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喷涂技术发展历史、趋势与挑战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婉青 熊成涛 +5 位作者 高建红 任潞 徐小龙 张勤号 陈秀勇 所新坤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80,300,共9页
冷喷涂作为一种新兴的涂层制备技术,具有沉积效率高、涂层孔隙率低、结合强度高等优点,引起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海洋工程、石油和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冷喷涂技术的研究已从基础理... 冷喷涂作为一种新兴的涂层制备技术,具有沉积效率高、涂层孔隙率低、结合强度高等优点,引起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海洋工程、石油和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冷喷涂技术的研究已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变到产业化应用研究,在简述冷喷涂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冷喷涂技术在成形机理、材料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历程;其次,调研了冷喷涂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梳理并提出了未来冷喷涂技术向高性能、低成本、增材制造等方向发展的趋势,包括喷涂系统、粉末、工作气体以及离线编程路径设计等方面的改进提升;最后,提出了冷喷涂技术现存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涂层 增材制造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热处理对Cr_(3)C_(2)-FeCrBSi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自滔 杨康 +4 位作者 辛越 易新林 张世宏 王硕煜 倪振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7,共13页
目的 针对冷轧辊表面的循环应力、摩擦磨损的特殊服役环境,设计空气燃料超音速火焰喷涂(HVAF)制备Cr_(3)C_(2)-FeCrBSi复合涂层来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方法 利用HVAF技术在冷轧辊用合金钢板表面制备不同尺寸陶瓷颗粒混合的Cr_(3... 目的 针对冷轧辊表面的循环应力、摩擦磨损的特殊服役环境,设计空气燃料超音速火焰喷涂(HVAF)制备Cr_(3)C_(2)-FeCrBSi复合涂层来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方法 利用HVAF技术在冷轧辊用合金钢板表面制备不同尺寸陶瓷颗粒混合的Cr_(3)C_(2)-Fe CrBSi的复合涂层,并在600、700、800℃进行退火处理后得到退火态涂层。利用XRD、SEM、显微硬度计、电子拉伸试验机、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接触疲劳试验机,考察了不同陶瓷含量和不同退火温度下涂层的相组成、组织结构、机械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接触疲劳失效形式。结果 喷涂态涂层的显微硬度、结合强度随着Cr_(3)C_(2)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陶瓷相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涂层最佳,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分别为459.6HV0.3、42.8 MPa。选取Cr_(3)C_(2)(质量分数10%)-FeCrBSi涂层经过退火处理后,涂层的硬度、断裂韧性、抗磨损性能均有提升,其中摩擦因数由原先的0.89降低至0.80~0.75。此外在700℃下退火3 h得到的涂层,显微硬度可达490.3HV0.3,断裂韧性由2.81 MPa·m1/2提升至3.15 MPa·m1/2,磨损率为6.80×10^(-14) m^(3)/(N·m),与喷涂态涂层相比,磨损率降低了15%。喷涂态、退火态涂层的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接触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退火态复合涂层的接触疲劳失效形式主要有剥落和分层,同时剥落失效情况下涂层的接触疲劳寿命更长,可达2.07×10^(5)转。结论 Cr_(3)C_(2)-Fe Cr BSi复合涂层良好的抗磨损和耐接触疲劳性能主要取决于Cr_(3)C_(2)硬质耐磨颗粒的加入。而退火热处理可以促进涂层向平衡态的转变、同时析出的二次碳化物(Cr, Fe)7C3起到沉淀强化的作用,使得退火态涂层具有更好的抗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AF 冷轧辊 退火 摩擦磨损 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关键材料发展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正龙 谭僖 +3 位作者 高建红 胡小红 丁贵军 徐小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88,共6页
对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简介,综述了电解槽关键材料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性能要求与现阶段研究现状、电解槽降解机理等,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制氢 电解池组件材料 材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燃比对NiCrAlY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其在KCl熔盐中热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凯 刘侠 +4 位作者 张世宏 王硕煜 吴朝军 朱广宏 丁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5-1558,共14页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氧燃比分别为3.91、4.31、4.62、5.39的NiCrAlY涂层,利用XRD、SEM、EDS、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分析表征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涂层在KCl熔盐环境中热...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氧燃比分别为3.91、4.31、4.62、5.39的NiCrAlY涂层,利用XRD、SEM、EDS、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分析表征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涂层在KCl熔盐环境中热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燃比的升高,涂层中γ/γ′峰向高角度偏移,涂层结构变得致密,未熔化粒子边界减少,涂层结合强度由49 MPa提高到62 MPa,涂层显微硬度变化较小。涂层平均热腐蚀质量增加速率常数Kp由93.37 mg^(2)/(cm^(4)·h)降低到1.54 mg^(2)/(cm^(4)·h),说明涂层抗热腐蚀性能随着氧燃比的增大而升高。这主要是由于高氧燃比涂层中较少的孔隙及未熔化粒子边界,使得Cl、O向内扩散通道减少,涂层氯化-氧化程度降低,从而赋予涂层更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NICRALY涂层 氧燃比 微观结构 热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流量对HVOF喷涂WC-12Co/NiCrBSi复合涂层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杰 刘侠 +4 位作者 胡凯 张世宏 王硕煜 丁毅 薛召露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在CrZrCu基体上电镀Ni粘结层,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采用不同煤油流量在电镀Ni粘结层上制备了WC-12Co/NiCrBSi复合涂层。利用XRD、SEM、Raman、维氏显微硬度计、电子拉伸试验机和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煤油流量下涂层... 在CrZrCu基体上电镀Ni粘结层,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采用不同煤油流量在电镀Ni粘结层上制备了WC-12Co/NiCrBSi复合涂层。利用XRD、SEM、Raman、维氏显微硬度计、电子拉伸试验机和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煤油流量下涂层相组成、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涂层的物相组成基本相同,喷涂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解脱碳生成了W2C,以及少量的Cr7C3和Co3W3C相;随着煤油流量升高,涂层硬度提高,涂层孔隙率和耐磨性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致密的结构与较高的硬度有利于提高涂层的耐磨性;煤油流量为26 L/h的工艺下制备的涂层孔隙率最低,为0.11%,硬度较高达到927.0 HV0.3,摩擦因数最低约为0.46,磨损率最低为2.83×10-15m3/(N·m),抗粘着磨损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WC-12Co/NiCrBSi复合涂层 煤油流量 显微组织 高温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