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理论的现实意义——兼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论断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早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2,共4页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双重动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三大假设具有现实的合理性,这种假定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制度的形成纳入其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假设,可以真切地揭示它...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双重动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三大假设具有现实的合理性,这种假定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制度的形成纳入其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假设,可以真切地揭示它的部分真理性,因而可以把它作为我国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动机 有限理性 机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叙事的特性、主体与策略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晓婧 刘建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6,110,共8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奋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必须着力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推动青年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厘清大学生...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奋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必须着力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推动青年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厘清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叙事特性,明晰叙事主体、优化叙事策略,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召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叙事呈现出叙事立场的政治性、叙事根基的民族性、叙事内容的系统性和叙事话语的时代性等有别于其他教育叙事的特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叙事的主体应建构由教师、学生和榜样等构成的“共同体”力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叙事的优化策略是视角的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文本的正向选择与反向选择相结合以及方式的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叙事特性 叙事主体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实现:马克思、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彦丽(译) 葛勇义(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5期51-63,共13页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最初基础,理性的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在当代,技术的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的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的实现形式的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哲学的实现 元批判 技术的批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探微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星宇 张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6-69,共4页
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落实这一任务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对中华五千年法制文明的认知、领悟、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为依托... 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落实这一任务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对中华五千年法制文明的认知、领悟、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为依托,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力为内生逻辑,把握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在资源借鉴、观念吸收、内容支撑、实践路径等方面切实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大学生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论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6,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有的精神特质、价值理念、思维特征,培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品格,涵育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启迪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与滋养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彰显出中华文明的新高度,充分展示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元诗》误收宋明人诗举隅
6
作者 苏成爱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全元诗》有误收唐人诗之例,亦不乏误收宋人诗、明人诗者,兹举二例如下:1.《全元诗》第51册第84页据释可观《岳忠武王庙名贤诗》(不分卷)收录“武昌军卒”《欲报主仇有作》诗,小传云:“武昌军卒,名字不详。”此诗作者“武昌军卒”当为... 《全元诗》有误收唐人诗之例,亦不乏误收宋人诗、明人诗者,兹举二例如下:1.《全元诗》第51册第84页据释可观《岳忠武王庙名贤诗》(不分卷)收录“武昌军卒”《欲报主仇有作》诗,小传云:“武昌军卒,名字不详。”此诗作者“武昌军卒”当为宋人。按,宋咸淳七年(1271)刊《忠文王纪事实录》卷四已收录此诗。据该书记载,在岳飞被冤杀(1142年1月27日)后一周年,武昌军有一名“下卒”,因“忠义所激”而写下此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诗 全元诗 武昌军卒 误收 明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制度要素根源及其困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4,共8页
数字劳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三大矛盾:一是个体自由选择与国家经济主权的矛盾;二是“数字躁动”与传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三是数字符号与民族认同的矛盾。对这些矛盾的分析必须切入资本主义制度要素中。战后新自由主义迫切地要求... 数字劳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三大矛盾:一是个体自由选择与国家经济主权的矛盾;二是“数字躁动”与传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三是数字符号与民族认同的矛盾。对这些矛盾的分析必须切入资本主义制度要素中。战后新自由主义迫切地要求资本主义在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以及文化—认知要素三大领域内进行调整,数字劳动恰恰契合了制度的调整意愿,同时也埋下了新的矛盾火种。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去中心化的数字劳动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生产特征,它给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三个困境:一是传统阶级统治的固化逻辑遭遇瓦解;二是传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方式面临挑战;三是民族文化和认同被逐渐消弭。通过反思资本主义制度要素与数字劳动之间的困境,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生产力进步提供反思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资本主义 规制性要素 规范性要素 文化—认知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与制度相统一:社会主义的资本阐释原则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动因中考察资本运行的规律,规律与制度相统一是马克思论证资本范畴的总体语境,在此基础上,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和社会关系的同构体,在不同制度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融合方式。资本主义制度中呈现的“资本逻辑”无法用来诠... 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动因中考察资本运行的规律,规律与制度相统一是马克思论证资本范畴的总体语境,在此基础上,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和社会关系的同构体,在不同制度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融合方式。资本主义制度中呈现的“资本逻辑”无法用来诠释社会主义资本的行为规律,阐释社会主义的资本原则同样需要在规律与制度统一的总体原则下分析具体的劳资关系、流通形式和分配格局。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的资本运行矛盾,厘定社会主义的资本运行限度在于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收益界线、人民政权制度中的政治红线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伦理底线。通过反思社会主义的资本特殊规律,可以证明人类经济文明新形态具有实质性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阐释 制度 规律 劳动 规范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幻象何以澄明——社会主义市场精神的经济哲学追问
9
作者 王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0,共7页
现代性幻象勾连着以“拜物教”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市场精神,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通过辩证法的发展寻求破除“物化”现象的路径,但没能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获得有效的资源。中华传统文明中关于“物”与“我”的理解呈现出明显区别于西... 现代性幻象勾连着以“拜物教”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市场精神,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通过辩证法的发展寻求破除“物化”现象的路径,但没能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获得有效的资源。中华传统文明中关于“物”与“我”的理解呈现出明显区别于西方的逻辑理路,“物”与“我”的相互“开显”成为破除现代性幻象的可贵基因。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催化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精神作为一种新的普遍范畴存在着丰富的内在支撑,获得了超越西方现代性模式的可能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精神 现代性 幻象 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语境、系统架构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婧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213,共13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历史时刻提出的全新概念。就其出场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人类社会已有文明样态的创新和面向未来共产主义文明的演进发展,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创...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历史时刻提出的全新概念。就其出场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人类社会已有文明样态的创新和面向未来共产主义文明的演进发展,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解答。人类文明新形态表现为“五位一体”的整体文明,其系统架构呈现出“五大文明”互为整体、各有侧重、协同并进的鲜明特色。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筑牢其理论基石;二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夯实其文化根基;三是推动“五大文明”整体协调发展,完善其系统架构;四是跟进智能时代数字技术发展运用,增强其创新驱动;五是深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致力于构建全球文明发展崭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五大文明” 全球文明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子茜 王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3,共6页
机会平等有助于提高效率,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结果平等蕴含人道主义精神,是国家运作的伦理原则。现阶段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对立、补充,又相互转化的关系,兼顾二者既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 机会平等有助于提高效率,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结果平等蕴含人道主义精神,是国家运作的伦理原则。现阶段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对立、补充,又相互转化的关系,兼顾二者既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就二者的价值序列来看,目前机会平等的价值优先。厘清二者在政治伦理中的不同价值和坐标,有助于我们走出平等的迷思,科学看待和消除我国当前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主体间的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平等 结果平等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国角色与路径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宋效峰 付冬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卫生议题正处在当前全球治理的突出位置,其核心是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作为新兴负责任大国,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变革,成为日益重要的引领者与公共产品供给者。中国通过多边、区域、... 卫生议题正处在当前全球治理的突出位置,其核心是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作为新兴负责任大国,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变革,成为日益重要的引领者与公共产品供给者。中国通过多边、区域、双边等多元路径实现供给,国内与国际逻辑趋于统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但在供给体制、产品结构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新时代中国卫生外交需着眼于全球治理趋势,立足于自身实力与责任,通过提供更多全球卫生公共产品来推动全球卫生领域的良好治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生公共产品 全球卫生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负责任大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比亚的核政策: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5
13
作者 岳汉景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53-59,共7页
出于对自身政权安全的考虑,利比亚早在1969年即开始秘密进行核武研发活动,直至2003年宣布弃核。由于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矛盾,利比亚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起遭受日益严厉的经济制裁,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出于对自身政权安全的考虑,利比亚早在1969年即开始秘密进行核武研发活动,直至2003年宣布弃核。由于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矛盾,利比亚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起遭受日益严厉的经济制裁,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进而诱发了人民的反政府情绪并给政治反对派以可乘之机。在此背景下,利比亚决定采取实际步骤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这是利比亚弃核的根本原因。而伊拉克战争强化了卡扎菲对其政权威胁严峻性的认识,则成为其弃核的直接原因。利比亚虽然宣布弃核,但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将来仍有重新踏上核武研发之路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比亚 核政策 中东安全 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中的中印巴三角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昕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1,共5页
冷战时代大多时间里,中印巴三角关系是以敌视和对抗为结构特征、以权力竞争和传统安全关切为主要内容的。冷战结束后,中印和印巴间的冷漠与对峙被打破,调整中印巴三角关系的历史机遇出现。"9.11"事件后,中印巴三边良性互动加... 冷战时代大多时间里,中印巴三角关系是以敌视和对抗为结构特征、以权力竞争和传统安全关切为主要内容的。冷战结束后,中印和印巴间的冷漠与对峙被打破,调整中印巴三角关系的历史机遇出现。"9.11"事件后,中印巴三边良性互动加快,三角关系的性质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印度的现实主义权力思维和全球大国抱负有可能使中印、印巴关系陷于"安全困境"的结构性矛盾之中。中印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的三角关系,解困结构性矛盾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关系 中印关系 中巴关系 印巴关系 周边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等化的农村广播电视供给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广播电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府行政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供给 农村 六届六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减贫实践及未来走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雄 付冬梅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56,共9页
经过百年实践,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胜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现代化道路为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探索形式多样的贫困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关键。脱贫成绩固然令世人瞩目,但认清现代社会贫困背... 经过百年实践,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胜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现代化道路为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探索形式多样的贫困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关键。脱贫成绩固然令世人瞩目,但认清现代社会贫困背后的不同逻辑,更有助于对中国减贫实践进行正确定位。在普遍交往日益密切的现代世界,不同类型的贫困往往相互交织,只有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认清中国社会贫困的逻辑,才能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进程 减贫实践 历史性贫困 现代性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北京自杀救助中“先警后医”现象的逻辑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长林 雷乐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5,111,共12页
北京市档案馆藏民国档案显示,自杀发生后,存在大量知情人首选报告警察,然后由警协同将自杀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的“先警后医”现象。医院与基层警察网络分布上空间距离差异,以及官、私医院在救治中公益与盈利的差别,是市民急救时在时间... 北京市档案馆藏民国档案显示,自杀发生后,存在大量知情人首选报告警察,然后由警协同将自杀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的“先警后医”现象。医院与基层警察网络分布上空间距离差异,以及官、私医院在救治中公益与盈利的差别,是市民急救时在时间与经济成本方面的基本考量因素,而送医者家庭经济状况与急救的经济成本则是决策时的关键变量。北京现代警政制度的建立,警政职能的市政化,公立医院的设立,不但为市民应急求助提供了制度支撑,也为大量家庭及经济困难者挽救自杀者的生命提供了保障。这一历史现象表明,在自杀发生过程中及时急救,制止自杀死亡结果的出现,降低自杀率,建立以警方、医院为核心多方联动的自杀干预与救助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警后医 自杀干预与救助 急救 警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与以色列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汉景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29-36,共8页
美以均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且始终认为伊朗发展核技术旨在制造核武器,因此两国主张严格限制伊朗核活动。这是长期以来美以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基本共识,美以现政府仍持有此共识。但由于美国把伊朗核问题置于海湾乃至全球安全战略框架... 美以均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且始终认为伊朗发展核技术旨在制造核武器,因此两国主张严格限制伊朗核活动。这是长期以来美以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基本共识,美以现政府仍持有此共识。但由于美国把伊朗核问题置于海湾乃至全球安全战略框架中考虑,伊朗核问题只是其安全战略框架的构成要素之一。除了伊朗核问题,美国也同样关注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等其他中东问题。而以色列则把伊朗核问题看作维护其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两国的安全战略目标在范围和轻重缓急上存在差异。因此,尽管美以两国均主张严格限制伊朗的核活动,但在限制手段和限制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以色列 伊朗核问题 海湾安全 中东核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国家的核能开发及安全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效峰 《亚非纵横》 2007年第6期36-41,64,共6页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启动了无核区建设,但近年来由于世界油气价格的高涨,一些东盟国家纷纷着手开发民用核能。其中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尤其突出。与这些国家的核能开发相关的环境安全等问题受到了东盟内...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启动了无核区建设,但近年来由于世界油气价格的高涨,一些东盟国家纷纷着手开发民用核能。其中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尤其突出。与这些国家的核能开发相关的环境安全等问题受到了东盟内外各种力量的关注,这给东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的协调和治理能力提出新挑战,并将影响东盟未来的自身改革和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国家 核能开发 安全问题 印度尼西亚 冷战结束 油气价格 马来西亚 环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弘扬路径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晓婧 刘建军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9,32,共8页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守初心使命、把握历史大势、推进历史伟业的奋斗征程中展现出的优秀精神品格,其生成有着清晰的逻辑理路,并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理论内涵。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守初心使命、把握历史大势、推进历史伟业的奋斗征程中展现出的优秀精神品格,其生成有着清晰的逻辑理路,并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理论内涵。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应重在科学把握其逻辑理路、深入揭示其科学内涵,并着力将其理论魅力切实转化为实践力量,为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精神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唯物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伟大建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