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生态学:一种后结构时代的启蒙辩证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金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4,共3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本期我们编发了这一组以不同角度阐释当代最重要的三大生态学学派思想的文章。陈世丹、吴小都的论文"社会生态学:走向一种生态社...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本期我们编发了这一组以不同角度阐释当代最重要的三大生态学学派思想的文章。陈世丹、吴小都的论文"社会生态学:走向一种生态社会"指出,社会生态学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坚决地定位在人统治人的关系上。对自然的统治是社会中人统治人的产物。社会生态学认为人类作为一个漫长的自然进化的产物应归入自然,走向一种生态社会--一种非等级社会制度与感知的组合。李金云的论文"深生态学:一种后结构时代的启蒙辩证法"认为,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深生态学指出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现有文化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深生态学确立了两个原则:自我实现与生态中心主义平等。王桃花的论文"生态女性主义:发展中的生态伦理文化"指出,生态女性主义的宗旨在于揭示统治妇女与统治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反对各种形式的统治和压迫,把反对压迫、解放妇女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辩证法》 深生态学 结构 法兰克福学派 霍克海默 环境危机 阿多诺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灵与肉的割裂到灵与肉的和谐——评劳伦斯的性爱观 被引量:9
2
作者 温爱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8-180,共3页
D.H.劳伦斯是20世纪西方文坛争议颇多的作家,他终生热衷于探索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强调爱情的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神圣与世俗的契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我们通过对其小说《儿子与情人》、《虹》和《... D.H.劳伦斯是20世纪西方文坛争议颇多的作家,他终生热衷于探索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强调爱情的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神圣与世俗的契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我们通过对其小说《儿子与情人》、《虹》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等作品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分析,可以看到他对两性关系的看法及对理想爱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灵与肉 和谐 两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保罗·奥斯特《神谕之夜》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金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4,共5页
保罗.奥斯特在《神谕之夜》中采用了多种元小说叙事策略:故事套故事结构揭示了小说只是作者虚构的叙述框架,而非对外部世界的再现;真实与虚构的模糊界限质疑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揭示了它语言构造物的实质;零散化的叙事则使... 保罗.奥斯特在《神谕之夜》中采用了多种元小说叙事策略:故事套故事结构揭示了小说只是作者虚构的叙述框架,而非对外部世界的再现;真实与虚构的模糊界限质疑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揭示了它语言构造物的实质;零散化的叙事则使小说丧失了情节的统一性和主题的确定性,使得小说的最终意义要靠读者的创造来完成。这些策略的运用,使作者在阐明后现代小说观和世界观的同时,构造了一个结构精巧、虚实难分的迷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奥斯特 《神谕之夜》 元小说 框架 零散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被引量:6
4
作者 韩玉璞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3-54,共2页
信息网络化时代,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建设和管理,开展健康的网上活动,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关键词 信息网络化 思想政治工作 对策 高校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因素与英语课堂口语练习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 口语教学 课堂口语练习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视觉焦点 信息沟活动 个性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追寻与成长之旅 被引量:1
6
作者 路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02-103,共2页
成长是人类共同的体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众多作品中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同时也是美国文学界争议最多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哈克在社会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中的成... 成长是人类共同的体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众多作品中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同时也是美国文学界争议最多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哈克在社会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中的成长经历展示了青少年从无知到有知的社会化过程,揭示了贯穿人类成长始终的社会与个人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 社会道德 人性 冲突 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but”表示否定时的用法及其翻译
7
作者 温爱玲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7期57-58,共2页
英语中的but是一个用法十分复杂的词,就它的词性而言就有六种之多。它可用作连词、代词、介诃、副词、名词和感叹词。此外,but还构成许多固定搭配,能连接并列分句,引导多种从旬。本文所探讨的是but表示否定时的用法及其翻译。but表... 英语中的but是一个用法十分复杂的词,就它的词性而言就有六种之多。它可用作连词、代词、介诃、副词、名词和感叹词。此外,but还构成许多固定搭配,能连接并列分句,引导多种从旬。本文所探讨的是but表示否定时的用法及其翻译。but表示否定的情况主要有下列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t” 用法 否定 翻译 固定搭配 并列分句 感叹词 英语 词性 代词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