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服装3D数字化试穿技术验证2D样版的应用探究
1
作者 龙琳 许平山 +1 位作者 魏迎凯 乔彰龙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文章应用Style 3D虚拟服装试衣软件,探究将服装2D样版导入3D数字化服装试穿系统的应用效果。通过三维虚拟试衣模特展示面料的真实外观、质地、物理性能,结合Style 3D系统提供的服装应力分析、服装形变分析,实现2D样版的快速验证和调试,... 文章应用Style 3D虚拟服装试衣软件,探究将服装2D样版导入3D数字化服装试穿系统的应用效果。通过三维虚拟试衣模特展示面料的真实外观、质地、物理性能,结合Style 3D系统提供的服装应力分析、服装形变分析,实现2D样版的快速验证和调试,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研究成果有助于3D数字化技术和服装制版技术的融合,符合未来服装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试穿技术 服装应力分析 形变分析 快速验证 战略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课赛证”融合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勇 陆琳玲 +1 位作者 李桢 吴岳风 《纺织报告》 2023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文章通过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最终形成“岗课赛证”融合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介绍了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新模式下育人机制、课程体... 文章通过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最终形成“岗课赛证”融合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介绍了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新模式下育人机制、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团队、校企合作实施内容和取得的成效,以期通过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赛证” 现代纺织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1+X”证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3D服装领域研究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骏 余琴 许婧 《福建轻纺》 2024年第7期34-41,共8页
为了解3D服装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利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近20年(2003—2023年)3D服装相关的133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在3D服装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分析结果显示,3D服装领域研究经历缓慢上升期、... 为了解3D服装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利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近20年(2003—2023年)3D服装相关的133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在3D服装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分析结果显示,3D服装领域研究经历缓慢上升期、平稳增长期和高速发展期,形成了以中国纺织服装高校为主体的研究中心,并与世界主要研究机构和作者产生合作关系。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三维人体扫描、服装虚拟仿真技术、3D服装设计与展示和3D服装打印四个方面,元宇宙、柔性制造是当前3D服装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方向,3D服装打印在未来前景广阔。随着3D服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未来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进一步增加,高校不仅要在3D服装设计方面继续深化研究,也要注重3D服装技能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3D服装 人体扫描 服装设计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戏牡丹
4
作者 陈秀芳 金隽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设计说明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印染工艺品,江苏省南通市、湖南省凤凰县和邵阳县、浙江省桐乡市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蓝印花布纹样经过长期的提炼和升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当... 设计说明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印染工艺品,江苏省南通市、湖南省凤凰县和邵阳县、浙江省桐乡市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蓝印花布纹样经过长期的提炼和升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当前仍具积极的时代意义。本作品以蓝印花布纹样“凤戏牡丹”为素材,利用分形软件对其进行再设计,在保留其原造型不变的前提下丰富构图方式和色彩层次,整体图案结构精细、新颖独特。图案可通过数码印花制作丝巾,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是时尚向传统的再一次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印花布 数码印花 传统印染工艺 浙江省桐乡市 设计说明 江苏省南通市 湖南省凤凰县 色彩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武松梅 段如言 +1 位作者 王小印 金隽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5年第4期1-3,共3页
文章介绍了电磁屏蔽机制,并根据织物电磁屏蔽材料的不同属性,将其分为导电金属类、碳基类、导电高分子类、MXenes基类四大类。重点论述了四类材料的特点、结构、屏蔽效果、制备方法等,旨在为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电磁屏蔽织物提供新思路... 文章介绍了电磁屏蔽机制,并根据织物电磁屏蔽材料的不同属性,将其分为导电金属类、碳基类、导电高分子类、MXenes基类四大类。重点论述了四类材料的特点、结构、屏蔽效果、制备方法等,旨在为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电磁屏蔽织物提供新思路,从而拓展纺织产品的功能,增强纺织产业的科技竞争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电磁屏蔽材料 导电高分子 碳基材料 导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织物的荔枝壳色素染色
6
作者 徐若瑶 陈秀芳 +1 位作者 包伟 王丽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39,共5页
为合理利用废弃植物资源,以荔枝壳为原料提取色素,对丝织物进行后媒法染色,并探究染色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50 min、pH=4~5,可染得茶色;最佳的后媒染条件为媒染剂2.0 g/L,媒染温度6... 为合理利用废弃植物资源,以荔枝壳为原料提取色素,对丝织物进行后媒法染色,并探究染色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50 min、pH=4~5,可染得茶色;最佳的后媒染条件为媒染剂2.0 g/L,媒染温度60℃,媒染时间15 min。媒染后丝织物K/S值得到提高,其中明矾与氯化镧媒染的织物匀染性好;媒染剂不同,染色织物的色光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荔枝壳 丝织物 染色 媒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安徽特色“茶人服”的设计研究
7
作者 任晓莉 宿伟 +1 位作者 刘骏 吴丰芳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3年第1期32-34,共3页
文章研究了安徽地域文化的三大亚文化板块: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选取各板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元素,将之创新性地应用于“茶人服”的设计,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安徽特色文化的推广,... 文章研究了安徽地域文化的三大亚文化板块: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选取各板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元素,将之创新性地应用于“茶人服”的设计,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安徽特色文化的推广,更是对“茶人服”这一服装品类设计的丰富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特色 茶人服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棕染料对改性芳纶1414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武松梅 陈秀芳 +1 位作者 金隽 张勇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8,共4页
芳纶1414(PPTA)染色困难,为开发PPTA织物的环保染色方法,PPTA织物经NaOH、阳离子改性剂BS改性后,投入茶棕染料与硫酸亚铁络合染液中,在常压煮沸条件下直接染色。根据染色织物的K/S值优化了改性和染色工艺:改性剂BS 5 g/L,络合染液25 g/L... 芳纶1414(PPTA)染色困难,为开发PPTA织物的环保染色方法,PPTA织物经NaOH、阳离子改性剂BS改性后,投入茶棕染料与硫酸亚铁络合染液中,在常压煮沸条件下直接染色。根据染色织物的K/S值优化了改性和染色工艺:改性剂BS 5 g/L,络合染液25 g/L,pH=4,染色时间60 min。染色织物的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较好,阻燃性能达到阻燃织物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1414 茶棕染料 色牢度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研究发展现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秀芳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七项传统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扎染技艺、蜡染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蓝夹缬以及和枫香印染技艺。当前研究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纹样创新应用、产品设计... 七项传统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扎染技艺、蜡染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蓝夹缬以及和枫香印染技艺。当前研究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纹样创新应用、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同时,香云纱染整技艺侧重薯莨染色工艺及河泥作用机理的研究,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侧重宽幅及双面织物织造工艺的研究。另外,各项传统印染技艺在中国知网文献数量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其研究重视程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 蜡染 蓝印花布 香云纱 艾德莱斯绸 蓝夹缬 枫香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艺术在服饰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平山 洪啸锋 +1 位作者 龙琳 任晓莉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中国结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意蕴,将其融合于时尚服饰家居产品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与寻找中国结技艺传承人,在充分了解中国结类型与美好寓意基础上,通过基础结设计、组合结设计、造型设计、色彩设计、配饰... 中国结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意蕴,将其融合于时尚服饰家居产品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与寻找中国结技艺传承人,在充分了解中国结类型与美好寓意基础上,通过基础结设计、组合结设计、造型设计、色彩设计、配饰设计、材料设计、综合设计等实践方法,设计制作出的服饰家居产品既具有时尚卖点又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研究认为:1)将不同中国结类型经过多种设计方法的处理,巧妙地融入到服饰家居产品设计中,可以形成时尚前卫的中国风产品,还能提升中国结的文化美誉度。2)中国结融入服饰家居的设计是具有生命力的传承,是中国结文化保护的最好举措。对中国结技艺融入市场化的探索,旨在带动相关同仁关注中国结技艺,为中国结手工技艺在现代产品设计领域中开辟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结 纹样 文创产品 设计美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时尚
11
作者 张莉 宿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设计说明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斯为设计元素,设计者提取艾德莱斯传统图案进行梳理,并采用色彩渐变的形式体现在本系列服装作品上,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性,尝试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次元壁,将这个古老元素的图案运用到现代年轻... 设计说明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斯为设计元素,设计者提取艾德莱斯传统图案进行梳理,并采用色彩渐变的形式体现在本系列服装作品上,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性,尝试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次元壁,将这个古老元素的图案运用到现代年轻人喜爱的牛仔面料,在传承中创新。以艾德莱斯元素为灵感采用机绣的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制作工艺上,根据牛仔面料的特性,在合缝的拼接处采用拉毛处理,具有一定的装饰性。系列服装整体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结合。本作品为“艾德莱斯出天山”全国设计师作品大赛的参赛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德莱斯 牛仔面料 系列服装 设计说明 创新设计 设计元素 传播性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古代纺织工具上的“八角星纹”研究
12
作者 许平山 孙婉莹 +1 位作者 郝文洁 洪啸锋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136,共10页
“八角星纹”是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上刻画较为典型的一种符号。为了探索纺织服装领域里遗存的“八角星纹”流变轨迹与文化内涵,解开“八角星纹”的历史发展脉络,文章采用了广泛收集博物馆出土带有“八角星纹”的出土纺轮、纺织机械、刺... “八角星纹”是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上刻画较为典型的一种符号。为了探索纺织服装领域里遗存的“八角星纹”流变轨迹与文化内涵,解开“八角星纹”的历史发展脉络,文章采用了广泛收集博物馆出土带有“八角星纹”的出土纺轮、纺织机械、刺绣纺织品等文物,结合比较了其他领域出土带有“八角星纹”文物,梳理并通过图像分析了“八角星纹”传导于纺织领域的本真内涵。研究发现,“八角星纹”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八角星纹”是古人对自然的朴素认知,是对天地祭祀的符号,这种符号被传导到各种行业的器具中。古人将“八角星纹”装饰于纺机与服饰上同样是源于祭祀信仰的结果,研究认为“八角星纹”来自古人“燔柴”祭祀的物化符号;“八角星纹”流变后与中华传统文化里的河图洛书诞生有着莫大的关联,是阴阳八卦学说产生源头,是中华先民对阴阳数理的崇拜较早地渗透到纺织领域里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星纹 纺织服饰 图像分析 文化阐释 历史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蚕丝织物的胭脂虫红染色工艺探析
13
作者 武松梅 陈秀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使胭脂虫红上染蚕丝织物效果好,采用壳聚糖季铵盐(HACC)对蚕丝织物改性后,用胭脂虫红色素直接染色,探讨改性工艺。研究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40 min,pH=5,HACC质量浓度4%。胭脂虫红对改性蚕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 为使胭脂虫红上染蚕丝织物效果好,采用壳聚糖季铵盐(HACC)对蚕丝织物改性后,用胭脂虫红色素直接染色,探讨改性工艺。研究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40 min,pH=5,HACC质量浓度4%。胭脂虫红对改性蚕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得出优化的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min,pH=7,染液质量浓度6%。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对未改性及改性蚕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和后媒染,用环保的氯化镧稀土为媒染剂,对染色织物的染色性能、色牢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HACC改性试样经过后媒染法染色,其染色性能、色牢度最好,对生态染整技术发展提供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虫红色素 真丝面料 壳聚糖季铵盐 改性工艺 染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染料染色综述
14
作者 陈秀芳 金隽 姚骏 《山东纺织科技》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前天然染料染色的研究基础薄弱,呈碎片化。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常见天然染料的化学结构,根据染料结构选择正确的染色方法(包括直接染色法、还原染色法和媒染法)并进行优化,同时比较媒染法中预媒染法、同浴媒染法和后媒染法的特点,指出... 目前天然染料染色的研究基础薄弱,呈碎片化。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常见天然染料的化学结构,根据染料结构选择正确的染色方法(包括直接染色法、还原染色法和媒染法)并进行优化,同时比较媒染法中预媒染法、同浴媒染法和后媒染法的特点,指出后媒染法最合理、最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化学结构 直接染色法 还原染色法 媒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硫脲还原剥色的丝织物扎染新工艺
15
作者 陈秀芳 徐若瑶 +1 位作者 姚骏 冯姣媚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9-84,共6页
扎染作为时尚流行元素,其产品设计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当前文献报道大多侧重扎染的图案设计、扎花技法和产品应用,深入研究其染色工艺的相对较少。文章提出先以活性染料对丝织物染地色,扎染时采用二氧化硫脲作为还原剂对地色染料进行剥色... 扎染作为时尚流行元素,其产品设计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当前文献报道大多侧重扎染的图案设计、扎花技法和产品应用,深入研究其染色工艺的相对较少。文章提出先以活性染料对丝织物染地色,扎染时采用二氧化硫脲作为还原剂对地色染料进行剥色,同时选择中性染料对丝织物进行着色,以开发扎染新工艺。单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碱条件下,二氧化硫脲质量浓度1g/L、还原温度90℃、还原时间6min时,诺威克隆红S-B、红EC-4B、橙EC-3R和蓝EC-R四只活性染料染色丝织物的剥色率分别达到95.43%、97.54%、92.91%和96.62%。扎染时选择相同浓度与温度、还原时间大于6min,活性染料染色的丝织物通过单色扎染可以获得与常规扎染相反的图案效果,也可以通过中染料着色获得两套色或以上的扎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物 扎染 二氧化硫脲 活性染料 中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家滩出土文物元素在服饰类文创产品中的活化利用
16
作者 许平山 郝文洁 +1 位作者 曾宪锋 洪啸锋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4期94-99,共6页
为了提高凌家滩文化知名度,促进文物的活化和利用,文章对凌家滩文物的刻画纹样进行了深度的历史文化挖掘,包括纹样的底层逻辑以及文化寓意等。文章以文物上的刻画符号为活化利用资源,用国际通行的审美准则来创新设计服饰产品要素,为凌... 为了提高凌家滩文化知名度,促进文物的活化和利用,文章对凌家滩文物的刻画纹样进行了深度的历史文化挖掘,包括纹样的底层逻辑以及文化寓意等。文章以文物上的刻画符号为活化利用资源,用国际通行的审美准则来创新设计服饰产品要素,为凌家滩文物元素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家滩文化 刻划纹样 文创产品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措施探讨
17
作者 田丽 周建 《国际纺织导报》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从印染厂的工艺节能、新能源技术应用、能源循环与回收利用以及能源管理4个维度,探索并介绍了印染厂节能减排措施。以公司2019年能耗总量为基准,计划2025年实现减少25%的CO_(2)的排放。
关键词 新能源 工艺 能源循环与回收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染整课程思政建设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秀芳 金隽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19-21,共3页
文章以艺术染整课程为例,明确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关键,即做好课程基础建设、突出思政教育重点、提高学生认同感和获得感。艺术染整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体现包括在传统印染技艺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染整... 文章以艺术染整课程为例,明确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关键,即做好课程基础建设、突出思政教育重点、提高学生认同感和获得感。艺术染整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体现包括在传统印染技艺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染整工艺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绿水青山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在参加技能竞赛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旨在通过课程考核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使思政建设日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染整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课程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枕顶绣纹样类型及其文化美学探析
19
作者 许平山 宿伟 龙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9-15,共7页
针对目前枕顶绣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某一地域出发,反映的是某个地方特色研究成果。为了全面了解与认识我国枕顶绣,分别到我国东北、西北、中原、西南、东南沿海等地区,从博物馆的地方民俗文物藏品调查入手,拍照收集实物图像,并查阅当地... 针对目前枕顶绣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某一地域出发,反映的是某个地方特色研究成果。为了全面了解与认识我国枕顶绣,分别到我国东北、西北、中原、西南、东南沿海等地区,从博物馆的地方民俗文物藏品调查入手,拍照收集实物图像,并查阅当地历史文献,科学统计与分析第一手收集的资料。经过宏观统计,微观实物具象分析,将中国民间枕顶绣的纹样类型分为人物故事、珍禽瑞兽、花草植物、诗文书法、日常器物几大类;定义了枕顶绣纹样的文化寓意,即和与美、福与富、生与死、美与悦。研究认为枕顶绣文化代第传承的历史遗存,传递出祖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后代教育的无声教化、对故土的无比热爱与眷恋的文化意蕴。枕顶绣不仅发挥着应尽的物质使用功能,还承载着民风民俗、人生礼仪、造型观念、审美理想等文化意义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顶绣 纹样 艺术特征 文化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无梭织机断经智能识别装置研发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德成 张勇 +1 位作者 许婧 茹秋利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断经是机织物面料最常见疵点之一,也是判定面料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避免断经疵点出现,纺织企业通常采取停经片或人工巡台措施来应对,但这两种方法不仅增加了生产工艺流程和人工成本,还会增加经纱与停经片磨损以及漏巡问题。本文利用机... 断经是机织物面料最常见疵点之一,也是判定面料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避免断经疵点出现,纺织企业通常采取停经片或人工巡台措施来应对,但这两种方法不仅增加了生产工艺流程和人工成本,还会增加经纱与停经片磨损以及漏巡问题。本文利用机器视觉精确在线采集图像信息,模拟挡车工巡台检查,利用视觉算法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识别断经,并触发断经信号停机。同时,为降低成本,一台自动断经识别装置控制多台设备,实现多台联动控制,降低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该智能装置实现机器代替人的劳动,推动纺织织造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经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视觉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