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看“中国模式”的普遍性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早林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9-192,F0003,共5页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视角探讨"中国模式"的普遍性意义,是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性的理论需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表现为中国人民开创民族发展历史所秉持的主体自觉性和自主性,开创建设中国特色...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视角探讨"中国模式"的普遍性意义,是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性的理论需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表现为中国人民开创民族发展历史所秉持的主体自觉性和自主性,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创新性,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依归的政治上的人民性以及把人类解放作为终极目的的国际交往的和平性。这些普遍性的意义在于其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由此中国模式将开创出社会主义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普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政治参与的非均衡性及其化解 被引量:4
2
作者 叶战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然要求政治参与的均衡性,因为政治参与的非均衡性必然催生政治参与的无序性,比如政治冷漠、动员型政治参与以及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当前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均衡性必须在政治发展上寻求突破。为此,我们...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然要求政治参与的均衡性,因为政治参与的非均衡性必然催生政治参与的无序性,比如政治冷漠、动员型政治参与以及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当前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均衡性必须在政治发展上寻求突破。为此,我们要进行观念创新,使政府的治理思维得以现代化;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正式制度对社会政治参与的容载能力;要积极开展公民文化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政府治理 公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心态的特征及调适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子茜 曹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反映真实社会心态的"晴雨表",它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具有如下特征:公平正义成为普遍诉求,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消极社会心态蔓延,社会心态呈现阶层对立。因而亟需关注和调适公众的社会心态。应在"做大蛋糕...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反映真实社会心态的"晴雨表",它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具有如下特征:公平正义成为普遍诉求,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消极社会心态蔓延,社会心态呈现阶层对立。因而亟需关注和调适公众的社会心态。应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维护社会公平;坚持与民众有效对话,摆脱信任危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网络舆情趋于理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社会成员的认知水平,这对于衡量、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令,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社会心态 特征 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书院文化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晓婧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48,共3页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书院文化,主要体现为德育优先的教育理念、学术自由的教育精神、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些优秀传统对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 书院文化 德育优先 学术自由 独立自主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现“国富”到“民富”的主要途径
5
作者 王琳 宋守信 唐子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4,共5页
从"国富"到"民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何加快推动从"国富"到"民富"的战略转变,真正实现"藏富于民"... 从"国富"到"民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何加快推动从"国富"到"民富"的战略转变,真正实现"藏富于民",是当前摆在全党和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国富"与"民富"内涵及辩证关系的诠释,探讨实现"国富"到"民富"的主要途径,以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富 民富 共同富裕 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新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2-13,共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解决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的中心课题,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回答的主题。本文对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解决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的中心课题,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回答的主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