,它主要包括民族殖民地学说、"迂回"过渡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学说。列宁东方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经济文化... 列宁东方理论是列宁关于东方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特殊发展规律的理论,它主要包括民族殖民地学说、"迂回"过渡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学说。列宁东方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渊源。分析和研究列宁东方理论,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东方理论 历史地位 民族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代价:村庄问题呈现及治理反思——一个村庄个案的微观透视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军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8,共16页
作为事实上的"社会单位",村庄是探讨农村发展与治理问题的理想"单元"。村庄个案的剖析表明,农村人口流动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付出,包括村庄秩序面临失衡挑战、村庄发展动力丧失、村庄悲剧事件增多等等。代价视角下的... 作为事实上的"社会单位",村庄是探讨农村发展与治理问题的理想"单元"。村庄个案的剖析表明,农村人口流动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付出,包括村庄秩序面临失衡挑战、村庄发展动力丧失、村庄悲剧事件增多等等。代价视角下的问题分析表明,农村村庄治理亟需作出三个层面的反思:从治理对象层面看,治理实践中需要格外重视村庄的价值,在发展思维和认知上树立起"村庄本位"思想;从治理主体层面看,村庄治理举措要建立在尊重并调动农民的主体性基础之上,不能把农民仅仅视为需要改变和发展的客体,将其置于被动的承受者位置;从治理目标层面看,村庄治理的目标设定与政策设计需要将重心置于文化之上,超脱单纯的经济物质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的代价 人口流动 村庄本位 村庄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导引的家庭代价及发展省思——基于陇东南Q村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军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8,共13页
以陇东南Q村为个案,在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动因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人口流动导引的一系列家庭代价。家庭功能遭致消解性代价方面,表现为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抚养和老年人养老照料功能弱化;家庭风险多发频发性代价方面,表现为婚姻和家庭稳定性... 以陇东南Q村为个案,在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动因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人口流动导引的一系列家庭代价。家庭功能遭致消解性代价方面,表现为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抚养和老年人养老照料功能弱化;家庭风险多发频发性代价方面,表现为婚姻和家庭稳定性下降、青少年越轨行为突出和家庭成员安全风险增大;家庭分化或衰落性代价方面,表现为空巢家庭、隔代家庭和独身家庭大量出现,家庭的空壳化和复杂分化成为部分家庭走向衰落的前兆。代价视角的分析表明,需要将家庭置于相关制度设置和公共政策讨论的核心,明确家庭建设在中国农村社会具有的特殊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发展和守护家庭,调动家庭自我保障、自我调节和服务的功能及积极性,是政府相关政策制定中必须予以重视的关键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流动 家庭功能 家庭风险 家庭代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视域下科普场馆发展困境:内在机理与消解路径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成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0,共7页
当前,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各类科普场馆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发展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忽视了公众的主体性地位,资源配置的自主性不强,对传统媒体仍然存在技术依赖,产品互动性、参与性和个性化不足,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尚未建立,科普传... 当前,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各类科普场馆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发展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忽视了公众的主体性地位,资源配置的自主性不强,对传统媒体仍然存在技术依赖,产品互动性、参与性和个性化不足,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尚未建立,科普传媒与营销专门人才匮乏.此外,为实现"互联网+科普场馆"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应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科普理念,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的主体作用,推动科普传媒技术创新,建立多方合作的产品开发与创作机制,运用SOLOMO模式整合服务流程,加大高端科普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科普场馆 互联网科普 内在机理 消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科建设新范式的创新创业内涵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朝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传统学科建设范式曾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学科知识深度发展和问题解决系统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术研究和社会需求相疏离的现象也在较大范围内长期存在。面向社会需要和市场要求,以群式思维... 传统学科建设范式曾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学科知识深度发展和问题解决系统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术研究和社会需求相疏离的现象也在较大范围内长期存在。面向社会需要和市场要求,以群式思维促进学科交叉和学科群建设,以链式思维加强学科、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把创新创业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学科成为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载体,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时代要求,也是学科建设适应现阶段社会需要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崭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创新创业 科学研究 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观的历史嬗变及其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姬海涛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4,共4页
传统知识观造成了思想品德课的空泛和乏力,现代知识观是综合性的知识观,它和思想品德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可以通过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而实现。
关键词 知识观 思想品德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德的相容性:辩护、责难及启示
15
作者 黎良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4,共6页
美德的相容性问题是美德间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维度,对美德伦理学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道德意蕴。在美德间是否相容这一问题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传统哲人持有的是一种绝对的肯定态度,而部分现代学者则给出否定性的回答,两者... 美德的相容性问题是美德间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维度,对美德伦理学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道德意蕴。在美德间是否相容这一问题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传统哲人持有的是一种绝对的肯定态度,而部分现代学者则给出否定性的回答,两者间在这一问题上似形成一种论争的局面。通过对这一论争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学 美德的相容性 传统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