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 被引量:9
1
作者 严凌 叶露 +2 位作者 汪坤 周杰 朱春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0-535,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4例STEMI患者。...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4例STEMI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行PCI治疗。按照PCI治疗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5例,阿托伐他汀20mg)和大剂量组(59例,阿托伐他汀80mg);然后根据患者初始血清尿酸水平将两组各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尿酸水平、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分析尿酸下降幅度、阿托伐他汀剂量与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的尿酸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比正常尿酸患者血清尿酸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更大(P〈0.05);但两组中正常尿酸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无复流19例,发生率为16.7%。其中,常规剂量组发生无复流12例,正常尿酸者3例,高尿酸血症者9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发生无复流7例,正常尿酸者2例,高尿酸血症者5例,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等因素是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95%可信区间:1.01-1.11,P〈0.01)。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无复流的发生率为21.8%(12/55),大剂量组为11.9%(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通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有望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药物疗法 心肌梗死/治疗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 动脉/方法 庚酸类/治疗应用 吡咯类/治疗应用 无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导联R-P’_E对左、右侧房室旁道伴顺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晋从海 徐岩 +1 位作者 章鸿 牛求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顺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旁道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步春 王安才 +1 位作者 李利芳 吴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8-1049,共2页
目的: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胰蛋白酶消化脐静脉,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贴壁法,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原代培养,培养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内皮细胞。结果: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到脐静脉内皮细胞... 目的: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胰蛋白酶消化脐静脉,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贴壁法,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原代培养,培养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内皮细胞。结果: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到脐静脉内皮细胞一般2h就能贴壁,24h后,变成梭形,形成数量不等的细胞群。48~72h后生长最快,约5~7d细胞融合成单层,呈典型的镶嵌状铺路石样。内皮细胞鉴定示90%以上vWF胞浆内阳性显色。结论:脐静脉来源的内皮细胞数量,可以满足实验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CT冠状动静脉同步双重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姚金龙 包义红 +2 位作者 邹国林 周长青 朱春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 :探讨256层CT冠状动静脉同步双重成像的可行性及诊治价值。方法 :71例患者在256层CT冠状动脉扫描的基础上,增加延迟扫描时间、补充对比剂总量后进行心脏CT同步扫描。评价冠状动、静脉双重CT图像质量,分析相关解剖学结构。结果 :冠... 目的 :探讨256层CT冠状动静脉同步双重成像的可行性及诊治价值。方法 :71例患者在256层CT冠状动脉扫描的基础上,增加延迟扫描时间、补充对比剂总量后进行心脏CT同步扫描。评价冠状动、静脉双重CT图像质量,分析相关解剖学结构。结果 :冠状动、静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7±0.68)分、(2.93±0.26)分,合格节段分别为99.2%、100%;动、静脉主要分支开口、走行及其两者间关系显示清晰,测得了冠状静脉窦(CS)、心中静脉(MCV)、左室后静脉(PVLV)等开口大小、间距及MCV、PVLV与CS间夹角等数据。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55段、斑块110段、狭窄(≥50%)9段。结论 :256层CT心脏同步扫描能满意地显示冠状动、静脉双重血管,有助于无创评价冠状循环、发现心绞痛病因、制定心脏介入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静脉 心脏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