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安溪县小麦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
- 1
-
-
作者
陈永贤
-
机构
安溪县农技站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1997年第2期42-44,共3页
-
-
关键词
小麦
生育特性
栽培
-
分类号
S512.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安溪县淮山生产防止土壤沙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杜荣州
-
机构
福建省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第3期33-37,共5页
-
文摘
2014—2016年连续3 a进行淮山生产防止土壤沙化研究试验,总结出"淮山生产上应大力推广火烧土或火烧土与木屑混合填充物替代细沙种植淮山"淮山生产防止土壤沙化关键生产环节。在不同填充物对比试验中火烧土填充物产量最高,3 a平均每667m^2产量达3 156.2 kg,比CK(对照)细沙填充物平均产量增加250.3 kg,增产8.6%,火烧土填充物产量明显高于CK细沙填充物;火烧土与木屑混合填充物种植的淮山3 a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2 779.3 kg,比CK减少126.6 kg,减产4.4%,但在土壤湿度与常年相当的2015年正常年份,此种填充物种植的薯块长于CK且长薯块数量占比明显高于CK,可售商品性明显高于CK,产值高于CK。
-
关键词
淮山
土壤沙化
填充物
火烧土
-
Keywords
yam
soil desertification
fillers
burned soil
-
分类号
S632.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关于加快数智技术应用、推动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 3
-
-
作者
张新泉
-
机构
福建省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43-144,共2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安溪县在推动茶叶生产数智技术应用上存在的制约因素和所采取的举措,探讨了加快数智技术与茶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策略,以期为现代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关键词
数智技术应用
制约因素
对策及建议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安溪县茶叶农残控制的做法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李月珍
-
机构
福建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3年第2期26-27,共2页
-
文摘
茶产业是福建安溪县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涉茶总产值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以上来自茶业。2009-2011年,安溪县持续名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第一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倍受关注,直接关系到安溪县茶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茶业发展的生命线,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抓紧抓好。现将安溪县茶叶农药残留控制对策介绍如下,供参考。
-
关键词
农药残留控制
茶叶质量
安溪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残
持续稳定发展
茶业发展
支柱产业
-
分类号
S481.8
[农业科学—农药学]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安溪中叶种薯蓣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 5
-
-
作者
杜荣州
-
机构
福建省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36-38,共3页
-
文摘
介绍了薯蓣当家品种"安溪中叶种"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品质、抗性等特征特性;从土地选择、整地、施基肥、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几个方面总结提出了该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关键词
薯蓣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632.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安溪县淮山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杜荣州
-
机构
福建省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第1期62-64,共3页
-
文摘
淮山品种比较试验于2014—2016年在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进行,"紫玉淮山"产量最高,3 a平均每667m2产量达4 054.8 kg,比对照"安溪中叶种"平均产量2 530.1 kg增产60.3%;"明溪种"每667m2产量2 510.5 kg,比对照略减19.6 kg,减产0.8%,与对照产量基本持平,但其薯条几乎没有分叉且长度相差不大,整齐度较好,外观品相较佳,商品性好。试验结果表明:淮山新品种"紫玉淮山"、"明溪种"可在安溪县进一步大面积示范推广。
-
关键词
淮山
紫玉淮山
明溪种
产量
-
Keywords
Chinese yam
Ziyu Chinese yam
Mingxi zhong Chinese yam
yield
-
分类号
S632.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安溪县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 7
-
-
作者
林舒雅
-
机构
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2023年第4期65-67,共3页
-
文摘
为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抗病、高产优质稻品种,促进安溪县中稻品种的更新换代,2021年开展9个中稻新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旗1优366和昌两优8号的各项性状综合表现较为突出,丰产性好,建议可在安溪县进一步加大示范与种植。简述了各参试中稻品种在安溪县种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
关键词
中稻
新品种
性状
对比试验
-
Keywords
mid-season rice
new variety
traits
varietal yield test
-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47—104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 8
-
-
作者
陈永贤
-
机构
安溪县农技站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1991年第1期31-32,共2页
-
文摘
47-104(原代号756)是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卷2×IR58)×(窄叶青8号×龙菲31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水稻新品种。1989年早季试种亩产504.3公斤;晚季在金谷乡金东村示范6.5亩,平均亩产473.4公斤,比晚稻当家品种钢白矮4号亩增58.4公斤,增产14.1%,最高亩产511.1公斤。1990年早季全县扩大示范824亩,一般亩产450~550公斤,最高亩产699.5公斤。经品种对比试验田三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
-
关键词
高产栽培
品种对比试验
兼用型
当家品种
金谷乡
稻麦
金东
主茎叶片数
壮秧
幼穗分化
-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47-104”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配套技术探讨
- 9
-
-
作者
陈永贤
-
机构
安溪县农技站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5年第5期30-31,共2页
-
文摘
方程表示,当其它因素保持在平均水平(表),每亩增加1万穗,亩产可提高21.89公斤;每穗增加1粒,亩产可提高5.77公斤;结实率提高1%,亩产可提高4.54公斤;千粒重提高1克,亩产可提高21.24公斤。测验结果,构成产量的四个因素对产量的偏回归都达显著。从二级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四个因素同产量均表现正相关,且达极显著水平,以每亩穗数同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表明在亩产430~700公斤的水平,各因素对产量均起极显著的直接正效应,提高某因素的水平都能显著提高产量;在构成产量诸因素之间,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表明产量构成诸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栽培上须注意各因素之间的协调,才能发挥产量构成诸因素对产量的正效应。通过构成产量诸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每亩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1.4037),其次是每穗粒数(0.7672),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分别为0.3463和0.3888)。每亩穗数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每穗粒数与结实率,相互之间所引起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表明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以每亩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相互制约较明显。每穗粒数与结实率,结实率与千粒重之间所引起?
-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构成
高产
配套技术
-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脱毒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李福德
-
机构
安溪县农技站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1年第4期44-44,共1页
-
-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
高产栽培
品种选择
整地
播种
施肥
病虫害防治
-
分类号
S532.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栽培新技术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杜荣州
-
机构
福建省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马铃薯》
2005年第1期46-47,共2页
-
-
关键词
栽培新技术
稻草全程覆盖
稻田免耕
马铃薯
鲜薯产量
紫花851
冬种
安溪县
泉州市
中国水稻研究所
-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超级稻甬优6号示范试验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洪添水
陈春扬
-
机构
福建省安溪县虎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10期1-3,共3页
-
文摘
引进甬优6号,以当家品种两优2186为对照品种,于2012-2014年晚季在安溪县虎邱镇进行高产栽培示范比较试验,分析比较新老品种的差异,并总结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
关键词
超级稻
甬优6号
两优2186
示范
栽培技术
-
Keywords
Super rice
Yongyou No.6
Liangyou2186
demonstr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优点及技术
- 13
-
-
作者
杜荣州
-
机构
安溪县农技站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9-10,共2页
-
-
关键词
地膜覆盖栽培
栽培新技术
春花生
经济作物
自然灾害
生育后期
露地栽培
相似条件
黄曲霉病
-
分类号
S565.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茶园科学用药技术
- 14
-
-
作者
李月珍
-
机构
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广东茶业》
2010年第4期41-42,共2页
-
文摘
农药是农业生产上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化学防治是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茶叶的农药残留量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尤其在茶叶出口贸易中,各进口国对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要求不一样,生产的茶叶要符合进口国的要求,才能达成交易。在日常茶叶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此,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有效控制茶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保证茶叶的稳产优质,而且可以把农药的残留量控制在所要求的水平之下。
-
关键词
科学用药技术
农药残留量
农业生产安全
茶叶品质
茶园
农药残留标准
生产资料
合理使用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茶园科学用药技术
- 15
-
-
作者
李月珍
-
机构
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茶叶》
2010年第6期32-33,共2页
-
文摘
农药是农业生产上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化学防治是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茶叶的农药残留量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
-
关键词
科学用药技术
农业生产安全
农药残留量
茶园
茶叶品质
农产品质量
生产资料
综合防治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优质稻新品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陈永贤
-
机构
安溪县农技站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1994年第1期17-20,共4页
-
文摘
优质稻新品种试验初报陈永贤(安溪县农技站)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提高稻米品质,县农技站今年早季从省内外引进20个优质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富青538、醉尼早、澳青占、油占8号、七山占、台中籼10号、籼桂占...
-
关键词
水稻
品种试验
-
分类号
S511.10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N548”等早稻新品种(系)对比试验初报
- 17
-
-
作者
陈永贤
-
机构
安溪县农技站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1990年第1期45-49,共5页
-
文摘
为了筛选产量高、抗性强的早稻新品种、今年早季,从省农科院稻麦所引进“N548”等早稻新品系,与县主要当家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田设在金谷乡金东村、海拔90米、土壤类型灰泥田,前作小麦、肥力中等。 2.参试品种(系):“N548”、“358”、“756”、“171”、“496”、“8802-5",“79106” (CK)、“汕优64” (CK)。
-
关键词
N548
对比试验
土壤类型
金谷乡
稻麦
金东
熟期
穗期
幼穗分化
倒二叶
-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47-104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 18
-
-
作者
陈永贤
-
机构
安溪县农技站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6期2-2,共1页
-
文摘
47-104(原代号756)是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卷2×IR58)×(窄叶青8号×龙菲31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水稻新品种。1989年早季试种亩产504.3公斤;晚季在金谷乡金东村示范6.5亩,平均亩产473.4公斤,比晚稻当家品种钢白矮4号增产14.1%。1990年早季全县扩大示范824亩,一般亩产450~550公斤。经品种对比试验结果,47-104亩产500.8公斤,比79106增产6.9%。金东村50亩示范田经县科委、农业局、种子公司等验收,平均亩产552.1公斤,比79106亩增107.5公斤。
-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栽培
特性
-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47—104高产稳产因素探讨
- 19
-
-
作者
陈永贤
-
机构
安溪县农技站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1997年第3期31-32,共2页
-
-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高产稳产因素
分析
-
分类号
S51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农村环境现状和成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 20
-
-
作者
廖金成
易火炎
-
机构
安溪县农村环保能源站
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5期43-45,共3页
-
文摘
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阐明阻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设想,为建设新农村和海西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农村环境
污染成因
对策
安溪县
-
分类号
X-1
[环境科学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