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南县眼病调查分析
1
作者 谢中华 杨威德 +4 位作者 王梅 李爱民 卢利华 张朝千 韩荣 《淮海医药》 1999年第3期53-53,共1页
1991—1997年我县进行了3次以盲和低视力为重点的眼病抽样调查并对部分人进行了复明手术治疗,使81%的可治盲人重见光明.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阜南县是安徽省阜阳市辖属10县之一,属全国贫困县,共28个乡镇,人口约14... 1991—1997年我县进行了3次以盲和低视力为重点的眼病抽样调查并对部分人进行了复明手术治疗,使81%的可治盲人重见光明.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阜南县是安徽省阜阳市辖属10县之一,属全国贫困县,共28个乡镇,人口约140余万.1.2 方法①在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之前,组织眼科医生学习防盲治盲知识,统一诊断标准和工作程序.②在县残联领导部署下,各乡镇民政干部下乡宣传,通知动员全县群众积极参加防盲治盲工作.③县医院派出眼科医生下乡检查、登记,然后将登记的盲人集中到医院,以确诊并决定治疗方法.④在防盲治盲工作中,同时建立健全三级防盲网.县医院为全县防盲治盲工作技术指导中心,各乡镇医院将防盲治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村卫生室为基层防盲点,乡村医生为防盲监测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调查 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中CT平扫联合血清CRP及PCT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传坤 刘金刚 +2 位作者 王守玉 李庆海 李明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幼儿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CRP和PCT水平,观察组患儿行CT扫描;评估两组CRP...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幼儿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CRP和PCT水平,观察组患儿行CT扫描;评估两组CRP和PCT水平,分析CT特征。结果 观察组CT扫描显示病变可累及双肺,主要累及中、下肺野。联合检查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96.94%、75.00%、98.89%)均高于CRP和PCT血清学检查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83.67%、50.00%、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CRP和PCT分别为(12.86±1.30)mg/L、(3.60±0.53)ng/mL,高于对照组(2.20±0.93)mg/L、(0.52±0.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CT平扫可见病变主要累及中、下肺野,联合血清CRP、PCT检查后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梅 王雪珍 崔厚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1例HHD患者,以及同期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HHD组、高血压组、对照组。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对比心脏结构与...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1例HHD患者,以及同期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HHD组、高血压组、对照组。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对比心脏结构与功能指标及病变的检出率。结果高血压组左房内径(LAD)、心肌质量(LVMM)高于对照组,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E/A低于对照组;HHD组LAD、LVMM高于高血压组,其LVEF、A峰/E峰比值(E/A)低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的检出率均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发现更多HHD特征性病变,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指标存在一定异常且HHD患者上述异常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左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梗死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俊 代静静 +1 位作者 张宗峰 时国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颈内动脉斑块者9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斑块数量、位置、狭窄程度、斑块体积、斑块形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颈内动脉斑块者9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斑块数量、位置、狭窄程度、斑块体积、斑块形态及特征。结果对照组图像血管管腔对比剂范围、浓度均匀。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图像责任血管的后端对比剂染色范围和浓度明显小于前端正常区域,呈现狭窄;部分斑块呈低密度,部分斑块内混杂高密度钙化,部分存在溃疡,表面不光滑。观察组和对照组斑块检测分别有310个、86个;观察组双侧、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百分比分别为38.06%、47.74%、52.26%,均高于对照组的13.95%、12.7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体积为(162.50±15.35)mm^(3),高于对照组的(54.27±10.29)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形态不规则型、斑块溃疡、环形征及软斑块、混合斑块百分比分别为84.19%、59.68%、65.48%和27.74%、34.52%,高于对照组的17.91%、19.77%、24.42%和13.95%、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能够准确显示脑梗死性颈内动脉斑块状况、性质特点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内动脉斑块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倪咸赟 杨利梅 +1 位作者 张杨 赵春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血管(IRA),对TIMI血流0~1级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观察左心功能恢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血管(IRA),对TIMI血流0~1级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观察左心功能恢复以及心脏急性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 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单支21例、双支29例及三支血管病变58例,共有115支IRA(包括51支前降支,51支右冠状动脉和13支回旋支);随访时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入院时(P<0.05),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比入院时低(P<0.05);108例患者中IRA前向血流TIMI Ⅲ级15例,未采取任何干预,93例患者IRA TIMI血流0~I级者给予干预。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左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术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检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李凤芹 张宗峰 +2 位作者 刘昌燕 徐刚锋 时国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定量CT检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COPD患者,其中Ⅰ级36例,Ⅱ级34例,Ⅲ级30例,进行肺功能和定量CT检查,评估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 目的 探讨定量CT检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COPD患者,其中Ⅰ级36例,Ⅱ级34例,Ⅲ级30例,进行肺功能和定量CT检查,评估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检查支气管气道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管壁厚度(WT)、管腔周长为10 mm的气道管壁截面积平方根(Pi10),低密度衰减区体积(LAA);低密度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AA%)、平均肺密度;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MLDex。结果 Ⅰ级、Ⅱ级、Ⅲ级患者FEV1%pred、FVC、FEV1/FVC(%)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LA低于Ⅱ级和Ⅰ级,Ⅱ级低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级患者WA、LAA%、LAA%-950高于Ⅱ级和Ⅰ级,Ⅱ级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WT、Pi10均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患者MLD in、MLD ex和肺密度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量CT检查能够对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 肺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联合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价值
7
作者 王文辉 冷建刚 +2 位作者 张宗峰 桑旭 王常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65-166,169,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进行胸部CT联合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疑似MPP患儿,均经血清MP抗体联合胸部CT诊断确诊79例,观察MPP患儿的血清MP抗体情况和胸部CT特征。结果胸部CT、血清MP抗体联合检测...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进行胸部CT联合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疑似MPP患儿,均经血清MP抗体联合胸部CT诊断确诊79例,观察MPP患儿的血清MP抗体情况和胸部CT特征。结果胸部CT、血清MP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8.73%、100%、98.89%,高于胸部CT和血清MP抗体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例确诊病例中病灶分布左肺15例,右肺23例,双肺41例。胸部CT特征斑点状37例,斑片状浸润影42例。结论MPP患儿血清MP抗体具有特异性,胸部CT可显示病变特征,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抗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的应用
8
作者 杨广柱 闫丙军 +2 位作者 高翔 李小伟 杨文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AECOPD患者,均在入院时接受胸部CT检查,依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37例)和重度组(21例)。记录三组胸部CT检查参数[肺小血管... 目的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AECOPD患者,均在入院时接受胸部CT检查,依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37例)和重度组(21例)。记录三组胸部CT检查参数[肺小血管总截断面积占肺总面积的百分比(%CSA<5)、低衰减区域占肺总体积的百分比(LAA%)、肺动脉直径(PA)与主动脉直径(A)比值(PA/A)],分析胸部CT检查参数与AE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部CT检查参数对AECOPD患者病情程度评估价值。结果轻度组%CSA<5和%CSA5~10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LAA%和PA/A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CSA<5和%CSA5~10与AECOPD患者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P<0.05),LAA%和PA/A与AECOPD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P<0.05)。ROC曲线显示%CSA<5、%CSA5~10、LAA%、PA/A单独评估中度AECOPD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6,联合评估的AUC>0.8,联合评估价值更高。结论胸部CT检查对AECOPD患者的病情程度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心脏MRI检查评估糖尿病患者心室功能对比分析
9
作者 高金财 戴城 孟海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脏MRI检查对糖尿病(DM)患者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DM患者91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心肌病(DCM)分为单纯DM组(74例)和DCM组(17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心脏MR...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脏MRI检查对糖尿病(DM)患者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DM患者91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心肌病(DCM)分为单纯DM组(74例)和DCM组(17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心脏MRI检查,比较三组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RI检查所测左心室功能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所测DCM组左心室功能指标差异,分别采用Person相关性和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超声心动图与心脏MRI所测DCM组左心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DCM组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RI检查所测LVEDd、LVDEV、LVESV均高于单纯DM组、对照组,LVEF、SV低于单纯DM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M组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RI检查所测LVDEV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MRI检查所测LVDEV高于超声心动图所测LVD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心动图与心脏MRI检查所测DCM组各项左心室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r>0,P<0.05);超声心动图与心脏MRI检查所测DCM组各项左心室功能指标均一致性良好(ICC>0.75,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评估LVDEV的准确性较心脏MRI检查略低,但两种检查所测各项左心室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且一致性良好,二者均可评估DM患者心室功能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及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汪善祥 李汉成 +3 位作者 吴高峰 胡小明 丁雪 屈开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及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拟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均行MSCT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MS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8例患者中70例为周围型肺癌,... 目的探讨MSCT及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拟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均行MSCT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MS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8例患者中70例为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分为腺癌61例,鳞癌5例,未分化癌4例。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MSCT增强均提示动脉期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趋向均匀强化。良性病变18例,MSCT增强扫描显示12例轻度均匀强化,6例无强化。周围性肺癌平扫CT值明显低于增强扫描15s、75s、135s、195s的CT值,且随着时间的延长,CT值也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T平扫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T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具有强一致性(P<0.05)。CT动态增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准确度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及增强扫描能有效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敏感性,且不同病理类型CT征象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3
11
作者 吴卫国 程平 +4 位作者 刘安成 刘学礼 胡涛 张俊生 王伟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Ⅰ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卫国 程平 +2 位作者 刘学礼 刘安成 胡涛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0例作为缝合组,T管引流30例作为引流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0例作为缝合组,T管引流30例作为引流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缝合组在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输液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微创术式之一,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晓玲 张梅 刘彩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对88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术后护理方法,而干预组在应用数字评分法进行术后疼痛评估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认知干...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对88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术后护理方法,而干预组在应用数字评分法进行术后疼痛评估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认知干预、超前多模式镇痛、舒适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术后镇痛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新华 刘德新 +2 位作者 赵奎 王彪 丁涛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选择56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需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PDT组31例,OT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25例,观察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选择56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需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PDT组31例,OT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25例,观察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缺氧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PDT组手术切口长度(15.0±1.6)mm、手术时间(9.9±3.4)rain、出血量(5.2±2.2)ml、术中缺氧时间(10.2 4~2.1)s,均小于OT组的(41.2±3.9)mm、(27.2±5.1)min、(18.2±3.5)ml、(31.1±6.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切口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在危重症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气管切开术 扩张术 开放性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32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马俊杰 马康 崔中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3期189-190,共2页
目的分析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而实验组采用... 目的分析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而实验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心电图、意识、颅内压等指标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心电图、意识、颅内压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远期存活率为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于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明显降低死亡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康燕 方秀杰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方法将8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20%甘露醇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静滴,每天...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方法将8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20%甘露醇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静滴,每天1次,连续7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大小及水肿体积;同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分。结果 2组自身在治疗前后比较,血肿大小、水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CPK值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9 d,NIHSS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各自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75%,对照组显效率为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效果优于单一用甘露醇的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奥拉西坦注射液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萍 周琴 刘悦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3期97-98,共2页
总结了58例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58例患者共发生急性左心衰竭129次,原因包括摄入过多、感染、高血压、干体重发生变化未及时纠正、动静脉内瘘分流过量等。所有患者经立即上... 总结了58例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58例患者共发生急性左心衰竭129次,原因包括摄入过多、感染、高血压、干体重发生变化未及时纠正、动静脉内瘘分流过量等。所有患者经立即上机行透析超滤及常规治疗后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认为摄入过多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最主要的原因,有效的护理干预,饮食指导是预防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急性左心衰竭 护理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萍 张晓莉 李文彬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7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透析中失衡综合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677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失衡综合症的患者,进行调整方案前后的观察及原因分析,制定不同的防治对策,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38例患者在通过调整透析方案后,失衡综合症(...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透析中失衡综合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677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失衡综合症的患者,进行调整方案前后的观察及原因分析,制定不同的防治对策,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38例患者在通过调整透析方案后,失衡综合症(DS)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密观察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失衡综合症的发生,保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失衡综合症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4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新华 丁涛 王彪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497-498,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抗感染以及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等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抗感染以及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共14 d。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以及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评估等比较2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1)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0 d后2组患者脑水肿程度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组患者GOS评估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应用依达拉奉,可降低颅脑损伤后的病践程度,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依达拉奉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新华 赵影鹏 李伯恩 《淮海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501-50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d口服,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口服,C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d口服。3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定...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d口服,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口服,C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d口服。3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及安全性指标(ALT、CR、BUN及CK),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辛伐他汀常规剂量降低TC、LDL-C的作用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辛伐他汀常规剂量(20 mg)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辛伐他汀 高血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