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山市农业气候区划与评述 被引量:4
1
作者 方祥生 朱根苗 张小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068-8069,共2页
在以往黄山市气候区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黄山市辖区内6个专业气象站1979~2000年的气候整编资料和区域农作物生长对各类农业气候条件的需要,将黄山市划分为5个农业气候区,并对各区的农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黄山市 农业气候区划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a黄山市区与景区的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厚度的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卉 吴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7-1203,共7页
利用黄山市区(屯溪)和黄山风景区(黄山)近10 a逐日4个时次的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国标GB/T 3840-91中规定的方法,分别计算分析了屯溪和黄山的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厚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3年屯溪和黄山的大气稳定度频率以中性类为... 利用黄山市区(屯溪)和黄山风景区(黄山)近10 a逐日4个时次的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国标GB/T 3840-91中规定的方法,分别计算分析了屯溪和黄山的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厚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3年屯溪和黄山的大气稳定度频率以中性类为主,黄山中性类频率比屯溪高;黄山的大气稳定度频率逐年变化曲线较屯溪平稳。2005-2013年混合层厚度多年均值黄山是屯溪的2.7倍,近些年屯溪和黄山的年均混合层厚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大气稳定度频率和混合层厚度受风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溪 黄山 大气稳定度 混合层厚度 风速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及预报 被引量:4
3
作者 申家莲 张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1225-1226,共2页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气象因子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要素的黄山风景区月客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剑勇 潘海波 孙蓓蓓 《江西农业》 2020年第16期46-47,共2页
利用2005-2018年的黄山风景区月客流量和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气象资料,分析了黄山客流量的月、季和年变化特征,并与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黄山客流量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但近年增速有所放缓。旺、淡季特征明显,春夏秋三... 利用2005-2018年的黄山风景区月客流量和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气象资料,分析了黄山客流量的月、季和年变化特征,并与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黄山客流量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但近年增速有所放缓。旺、淡季特征明显,春夏秋三季客流量相差不大,冬季明显减少,仅有夏季1/3左右。一年中,冬季(12月到次年2月)客流量是全年的低谷。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建立黄山月客流量预测模型,确定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舒适度指数3个自变量,并通过了0.01水平上F显著性检验。预测模型经回代检验和实际应用,检验效果良好,可为旅游管理部门客流量预测和景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量 气象因子 预测模型 黄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地区梅雨期暴雨个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裕禄 金飞胜 +2 位作者 方祥生 杜其成 方素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41,共7页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ω方程非绝热加热项对垂直速度贡献大小,详解非绝热加热凝结潜热释放对梅雨暴雨反馈机理,分析黄山地区2008年6月9—10日连续两场梅雨期大暴雨动力特征,表明潜热释放加强了暴雨区垂直运动和暴雨中尺度系统发...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ω方程非绝热加热项对垂直速度贡献大小,详解非绝热加热凝结潜热释放对梅雨暴雨反馈机理,分析黄山地区2008年6月9—10日连续两场梅雨期大暴雨动力特征,表明潜热释放加强了暴雨区垂直运动和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梅雨锋上降水存在两种不同性质降水:一种是与切变线、低涡等相联系的大尺度连续性降雨,另一种是因对流性降水加热造成中尺度强降雨;其次黄山山脉地形及其摩擦对暴雨的增幅作用也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潜热释放 垂直速度 中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地区汛期(5—9月)降水时空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裕禄 许柏林 许剑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51,共5页
用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和经验正交(EOF)分解分析了黄山地区近45年来汛期(5—9月)降水序列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山地区整体上都有3~4年和16~20年旱涝显著周期,另外其西北部还有10年左右旱涝周期,目前黄山地区正处于45年来第三个... 用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和经验正交(EOF)分解分析了黄山地区近45年来汛期(5—9月)降水序列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山地区整体上都有3~4年和16~20年旱涝显著周期,另外其西北部还有10年左右旱涝周期,目前黄山地区正处于45年来第三个干旱期中。从EOF分解的空间第一模态看出,黄山地区降水空间分布与黄山山脉走向紧密相连,并可分为中西部型、南部型、东北部型三个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 小波分析 EOF 滑动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对黄山毛峰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方素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4期222-223,共2页
简述气候因子对黄山毛峰茶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指导茶农生产。
关键词 气候 黄山毛峰茶 影响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汤剑松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10期83-84,共2页
伴随着人类活动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间接与直接经济损失.经过对如今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具体研究进展开展论述以及展望,为国内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与预测体系的创建提... 伴随着人类活动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间接与直接经济损失.经过对如今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具体研究进展开展论述以及展望,为国内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与预测体系的创建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初夏江南异常多雨的环流背景及热带西印度洋破纪录暖海温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方祥生 高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1-1450,共10页
2024年初夏我国东部季风区呈现明显的“北旱南涝”分布特征,其中江南降水量打破历史同期纪录,统计和个例分析均表明,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西侧异常偏强的南风水汽输送起到了主要作用。但在110°E以西地... 2024年初夏我国东部季风区呈现明显的“北旱南涝”分布特征,其中江南降水量打破历史同期纪录,统计和个例分析均表明,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西侧异常偏强的南风水汽输送起到了主要作用。但在110°E以西地区大气环流表现出与历史事件不同的特征。北非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北非副高)东侧明显向东和向南伸展,并在热带印度洋南部与西伸的西太副高首次连通,形成一个“倒Ω”环流型。热带印度洋西部异常暖海温可能是江南初夏异常多雨的主要外强迫因子。2024年1—2月西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首次突破1℃,下垫面的热力作用加热了对流层中下层大气,气柱受热膨胀使北非副高东侧的位势高度升高和北风分量增强,与西太副高西段在热带印度洋南部上空共同形成“倒Ω”环流型,并在赤道印度洋上空形成很强的气旋式距平环流,其东侧偏南风距平分量汇入孟加拉湾西南气流,向江南地区的水汽输送明显增多,从而导致江南异常多雨;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同样验证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厄尔尼诺 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 西太副高 北非副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东高海拔地区春夏季臭氧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天航 银燕 +6 位作者 高晋徽 陈魁 肖辉 安俊琳 严家德 李爱华 陈建春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3-698,共16页
利用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对2008年4月18日-7月28日和2009年5月19日-8月20日在黄山光明顶的两次外场观测中臭氧(O3)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中国华东高海拔地区O3的质量浓度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5、6和7月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7.7... 利用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对2008年4月18日-7月28日和2009年5月19日-8月20日在黄山光明顶的两次外场观测中臭氧(O3)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中国华东高海拔地区O3的质量浓度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5、6和7月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7.73、101.93和68.02μg·m^-1,其中5月和6月的月平均质量浓度相对于国内其他本底站(除上甸子外)以及南极地区高出25~60Iμg·m^-1,7月与其他地区质量浓度相差较少。该地区的0,质量浓度相对于其他地区整体上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高质量浓度超标事件发生的次数很少,只占总观测时间的3.9%。质量浓度EI最大值多出现在夜间21时一次日06时(北京时间,下同),呈多峰分布,并且变化幅度很小,在15—20μg·m^-1,通过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当地上空对流层顶高度和晴空湍流等要素的变化发现,O3质量浓度和对流层顶折叠现象有关。不同天气条件下,其质量浓度在晴天最高,雨天最低,雾天和阴天在二者之间。臭氧质量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其他污染气体(CO、N0和NO3)浓度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而与风速相关性相对较弱;5月北面来风占主导,各风向所对应的O3质量浓度分布较均匀,而6月和7月西南风占主导,北面来向的风对应的质量浓度要高于南面来向。在利用KZ过滤器将O3原始数据分解成不同组份后,发现当地O3质量浓度整体上受低频组份(CBL组份)的控制,其余各高频组份(CSY、CDU和CID组份)只是会使其质量浓度在基准线附近波动。随后对发生在2009年5月28—31日和6月12—15日期间的两次0,质量浓度超标事件中CSY、CDU和CID对基线的贡献做了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光明顶 臭氧 平流层和对流层交换 KZ过滤器 位涡 晴空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雷暴暴雨的诊断分析及预报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铁军 张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5-27,共3页
通过对 1 998年 7月 2 2日和 1 983年 7月 4日两例发生在鄂皖交界沿江地区特大雷暴暴雨的诊断分析 ,表明此类特大暴雨是由高层冷空气叠加在低空急流左前侧高湿区之上 ,产生持续的强烈对流降水所造成的。物理量倾向诊断结果表明 :强降水... 通过对 1 998年 7月 2 2日和 1 983年 7月 4日两例发生在鄂皖交界沿江地区特大雷暴暴雨的诊断分析 ,表明此类特大暴雨是由高层冷空气叠加在低空急流左前侧高湿区之上 ,产生持续的强烈对流降水所造成的。物理量倾向诊断结果表明 :强降水中心沿着下游的增湿区和不稳定增强区发展和移动 ,与低层水汽辐合增强区 ,尤其是与“相对辐散增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分析 物理量倾向 相对辐散增强区 暴雨 长江 环流形势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多层逆温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危诗敏 冯鑫媛 +1 位作者 王式功 张峥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5-1013,共9页
利用2015~2018年探空观测资料以及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四川盆地多层逆温这一特殊的、尚未见详细报道的逆温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评估不同逆温类型及垂直结构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多层逆温实际上是一... 利用2015~2018年探空观测资料以及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四川盆地多层逆温这一特殊的、尚未见详细报道的逆温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评估不同逆温类型及垂直结构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多层逆温实际上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现象,年平均出现频率为20.1%.冬季最为频发,成都冬季高达51.6%.以边界层逆温叠加对流层低层逆温(LTI)的配置为主要特征.依据其垂直结构,划分为四种配置类型,即贴地逆温(SI)叠加脱地逆温(EI)、SI+LTI、EI+LTI、SI+EI+LTI,分别对应第Ⅰ、Ⅱ、Ⅲ、Ⅳ类多层逆温.其中以第Ⅱ、Ⅲ类多层逆温为主.逆温的叠加作用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更大,多层逆温(特别是第Ⅱ、Ⅳ类多层逆温)尤其加大了中度及重度污染出现的可能性.第Ⅰ、Ⅳ类多层逆温对污染物扩散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第Ⅱ类多层逆温和仅SI(即只出现SI).第Ⅱ类多层逆温在污染最重的冬季出现频率高、强且厚,叠加抑制作用明显,应是重点关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逆温 垂直结构 大气污染 叠加效应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凤凰形成发展过程中对流凝结潜热和感热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裕禄 方祥生 +1 位作者 金飞胜 方素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57,共7页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台风凤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积云对流潜热加热和海面感热通量。表明:感热释放通过海气相关作用使海面风及对流层涡度增强,可能是台风初始低压的形成机制;积云对流潜热释放不但使台风中心增暖并使台风中间...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台风凤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积云对流潜热加热和海面感热通量。表明:感热释放通过海气相关作用使海面风及对流层涡度增强,可能是台风初始低压的形成机制;积云对流潜热释放不但使台风中心增暖并使台风中间层上升运动增强,从而促使台风加强和发展,因此,对流凝结潜热是台风凤凰维持和发展的主要热力和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对流凝结潜热 感热通量 平均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用于计算雪压的计算方法
14
作者 金飞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357-14358,共2页
利用黄山市中心城区及黄山景区多年观测资料,对各种时间尺度内可能出现的最大雪深进行理论估算,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雪压,从而给该地区建筑、农业以及林业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 时间尺度 极值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门县发展猕猴桃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令星 汪强 汪小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6期212-212,214,共2页
通过探讨猕猴桃对气候条件的需求,根据祁门县的气候特征对该地区种植猕猴桃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祁门县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猕猴桃;为降低气象灾害对种植的影响,应加强果园管理、做好肥水管理以及选择优良品种,为猕猴桃高... 通过探讨猕猴桃对气候条件的需求,根据祁门县的气候特征对该地区种植猕猴桃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祁门县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猕猴桃;为降低气象灾害对种植的影响,应加强果园管理、做好肥水管理以及选择优良品种,为猕猴桃高产丰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气候条件 对策 安徽祁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山区夏季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涛 孙蓓蓓 +1 位作者 朱根苗 刘丽琴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6期232-232,共1页
本文通过对1981~2010年皖南山区的强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皖南山区强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垂直分布特征为高出多,低处少,水平分布特征为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而且发现强降水频率与降水集中程度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皖南山区 夏季 强降水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歙县茶叶生长气候条件及茶产业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丽琴 吕涛 +1 位作者 洪杰 黄春梅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8期228-228,共1页
分析了歙县茶叶生长发育气候条件利弊和茶产业现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歙县 茶叶 气候条件 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