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的显微结构和拉曼光谱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情
姜琴
+3 位作者
邢立达
安燕飞
侯捷
胡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43-2148,共6页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为最新发现,为研究恐龙蛋壳形成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资料。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齐云山恐龙蛋蛋壳的内部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齐云山恐龙蛋壳的主要组成为方解石和有机基质,其次还包括...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为最新发现,为研究恐龙蛋壳形成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资料。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齐云山恐龙蛋蛋壳的内部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齐云山恐龙蛋壳的主要组成为方解石和有机基质,其次还包括少量的石英、蛋白石、白云母、白云石、海绿石和针铁矿,成因归属于矿质填充作用和碳化作用。偏光显微结构特征显示,原生方解石和次生方解石呈明暗交替的文象结构。原生方解石结晶较差,为蛋壳成岩石化的产物,次生方解石结晶较好,其中可见少量的石英。拉曼测试原生方解石和次生方解石的主要特征峰均位于1 087,282,713和155cm^(-1)附近,但次生方解石比原生方解石的特征拉曼峰散射强度更强,结晶程度更高,颗粒更粗大,与镜下观察结果一致。有机基质微晶振动和晶面内C—C伸缩振动的拉曼峰分别位于1 360和1 600cm^(-1)附近。466,209,130,357和404cm^(-1)附近的拉曼峰为石英的特征峰。此外,898,629,1 458,654和481cm^(-1)附近的特征峰分别代表蛋白石、白云母、白云石、海绿石和针铁矿,表明围岩中的矿物质已通过蛋壳气孔或裂隙进入其内部。该结论为研究恐龙蛋壳化石的矿物成因和赋存层位的沉积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拉曼光谱
恐龙蛋
安徽齐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齐云山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足迹点沉积环境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情
邢立达
+3 位作者
王晓丽
潘正华
胡毅
路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06-1513,共8页
安徽齐云山兽脚类足迹群是目前中国晚白垩世保存最好的恐龙足迹群之一,对其沉积环境的研究为恢复白垩纪末期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提供了证据。研究区足迹全部为兽脚类凸型足迹,与无脊椎动物遗迹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Scoyenia sp.保...
安徽齐云山兽脚类足迹群是目前中国晚白垩世保存最好的恐龙足迹群之一,对其沉积环境的研究为恢复白垩纪末期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提供了证据。研究区足迹全部为兽脚类凸型足迹,与无脊椎动物遗迹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Scoyenia sp.保存在一起,指示陆相沉积中的浅水沉积。通过薄片鉴定,足迹层位主要为岩屑砂岩,其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和峰度4个粒度参数特征与典型的河相砂一致;粒级分布直方图、概率累积曲线图及散点图表明,足迹层位从下到上颗粒逐渐变细,水动力条件变弱,沉积环境由河床沉积转变为边滩沉积。综上,齐云山兽脚类足迹点沉积环境为大型曲流河沉积,足迹保存在边滩沉积的下部,是白垩纪末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兽脚类恐龙动物群的水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晚白垩世
兽脚类足迹点
安徽齐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的显微结构和拉曼光谱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情
姜琴
邢立达
安燕飞
侯捷
胡毅
机构
安徽
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安徽
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安徽齐云山风景区管委会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43-214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008)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08085QD86)
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J10113190092)资助
文摘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为最新发现,为研究恐龙蛋壳形成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资料。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齐云山恐龙蛋蛋壳的内部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齐云山恐龙蛋壳的主要组成为方解石和有机基质,其次还包括少量的石英、蛋白石、白云母、白云石、海绿石和针铁矿,成因归属于矿质填充作用和碳化作用。偏光显微结构特征显示,原生方解石和次生方解石呈明暗交替的文象结构。原生方解石结晶较差,为蛋壳成岩石化的产物,次生方解石结晶较好,其中可见少量的石英。拉曼测试原生方解石和次生方解石的主要特征峰均位于1 087,282,713和155cm^(-1)附近,但次生方解石比原生方解石的特征拉曼峰散射强度更强,结晶程度更高,颗粒更粗大,与镜下观察结果一致。有机基质微晶振动和晶面内C—C伸缩振动的拉曼峰分别位于1 360和1 600cm^(-1)附近。466,209,130,357和404cm^(-1)附近的拉曼峰为石英的特征峰。此外,898,629,1 458,654和481cm^(-1)附近的特征峰分别代表蛋白石、白云母、白云石、海绿石和针铁矿,表明围岩中的矿物质已通过蛋壳气孔或裂隙进入其内部。该结论为研究恐龙蛋壳化石的矿物成因和赋存层位的沉积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拉曼光谱
恐龙蛋
安徽齐云山
Keywords
Microstructure
Raman spectra
Dinosaur egg
Qiyunshan
Anhui
分类号
O657.37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齐云山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足迹点沉积环境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情
邢立达
王晓丽
潘正华
胡毅
路硕
机构
安徽
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安徽齐云山风景区管委会
安徽
省地震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06-1513,共8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齐云山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特征及古环境分析>(编号:1708085QD86)
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安徽齐云山恐龙足迹点古环境分析>(编号:J10113190092)
文摘
安徽齐云山兽脚类足迹群是目前中国晚白垩世保存最好的恐龙足迹群之一,对其沉积环境的研究为恢复白垩纪末期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提供了证据。研究区足迹全部为兽脚类凸型足迹,与无脊椎动物遗迹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Scoyenia sp.保存在一起,指示陆相沉积中的浅水沉积。通过薄片鉴定,足迹层位主要为岩屑砂岩,其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和峰度4个粒度参数特征与典型的河相砂一致;粒级分布直方图、概率累积曲线图及散点图表明,足迹层位从下到上颗粒逐渐变细,水动力条件变弱,沉积环境由河床沉积转变为边滩沉积。综上,齐云山兽脚类足迹点沉积环境为大型曲流河沉积,足迹保存在边滩沉积的下部,是白垩纪末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兽脚类恐龙动物群的水源地。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晚白垩世
兽脚类足迹点
安徽齐云山
Keyword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Late Cretaceous
theropod tracksite
Qiyun Mountain, Anhui
分类号
P534.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2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的显微结构和拉曼光谱特征
何情
姜琴
邢立达
安燕飞
侯捷
胡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安徽齐云山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足迹点沉积环境
何情
邢立达
王晓丽
潘正华
胡毅
路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