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附脐静脉入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3例
1
作者 张强 游国超 +3 位作者 徐化静 孔祥翔 杨殿滨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7-280,共4页
1临床资料病例1,女,58岁,因“发作性意识模糊、反应迟钝2年,加重4个月”入院。5年前确诊乙型肝炎,20年前行脾切除。脑MR:双侧苍白球、大脑白质T1WI对称性异常高信号,符合肝性脑病改变(图1①)。增强CT:食管周围静脉曲张,肠系膜上静脉狭窄... 1临床资料病例1,女,58岁,因“发作性意识模糊、反应迟钝2年,加重4个月”入院。5年前确诊乙型肝炎,20年前行脾切除。脑MR:双侧苍白球、大脑白质T1WI对称性异常高信号,符合肝性脑病改变(图1①)。增强CT:食管周围静脉曲张,肠系膜上静脉狭窄,肠系膜上静脉-右肾静脉、右卵巢静脉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形成(图1②),门脉期CTV重建可见附脐静脉显影良好,直径为7.2 mm(图1③)。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经附脐静脉入路 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治疗原发性主动脉血栓10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强 李晓光 +4 位作者 游国超 徐化静 孔祥翔 杨殿滨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0-337,共8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主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主动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术前CTA检查明确主动脉血栓分型并进行抗凝治疗。对Ⅱ型病变行全身麻醉下支架植入术,Ⅳ型和Ⅲ+...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主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主动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术前CTA检查明确主动脉血栓分型并进行抗凝治疗。对Ⅱ型病变行全身麻醉下支架植入术,Ⅳ型和Ⅲ+Ⅳ型病变行局部麻醉下取栓或支架植入术。采用双股动脉切开或穿刺入路,术中应用Fogarty球囊或Wallstent支架半释放技术预防动脉远端栓塞。周围血管栓塞治疗中仅对下肢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行腔内治疗,其余部位抗凝治疗。取出的血栓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继续抗凝治疗。术后1、3、6、12个月随访主动脉CTA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12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 血栓分型Ⅳ型5例,Ⅲ+Ⅳ型2例,Ⅱb型1例,Ⅱa+Ⅱb型2例。取栓4例,直接裸支架治疗2例,直接覆膜支架治疗4例。4例取栓手术应用Fogarty球囊保护,术中未发生血栓异位栓塞;支架植入患者中2例行Wallstent支架保护,其中1例成功抓捕脱落的血栓。周围血管栓塞病变保守治疗4例,腔内手术6例,其中2例髂动脉支架植入,Fogarty球囊取栓3例(2例复发,共5次手术),大腔导管取栓1例。术后随访1~43个月,平均16.4个月,取栓患者中3例血栓消失,1例复发,二次植入覆膜支架;支架植入患者支架通畅。2例周围血管栓塞术后症状复发,末次治疗后加强健康教育,随访无复发。2例术后遗留下肢间歇性跛行,1例术后3个月因食管癌化疗诱发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 原发性主动脉血栓少见,抗凝联合取栓或支架植入可快速清除血栓或固定血栓,降低再次栓塞风险。腔内治疗仅需股动脉切开或穿刺,创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膜血栓 血栓栓塞 抗凝治疗 血栓切除术 血管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