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副黏病毒生物学特性及野鸟在其传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乔乔 韩姝伊 +4 位作者 王业 王继谱 高思潮 何宏轩 李文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0,共5页
禽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es,APMV)在环境中的进化潜力较大,新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不断从野生动物中被发现。其强毒株禽副黏病毒1型,又称新城疫病毒,因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而受到广泛研究,但目前缺乏对APMV弱毒株及其在野鸟中传播方... 禽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es,APMV)在环境中的进化潜力较大,新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不断从野生动物中被发现。其强毒株禽副黏病毒1型,又称新城疫病毒,因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而受到广泛研究,但目前缺乏对APMV弱毒株及其在野鸟中传播方面的研究。随着病毒监测范围的扩大,在野鸟或其他野生动物群体中不断发现一些新APMV血清型和基因型,且这些低致病性毒株在家禽体内经几次传代后可变成高致病性毒株。因此,关于野鸟在禽副黏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及跨种传播机制研究非常有意义。论文全面回顾了APMV的发现与流行、基因组及编码蛋白特性、毒力与致病机制及野鸟在APMV传播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为APMV的研究以及科学防控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黏病毒 流行 基因组 致病机制 野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蛋氨酸的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激素、皮肤抗氧化和毛囊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蕾蕾 张鑫 +5 位作者 方素庭 张康 唐军 周金星 李升和 任曼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3-39,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平衡蛋氨酸的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产绒相关激素、皮肤抗氧化能力和毛囊性状的影响。选用90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皖西白鹅,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各组分别饲喂19.93%、18.... 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平衡蛋氨酸的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产绒相关激素、皮肤抗氧化能力和毛囊性状的影响。选用90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皖西白鹅,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各组分别饲喂19.93%、18.01%、15.95%粗蛋白(CP)水平饲粮,蛋氨酸含量均为0.5%。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18.01%CP组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显著高于19.93%CP组(P<0.05),极显著高于15.95%CP组(P<0.01)。18.01%CP组胸部皮肤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19.93%CP组(P<0.01),且18.01%CP和15.95%CP组胸部皮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19.93%CP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19.93%CP组(P<0.01)。18.01%CP组腹部初级毛囊直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15.95%CP组胸部次级毛囊直径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19.93%CP组腹部次级毛囊直径极显著低于18.01%CP组(P<0.01)。18.01%CP组和15.95%CP组背部绒枝细极显著低于19.93%CP组(P<0.01)。研究表明,饲粮中蛋氨酸含量满足皖西白鹅身体需要量(0.5%)时,适当降低饲粮中蛋白水平(18.01%)并未影响雏鹅的生长性能,且能够通过促进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提高皮肤抗氧化能力,调节皖西白鹅的羽绒生长性能,改善羽绒品质,最终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维持羽绒产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皖西白鹅 血清激素 抗氧化能力 毛囊密度 产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亮氨酸对断奶仔猪睾丸生长发育、抗氧化能力和生殖激素水平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旭东 赵荣坤 +5 位作者 陈维莹 李升和 岳隆耀 高亚飞 靳蒙蒙 任曼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3-3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异亮氨酸对断奶仔猪睾丸生长发育、抗氧化功能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仔猪1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各组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8%、1.0%、1.2%。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与0.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异亮氨酸对断奶仔猪睾丸生长发育、抗氧化功能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仔猪1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各组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8%、1.0%、1.2%。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与0.8%异亮氨酸组(对照组)相比,1.0%异亮氨酸组睾丸尺寸和重量均显著升高(P<0.05);1.0%和1.2%异亮氨酸组睾丸组织曲细精管横截面积及曲细精管周长均显著升高(P<0.05);1.0%异亮氨酸组睾丸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1.0%异亮氨酸对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轴生殖相关指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1.0%异亮氨酸可以缓解仔猪断奶导致的氧化应激,通过改变下丘脑-垂体-睾丸组织性腺轴生殖相关激素分泌水平,影响仔猪睾丸形态及生殖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亮氨酸 睾丸组织 抗氧化能力 生殖激素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平下平衡蛋氨酸和赖氨酸对生长早期皖西白鹅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方素庭 刘慧敏 +5 位作者 李蕾蕾 张鑫 岳隆耀 曾祥芳 李升和 任曼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8-55,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蛋白水平下平衡蛋氨酸和赖氨酸对生长早期皖西白鹅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80只1日龄的皖西白鹅,公、母各半,随机分成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鹅。试验期28 d。试验采用双因素交叉设计,饲粮蛋白水平分别...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蛋白水平下平衡蛋氨酸和赖氨酸对生长早期皖西白鹅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80只1日龄的皖西白鹅,公、母各半,随机分成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鹅。试验期28 d。试验采用双因素交叉设计,饲粮蛋白水平分别为20%、18%和16%,分别平衡赖氨酸或蛋氨酸。结果显示,与平衡赖氨酸组相比,平衡蛋氨酸组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1);20%蛋白水平组ADFI和ADG高于其他两组(P<0.01);18%蛋白水平组F/G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氨基酸与蛋白水平在ADFI、ADG和F/G方面存在交互作用(P<0.01)。平衡赖氨酸组食入氮、沉积氮和氮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平衡蛋氨酸组(P<0.01);20%蛋白水平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排出氮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沉积氮和氮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氨基酸与蛋白水平在食入氮和沉积氮方面存在交互作用(P<0.01);平衡蛋氨酸组显著提高了蛋氨酸的利用率(P<0.01),20%蛋白水平组氨基酸利用率下降(P<0.01),氨基酸与蛋白水平在氨基酸利用率方面存在交互作用(P<0.01)。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脂质、肽和有机酸通路,18%蛋白水平+平衡氨基酸组富集通路:丁酸代谢、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ABC转运蛋白、甘油磷脂代谢、α-亚麻酸代谢。赖氨酸是1~28日龄皖西白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18%蛋白水平+平衡赖氨酸(1.00%Lys+0.28%Met)更利于1~28日龄皖西白鹅的生长发育和氮代谢。研究表明,饲粮赖氨酸可上调与氮代谢呈显著正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如丁酸、脱氧腺苷、鸟嘌呤、甜菜碱等),蛋氨酸可上调与氮代谢呈显著负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如组氨酸、肌酸、3-羟基丁酸、黄嘌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蛋氨酸 低蛋白饲粮 氮代谢 血液代谢组学 皖西白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毛滴虫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恒 潘劲超 +8 位作者 李惠虹 郑克雷 薄震宇 任琦 黄佳敏 方追 刘欣超 顾有方 李文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牛毛滴虫病是由胎儿三毛滴虫寄生于牛生殖器官内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呈全世界范围流行。该病可导致感染牛不孕、死胎和断奶小牛增重减少等,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一些养牛业发达的国家在牛毛滴虫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 牛毛滴虫病是由胎儿三毛滴虫寄生于牛生殖器官内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呈全世界范围流行。该病可导致感染牛不孕、死胎和断奶小牛增重减少等,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一些养牛业发达的国家在牛毛滴虫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内目前对该病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针对这种对养牛业具重要经济价值的原虫病的病原学、致病性、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牛感染的其他“非T.foetus毛滴虫”等做一简要介绍,以期为牛毛滴虫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毛滴虫病 性传播疾病 胎儿三毛滴虫 人五毛滴虫 巴特里四毛滴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毛滴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劲超 张恒 +8 位作者 李惠虹 郑克雷 薄震宇 任琦 黄佳敏 方追 刘欣超 顾有方 李文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5-99,共5页
猫毛滴虫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的新发胃肠道疾病,由胎儿三毛滴虫寄生于猫肠道内引起,感染猫通常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慢性大肠性腹泻。目前,国内对该病的关注不够,相关研究非常少。论文对猫毛滴虫病的发现历史、病原与生活史、致病性、临床症... 猫毛滴虫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的新发胃肠道疾病,由胎儿三毛滴虫寄生于猫肠道内引起,感染猫通常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慢性大肠性腹泻。目前,国内对该病的关注不够,相关研究非常少。论文对猫毛滴虫病的发现历史、病原与生活史、致病性、临床症状、流行、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等进行全面综述,同时对猫感染的其他毛滴虫如人五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等做一简要介绍,以期为该病的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滴虫病 胎儿三毛滴虫 人五毛滴虫 腹泻 家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蛔虫凤阳株线粒体ATP 6、NAD 1和NAD 2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7
作者 缪欣怡 陈玉晴 +6 位作者 石家鑫 潘言迪 方林克 黄阳 李文超 顾有方 刘欣超 《动物医学进展》 2025年第11期87-94,共8页
为了探究鸡蛔虫的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自安徽省凤阳县的2株鸡蛔虫线粒体ATP合成酶F0亚单位6(ATP 6)基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Ⅰ(NAD 1)基因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Ⅱ(NAD 2)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DNAS... 为了探究鸡蛔虫的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自安徽省凤阳县的2株鸡蛔虫线粒体ATP合成酶F0亚单位6(ATP 6)基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Ⅰ(NAD 1)基因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Ⅱ(NAD 2)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DNAStar和Dnasp6.0等软件分析3个基因的核酸序列,并用MEGA11.0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鸡蛔虫凤阳分离株ATP 6、NAD 1和NAD 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片段大小分别为597 bp、876 bp和843 bp,2株鸡蛔虫3个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0%、98.1%和97.8%。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鸡蛔虫凤阳分离株的ATP 6、NAD 1和NAD 2基因与其他鸡蛔虫同源基因的遗传距离均小于或者等于0.024,3个基因分别检测到13、7和4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71、0.819和0.900,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1141、0.00665和0.01096。以ATP 6、NAD 1和NAD 23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种系进化树均显示,鸡蛔虫凤阳分离株与其他已知鸡蛔虫分离株聚类在一个分支,其次与鸽蛔虫聚类成禽蛔科支系,与其他蛔虫所属的分支均相距较远,能够鉴别不同种的蛔虫。研究表明,鸡蛔虫凤阳分离株存在遗传变异,但程度较低,且NAD 2基因比ATP 6、NAD 1基因更适合作为鸡蛔虫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蛔虫 ATP 6基因 NAD 1基因 NAD 2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