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乙醇酿酒酵母单倍体的诱变选育及杂交育种
1
作者 胡荣根 廖蓓 +3 位作者 陈晖 刘秀继 张彦 邓张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主要以酵母代谢为主,而筛选高耐性高产乙醇菌株是乙醇产率高的关键。该文以6株现有单倍体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构建突变文库,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显色初筛,40、41℃压力生长复筛,发... 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主要以酵母代谢为主,而筛选高耐性高产乙醇菌株是乙醇产率高的关键。该文以6株现有单倍体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构建突变文库,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显色初筛,40、41℃压力生长复筛,发酵筛选培养基定量分析。最终获得9株优势突变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经不同配型单倍体杂交,成功获得一株发酵效率高,耐温、耐酸、耐乙醇性能均优于亲本菌株的二倍体酿酒酵母菌株C6。结果显示,C6菌株35℃复合糖水发酵培养基发酵终点酒精度为14.6%,亲本菌株AE2和M则为12.82%和13.72%,酒精度分别提高13.8%和6.4%,C6菌株在30℃条件下,酒精度可达17.9%。耐温性能提高较为明显,40℃条件下生长,C6、AE2和M菌株平稳期OD _(680)值分别为4.12、0.35和1.15,生物量增幅在1.2~12倍。C6菌株在乙醇生产领域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酿酒酵母 单倍体 诱变选育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消除不同特点酵母抽提物中酵母味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仇帅 利佳炜 +3 位作者 马春蕾 李沛 陈雄 李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以风味物质和氨基酸为重点,对8种不同特征的酵母提取物(FG10、FM88、FM31、KU012、FIG12LS、F58、FIG03、KA02)进行基于乳酸乳球菌和乳酸链球菌混合生物转化体系(Lactococcus lactis and Streptococcus lactis biotransformation system... 以风味物质和氨基酸为重点,对8种不同特征的酵母提取物(FG10、FM88、FM31、KU012、FIG12LS、F58、FIG03、KA02)进行基于乳酸乳球菌和乳酸链球菌混合生物转化体系(Lactococcus lactis and Streptococcus lactis biotransformation system,LSBT)去除酵母风味的研究,并对该微生物转化体系的适应性和广泛性进行评价。5种酵母抽提物经转化后不再具有酵母味,而且FG10和FM88还具有发酵酱风味。没有吲哚的产生是LSBT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转化后的酵母抽提物中乳酸质量浓度不应低于10.00 g/L。原材料的差异在LSBT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原料中天冬氨酸的缺乏和苏氨酸的过量很可能是LSBT转化不成功的原因。总体而言,LSBT适用于大多数型号酵母提取物,但对于某些特定型号的酵母提取物(如F58、FIG03和KA02),还需要探索其他微生物组合技术或发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抽提物 适应性 生物转化 酵母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磷脂的制备与组分分析
3
作者 刘秀继 何艳艳 +4 位作者 张国龙 陈晖 张彦 廖蓓 戴慧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8-65,共8页
酵母磷脂是从酵母中提取的磷脂类混合物,是全新的磷脂来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酿酒酵母CCTCC M2016418为原料,通过对提取溶剂筛选,不同料液比和混合溶剂萃取优化,建立了酵母磷脂提取和制备工艺,并与大豆磷脂组分进行了比较。结... 酵母磷脂是从酵母中提取的磷脂类混合物,是全新的磷脂来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酿酒酵母CCTCC M2016418为原料,通过对提取溶剂筛选,不同料液比和混合溶剂萃取优化,建立了酵母磷脂提取和制备工艺,并与大豆磷脂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采用料液比为1∶10(g∶mL),乙醇与石油醚依次萃取的方法,最高酵母磷提取率为31.09%。组分分析表明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是酵母磷脂的2.19倍和13.67倍,酵母磷脂中磷脂酰乙醇胺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是大豆磷脂的1.45倍和1.27倍,预示2种磷脂不同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磷脂 提取 组分分析 脂肪酸 大豆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酵母对长期缺硒和正常大鼠体内D-丝氨酸和L-丝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海立 张彦 +6 位作者 张凤伟 张海波 程倩 陈智仙 董运海 李婉奕 张双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15-3522,共8页
本试验在建立缺硒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饲粮补充富硒酵母对长期缺硒和正常大鼠体内D-丝氨酸与L-丝氨酸水平的影响。将3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缺硒组和正常组,分别饲喂低硒饲粮(含硒0.02 mg/kg)和正常饲粮(含硒0.18 mg/kg),饲... 本试验在建立缺硒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饲粮补充富硒酵母对长期缺硒和正常大鼠体内D-丝氨酸与L-丝氨酸水平的影响。将3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缺硒组和正常组,分别饲喂低硒饲粮(含硒0.02 mg/kg)和正常饲粮(含硒0.18 mg/kg),饲喂期为420 d。第421天,将缺硒组大鼠分为4组:缺硒空白对照组(SD-B组,n=17)、缺硒富硒酵母低剂量组(SD-LY组,n=16)、缺硒富硒酵母中剂量组(SD-MY组,n=20)、缺硒富硒酵母高剂量组(SD-HY组,n=16)。将正常组大鼠分为2组:正常空白对照组(SS-B组,n=20)、正常富硒酵母中剂量组(SS-MY组,n=20)。SD-B组继续饲喂低硒饲粮,SD-LY、SD-MY、SD-HY组分别饲喂含0.18、0.36和0.72 mg/kg硒的富硒酵母饲粮,SS-B组继续饲喂正常饲粮,SS-MY组饲喂含0.36 mg/kg硒的富硒酵母饲粮,饲喂期为112 d。结果显示:1)缺硒60 d后,缺硒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2)补硒112 d后,与SD-B组相比,SD-LY、SD-MY、SD-HY、SS-B、SS-MY组血浆硒水平显著升高(P<0.05);SD-LY、SD-MY、SD-HY、SS-MY组大脑皮质硒水平显著升高(P<0.05);SD-MY、SD-HY、SS-MY组小脑硒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S-B组相比,SS-MY组小脑和大脑皮质硒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浆硒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3)补硒112 d后,与SD-B组相比,SD-LY、SD-MY、SD-HY、SS-B和SS-MY组血浆L-丝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D-丝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SD-LY组大脑皮质L-丝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SD-LY、SD-MY、SD-HY、SS-B和SS-MY组大脑皮质D-丝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SD-HY组海马L-丝氨酸和D-丝氨酸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SD-LY、SD-MY、SS-B和SS-MY组海马L-丝氨酸和D-丝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SS-B组相比,SS-MY组血浆、大脑皮质和海马L-丝氨酸、D-丝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饲粮补充富硒酵母显著升高大鼠长期缺硒引起的血浆硒水平下降,增加大脑皮质与小脑硒水平,降低血浆L-丝氨酸水平,升高海马L-丝氨酸与D-丝氨酸水平。此外,饲粮补充富硒酵母还可显著升高正常大鼠大脑皮质与小脑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富硒酵母 缺硒 D-丝氨酸 L-丝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酸菌生物转化消除酵母抽提物酵母味能力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春蕾 汪继伟 +5 位作者 魏杨建 陈雄 李沛 李库 熊建 李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29-135,共7页
围绕风味物质、呈味物质和氨基酸等指标,开展了基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单菌和混菌发酵体系消除酵母味的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体系下均有... 围绕风味物质、呈味物质和氨基酸等指标,开展了基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单菌和混菌发酵体系消除酵母味的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体系下均有去除酵母味(丙酸和异戊酸)的效果,然而整体的风味具有明显差异。混菌发酵优于单菌发酵,且乳酸乳球菌与乳酸链球菌的混酵效果最佳。与其他6种发酵体系相比,2种乳酸菌混合发酵后的酵母抽提物中的酵母味异戊酸降低了86.73%,具有果香和花香的醇类物质从0.77 ng/mL增加至10.73 ng/mL,乳酸质量浓度为10.60 g/L,风味前体氨基酸苯丙氨酸提升了112.91 mg/L,鲜味物质(肌苷酸和鸟苷酸)提升了0.02 g/L,整体风味和呈味协调。本研究将有助于提升酵母抽提物应用的广泛性,为新型酵母抽提物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抽提物 酵母味 氨基酸 呈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包酵母自交提升耐高糖发酵力的研究
6
作者 孙雅芳 王龙 +2 位作者 郭天芬 陈莉婷 覃先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用工业耐高糖面包酵母BH3制备了102株单倍体,通过四分体分析发现,控制生物量和耐高糖发酵力的主效基因在此菌株中是杂合的,并且控制生物量的主效基因和控制接合型的基因MAT极大可能是连锁的。结果表明,通过自交和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式,... 用工业耐高糖面包酵母BH3制备了102株单倍体,通过四分体分析发现,控制生物量和耐高糖发酵力的主效基因在此菌株中是杂合的,并且控制生物量的主效基因和控制接合型的基因MAT极大可能是连锁的。结果表明,通过自交和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耐高糖且发酵活力优良的18株单倍体,构建27个交配组合,其中有11个组合的自交菌株高于亲本的耐高糖发酵力水平,最高能达到亲本水平的116.73%,体现出菌株BH3在自交系选育上有进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酵母 高糖耐性 发酵活力 自交 四分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鱼塘快速培藻方法
7
作者 周志诚 《科学养鱼》 2025年第2期29-30,共2页
开春时肥水是养殖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然而许多养殖户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常常遇到困难:水体中藻类很难变得丰富,总是保持清澈透明。部分养殖户面对此情况,多次尝试施肥肥水后未见效果,便决定放弃坚持施肥,转而采用清水投苗的方法。... 开春时肥水是养殖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然而许多养殖户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常常遇到困难:水体中藻类很难变得丰富,总是保持清澈透明。部分养殖户面对此情况,多次尝试施肥肥水后未见效果,便决定放弃坚持施肥,转而采用清水投苗的方法。然而,水体长时间清瘦,养殖风险将显著增加。现将春季鱼塘快速培藻方法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风险 清澈透明 鱼塘 养殖户 肥水 施肥 方法总结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蛋白水解物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熊昌武 朱亚军 +2 位作者 张彦 伍业旭 郑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76,共6页
该研究对比了小麦蛋白水解物与不同蛋白胨对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重点从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等方面解析了小麦蛋白水解物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形态、活菌数、冻干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蛋白水解物是一... 该研究对比了小麦蛋白水解物与不同蛋白胨对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重点从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等方面解析了小麦蛋白水解物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形态、活菌数、冻干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蛋白水解物是一种适用于嗜酸乳杆菌培养的有机氮源,同等培养条件下活菌数和冻干存活率高于其他蛋白胨,小麦蛋白水解物中分子质量为2000~5000 Da的组分是促进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关键营养,含谷氨酰胺、脯氨酸组成的多肽可能是促进嗜酸乳杆菌缩短菌体,活菌数和冻干存活率提高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蛋白水解物在嗜酸乳杆菌生产及其他发酵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蛋白 水解物 嗜酸乳杆菌 菌体形态 冻干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盈利模式下,小棚对虾如何破局?
9
作者 周志诚 《当代水产》 2024年第12期63-64,共2页
1引言对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小棚对虾养殖模式因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小棚对虾养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养殖成本上升... 1引言对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小棚对虾养殖模式因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小棚对虾养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养殖成本上升、疾病频发、市场竞争激烈等,导致盈利能力逐渐下降。在低盈利模式下,如何实现小棚对虾养殖的破局,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盈利模式 养殖规模 盈利能力 全球范围 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场需求 竞争激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离氨基酸和感官鲜度评价的复合鲜味产品的呈味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新 刘政芳 +6 位作者 张彦 付余 张宇昊 张西贝 余奇 张凤兵 揭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7-293,共7页
目前,我国复合鲜味产品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因此,对12种市售复合鲜味产品的17种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发现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滋味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s,TAV)贡献最大,为4.12~228.86。相关性分析... 目前,我国复合鲜味产品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因此,对12种市售复合鲜味产品的17种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发现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滋味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s,TAV)贡献最大,为4.12~228.86。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谷氨酸(Glu)外,其他游离氨基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19%,可以有效反映复合鲜味产品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大部分信息。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揭示,感官鲜度评价和味精当量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文对复合鲜味产品的呈味特点进行了系统评价,为复合鲜味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味 游离氨基酸 感官鲜度评价 呈味特征 主成分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谷氨酸棒杆菌发酵条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上官玲玲 卢慧芳 +4 位作者 张辉燕 李沛 李库 陈雄 代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208,共7页
该研究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P169为研究对象,以谷氨酸产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摇瓶和20 L罐分批补料发酵验证。结果表明,谷氨酸棒杆菌P169产谷氨酸的最佳发酵条... 该研究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P169为研究对象,以谷氨酸产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摇瓶和20 L罐分批补料发酵验证。结果表明,谷氨酸棒杆菌P169产谷氨酸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41.0 g/L、葡萄糖27.0 g/L、尿素12.0 g/L和pH 7.0。在此优化条件下,谷氨酸产量达25.1 g/L,比优化前(16.5 g/L)提高了52.1%。以此为基料进行20 L罐分批补料发酵,谷氨酸产量达155 g/L,比优化前(142 g/L)提高了9.2%。该研究为提高谷氨酸棒杆菌谷氨酸产量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谷氨酸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料策略优化促进乳酸乳球菌HB03发酵合成Nisin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华仪 陈曦 +3 位作者 刘月锋 陈雄 李沛 王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18-224,共7页
为提高乳酸乳球菌HB03发酵合成Nisin的效率,本研究基于乳酸乳球菌发酵生长期间存在的氧化胁迫效应和胞外氨基酸消长规律,分析了肽水解酶系、UMP从头合成和肽聚糖合成代谢在转录组水平的表达差异,确定对数中后期Nisin合成限制因素为半胱... 为提高乳酸乳球菌HB03发酵合成Nisin的效率,本研究基于乳酸乳球菌发酵生长期间存在的氧化胁迫效应和胞外氨基酸消长规律,分析了肽水解酶系、UMP从头合成和肽聚糖合成代谢在转录组水平的表达差异,确定对数中后期Nisin合成限制因素为半胱氨酸(cysteine,Cys)和精氨酸(arginine,Arg)供应不足,并通过氨基酸单因素和碳氮源补加优化,确定10 L发酵罐水平优化的补料策略为:11、13.5、17、19.5 h分别加入0.15 mmol/L的Cys,12 h补入蛋白胨(15 g/L),10~24 h补入蔗糖(1.5 g/(L·h)),12~21 h流加Arg(0.25 g/(L·h))。在此条件下Nisin效价达到了8963 IU/mL,比只补加Cys发酵效价(6993 IU/mL)提高了28.2%,研究结果可为Nisin工业发酵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乳酸链球菌素 补料批培养优化 发酵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控制对木聚糖酶发酵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玉枚 肖玲玲 +4 位作者 郭金玲 吕育财 余华顺 姚鹃 龚大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98-200,215,共4页
溶氧是影响木聚糖酶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优化木聚糖酶发酵过程的溶氧控制,在30 L自动发酵罐上,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风比不同条件下的溶氧水平对木聚糖酶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前期通过搅拌转速自动控制溶氧,对数期溶氧控制在15%... 溶氧是影响木聚糖酶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优化木聚糖酶发酵过程的溶氧控制,在30 L自动发酵罐上,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风比不同条件下的溶氧水平对木聚糖酶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前期通过搅拌转速自动控制溶氧,对数期溶氧控制在15%,后期溶氧控制在45%,在此条件下,木聚糖酶活高达2406.175 U/m L,比分段控氧前酶活提升了50%。本文提出了通过溶氧与搅拌联动并配合通风比的调节实现罐内分段控氧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控氧 木聚糖酶 溶氧 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的超滤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玉枚 肖玲玲 +4 位作者 郭金玲 吕育财 余华顺 姚鹃 龚大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5-168,174,共5页
采用超滤技术分离纯化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以膜通量、回收率和比酶活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合适的截留分子量的膜材料,并进一步考察了进口压力、回流压力、粗酶液固形物含量、膜过滤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超滤浓缩的影响。... 采用超滤技术分离纯化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以膜通量、回收率和比酶活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合适的截留分子量的膜材料,并进一步考察了进口压力、回流压力、粗酶液固形物含量、膜过滤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超滤浓缩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最佳超滤工艺条件为:选用50 ku的超滤膜,对0.9%的料液浓度在进口压0.12 MPa、回流压0.08 MPa条件下超滤20 min,浓缩倍数达3倍,β-葡萄糖苷酶回收率达95.05%,比酶活提高1.24倍,平均膜通量达96.0 L/(m^2·h)。用超滤膜浓缩β-葡萄糖苷酶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绿色环保、β-葡萄糖苷酶活性损失小等优点,为β-葡萄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放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超滤 浓缩 比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工艺优化及在发酵调味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上官玲玲 张辉燕 +4 位作者 王文欣 李沛 李库 陈雄 代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72-280,共9页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工附加值,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方法,以水解度和蛋白回收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条件,并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制备调味料,通过谷氨酸含量和感官评价对调味料进行评估。结...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工附加值,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方法,以水解度和蛋白回收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条件,并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制备调味料,通过谷氨酸含量和感官评价对调味料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H17&ZF01双酶酶解体系最佳,最优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2.0 g/100 g、pH7.0、底物浓度15 g/100 mL、温度54.0℃、酶解时间13.0 h,优化后的酶解液水解度(37.1%)和蛋白回收率(70.3%)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7倍和0.8倍。摇瓶发酵条件下,酶解液发酵的谷氨酸含量(32.1 g/L)较优化前提高了32.1%。20 L罐分批补料条件下,谷氨酸产量为(83.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0.0%。以分批补料发酵制备的调味料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发酵调味料的鲜味显著提高(P<0.05),苦味显著降低(P<0.05),整体滋味更加鲜美,风味更加协调。研究结果大大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工艺 调味料 响应面优化 谷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玉米粉酶解液制备天然鲜味料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慧芳 上官玲玲 +5 位作者 夏会丽 宋庆怡 李沛 李库 陈雄 代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8-166,共9页
本研究以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新型天然鲜味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玉米粉酶解工艺;然后在摇瓶水平对谷氨酸棒杆菌GL-6发酵产谷氨酸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氮源及含量和最佳玉米粉酶解液添加量,然... 本研究以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新型天然鲜味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玉米粉酶解工艺;然后在摇瓶水平对谷氨酸棒杆菌GL-6发酵产谷氨酸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氮源及含量和最佳玉米粉酶解液添加量,然后在20 L发酵罐水平进行验证,将5%的麦芽糊精加入发酵液上清中喷雾干燥得到鲜味料样品,最后对样品进行成分检测及评定。结果表明,玉米粉最佳酶解工艺为固液比1:4,酶添加量1%,温度90℃,时间3 h,在该条件下酶解度DE值达到60.84%;谷氨酸棒杆菌GL-6发酵产谷氨酸的最佳氮源为酵母抽提物FIG12LS 30 g/L,玉米粉酶解液最佳添加量为50%(v/v);天然鲜味料样品MJ谷氨酸含量为43.9 g/100 g,氨基酸总含量为44.8 g/100 g,相较于不添加玉米粉酶解液发酵而得的鲜味料样品CK谷氨酸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4.0%和23.4%。此外,样品MJ富含坚果及咖啡风味的吡嗪类物质,相较于样品CK鲜味含量和营养价值均有提高,风味也更加丰富。本研究为用天然植物原料发酵生产鲜味料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鲜味料 谷氨酸 玉米粉 酶解 发酵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精鲜味热稳定性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鸿 朱中志 +4 位作者 徐申启 刘新 郭辉 李沛 刘政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7,共8页
以市场在售的两款鸡精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高温对其鲜味相关的理化指标(pH值、钠离子、谷氨酸、核苷酸)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鲜味感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鸡精的核苷酸及感官评分均有极显著差异,而钠离子... 以市场在售的两款鸡精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高温对其鲜味相关的理化指标(pH值、钠离子、谷氨酸、核苷酸)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鲜味感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鸡精的核苷酸及感官评分均有极显著差异,而钠离子、pH值、谷氨酸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鸡精中IMP和GMP均和加热时间有显著负相关性,和鲜味强度、饱满感、持久感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不同温度条件下0~30 min均为鸡精鲜味损失的关键时间节点。经验证,IMP添加0.2%时的B鸡精样在100℃加热30 min后的鲜味强度损失比对照样减少16%,饱满感损失比对照样减少33.8%,持久性损失比对照样减少14%,可以明显提升鸡精的鲜味热稳定性,同时保证风味有较好的整体协调性。该研究结果可为鸡精的烹饪应用以及配方设计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 高温 鲜味 热稳定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与分割发酵优化促进Nisin生物合成
18
作者 刘月锋 冯碧纯 +6 位作者 乔靖宇 熊华仪 陈雄 李沛 李库 唐冠群 王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0,共6页
为了提高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细胞生长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合成效率,以正交优化法研究培养基分批发酵和分割发酵方式对Nisin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为:5%蛋白胨,3%蔗糖,2%玉米浆,1%酵母浸粉。... 为了提高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细胞生长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合成效率,以正交优化法研究培养基分批发酵和分割发酵方式对Nisin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为:5%蛋白胨,3%蔗糖,2%玉米浆,1%酵母浸粉。在此优化条件下,摇瓶培养(11 h)峰值生物量为4.9×10^(9) CFU/mL,较对照提高43%;10 L发酵罐分批发酵峰值生物量、Nisin效价及Nisin合成速率v_(q)分别为7.75×10^(9) CFU/mL、2573 IU/mL、151.4 IU/(mL·h),较优化前分别提升38.0%、56.6%、38.2%。分批发酵培养18 h Nisin达到峰值后[v_(q)为147 IU/(mL·h)],以不同比例分割发酵并继续培养7 h,第二次分割(25%)为Nisin合成最适发酵方式,其Nisin平均合成速率达到294 IU/(mL·h),较分批发酵提高了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乳酸链球菌素 分批发酵 分割发酵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