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食管腺癌组织起源和组织学发病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立东 尤朵 +23 位作者 赵学科 宋昕 马磊 雷玲玲 徐瑞华 徐全晓 魏梦霞 蒋宁宁 王苒 李媛媛 陶潇龙 秦富强 李爱丽 张晓倩 卢玉娴 杨海军 张占阳 高慧丽 王霖瑞 张建东 李吉林 库建伟 周福有 高社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发病率下降,食管腺癌发病率升高是目前食管癌研究领域的新变化^([1-3])。中国人食管癌组织学类型90%以上为食管鳞癌^([4]),与西方人群食管腺癌占比明显高于食管鳞癌^([5])不同。随着经济...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发病率下降,食管腺癌发病率升高是目前食管癌研究领域的新变化^([1-3])。中国人食管癌组织学类型90%以上为食管鳞癌^([4]),与西方人群食管腺癌占比明显高于食管鳞癌^([5])不同。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西方膳食方式的引入等,肥胖和与之相关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明显升高,进一步导致Barrett′s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升高^([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组织起源 组织学发病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化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富强 谭改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304-3308,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6年9月安阳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所有甲状腺癌手术标本502例,学习都灵共识诊断标准并再次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重新复查组织切片,诊断PDTC 10例。分析10例PDTC患者的临床特... 目的探讨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6年9月安阳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所有甲状腺癌手术标本502例,学习都灵共识诊断标准并再次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重新复查组织切片,诊断PDTC 10例。分析10例PDTC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发病年龄39~74岁,中位发病年龄61岁。10例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或颈部肿物,伴有吞咽疼痛或声音嘶哑。B超均表现为甲状腺低回声实性结节。10例患者组织结构主要呈实性巢状或片状浸润性生长伴有坏死,低分化部分缺乏乳头状癌核特点,核分裂易见,可伴发有分化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或滤泡性乳头状癌成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0例AE1/AE3、CK19阳性表达,8例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阳性表达,6例甲状腺球蛋白(TG)局灶染色弱阳性,4例波形蛋白染色呈区域阳性表达,10例患者Ki-67增殖指数为10%~50%。随访结果:3例术后局部复发,1例出现肺部转移,3例分别于术后4年、6年及7年死于肿瘤全身转移,其余3例随访时间短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 PDTC是一种独特的且较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组织形态特殊,临床预后介于高分化甲状腺癌与未分化甲状腺癌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富强 谭改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xtrauterin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ES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EESS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6例EESS中,低级别EESS 4例,高级别EES...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xtrauterin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ES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EESS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6例EESS中,低级别EESS 4例,高级别EESS 2例;镜下低级别EESS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经典形态相似;高级别EESS瘤细胞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浸润明显,伴坏死。免疫表型:6例均表达vimentin、CD10,3例低级别EESS表达ER、PR。结论EESS是发生于子宫外的肿瘤,临床罕见,组织形态学多变,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诊断。CD10在诊断EESS敏感性高但无特异性,必要时可使用基因重排进一步佐证。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低级别EESS复发时间长,预后较好;高级别EESS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龙情柔 周福有 +8 位作者 张家豪 何珂瑶 张哲源 刘怡文 孔金玉 孙蔚 李军扩 代宁涛 杨海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铁死亡相关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ESCC细胞KYSE30及KYSE150各分为4组:对照组(不感染Fn),Fn感染12、24、48 h组。采用试剂...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铁死亡相关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ESCC细胞KYSE30及KYSE150各分为4组:对照组(不感染Fn),Fn感染12、24、48 h组。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与丙二醛(MDA)含量,CCK8法检测顺铂(CDDP)对KYSE30和KYSE15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与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scope技术检测222例ESCC及其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Fn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与GPX4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Fn感染阳性和阴性ESCC患者术后生存曲线。结果:Fn感染可诱导KYSE30及KYSE150细胞HIF-1α和GPX4蛋白高表达,提高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并降低细胞对CDDP的应答效力,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ESCC组织中Fn感染,HIF-1α及GPX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5)。ESCC患者中男性、有吸烟史、有饮酒史、肿瘤低分化、肿瘤浸润深度侵及纤维膜、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者Fn感染阳性率增加(P<0.05)。Fn感染阳性的ESCC患者术后生存状况较Fn感染阴性者差(P<0.001)。结论:Fn感染可抑制ESCC铁死亡,可能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具核梭杆菌 HIF-1Α GPX4 预后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4
5
作者 贺付成 张岚 +4 位作者 高冬玲 陈奎生 李惠翔 张三申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Ⅰ级14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有淋巴结转移21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23例癌旁不典...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Ⅰ级14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有淋巴结转移21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2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黏膜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DRG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mRNA相对含量低于癌旁不典型增生黏膜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或0.01);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之间NDRG1mRNA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NDRG1mRNA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蛋白()阳性率(3/23和4/49)均低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3/49(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其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RG1 食管肿瘤 鳞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双源癌粘蛋白1、C-erbB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虹 王立东 +4 位作者 高社干 范宗民 郭花芹 李吉林 郭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 :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粘蛋白 1(MUC1)和C erbB2蛋白变化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 ,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 2 5例双源癌患者 (同时发生食管鳞癌和... 目的 :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粘蛋白 1(MUC1)和C erbB2蛋白变化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 ,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 2 5例双源癌患者 (同时发生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 )MUC1和C 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2 5例患者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UC1和C 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食管癌 :MUC1,C erbB2免疫阳性率分别为 80 %(2 0 / 2 5 ) ,2 0 % (5 / 2 5 ) ;贲门癌 :分别为 72 % (18/ 2 5 ) ,4 8% (12 / 2 5 ) ,且免疫反应类型均主要为弥漫型。MUC1,C erbB2蛋白在食管和贲门双源癌肿瘤组织中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改变 ,一致性改变率分别为 92 %、6 4 %。结论 :食管和贲门双源癌存在较高的MUC1和C erbB2蛋白一致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癌 高发区 食管贲门 双源癌 粘蛋白1 C-ERBB2蛋白 食管鳞癌 贲门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突变与食管贲门多源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虹 王立东 +7 位作者 高社干 李吉林 秦艳茹 范宗民 刘颖 郭梅 杨国翠 郭花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 p5 3基因突变的特征及其与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显微切割、PCR、DNA测序和免疫组化ABC法 ,分析 4例食管贲门多源癌p5 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4例食管贲门双源癌中 ,1例食管鳞癌和...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 p5 3基因突变的特征及其与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显微切割、PCR、DNA测序和免疫组化ABC法 ,分析 4例食管贲门多源癌p5 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4例食管贲门双源癌中 ,1例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同时发生 p5 3基因突变 ,并均发生第 7外显子 2 31、2 32密码子的点突变和 2 2 5、2 32~ 2 33、2 34密码子的缺失 /插入改变。食管鳞癌p5 3基因突变率为 5 0 %(2 /4 ) ,贲门腺癌为 75 %(3/4 )。所有检测到的突变均发生在第 7和 8外显子。食管癌和贲门癌分别有 1例 p5 3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检测到p5 3基因突变 ,食管癌中 1例 p5 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 同一个体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同时发生相似位点的 p5 3基因突变 ,提示二者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为进一步揭示林州地区相似的食管 /贲门癌区域分布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突变 食管贲门多源癌 相关性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贲门癌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粘膜组织活检结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延瑞 高珊珊 +27 位作者 刘宾 冯常炜 王天佑 谢新纪 王虹 白永敏 岳文彬 范宗民 宋子博 齐义军 刘刚 郭花芹 庄则豪 郭瑞锋 安继业 陈虹 秦艳茹 孙超 李燕杰 李吉学 王启鸣 贺新伟 益新娜 谢冬玲 李吉林 焦新英 郭梅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2-785,共4页
目的 :通过贲门癌高、低发区 1975例无症状居民普查 ,进一步了解贲门上皮病变的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加深对贲门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形态学变化特征的了解。方法 :对食管癌高发区 10 0 6无症状居民 ,低发区 2 0 8无症状居民进行纤... 目的 :通过贲门癌高、低发区 1975例无症状居民普查 ,进一步了解贲门上皮病变的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加深对贲门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形态学变化特征的了解。方法 :对食管癌高发区 10 0 6无症状居民 ,低发区 2 0 8无症状居民进行纤维内镜检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高发区 10 0 6例活检标本中 ,共发现 9例早期贲门腺癌患者 (GCA ,0 .9% ) ,33例间变患者 (DYS ,3.3% ) ,10 2例慢性萎缩性贲门炎患者 (CAG ,10 .1% )和2 6 9例慢性浅表性贲门炎患者 (CSG ,2 6 .7% ) ,以及 5 93例正常贲门上皮 (NOR ,5 8.9% )。 9例早期GCA均发生在男性 ,间变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低发区 :2 0 8例普查对象中 ,未发现早期GCA ,但发现 2例DYS(1.0 % ) ,7例CAG(3.4 % ) ,118例CSG(5 6 .7% )和 81例正常贲门上皮 (38.9% )。男性CAG较女性常见 ,2例DYS中 ,男女各 1例。结论 :贲门癌高发区居民GCA、DYS、CAG的发现率明显高于低发区 ,进一步证实贲门癌的地域性分布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贲门癌 低发区 高发区 人群 贲门粘膜组织 活检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βⅡ、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孟伟 石雨薇 +3 位作者 顾霞 王富强 叶子茵 谢心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βⅡ(Protein kinase C-βⅡ,PKC-βⅡ)、核因子κBp50(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p50,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D...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βⅡ(Protein kinase C-βⅡ,PKC-βⅡ)、核因子κBp50(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p50,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DLBCL,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PKC-βⅡ、NF-κBp50的表达。结果 PKC-βⅡ、NF-κBp50在68例DLBC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4%(53/68)和70.59%(48/68)。PKC-βⅡ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κBp50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NF-κBp50在DLBCL中non-GCB(非生发中心型)中表达高于GCB(生发中心型)。它们在性别、民族、年龄、部位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与NF-κBp50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29,P<0.001)。结论 PKC-βⅡ和NF-κBp50在DLBCL不同亚型之间表达的差异,可能有助于DLBCL亚型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PKC-βⅡ对NF-κBp50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在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KC-βⅡ NF-ΚBP5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食管癌EC9706细胞NDRG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付成 高冬玲 +5 位作者 陈奎生 李惠翔 张岚 张红新 张三申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食管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NDRG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μmol/L ATRA作用于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 PCR方法分别检测对照组及ATRA作用1d、2d、3d及5d组NDRG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ATR...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食管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NDRG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μmol/L ATRA作用于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 PCR方法分别检测对照组及ATRA作用1d、2d、3d及5d组NDRG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ATRA作用1d、2d、3d及5d组NDRG1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1.47±0.18、1.69±0.24、1.72±0.19和1.58±0.25,均高于对照组的1.08±0.10(P<0.05或0.01)。ATRA作用1d、2d、3d及5d组NDRG1蛋白表达积分分别为254±37、277±34、265±30和239±24,均高于对照组的164±29(P<0.01)。结论:ATRA可上调EC9706细胞分化相关基因NDRG1的表达,从而促进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NDRG1 全反式维甲酸 EC970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微囊性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富强 谭改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左侧卵巢的微囊性间质瘤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腹胀不适、纳差,MRI检查发现囊实性肿... 目的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左侧卵巢的微囊性间质瘤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腹胀不适、纳差,MRI检查发现囊实性肿物。肿块包膜完整,切面囊实性,实性区灰红色,质韧。镜下致密区呈实性细胞巢样,巢内可见微囊状排列,稀疏区散在微囊状结构,细胞致密与稀疏间见有大量玻璃样变的纤维性间质分割呈小叶状,部分区域间质见出血及血管增生扩张。微囊腔大小不等,囊腔空亮偶可有淡蓝色液体,囊内或囊壁外附有肿瘤细胞,细胞温和,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相对一致,细胞致密区胞质透明或空泡状,核小、核仁不明显,染色质细腻,核无明显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Inhibin、CD10、CK(AE1/AE3)、Calretinin、CK5/6、CD99均阴性。结论微囊性间质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起源不明、具有独特形态学及良性过程的间质肿瘤,CD10并不能作为一个特异性的诊断指标,需要大量病例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微囊性间质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nm23-H_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高峰 张云汉 +3 位作者 高冬玲 张三申 赵胡方 赵志忠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65-67,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LSAB技术对63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粘膜进行nm23H1蛋白表达检测。结果:阳性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浆;随着癌旁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nm23H1表达呈下降趋势,且轻度病变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鳞状细... 应用免疫组化LSAB技术对63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粘膜进行nm23H1蛋白表达检测。结果:阳性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浆;随着癌旁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nm23H1表达呈下降趋势,且轻度病变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食管鳞癌分化越差,nm23H1表达越低(P<0.005);非转移组nm23H1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转移组(P<0.05)。提示:nm23H1在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癌 NM23-H1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测量在食管癌前病变分级诊断中应用的结果及癌前病变的阻断性治疗
13
作者 杨怀华 张三申 +7 位作者 肖郑生 郭梅 赵子贞 王丽娟 张立新 朱桂林 赵成生 刘永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40-41,共2页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其危害极大,因此对癌前病变的分级诊断,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癌的发病率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采用细胞测量方法对癌前病变分级:
关键词 分级诊断 癌前病变 性治疗 癌细胞核 服药量 癌变率 死亡登记 测量方法 登记报告 维胺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
14
作者 郝安林 师晓天 郭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0-791,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膜腔 冲洗液 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食管癌发生发展多阶段模型建立的方法及意义
15
作者 付保进 张云汉 +3 位作者 王成裕 杨怀华 张三申 王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标本模型 癌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樊冰雨 鲍启德 +10 位作者 孙雷 徐瑞华 杨海军 李贝 澹会芳 韩文莉 范宗民 韩雪娜 赵学科 宋昕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ESCC)相关多原发癌(ESCC-MPM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6 279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数据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分析高、低发区ESCC-M...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ESCC)相关多原发癌(ESCC-MPM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6 279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数据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分析高、低发区ESCC-MPMs的临床特点。结果:ESCC-MPMs患病率为1. 5%(2 050/136 279),其中高发区患病率为1. 7%(1 466/88 614),低发区为1. 2%(584/47 665),高发区高于低发区(P <0. 001)。高、低发区男性ESCC-MPMs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 <0. 001)。高发区同时多原发癌比例最大(57. 7%),而低发区晚于ESCC的异时多原发癌比例最大(53. 6%)。高、低发区ESCC-MPMs发生部位分布相似,常见的ESCC-MPMs主要有贲门腺癌、胃癌、肺癌和肝癌。晚于ESCC的胃癌、肺癌和肝癌与ESCC确诊间隔时间中位数(P25,P75)高发区分别为2. 0(1. 0,5. 0)、2. 4(1. 1,4. 8)、1. 9(1. 0,6. 0) a,低发区分别为2. 4(0. 8,6. 0)、2. 3(1. 4,4. 4)、2. 0(0. 8,4. 4) a。结论:食管癌高、低发区ESCC-MPMs的临床特点相似;应重视ESCC-MPMs的预防和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发区 低发区 食管鳞癌 多原发癌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对炎症小体NLRP3的诱导作用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哲源 刘怡文 +9 位作者 付臻 杨洪 张宁 梁梦夏 李婉莹 孔金玉 孙蔚 杨海军 张耀文 周福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诱导炎症小体NLRP3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 a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将ESCC细胞KYSE30及KYSE150分为Fn未感染组及Fn感染组(12、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顺铂(CDDP)与紫杉醇... 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诱导炎症小体NLRP3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 a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将ESCC细胞KYSE30及KYSE150分为Fn未感染组及Fn感染组(12、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顺铂(CDDP)与紫杉醇(PTX)24 h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LRP3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取213例ESCC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NAscope法检测Fn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Fn未感染组相比,Fn感染组(12、24、48及72 h)KYSE30及KYSE150细胞的CDDP与PTX 24 h药物IC50增高,NLRP3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Fn感染率、NLRP3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ESCC组织中NLRP3表达与Fn感染具有一致性(Kappa=0.848,P=0.001)。Fn诱导NLRP3表达患者中男性、吸烟、饮酒者居多,肿瘤细胞大多为低分化,肿瘤浸润程度较深,淋巴结转移增加且临床分期多为Ⅲ/Ⅳ期,Fn+NLRP3阳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缩短(P<0.05)。结论:Fn感染可诱导ESCC组织中NLRP3表达,降低肿瘤细胞对CDDP与PTX的敏感性,缩短ESCC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具核梭杆菌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诱导自噬调控蛋白LC3高表达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珂瑶 刘怡文 +5 位作者 张哲源 张家豪 代宁涛 杨海军 孔金玉 周福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787-2794,共8页
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中自噬调控蛋白LC3的诱导效应,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LC3敲降的KYSE150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平板克隆、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检测Fn及LC3对KYSE15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 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中自噬调控蛋白LC3的诱导效应,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LC3敲降的KYSE150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平板克隆、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检测Fn及LC3对KYSE15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RNAscope及免疫组化检测ESCC组织中Fn感染及LC3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二者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KYSE150细胞感染Fn时,LC3表达量增加,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强;LC3敲降时恶性生物学行为减弱(均P<0.05)。ESCC组织中Fn感染与LC3高表达具有一致性(P<0.05)。Fn感染及LC3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期缩短(P<0.05)。结论Fn可通过诱导ESCC细胞中LC3高表达,富集自噬小体,为自身定植提供条件,促进ESCC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具核梭杆菌 自噬小体 LC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CD8^(+)T细胞浸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家豪 刘怡文 +7 位作者 何珂瑶 张哲源 李若楠 龙情柔 孙蔚 孔金玉 杨海军 周福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CD8^(+)T细胞浸润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n分别感染ESCC细胞(KYSE140、KYSE150)24、48及72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SCC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 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CD8^(+)T细胞浸润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n分别感染ESCC细胞(KYSE140、KYSE150)24、48及72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SCC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建立人CD8^(+)T细胞与KYSE140或KYSE150共培养体系,并分为对照组、Fn组、IDO抑制剂(1μmol/L)组及Fn^(+)IDO抑制剂组,处理24、48、72 h后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8^(+)T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RNAscope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43例ESCC组织中Fn感染、IDO表达及CD8^(+)T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三者的关联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Fn感染对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Fn感染可诱导KYSE140、KYSE150细胞中IDO表达增高,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Fn感染可抑制共培养体系中CD8^(+)T细胞增殖,IDO抑制剂则促进增殖,二者联用有拮抗作用(P<0.05)。ESCC组织中Fn感染及IDO表达具有一致性(Kappa=0.713),而二者均与CD8^(+)T细胞浸润呈负关联(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Fn感染患者预后较差(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感染的ESCC患者死亡风险增加(HR=1.880,95%CI为1.326~2.663)。结论:Fn可能通过诱导IDO高表达抑制CD8^(+)T细胞增殖,削弱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ESCC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具核梭杆菌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CD8^(+)T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SQSTM1/p62高表达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艺博 刘怡文 +7 位作者 杨海军 代宁涛 孙蔚 米优嘉 张家铭 周福有 原翔 高社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2-600,共9页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表达诱导效应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Western b...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表达诱导效应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g对ESCC细胞KYSE150自噬的影响,随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g感染及p62敲降对KYSE150细胞自噬进程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平板克隆、CCK-8及划痕实验检测Pg感染及p62敲降对KYSE150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组织中Pg感染及p6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二者对ESC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Pg感染初期可通过p62介导KYSE150细胞自噬水平的提高,但随着Pg持续感染进一步诱导p62高表达,则导致ESCC细胞自噬受阻,同时增强ESC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ESCC组织中Pg感染与p62表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且二者阳性表达呈显著一致性。Pg感染与p62表达阳性的患者多为吸烟、饮酒的男性,其肿瘤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晚,且5年生存期显著缩短。其中Pg感染与p62表达共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期缩短最为显著。结论长期吸烟、饮酒的男性患者感染Pg的风险增高,Pg可通过诱导p62高表达,阻断ESCC细胞自噬,促进其恶性进展。有效清除Pg并抑制其对p62的诱导效应有望成为ESCC新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食管鳞癌 P6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