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病原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俊 张玲 +3 位作者 顾东伟 郑磊 赵祝香 赵子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的诱因,但相关病原学研究相对匮乏。目的分析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BE)与BCOS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比较两者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住院的支扩患者5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慢阻肺将患者分为两组:BE组(未合并慢阻肺,335例)和BCOS组(合并慢阻肺,24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药敏结果及变迁,分析两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差异。结果584例支扩患者共分离299株病原菌,BE组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株(59.59%),革兰阳性菌3株(2.05%),分枝杆菌9株(6.16%),真菌47株(32.19%);BCOS组分离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52.29%),革兰阳性菌1株(0.65%),分枝杆菌2株(1.31%),真菌70株(45.75%);BCOS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构成比高于BE组(χ^(2)=5.274,P=0.022)。两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10.64%、25.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8%、15.91%,环丙沙星12.77%、21.28%,阿米卡星2.13%、2.13%;两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0、1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14.29%,环丙沙星15.38%、35.71%,阿米卡星0、7.14%;BCOS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低于BE组(P=0.026)。BCOS组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χ^(2)=4.357,P=0.037)及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均高于BE组(χ^(2)=5.593,P=0.018)。2016—2022年支扩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均最高,呈先降后升趋势;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在2021、2022年明显升高,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2020—2022年分离分枝杆菌株数及2021—2022年分离曲霉菌株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BCOS作为一种特殊表型,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铜绿假单胞菌目前是BE及BCOS患者常见分离致病菌,近年来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分枝杆菌、曲霉菌株数较前亦明显上升,应引起重视,尤其是B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肺炎的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广瑜 孙宛君 +3 位作者 周倩倩 陈先梦 刘雪晗 胡晓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3987-3992,共6页
背景尽管近年来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的病例不断见诸报道,但该病的误诊仍较普遍,其中最常被误诊为肺炎,尤其是存在中高危风险患者,延迟诊断、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目的总结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被误诊为肺炎患者的临床特... 背景尽管近年来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的病例不断见诸报道,但该病的误诊仍较普遍,其中最常被误诊为肺炎,尤其是存在中高危风险患者,延迟诊断、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目的总结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被误诊为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2023年确诊为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误诊情况,根据诊断情况分为误诊组(曾误诊为肺炎离院回家)和对照组(门诊或急诊科首次就诊即正确诊断)。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被误诊为肺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被误诊为肺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患者101例,其中70例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患者被误诊为肺炎。2017—2023年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患者被误诊为肺炎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依次为100.0%、83.3%、74.1%、71.4%、63.2%、66.7%、50.0%,χ^(2)_(趋势)=6.672,P=0.010)。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8.271,95%CI=4.373~76.339,P<0.001)、发热(OR=16.073,95%CI=3.510~73.786,P<0.001)、胸痛(OR=6.660,95%CI=1.571~28.233,P=0.010)和不伴有呼吸困难(OR=7.783,95%CI=2.049~30.249,P=0.003)是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被误诊为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经筛选得出,多变量联合模型=-6.624+0.095×年龄+2.510×发热+2.683×不伴有呼吸困难,联合模型预测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被误诊为肺炎的AUC为0.880(95%CI=0.802~0.959),灵敏度为0.871,特异度为0.806。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模型预测价值优于单因素指标如年龄(Z=2.771,P=0.006)、发热(Z=4.653,P<0.001)及不伴有呼吸困难(Z=4.014,P<0.001)。结论尽管2017—2023年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患者被误诊为肺炎的比例有所降低,但当老年肺栓塞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并且不伴有呼吸困难时,临床医生应注意肺梗死与肺炎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梗死 肺栓塞 中高危风险 误诊 肺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