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ABCD^2评分法预测1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宗友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结论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利国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几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04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2例患者。为单一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进... 目的 :探讨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几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04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2例患者。为单一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为联合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舒芬太尼对脑外伤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赵云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6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用舒芬太尼对脑外伤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8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在这... 目的 :探讨用舒芬太尼对脑外伤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8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期间,为瑞芬太尼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为舒芬太尼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在进行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麻醉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较麻醉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舒芬太尼组患者麻醉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舒芬太尼对脑外伤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其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麻醉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杨宏宇 程蓦然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4期128-128,共1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早期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年来我院怀疑为早期甲状腺癌的18例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及声像图特点,并用CDFI技术观察分析病灶血流特征,建立随访档案,追踪病理结果。结果怀疑为早期甲状腺癌的1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12...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早期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年来我院怀疑为早期甲状腺癌的18例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及声像图特点,并用CDFI技术观察分析病灶血流特征,建立随访档案,追踪病理结果。结果怀疑为早期甲状腺癌的1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12例。癌肿多为单发,直径平均为0.7cm。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常规体检中应重视甲状腺的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甲状腺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