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患者皮质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相关分析
1
作者 陈巨罗 刘璐 +2 位作者 马培旗 王福星 王幼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7-643,共7页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与皮质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7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和55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CAM-...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与皮质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7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和55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CAM-1水平,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测量不同皮质区域脑血流量(CBF),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血浆VCAM-1水平与各皮质区域CBF值的相关性。结果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浆VCAM-1水平与左侧颞上回(r=-0.285,P=0.021)、缘上回(r=-0.250,P=0.044)、岛叶(r=-0.270,P=0.030)、内侧前额皮质(r=-0.329,P=0.008)、颞中回(r=-0.282,P=0.023)、旁中央小叶(r=-0.274,P=0.027),以及右侧颞中回(r=-0.298,P=0.016)、中央后回(r=-0.264,P=0.033)、颞上回(r=-0.275,P=0.027)、缘上回(r=-0.293,P=0.018)、岛叶(r=-0.255,P=0.041)CBF值均呈负相关关系,仅左内侧前额皮质CBF值低于对照者[(33.46±8.27)ml/(min·100 g)对(36.56±8.74)ml/(min·100 g);t=-2.009,P=0.047]。结论 VCAM-1有望成为评估脑小血管病患者局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血液学标志物,推测是由于高血压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脑低灌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蛭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飞 饶峰 +1 位作者 秦亚勤 赵福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川蛭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正常)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川蛭通络胶囊(0... 目的:探讨川蛭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正常)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川蛭通络胶囊(0. 5 g,3次/d)联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治疗,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制定疗效标准,统计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 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蛭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优于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且显著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蛭通络胶囊 瑞舒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血脂 神经功能损伤 疗效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国防 王幼萌 +4 位作者 陈建 颜谈 白丹丹 李子锋 张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6-550,共5页
心房颤动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静脉溶栓结局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拟对伴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口服抗凝药的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静脉溶栓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心房颤动 血栓溶解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