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蒋业林 侯冠军 +3 位作者 王永杰 张静 王士梅 陈红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94-95,共2页
传统的水稻种植环境伴随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使用而不断恶化,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以浙江为代表的稻田养鳖模式,通过中华鳖与水稻的有机结合,使中华鳖捕食田间虫害、清除杂草、疏通泥土;同时中华鳖养殖的残饵粪... 传统的水稻种植环境伴随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使用而不断恶化,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以浙江为代表的稻田养鳖模式,通过中华鳖与水稻的有机结合,使中华鳖捕食田间虫害、清除杂草、疏通泥土;同时中华鳖养殖的残饵粪便又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40%~50%,改良了种养殖田间生态环境,减轻了面源污染,提升了水稻和鳖产品品质,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目前稻田养鳖的种养模式在安徽刚刚起步,为了广大农民能够准确掌握稻田养鳖知识,方法和技术,该文就相关重要环节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养鳖 生态系统 种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模式对中华鳖氨基酸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芬 陈祝 +12 位作者 宋光同 徐笑娜 周翔 季索菲 侯冠军 朱成骏 方国侠 苏友风 李端 董振兴 高远 汪美 蒋业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62-65,共4页
为了研究养殖模式对中华鳖营养的影响,评估了池塘单作、藕鳖共作和稻鳖鱼共作3种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鳖裙中氨基酸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3种养殖模式下,相同部位中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均无显著差异。池塘单作... 为了研究养殖模式对中华鳖营养的影响,评估了池塘单作、藕鳖共作和稻鳖鱼共作3种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鳖裙中氨基酸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3种养殖模式下,相同部位中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均无显著差异。池塘单作模式下,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味道最为鲜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中华鳖 氨基酸 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降解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芬 程云生 +3 位作者 侯冠军 季索菲 张晔 蒋业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25,共5页
随着水产养殖量逐年增加,养殖废水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氨氮、亚硝态氮和有机物等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主要论述了电化学降解技术处理废水中氨氮、亚硝态氮和有机物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重点介绍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水产养殖废水 电化学降解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鳖鱼共生系统种养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静 蒋业林 +4 位作者 王士梅 侯冠军 王芬 张国前 王庆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1期77-79,88,共4页
2016年,课题组承担了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稻鳖鱼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结合关键技术研究"。该文主要介绍了稻鳖鱼种养结合的相关技术参数。通过试验研究分析,稻鳖鱼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每hm2收获生态水稻9030 kg... 2016年,课题组承担了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稻鳖鱼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结合关键技术研究"。该文主要介绍了稻鳖鱼种养结合的相关技术参数。通过试验研究分析,稻鳖鱼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每hm2收获生态水稻9030 kg,净增产优质鳖349.5 kg,净增产鱼135.9 kg,纯收益101 633元,投入产出比为1∶2.36,显著提高了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鱼共生系统 种养技术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秀晨 白一松 +4 位作者 王士梅 蒋业林 王芬 王佳佳 张国前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29-30,63,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稻-鳖共生种植模式下的水稻新品种,用10个水稻杂交组合,采用同田小区对比,杂交组合田间随机排列的方式试验,对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米质性状、抗倒伏能力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NJ003和7NJ004产量均... 为了筛选出适宜稻-鳖共生种植模式下的水稻新品种,用10个水稻杂交组合,采用同田小区对比,杂交组合田间随机排列的方式试验,对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米质性状、抗倒伏能力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NJ003和7NJ004产量均比普通稻田有所增加,且均达到600 kg/667 m^2,米质达到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优质2级,比普通稻田提高一个等级。因此,7NJ003和7NJ004可以作为稻-鳖共生种养田种植的水稻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生 水稻品种 筛选 产量 米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中华鳖鳖裙中胶原蛋白的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芬 陈祝 +4 位作者 宋光同 方国侠 朱成骏 周翔 蒋业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8-560,共3页
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养殖,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其余各省均有养殖。养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池塘养殖、生态养殖(鳖植共作),其中温室-外塘两段式和鳖植共作为常见模式,鳖植共作模式有稻鳖共作、藕鳖共作... 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养殖,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其余各省均有养殖。养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池塘养殖、生态养殖(鳖植共作),其中温室-外塘两段式和鳖植共作为常见模式,鳖植共作模式有稻鳖共作、藕鳖共作、茭鳖共作等。人工养殖推动了中华鳖市场的蓬勃发展,其养殖产量逐年上升。2019年的养殖产量约占当年全国淡水水产养殖量的1%[1]。中华鳖是典型的低脂高蛋白食品,鳖裙中的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0%~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食品 人工养殖 中华鳖 胶原蛋白 生态养殖 蛋白质量分数 池塘养殖 养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稻鳖鱼”生态种养融合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蒋业林 毛栽华 +6 位作者 奚业文 叶胜佳 王芬 侯冠军 程云生 季索菲 张国前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3期101-103,106,共4页
稻鳖鱼生态种养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对稻鳖鱼生态环境调控、种养期间管理、稻鳖鱼质量控制及产品质量追溯是一种新的养殖技术。该文探讨了"物联网+稻鳖鱼"生态种养融合技术,从... 稻鳖鱼生态种养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对稻鳖鱼生态环境调控、种养期间管理、稻鳖鱼质量控制及产品质量追溯是一种新的养殖技术。该文探讨了"物联网+稻鳖鱼"生态种养融合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产品质量溯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物联网+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鳖鱼增重率分别达113%和119%,单位产值和纯效益分别为水稻单作的3.1倍和3.6倍;利用稻鳖鱼鸭等生物间共生关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改善了稻田种养生态环境;采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了从种养到零售终端相关信息的正向跟踪和零售终端到种养相关信息的逆向溯源,为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稻鳖鱼 生态种养 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养殖稚幼中华鳖的环保型温室构建与性能试验
8
作者 蒋业林 张静 +4 位作者 侯冠军 程云生 李翔 季索菲 张太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67-172,共6页
为了满足稚幼中华鳖工厂化养殖的需求,响应减少CO_2排放的政策,设计建造了符合其生活习性的环保型温室。该温室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控温,底部排污系统排出残饵和排泄物,养殖池内配置网片隐蔽巢供稚幼鳖栖息,采用微孔增氧装置和微生物... 为了满足稚幼中华鳖工厂化养殖的需求,响应减少CO_2排放的政策,设计建造了符合其生活习性的环保型温室。该温室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控温,底部排污系统排出残饵和排泄物,养殖池内配置网片隐蔽巢供稚幼鳖栖息,采用微孔增氧装置和微生物制剂调控水体中溶解氧、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地源热泵空调,1栋占地780 m2的温室在10个月的生产期内减少使用燃煤约35 t,减少CO_2排放约84.01 t。养殖水体中溶解氧质量浓度5.83~7.68 mg/L,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分别在0.39~0.83 mg/L和0.14~0.16 mg/L范围内。经过约10个月的养殖(放养质量约为3.5 g,密度为50只/m2),平均质量为581 g,存活率86.2%,饲料转化率1.18,特定生长率1.77,1栋温室年利润为157 870元。综上,该工厂化养殖稚幼鳖的环保型温室能为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温室 试验 稚幼鳖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塘中华鳖病害生态防控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程云生 蒋业林 +3 位作者 李翔 陈红莲 侯冠军 王永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9期133-135,共3页
为检验外塘中华鳖疾病的生态防控效果,该研究选用4口条件相同且相邻的外池塘,分别进行了中华鳖疾病生态防控与常规防控试验,试验周期193d。结果显示:采用生态防控的3口池塘,中华鳖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害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其成活率提升3~... 为检验外塘中华鳖疾病的生态防控效果,该研究选用4口条件相同且相邻的外池塘,分别进行了中华鳖疾病生态防控与常规防控试验,试验周期193d。结果显示:采用生态防控的3口池塘,中华鳖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害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其成活率提升3~6个百分点,净增重量提高10.4%~19.3%,饵料系数下降0.21~0.30,表明生态防控效果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病害 生态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芬 程云生 +4 位作者 侯冠军 季索菲 李翔 张晔 蒋业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期78-79,共2页
随着水产养殖量的增加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隐蔽物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该文主要针对隐蔽物的种类、对养殖对象行为及生长的影响等展开讨论,综述了隐蔽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隐蔽物 水产养殖 行为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蜗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佳佳 蒋业林 +3 位作者 王芬 宋光同 吴仓仓 周翔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1期83-84,共2页
白玉蜗牛为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在养殖过程中受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能显著提高白玉蜗牛的生长性能。该文介绍了白玉蜗牛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养殖模式,并对各种养殖模式优缺点进行... 白玉蜗牛为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在养殖过程中受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能显著提高白玉蜗牛的生长性能。该文介绍了白玉蜗牛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养殖模式,并对各种养殖模式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白玉蜗牛高效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蜗牛 生物学特征 养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胚胎的发育及稚鳖雌雄分化的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佳佳 蒋业林 +8 位作者 王芬 程云生 侯冠军 季索菲 郑露 李翔 张晔 吴育春 苏友风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2期100-101,119,共3页
为了解中华鳖胚胎的发育及稚鳖雌雄分化的性状特征,通过监测胚胎重随着孵化时间、质量和稚鳖外形形态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胚胎性状与质量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稚鳖的背甲长、宽和头长等部位... 为了解中华鳖胚胎的发育及稚鳖雌雄分化的性状特征,通过监测胚胎重随着孵化时间、质量和稚鳖外形形态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胚胎性状与质量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稚鳖的背甲长、宽和头长等部位生长数据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背甲长、宽和头长与胚胎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外观观察稚鳖性别差异明显,根据外观性状参数进行验证分析,正确率达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胚胎发育 稚鳖 雌雄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菜共生绿色综合种养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仓仓 蒋业林 +3 位作者 王芬 宋光同 王佳佳 周翔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2期61-63,共3页
鳖菜共生是指在种植水生蔬菜的池塘中套养中华鳖,达到同一水域动植物和谐共生的效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健康、环境友好的绿色综合种养模式。该文概述了鳖菜共生的内涵,介绍了鳖-莲藕共生、鳖-茭白共生、鳖-菱角... 鳖菜共生是指在种植水生蔬菜的池塘中套养中华鳖,达到同一水域动植物和谐共生的效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健康、环境友好的绿色综合种养模式。该文概述了鳖菜共生的内涵,介绍了鳖-莲藕共生、鳖-茭白共生、鳖-菱角共生等主要应用模式,总结了鳖菜共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促进鳖菜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鳖菜共生模式的推广普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菜共生 中华鳖 莲藕 茭白 菱角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鳖鱼虾共作亩效益过万元
14
作者 徐笑娜 蒋业林 +5 位作者 宋光同 陈祝 王芬 徐福淞 苏友风 朱成骏 《科学养鱼》 2022年第11期30-31,共2页
稻渔共作模式具有稳粮食、增收益、提质量、环境友好等多种优势,是一种符合国家倡导的健康绿色综合种养模式。本文阐述了天长市益名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稻鳖、鱼、虾共作技术要点,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特种水产养殖 天长市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