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平原典型地质体成因规律及工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余亚男 余飞 +1 位作者 戴张俊 乐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1006,共6页
基于前人的研究资料,对淮北平原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在建高速公路试验成果资料,对淮北平原典型地质体,即新近沉积粉质土和钙质结合土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有待... 基于前人的研究资料,对淮北平原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在建高速公路试验成果资料,对淮北平原典型地质体,即新近沉积粉质土和钙质结合土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淮北平原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粉质土 钙质结合土 成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水力梯度接近度的工程管涌危险程度量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钱叶琳 苏颖 +3 位作者 张振华 李长春 王磊磊 徐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2-1500,共9页
工程中管涌发生严重时会导致工程失稳。文章基于土体发生管涌的水力条件,提出临界水力梯度接近度指标,以定量分析土体管涌发生的危险性,进而划分出管涌危险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以施工过程中发生2次管涌事故的某船闸基坑为工程实例... 工程中管涌发生严重时会导致工程失稳。文章基于土体发生管涌的水力条件,提出临界水力梯度接近度指标,以定量分析土体管涌发生的危险性,进而划分出管涌危险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以施工过程中发生2次管涌事故的某船闸基坑为工程实例,采用FLAC3D软件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利用FISH语言编程并分析该基坑施工过程中水力梯度以及临界水力梯度接近度分布随管涌产生和基坑防渗加固的演化规律,进而探讨该基坑涌水机制。结果表明:基坑发生管涌时,坑底发生管涌位置土体的水力梯度以及临界水力梯度接近度数值均表明该处发生了管涌,此外临界水力梯度接近度还可以划分出除管涌位置外整个场地内其他管涌危险区域;基于管涌危险区分布提出的防渗加固建议,可以有效降低坑底土体发生管涌的风险。该临界水力梯度接近度的提出为工程中管涌预测以及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管涌危险性评价的量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涌 水力梯度 临界水力梯度接近度 防渗加固 FLAC3D软件 FISH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工程坝坡失稳模糊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乃盛 李慧慧 廉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98,102,共5页
在航道与堤坝施工过程中,堤坝边坡失稳风险需要引起重视。运河堤坝边坡具有沿线较长、受河水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等特点,结合运河工程实例,建立适用于坝坡失稳模糊风险评估的模型,提出风险因子的量化指标及风险等级划分体系,确定模... 在航道与堤坝施工过程中,堤坝边坡失稳风险需要引起重视。运河堤坝边坡具有沿线较长、受河水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等特点,结合运河工程实例,建立适用于坝坡失稳模糊风险评估的模型,提出风险因子的量化指标及风险等级划分体系,确定模糊风险的等级,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坝坡失稳模糊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坝坡失稳风险因子的层次结构,计算各指标对于失稳风险的权重,然后建立风险因子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的风险等级划分以及定量指标的隶属函数构造,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坝坡失稳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并结合权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及得出综合评判结论。最后结合运河工程实际,提出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加强安全监测以及进行设计验算等坝坡失稳除险避险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坡失稳 模糊数学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层蠕变效应的桥梁桩基施工对邻近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钱叶琳 张振华 +3 位作者 崔文天 苏颖 奚邦禄 徐恒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1-3788,共8页
为研究桥梁桩基施工引起地层蠕变效应对邻近地铁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采用卸荷条件下黏土蠕变特性试验确定了隧道周围土体的蠕变模型,通过数值仿真FLAC^(3D)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桩基开挖期间地铁隧道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应... 为研究桥梁桩基施工引起地层蠕变效应对邻近地铁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采用卸荷条件下黏土蠕变特性试验确定了隧道周围土体的蠕变模型,通过数值仿真FLAC^(3D)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桩基开挖期间地铁隧道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应力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广义Kelvin本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黏土体开挖卸荷时的蠕变效应;桩基开挖后,邻近地铁隧道衬砌位移不断增大,随后进入稳定状态;随着桩基开挖数量的增加,地铁隧道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总体表现为下沉和向外收敛趋势;桩-隧最小净距越小,桩基施工对隧道影响越大,采用隧道双侧布桩的施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桩基开挖时隧道拱腰的累计水平位移,有利于地铁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施工 运营地铁 地层蠕变 隧道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力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宁 葛折圣 +1 位作者 胡应德 汪四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8-520,共3页
文章以宁连公路南京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为应用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受力特性,为加铺层的结构和材料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加铺层厚度的增加,裂缝尖端应变能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面层厚度... 文章以宁连公路南京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为应用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受力特性,为加铺层的结构和材料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加铺层厚度的增加,裂缝尖端应变能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面层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减小的程度趋于缓慢。随着格栅模量的增加,裂缝尖端应变能密度值不断减小;当格栅模量超过2000MPa后,继续增加格栅模量,裂缝尖端应变能密度的减小速度变慢。当沥青稳定碎石模量在800~1000MPa时,裂缝尖端的水平应力和应变能密度较小,对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水泥路面 沥青混凝土 加铺层 反射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