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茯苓活性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陈权 毕袁博 +5 位作者 张越 王雷 彭代银 俞年军 陈卫东 王妍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3-755,666,共14页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茯苓活性成分(Poria active ingredients,PAI)的研究基础与在TCMSP平台获得茯苓的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茯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靶点与信号通路,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PAI-靶点-疾病-...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茯苓活性成分(Poria active ingredients,PAI)的研究基础与在TCMSP平台获得茯苓的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茯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靶点与信号通路,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PAI-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并使用AutoDock分子对接等软件,验证茯苓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结合能力。然后,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小鼠模型进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从茯苓中筛选出茯苓酸等52个活性成分,与UC共同靶点256个,主要涉及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成功构建UC小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PAI能够改善UC小鼠体重量降低、结肠长度减少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PAI可以有效改善结肠组织损伤,修复肠屏障功能,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脂多糖和D-乳酸水平,提高肠通透性,改善肠黏膜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AI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紧密蛋白Occludin、Claudin-1等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MA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ion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s,p-ER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ion of 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等蛋白的表达量。综上,PAI能够通过抑制TNF/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修复肠屏障功能,从而改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活性成分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TNF/MAPK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调控多糖生物合成途径的bHLH转录因子家族鉴定与分析
2
作者 王郅炜 张京晶 +4 位作者 单婷玉 钟欣欣 樊金世博 程卉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8,共8页
为探讨多花黄精bHLH转录因子(PcbHLH)在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调控作用,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对多花黄精的根茎、根、叶和花进行转录组分析,获得235个多花黄精bHLH转录因子,将它们的蛋白序列与拟南芥bHLH构建系统发育树,归类为25个亚家族。... 为探讨多花黄精bHLH转录因子(PcbHLH)在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调控作用,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对多花黄精的根茎、根、叶和花进行转录组分析,获得235个多花黄精bHLH转录因子,将它们的蛋白序列与拟南芥bHLH构建系统发育树,归类为25个亚家族。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15个PcbHLH涉及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其中13个PcbHLH蛋白可能定位在细胞核。序列分析显示,α-螺旋和无规卷曲是它们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空间结构上它们都具有2对不相连的[由2个α-螺旋所组成的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15个PcbHLH中有9个在根茎中表达量最高,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cbHLH与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中5个关键酶互作程度较高,表明PcbHLH很可能通过调控这些关键酶调节多糖生物合成。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cbHLH的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最终揭示bHLH如何调控多花黄精中的多糖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转录因子 BHLH 转录组分析 多糖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干姜的本草考证
3
作者 汪杰 黄山 +7 位作者 张正 左池靖 梁万徽 刘艳 余卫东 俞浩 彭灿 彭代银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4-548,共5页
本文通过对历代本草、中医古籍、经典医书、近现代本草著作以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对干姜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等方面进行考证,既是对以前学者考证的补充完善,也为包含干姜的经典名方开发再利用提供参... 本文通过对历代本草、中医古籍、经典医书、近现代本草著作以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对干姜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等方面进行考证,既是对以前学者考证的补充完善,也为包含干姜的经典名方开发再利用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皆以“干姜”为正名;干姜历代所使用的主流来源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古籍著录产区为浙江温州、临海一带、池州等地,近现代以来以四川犍为、贵州长顺产量大质量佳,其品质以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古籍记载的采收时间通常在秋季九月,现代多在冬季采收;历代本草医书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为切制和炒制,现代药材主要有干姜和炮姜2种规格。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干姜选用姜植物姜Z.officinale的干燥根茎,原方若有注明炮制要求的,需要根据要求操作,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可以干姜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本草考证 经典名方 基原 道地性 品质评价 采收加工与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筛选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巫梦莹 陈慧芳 +5 位作者 程冉冉 丁杨飞 熊俊伟 夏成凯 吴德玲 张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7,共14页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将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作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其谱-效关系确定抗氧化药效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从12批次TFCSL指纹图谱中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9个化学成分;各批次总黄酮样品均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丙二醛及乳酸脱氢酶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综合2种数学模型确定峰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峰6(异绿原酸C)、峰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为抗氧化物质基础;筛选出的3个活性成分作用于抗氧化应激的33个靶点;关键靶点为TNF、CASP3、EDNRA、XDH、PTGS2、MMP2,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TNF通路、MPKA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均有较好的结合力。表明TFCSL抗氧化应激的物质基础可能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异绿原酸C、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推测通过TNF、CASP3等靶点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体现菊茎叶多成分、多靶点抗氧化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茎叶 总黄酮 氧化应激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 被引量:4
5
作者 历帅帅 李鹏飞 +4 位作者 任萃姣 李靖季 罗川 金传山 张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2-1278,共7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定位蟾皮质量标志物范围来源,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蟾皮中药效相关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蟾皮批次间差异性成分,将药效成分与...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定位蟾皮质量标志物范围来源,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蟾皮中药效相关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蟾皮批次间差异性成分,将药效成分与特征差异性成分关联,预测质量标志物,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含量测定。结果 蟾皮质量标志物为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能与主要抗肿瘤靶点稳定结合,其含量在多批次样品间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沙蟾毒精、蟾蜍噻咛整体较高,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整体较低。结论 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为蟾皮抗肿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皮 质量标志物 网络药理学 指纹图谱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兔儿伞羽扇豆醇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京晶 许景垚 +4 位作者 单婷玉 赵历强 钟欣欣 张帅帅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395条Unigenes编码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的17个关键酶。根与其他各组织比较,24条共有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编码了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PS)、角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S)、角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等关键酶。对关键酶FPPS、SS和SE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它们均具有保守的催化结构域和底物结合结构域。研究丰富了兔儿伞植物的功能基因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儿伞 转录组测序 羽扇豆醇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 角鲨烯合成酶 角鲨烯环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及关键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先娇 彭进城 +7 位作者 左池靖 张静 梁万徽 汪杰 訾苗苗 韩双 方玲 彭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420,共8页
目的:对舒心解郁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舒心解郁颗粒中7种成分的方法,以期为舒心解郁颗粒质量评价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中药材的煎煮工艺,以浸出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对... 目的:对舒心解郁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舒心解郁颗粒中7种成分的方法,以期为舒心解郁颗粒质量评价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中药材的煎煮工艺,以浸出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对辅料、药辅比、润湿剂及干燥温度进行考察,优选成型工艺。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斯皮诺素、芍药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加入12倍量水,每次40 min,提取3次。成型工艺:用糊精作辅料,药辅比1∶1.8,80%乙醇作为润湿剂,65℃干燥。采用优选的制备工艺生产6批舒心解郁颗粒,建立成品中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斯皮诺素、芍药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含量测定方法,测定舒心解郁颗粒成分含量。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舒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合理、成型率高,为大批量生产舒心解郁颗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且本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为舒心解郁颗粒及相似的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心解郁颗粒 工艺优化 指标成分 含量测定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茛中与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1R-MYB类转录因子的鉴定与分析
8
作者 樊金世博 钟欣欣 +3 位作者 单婷玉 张京晶 王郅炜 吴家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7,共10页
1R-MYB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抗胁迫、次生代谢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库,分析了其1R-MYB家族成员的基序、系统进化关系、表达特性、空间结构及功能。结果共鉴定... 1R-MYB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抗胁迫、次生代谢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库,分析了其1R-MYB家族成员的基序、系统进化关系、表达特性、空间结构及功能。结果共鉴定出221个1R-MYB基因,其中18个通过KEGG富集到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可能调控此途径中的过氧化物酶。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毛茛1R-MYB转录因子调控苯丙烷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茛 转录因子 全长转录组 1R-MYB 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多花黄精粉物理特性及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特性研究
9
作者 赵晨晨 吕家慧 +7 位作者 刘畅 童若楠 王梦锦 刘恒 邢丽花 于娇 耿璐娜 俞年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3-102,共10页
为探究超微粉碎处理对多花黄精粉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粉碎过筛处理制备不同粒径(50、100、200、325目)多花黄精粉末,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物理特性开展研究,同时模拟体外胃肠消化过程。结果表明,经过粉碎及过筛处理后... 为探究超微粉碎处理对多花黄精粉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粉碎过筛处理制备不同粒径(50、100、200、325目)多花黄精粉末,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物理特性开展研究,同时模拟体外胃肠消化过程。结果表明,经过粉碎及过筛处理后,多花黄精粉粒径大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粉碎过程仅破坏了粉体的表面结构,并未破坏粉体的分子结构。多花黄精粉的休止角、溶解度随粒径的减小不断增加,而堆密度、润湿时间、持水力不断下降。此外,粉碎度为200目(75μm,超微粉Ⅰ)的粉体活性物质多糖含量为15.37%,显著高于其他样品(P<0.05)。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粉碎度为200目(75μm,超微粉Ⅰ)的粉体多糖释放量最高,且具有一定体外抗氧化能力。综上,多花黄精粉碎时粉体过200目筛时,多糖释放量最高。本实验为多花黄精粉末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超微粉 粒径 粉体特性 模拟胃肠消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发汗对发汗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镇 于凡 +3 位作者 李国转 王国凯 陈卫东 朱光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2-1716,1744,共6页
以不同环境下发汗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为依据,对在空旷阴凉、空旷光照、室内的发汗环境发汗的丹参药材进行比较研究,用以优选出丹参药材"发汗"产地初加工的适宜环境。结果表明,与空旷阴凉环境... 以不同环境下发汗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为依据,对在空旷阴凉、空旷光照、室内的发汗环境发汗的丹参药材进行比较研究,用以优选出丹参药材"发汗"产地初加工的适宜环境。结果表明,与空旷阴凉环境下发汗相比,室内环境下发汗和空旷光照环境下发汗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高,且空旷光照环境下发汗的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最高。说明空旷光照环境下丹参发汗是一种良好的丹参产地药材发汗环境。为丹参产地发汗加工环境提供依据,从而为保证丹参发汗药材质量和疗效提供药材处理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发汗 药材产地初加工 含量测定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国凯 林彬彬 +3 位作者 田梅 朱侃 谢国勇 秦民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7-393,共7页
为了解木棉(Bombax ceiba)的化学成分,从其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4-烯-环阿尔廷酮(1)、环阿尔廷醇(2)、木栓酮(3)、羽扇豆醇(4)、3β-乙酰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6)、麦角甾-4,6,8(14),22E-四烯-3-... 为了解木棉(Bombax ceiba)的化学成分,从其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4-烯-环阿尔廷酮(1)、环阿尔廷醇(2)、木栓酮(3)、羽扇豆醇(4)、3β-乙酰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6)、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7)、胆甾-4-烯-3-酮(8)、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22E-三烯-3β-醇(9)、β-谷甾醇(10)、6β-羟基-豆甾-4-烯-3-酮(11)、胆甾醇(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13)、亚油酸三甘油酯(14)、正三十一烷醇(15)、正二十二烷酸(16)、油酸月桂醇酯(17)。除化合物4、6、9、10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多年卧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怀宇 王国凯 +1 位作者 刘吉开 王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目的研究微酸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subacida的化学成分。方法微酸多年卧孔菌氯仿-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RP-18、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微酸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subacida的化学成分。方法微酸多年卧孔菌氯仿-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RP-18、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2,5-二羟基苯甲酸(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对羟基苯甲醛(4)、4-羟基苯基乙酸酯(5)、7-hydroxymethylphthalide(6)、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7)、过氧麦角甾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微酸多年卧孔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是新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多年卧孔菌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涂膜对刮皮生姜的护色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佟沫儒 李培培 +2 位作者 张伟 俞浩 吴德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75-182,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壳聚糖、海藻酸钠、卡拉胶三种涂膜剂对刮皮生姜护色效果的影响,筛选刮皮生姜的最佳复合护色涂膜组合抑制刮皮生姜在加工过程发生褐变。方法:以刮皮生姜为原料,褐变度、失重率、总酚含量在15 d内的变化值为指标,在单因素... 目的:通过研究壳聚糖、海藻酸钠、卡拉胶三种涂膜剂对刮皮生姜护色效果的影响,筛选刮皮生姜的最佳复合护色涂膜组合抑制刮皮生姜在加工过程发生褐变。方法:以刮皮生姜为原料,褐变度、失重率、总酚含量在15 d内的变化值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壳聚糖、海藻酸钠、卡拉胶三种护色剂为自变量,褐变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自变量交互作用对刮皮生姜褐变的影响,确定抑制刮皮生姜褐变的最佳复合护色涂膜工艺。结果:复合涂膜剂的最佳配方为:壳聚糖为1.399%、海藻酸钠为1.783%、卡拉胶为1.311%,在该护色条件下刮皮生姜储藏15 d的褐变度为0.232,与响应面预测值(0.230)接近;测得姜辣素含量为1.62%,总黄酮含量1.83%,总酚含量53.88μg/g,失重率0.89%,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442.21μg Trolox/g,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卡拉胶三种涂膜剂组合制备的复合涂膜护色效果较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生姜发生褐变及失水,同时也保留了刮皮生姜在储藏期间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皮生姜 褐变 涂膜护色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卡拉胶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细风轮花青素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历强 单春苗 +3 位作者 张声祥 施圆圆 马克龙 吴家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6-896,共11页
为进一步理解细风轮花青素合成途径,本研究利用华大基因BGISEQ-500平台对细风轮中的根、茎、叶、花4个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得到128856个Unigene。KEGG通路表明有40个Unigene编码了细风轮的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6个关键酶。... 为进一步理解细风轮花青素合成途径,本研究利用华大基因BGISEQ-500平台对细风轮中的根、茎、叶、花4个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得到128856个Unigene。KEGG通路表明有40个Unigene编码了细风轮的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6个关键酶。我们对其中的关键酶DFR(二氢黄酮醇还原酶)进行同源比对和空间结构模拟,结果显示DFR序列和结构均具有良好的保守性,且具有高度保守的NAD+结合位点,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在空间上α螺旋包裹着β折叠,形成“夹心饼干”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风轮 花青素 转录组 单基因 二氢黄酮醇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叶天南星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与蛋白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施圆圆 张声祥 +3 位作者 赵德蕊 王晨凯 马克龙 吴家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29,共9页
以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为材料,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扩增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基因Ah PAL,获得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ORF),并通过系统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Ah PAL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以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为材料,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扩增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基因Ah PAL,获得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ORF),并通过系统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Ah PAL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结果显示,Ah PAL的ORF全长为2184 bp,编码727个氨基酸;Ah PAL与郁金香(Tulipa fosteriana W. Irving) PAL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达88%。空间结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h PAL为同型四聚体,每个单体由3个结构域组成,其中MIO结构域含有PAL酶家族的保守序列和Ala-Ser-Gly三肽活性中心,是Ah PAL酶活性的决定性结构域。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个Ah PAL Unigene在根、块茎和叶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它们在根中表达量均最高,而在叶和块茎中表达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叶天南星 苯丙氨酸解氨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破壁灵芝孢子粉三萜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温艳艳 张静 +3 位作者 朱雅琴 周俊 方玲 彭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182-185,188,共5页
[目的]优化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后的破壁灵芝孢子粉残渣和破壁灵芝孢子粉中三萜类成分提取工艺以及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前后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通过设计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提取液的吸光度,计算提取率,根据... [目的]优化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后的破壁灵芝孢子粉残渣和破壁灵芝孢子粉中三萜类成分提取工艺以及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前后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通过设计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提取液的吸光度,计算提取率,根据正交数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方案以及含量差异。[结果]对于CO2超临界萃取灵芝孢子油后的破壁灵芝孢子粉来说,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0(g∶mL),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70℃,提取次数为4次时提取率最高;对于破壁灵芝孢子粉来说,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为50℃,提取次数2次时提取率最高;且二者三萜类成分含量存在于有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破壁灵芝孢子粉在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前后三萜类成分含量差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壁灵芝孢子粉 提取工艺优化 含量测定 方法学考察 正交试验设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石斛Stagonosporopsis oculihominis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益敏 郁阳 +4 位作者 孙云鹏 刘劲松 马宗慧 刘海涛 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3-788,共6页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中压、高效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法从霍山石斛Stagonosporopsis oculihominis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acetyl-L-isoleucine(1),N-(4-戊氧基)乙酰胺(2),Nb-乙酰基色胺(3),尿嘧啶(4),1H-indole...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中压、高效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法从霍山石斛Stagonosporopsis oculihominis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acetyl-L-isoleucine(1),N-(4-戊氧基)乙酰胺(2),Nb-乙酰基色胺(3),尿嘧啶(4),1H-indole-3-carboxylic acid(5),2-(1H-indol-3-yl)acetic acid(6),腺嘌呤核苷(7),环(L)-脯氨酸-(D)-亮氨酸(8),环(L)-脯氨酸-(L)-亮氨酸(9),环(L)-苯丙氨酸-(L)-亮氨酸(10),油酸(11),α-亚油酸脂油酸(12),8(E)-十六烯酸(13),亚麻酸(14),α-亚油酸脂(15),22E-7αmethoxy-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3β-ol(16),demethylincisterol(17)。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Stagonosporopsis oculihominis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16和17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7具有中等抗肿瘤活性,IC50值为39.2~53.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Stagonosporopsis oculihominis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RPS13蛋白的体外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作者 王晨凯 廖怡 +2 位作者 刘苗苗 储俊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共5页
核糖体蛋白S13(Ribosomal protein S13,RPS13)属于核糖体蛋白家族,在核糖体中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维持核糖体大小亚基之间的动态连接。从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L.)Cuss.]的根、茎、叶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蛇床子核糖体蛋白s... 核糖体蛋白S13(Ribosomal protein S13,RPS13)属于核糖体蛋白家族,在核糖体中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维持核糖体大小亚基之间的动态连接。从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L.)Cuss.]的根、茎、叶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蛇床子核糖体蛋白s13(rps13)的开放阅读框(ORF),成功获得了一段453 bp的基因,该基因片段编码151个氨基酸的蛋白;将获得的目的基因rps13 ORF连接到表达载体p ET22b(+)中,并进一步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中诱导目的基因体外表达;通过对蛋白结构进行分析表明蛇床子RPS13含有6个α螺旋;对蛇床子RPS13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与植物类胡萝卜的RPS13亲缘关系最近。蛇床子RPS13蛋白在体外的成功表达以及对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rps13 蛋白质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果糖激酶和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的基因克隆及酶结构性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历强 赵德蕊 +3 位作者 单春苗 张声祥 施圆圆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PC)果糖激酶(PCFRK)和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PCGMPP)是黄精多糖生物合成中重要的关键酶,为探究它们在黄精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利用RT-PCR技术对这两种关键酶基因进行...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PC)果糖激酶(PCFRK)和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PCGMPP)是黄精多糖生物合成中重要的关键酶,为探究它们在黄精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利用RT-PCR技术对这两种关键酶基因进行克隆,并分析酶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点。PCFRK开放读码框(ORF)为1725 bp,编码574个氨基酸,具有两个磷酸果糖激酶B家族的特征保守基序;PCGMPP的ORF为1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具有焦磷酸化酶家族的保守位点和活性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在已知数据库中PC FRK与深圳拟兰FRK亲缘关系最近;而PC GMPP与芦笋GMPP亲缘关系最近。基因表达分析说明PCFRK和PCGMPP在根状茎中的基因表达总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这与多花黄精根茎中多糖含量高于其他组织是一致的。研究为PCFRK和PCGMPP两种关键酶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及黄精多糖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基因克隆 果糖激酶 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差异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静 朱雅琴 祝宇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180-181,249,共3页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提升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差异。[方法]120只SPF级昆明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铁皮石斛组和铁皮石斛冻干粉组。两组给药组连续灌胃30 d后,24 h内模型组、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组...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提升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差异。[方法]120只SPF级昆明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铁皮石斛组和铁皮石斛冻干粉组。两组给药组连续灌胃30 d后,24 h内模型组、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组一次性腹腔注射200 mg/kg的环磷酰胺免疫抑制造模。试验结束后测定胸腺系数、脾脏系数、足趾肿胀度,以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6的含量。[结果]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均可以升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和脾脏系数;增加免疫抑制小鼠的足趾肿胀度;上调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IL-2和IL-6的水平。[结论]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后者药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冻干粉 环磷酰胺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