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锗树舌胞内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正鹏 吴萍 +2 位作者 王松华 孙玉军 马忠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65-1368,共4页
利用树舌深层发酵法制备富锗胞内多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锗在250μg/mL质量浓度时,对胞内多糖产量及有机锗的含量有显著提高,同时富锗胞内多糖对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DPPH.及亚硝酸盐有较好的清除作... 利用树舌深层发酵法制备富锗胞内多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锗在250μg/mL质量浓度时,对胞内多糖产量及有机锗的含量有显著提高,同时富锗胞内多糖对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DPPH.及亚硝酸盐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还原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 富锗 胞内多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舌富锗深层培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正鹏 尚耘 +2 位作者 朱子清 祝嫦巍 王松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锗对树舌液体培养生物量、茵丝体中有机锗、胞内多糖、腺苷及胞外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锗浓度在50-250μg/mL的范围内,对树舌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合成有很好促进作用,在锗浓度为250μg/mL时,...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锗对树舌液体培养生物量、茵丝体中有机锗、胞内多糖、腺苷及胞外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锗浓度在50-250μg/mL的范围内,对树舌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合成有很好促进作用,在锗浓度为250μg/mL时,生物量、有机锗、胞内多糖、腺苷均达最高,分别为15.44g/L、588μg/g、24.88mg/g、1.41mg/g,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3.1%、1267.4%、73.9%、101.4%。胞外多糖含量在锗浓度为150μg/mL时达到1.12g/L,比对照组提高了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 富锗 活性成分 深层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舌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李正鹏 尚耘 +1 位作者 朱子清 祝嫦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4-76,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树舌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以V C为对照,测定GAEPS对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GAEPS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与多糖...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树舌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以V C为对照,测定GAEPS对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GAEPS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当GAEPS浓度为4mg/mL时,其对O-2·、·OH、DPPH·、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83.26%、75.81%、86.16%、8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 胞外多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弱光下外源褪黑素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高青海 王亚坤 +1 位作者 陆晓民 苗永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08-1613,共6页
以黄瓜品种‘津优4号’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昼/夜,18℃/10℃),研究外源褪黑素(MT)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弱光下,与对照相比,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株高... 以黄瓜品种‘津优4号’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昼/夜,18℃/10℃),研究外源褪黑素(MT)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弱光下,与对照相比,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植株鲜重和干重,叶绿素和根系活力分别显著提高了13.3%和18.8%,抗氧化物质GSH及ASA的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9.3%和24.7%,保护酶SOD、POD、CAT、APX活性均显著升高;同时,外源褪黑素处理还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质膜及液泡膜H+-ATP酶的活性,从而使黄瓜幼苗叶片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8.7%和29.7%。研究表明,低温弱光下外源褪黑素可通过提高黄瓜幼苗保护酶活性、抗氧化物质的含量、细胞膜ATP酶活性等来降低质膜过氧化水平,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从而增强黄瓜幼苗对低温弱光的适应性,维持其正常生长,并以200μmol·L-1褪黑素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弱光 褪黑素 黄瓜幼苗 抗氧化系统 ATP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高青海 陆晓民 贾双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65-2070,共6页
以黄瓜品种‘津优4号’和经过1年腐熟的花生秸秆、玉米秸秆和稻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黄瓜生长、营养吸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不同作物秸秆还田不仅显著增加了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 以黄瓜品种‘津优4号’和经过1年腐熟的花生秸秆、玉米秸秆和稻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黄瓜生长、营养吸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不同作物秸秆还田不仅显著增加了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而且提高了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光合速率,使得黄瓜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增加,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强。(2)不同秸秆还田还促进了黄瓜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鲜重增加,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3)玉米秸秆还田效果最好,其黄瓜产量(5 765.74g·m-2)较对照显著提高了43.8%,其次为花生秸秆还田,稻壳还田效果稍差。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黄瓜植株根系吸收能力,显著增强了叶片的氮代谢、光能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从而促进了黄瓜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产量,并以玉米秸秆还田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黄瓜 生长发育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秸秆对黄瓜衰老中根系活力和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高青海 王亚坤 +1 位作者 陆晓民 苗永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91,共5页
以‘津优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施用不同作物秸秆对衰老过程中黄瓜根系活力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叶片氮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作物秸秆还田不仅显著提高了黄瓜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代谢关键... 以‘津优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施用不同作物秸秆对衰老过程中黄瓜根系活力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叶片氮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作物秸秆还田不仅显著提高了黄瓜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了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而且还降低了叶片铵态氮的含量(15.6μg·g-1),提高了叶片硝态氮、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效地保持较高的氮代谢水平,延缓了黄瓜的衰老。其中施用玉米秸秆效果最好,黄瓜的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4%、33.3%、18.7%,其次为花生秸秆,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0.8%,施用稻壳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秸秆 黄瓜 衰老 根系活力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培养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吴萍 李正鹏 +2 位作者 何庆元 史钧 祝嫦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3-956,共4页
试验对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在YMA、TY、PA、BSE共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BSE培养基中生长较快,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 H8.0、温度为28℃,接种量为4%。... 试验对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在YMA、TY、PA、BSE共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BSE培养基中生长较快,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 H8.0、温度为28℃,接种量为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中的蔗糖、酵母粉、p H和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10 g,酵母粉3 g,Mg SO4·H2O 0.2 g,K2HPO40.5 g,Na Cl 0.1 g,Ca Cl2·H2O 0.1 g,Rh溶液4 m L,豆芽汁1 000 m L,p H7.0,温度28℃,接种量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培养基 培养条件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胁迫后外源SA对恢复中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青海 王亚坤 +1 位作者 苗永美 陆晓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9-1425,共7页
为明确低温胁迫后恢复过程中水杨酸(SA)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品种‘津研四号’幼苗为材料,通过沙培试验,研究了外源SA对夜间5℃低温胁迫后常温(25℃)恢复中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参数等的影响... 为明确低温胁迫后恢复过程中水杨酸(SA)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品种‘津研四号’幼苗为材料,通过沙培试验,研究了外源SA对夜间5℃低温胁迫后常温(25℃)恢复中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参数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喷施清水处理相比,外源SA处理显著促进了夜间低温胁迫后的常温(25℃)恢复效果,显著提高了恢复速度和水平,表现在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在恢复6h时达到对照水平的82.18%。(2)外源SA还明显加快了恢复过程中黄瓜幼苗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恢复,提高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增强了幼苗自身光保护能力。(3)外源SA也促进了黄瓜幼苗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的恢复,它们在恢复2d时分别达到对照水平的92.59%和90.62%。研究表明,在夜间低温胁迫后的常温恢复过程中,外源SA可有效地促进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恢复,增强其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低温 SA 黄瓜幼苗 光合速率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