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政策与企业数字创新质量
1
作者 杨鹏 孙伟增 +1 位作者 张柳钦 周城溪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81,共12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创新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视为一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经济政策对企业数字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创新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视为一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经济政策对企业数字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本地企业的数字创新质量,并且对行业竞争程度较高、数字化水平较低和非国有企业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为企业开展数字创新提供了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创新补贴,并通过促进数字企业和人才集聚发挥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创新质量提升。第三,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强,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力度越大,设立大数据试验区对企业数字创新质量的影响越显著。本文研究验证了设立大数据试验区对企业数字创新质量的提升效果,为促进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试验区 数字创新质量 数字创新补贴 数字人才 知识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民营经济活力指数模型构建与测算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越 张露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95,共4页
在构建经济活力数理模型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安徽省民营经济活力指数模型,运用Stata13分析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002—2017年安徽省民营经济成长性、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制度变迁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新时... 在构建经济活力数理模型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安徽省民营经济活力指数模型,运用Stata13分析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002—2017年安徽省民营经济成长性、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制度变迁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新时代安徽省民营经济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2002—2017年安徽省民营经济活力指数呈现上升的态势,这得益于7大方面的不断改善,尤其是制度变迁方面贡献最大;从分地区看,由于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的差异,2005—2017年安徽省16个市民营经济活力指数差异比较明显,形成了以合肥市为中心向其周边辐射带动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经济活力指数 主成分分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汪增洋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11期10-15,共6页
安徽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上面临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空间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作比较,评价安徽省的区... 安徽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上面临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空间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作比较,评价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为安徽省处理区域发展中均衡和非均衡关系及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区域经济差异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85-2005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治民 《技术经济》 2007年第7期60-63,共4页
利用协整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安徽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现阶段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单向的,是从金融发展到经济增长,而且表现为反向的作用。在此... 利用协整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安徽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现阶段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单向的,是从金融发展到经济增长,而且表现为反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安徽经济增长、促进中部经济崛起的经济金融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协整 GRANGER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作用机制和门槛效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刚 李润琴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无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创新和碳减排分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无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创新和碳减排分析数字经济驱动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新型城镇化水平低的省(区、市)与中部地区提升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和碳减排是数字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传导机制;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呈现出先正后负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加速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型城镇化 技术创新 碳减排 产业结构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环境信息公开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的例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8,160,共21页
环境信息公开是我国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制度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对我国“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公众参与、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制度环境等视角系统阐释了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公开是我国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制度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对我国“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公众参与、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制度环境等视角系统阐释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双重红利”,并基于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具有显著的双重红利效应,这种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并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2)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对碳排放存在抑制效应,同时碳排放约束政策对环境信息公开具有调节效应;(3)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两大系统之间有序的协调统一;(4)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和制度环境等中介机制实现双重红利效应。这些结论为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公开 双重红利效应 长江经济带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刚 黄苗苗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这不仅关乎其自身生存发展,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本文基于2009~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这不仅关乎其自身生存发展,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本文基于2009~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估计结果十分稳健;(2)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内部能力、提高外部市场关注和增加政府补贴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和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区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为理解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经验证据,并为我国推动数字化转型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 内部能力 外部市场关注 政府补贴 高维固定效应 双碳 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与农业碳排放: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钱力 金雨婷 程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8,共9页
文章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有显著负向影响;土地流转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规模经营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 文章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有显著负向影响;土地流转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规模经营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粮食主销区、种植业区尤为显著。基于此,应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挥其对农业碳排放的减量效应;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业碳排放 中介效应 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吗?
9
作者 李强 温家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0,共11页
城市是我国环境污染与碳排放的主要空间,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以城市为单位的正式环境规制政策,能否降低我国环境污染与碳排放、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文章基于中国2005—2021年21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探究低碳城... 城市是我国环境污染与碳排放的主要空间,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以城市为单位的正式环境规制政策,能否降低我国环境污染与碳排放、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文章基于中国2005—2021年21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探究低碳城市试点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在降低我国环境污染与碳排放水平的同时,提升了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率,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意味着低碳城市试点是实现“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目标的有效举措,多维度的稳健性检验进行了再验证;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对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率提升效果更好;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规制和公众参与分别是低碳城市试点促进降碳效应和减污效应的主要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减污降碳 政府规制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约束下农户植保机械升级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超 周宏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为探究农业植保环节机械化升级路径,加快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借助江苏省837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高效植保机械选择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经营规模尤其地块规模较小是阻碍... 为探究农业植保环节机械化升级路径,加快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借助江苏省837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高效植保机械选择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经营规模尤其地块规模较小是阻碍植保机械发展的关键因素;植保专业化服务能够促进大型高效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但难以破除植保机械升级中的规模障碍;专业化服务对大规模农户采纳大型高效的植保机械影响效果较大,而对小规模农户的作用效果有限。在推广应用大型高效植保机械过程中,不仅需要扩大农户整体的经营规模,更重要的是解决单个地块面积小的问题;此外,大力发展能够适应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植保专业化服务也是推动中国农业植保机械升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械 种植规模 专业化服务 多元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47
11
作者 朱道才 陆林 +1 位作者 晋秀龙 蔡善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1-556,共6页
依据引力模型的原理,构建新型引力和断裂点公式,通过安徽省17个城市间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的计算和分析,研究安徽省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出结论:安徽省内区域性城市群初步形成,合肥市已经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间锁定效应和屏蔽效应显现,城... 依据引力模型的原理,构建新型引力和断裂点公式,通过安徽省17个城市间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的计算和分析,研究安徽省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出结论:安徽省内区域性城市群初步形成,合肥市已经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间锁定效应和屏蔽效应显现,城市发展偏心化以及城市分布东紧西松加剧。提出应建立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空间格局,依托中心城市,实行联动发展,注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政府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城市空间格局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魏巍 李强 张士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0,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超前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200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超前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200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流量)和密度(存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稳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增加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区域内聚集,进而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产业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32
13
作者 朱道才 吴信国 郑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19-24,共6页
引力模型在现代经济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实证研究常用的工具和方法。首先,从引力模型被引入到经济社会研究开始论述,介绍了引力模型的主要形式。其次,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最后... 引力模型在现代经济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实证研究常用的工具和方法。首先,从引力模型被引入到经济社会研究开始论述,介绍了引力模型的主要形式。其次,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综述,指出了引力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利定律 引力模型 投资贸易 空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空间溢出与产业升级——来自长江经济带的例证 被引量:50
14
作者 李强 丁春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8,共12页
环境规制强度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产业升级,现有文献的研究存在分歧。文章首先从波特假说和壁垒效应两个维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长江... 环境规制强度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产业升级,现有文献的研究存在分歧。文章首先从波特假说和壁垒效应两个维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如下:静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提升并不利于长江经济带产业的转型升级;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直接效应及其空间滞后项系数在各模型中均显著为负,表明本辖区及邻近区域环境规制的提升都会一定程度抑制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意味着忽略环境规制的溢出效应,将会导致其对产业升级影响的过高估计;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对产业升级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禀赋和政府干预均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空间溢出 产业升级 空间Durbi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禀赋、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强 高楠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2,23,共10页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测度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实证研究资源禀赋和制度质量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测度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实证研究资源禀赋和制度质量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差的格局;资源禀赋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双刃剑"效用,且制度质量是影响其双面效用的关键因素。即当制度"高效"时,资源禀赋的投入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高;当制度"低效"时,资源禀赋的投入则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 制度质量 资源诅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新经济地理、要素流动与经济政策 被引量:27
16
作者 周加来 李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9-34,共6页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距的扩大,而非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大量的生产要素进行跨区域流...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距的扩大,而非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大量的生产要素进行跨区域流动,加上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以便在全国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进而达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要素流动 新经济地理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泽炯 马艳平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7,共10页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对该模型的分析可知,公共教育、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然后,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对我国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对该模型的分析可知,公共教育、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然后,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对我国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地区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较高,西部地区较低。全国和西部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东北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对我国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 公共健康 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与经济增长——基于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强 徐康宁 魏巍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1-257,共7页
基于200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初始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级层面显著成... 基于200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初始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级层面显著成立;到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距离与地区经济增长呈"∽"型关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东部地区,海岸线长度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明显,到达港口城市的距离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 经济增长 中心城市 海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被引量:6
19
作者 戴为民 侍仪 陈雪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9,共5页
在界定空间城市化安全的涵义、构建空间城市化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警限标准的基础上,基于1999—2010年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进行了实证分析。1999—2010年,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由轻微不安全转变为基本安全。虽然... 在界定空间城市化安全的涵义、构建空间城市化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警限标准的基础上,基于1999—2010年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进行了实证分析。1999—2010年,安徽省空间城市化安全由轻微不安全转变为基本安全。虽然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但是规模偏小,仍处于或迫近合理区间;城市人口密度迅速上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缓慢提高,促进空间城市化安全提升;人均耕地资源虽然有所减少,但是由于耕地资源丰富,仍然处于基本安全等级;人均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城市化安全 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加来 余羚羚 朱道才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11期4-9,共6页
目前,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从静态、定性的角度研究较多,从定量、实证方面涉足较少,因此,定量分析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的成果,以安徽省为例... 目前,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从静态、定性的角度研究较多,从定量、实证方面涉足较少,因此,定量分析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的成果,以安徽省为例,在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990-2004年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量化评估,揭示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