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韩忠奎 夏元亮 +2 位作者 锁六军 任明山 孙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旨在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score, 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 目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旨在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score, 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 N D )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 0 1 3年1 月至2 0 1 5年1 2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卒中[ 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 IH S S )≤3 分] 患者2 6 5 例,其中非E N D 组2 2 6 例,EN D 组3 9 例.END定义为人院72 h 内任一时刻复评NIHSS评分较人院时增加2分或2分以上.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I、MRA、颈部CTA检查,计算CAS[ 包括大脑中动脉(M1、M2、M3) 、大脑前动脉(A1、A2 ) 、大脑后动脉(P1、P2 ) 、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起始部以前)狭窄≥ 5 0 % 的血管段均计1 分,C A S为上述总分],分析CAS与轻型缺血性卒中E N D 的联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CAS对E N D 的预测能力,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基线 NIHSS 评分( OR = 2 .2 7 2 ,9 5 % CI:1 .3 5 2 - 3 .8 2 3 )、CAS 评分(0 R = 1.5 3 5 ,95%CI:1.162-2.011)是E N D 的危险因素.CAS判断E N D 的最佳截断点为2 分,灵敏度64.1% ,特异度68.1% . 结论对于CAS≥2 分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高度警惕E N D 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性卒中 脑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韩忠奎 任明山 +1 位作者 夏元亮 锁六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预测指标目前尚不明确。文中拟探讨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病灶的位置、数量与END的联系。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发病24 h... 目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预测指标目前尚不明确。文中拟探讨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病灶的位置、数量与END的联系。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发病24 h内收治于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17例。所有患者完成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探讨微出血病灶的位置、数量与END的联系。结果 END发生率占35.0%。其中检出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阳性患者33例,占43.4%。CMBs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EN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在病灶数量分级的比较中,〉5个CMBs病灶的患者发生END的可能性显著增加(P=0.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CMBs阴性患者,CMBs病灶数目〉5个与END存在相关性(OR=3.14,95%CI:1.22-8.13),≤5个CMBs病灶与END不存在统计学关联(OR=1.12,95%CI:0.53-2.37)。CMBs病灶位置与END发生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磁共振SWI成像中的CMBs病灶分布位置与早期神经功能波动无关,但5处以上的CMBs病灶可能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腔隙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简易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伟 王海雷 +7 位作者 汪焰胜 黄训端 丁雷 高志远 薛锡佳 吴宏萍 谢国排 彭兵 《酿酒科技》 2016年第11期72-76,79,共6页
提供发酵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充足且不被杂菌污染的生产菌种,是种子制备工艺的关键;其中,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在微生物扩大培养种子制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种子制备的质量与效率。探讨了一种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简... 提供发酵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充足且不被杂菌污染的生产菌种,是种子制备工艺的关键;其中,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在微生物扩大培养种子制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种子制备的质量与效率。探讨了一种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简易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该简易培养装置包括1 m3小培养罐和5 m3扩大培养罐,并配备有罐体保温罩、空气压缩机、搅拌器、循环盘管、温度传感器和液位计等;该装置的罐体呈圆柱体,分别开启蒸汽、搅拌机、循环水等对应管线或装置,可实现蒸汽加热杀菌、搅拌、冷却或保温、温度及液位监测等,提高酿酒用工业微生物扩大培养的效率,尤其适用于复合己酸菌液的培养。该装置可基本实现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的密闭连续性扩大培养、有效避免杂菌污染,且微生物生长旺盛、酶活较传统扩大培养方式大为提高,生产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 工业微生物 扩大培养 装置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