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桂玲 李静 +3 位作者 殷献录 姚伟 王景 周薇薇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479-480,共2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预示作用。方法将42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的住院患者,根据有无出血表现分为两组:出血组16例,无出血组26例。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预示作用。方法将42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的住院患者,根据有无出血表现分为两组:出血组16例,无出血组26例。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以3.8%枸橼酸钠抗凝后进行PLT和APCT测定。结果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8.3±4)×109/L、(103±7.8)s,(23±12)×109/L、(70±8.5)s,出血组患者的APCT比无出血组明显延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PCT≥90 s为界点值,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以PLT<20×109/L为界点值,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2.3%。结论 APCT是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良好指标,其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特异性显著优于血小板计数,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确定为APCT≥90 s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减少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与COX-2在血液肿瘤中的协同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
2
作者 李静 桂琳 +3 位作者 金强 张嵩 罗瑞 叶隽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环氧化酶-2(COX-2)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了解两者对血液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急性白血病(AL)的不同病期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环氧化酶-2(COX-2)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了解两者对血液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急性白血病(AL)的不同病期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4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共设为对照组)的血清中VEGF与COX-2的含量,分别对90例不同病期AL患者进行血清VEGF与COX-2含量测定,并对疾病转归进行随访。结果非恶性血液病患者VEGF(91.45±40.16)及COX-2(37.15±31.14),正常健康者(84.15±15.45)(29.35±26.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VEGF(226.17±126.81)和COX-2(57.89±41.1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种因子之间在表达上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75。在AL的不同病期存在VEGF和COX-2表达不同,VEGF表达在AL初治组(208.45±101.16)高于复发难治组(197.68±89.56)及AL-CR组(143.29±154.37);COX-2的表达在AL复发难治组(87.86±44.73)高于初治组(55.10±47.32)和AL-CR组43.04±36.36),AL-CR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0.05>P>0.01)。AL患者VEGF与COX-2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1和r≈0.562(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存在VEGF与COX-2的高表达,两者在表达上可能存在相关性。AL不同病期VEGF与COX-2表达有差异,血液肿瘤患者进行VEGF与COX-2的检测,可能为AL病期判断、预测复发、评估预后的研究提供又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环氧化酶-2 血液肿瘤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治疗下恶性血液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李静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53-255,共3页
恶性血液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点疾病,随着血液学的不断进步,联合化疗策略、特异性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负荷、肿瘤的原发耐药等诸多原... 恶性血液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点疾病,随着血液学的不断进步,联合化疗策略、特异性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负荷、肿瘤的原发耐药等诸多原因仍使部分患者在取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后会出现疾病复发,CR后复发是目前困扰恶性血液病治愈的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微小残留病 肿瘤细胞负荷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发耐药 联合化疗 白血病细胞 重点疾病 诱导缓解 RE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静 姚伟 +1 位作者 周薇薇 殷献录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DNA甲基化抑制剂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和针对毒副作用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反应。方法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剂量为25 mg/次,持续静脉滴... 目的观察低剂量DNA甲基化抑制剂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和针对毒副作用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反应。方法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剂量为25 mg/次,持续静脉滴注1 h以上,每天1次,共5 d;4周1个周期。结果完成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治疗反应,其中2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20%。完成4个疗程治疗后,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40%,2例达到部分缓解(PR)20%,1例患者达到骨髓缓解(mCR 10%),总有效率60%。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但不良反应轻微,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地西他滨作为DNA甲基化的有效抑制剂用于MDS,尤其是对于不能耐受强化疗的高危老年患者,能够使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输血依赖,是具有一定疗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去甲基化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姚伟 殷献录 李静 《淮海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253-254,共2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共16例,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持续4~6h,1次/d;ATRA25mg/(m...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共16例,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持续4~6h,1次/d;ATRA25mg/(m2.d)分3次口服,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16例初治患者中,仅1例因剧烈头痛(排除脑出血)退出,其余15例均达到CR,CR率达到93.8%,取得CR的平均时间是(26.9±4.3)d,均无早期复发并持续完全缓解,且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毒副作用并未增加。结论双诱导治疗APL具有疗效好,达CR时间短,副作用少,无病生存时间长得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三氧化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景 殷献录 李静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处于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30例,分为2组,分别在化疗后48 h(治疗组)和中性粒细胞(ANC)<1.0×109/L(对照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当ANC≥1....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处于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30例,分为2组,分别在化疗后48 h(治疗组)和中性粒细胞(ANC)<1.0×109/L(对照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当ANC≥1.5×109/L时停药。观察ANC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ANC≤0.5×109/L持续天数,ANC≥1.5×109/L所需天数,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天数,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ANC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在化疗后应尽早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血病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殷献录 李静 +2 位作者 姚伟 王景 罗瑞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难治性ITP16例,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每周1次(100 mg)静脉滴注,连用4周。动态检测血常规。结果 完全反应4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8.75%。... 目的 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难治性ITP16例,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每周1次(100 mg)静脉滴注,连用4周。动态检测血常规。结果 完全反应4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8.75%。有效患者疗效持续时间5-28个月,2例复发,其余患者疗效维持较好。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难治性 利妥昔单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及个体化治疗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静 罗瑞 殷献录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498-49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初治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60岁)7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诱导缓解中化疗药物的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或亚标准剂量组(A组)及...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初治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60岁)7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诱导缓解中化疗药物的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或亚标准剂量组(A组)及减低剂量或小剂量组(B组),并对2组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可评价的A组24例;B组19例;完全缓解(CR)分别为37.5%,26.31%;总有效率分别为62.5%,73.68%;B组高于A组(P〈0.05);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6d,203d(P〈0.05);平均骨髓抑制持续时间分别为23d,14d;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91%,87%(P〉0.05);早期死亡(化疗相关性死亡)A组高于B组。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差,诱导缓解治疗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生存期短,治疗需采取比较具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减低剂量的化疗方案较适用于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个体化治疗 药物疗法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带教工作的要求和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莉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带教 实习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60例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桂玲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诊断为lTP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27例,年龄13~83岁,平均年龄32.3岁。结果就诊时BPC、治疗后BPC峰值时间、BPC峰值和肾... 目的探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诊断为lTP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27例,年龄13~83岁,平均年龄32.3岁。结果就诊时BPC、治疗后BPC峰值时间、BPC峰值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诊时血小板计数高、血小板回升速度快、血小板峰值高和血小板稳定时间长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表达异常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李静 桂琳 +3 位作者 殷献录 张嵩 罗瑞 叶隽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PTEN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分别检测45例初治AML及40例对照(正常骨髓10例及非恶性血液病30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EN的表达,分析PTEN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及特异性融合基因... 目的探讨PTEN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分别检测45例初治AML及40例对照(正常骨髓10例及非恶性血液病30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EN的表达,分析PTEN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及特异性融合基因的关系,追踪疾病的转归。结果 PTEN基因阳性表达在对照组中非恶性血液病85.35%,与正常人9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5例初治AML的PTEN表达阳性率为57.1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的低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比率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与染色体预后分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ML患者存在PTEN基因表达异常,PTEN可能也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髓细胞性 基因 PTEN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TEN基因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李静 桂琳 +1 位作者 殷献录 刘桂玲 《淮海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中PTEN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高危MDS患者临床病理意义以及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相关性),初步评价其对高危MDS的临床意义和判断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高危MDS 25例... 目的观察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中PTEN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高危MDS患者临床病理意义以及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相关性),初步评价其对高危MDS的临床意义和判断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高危MDS 25例、良性血液病24例(对照组)患者的骨髓(病理石蜡切片)细胞中PTEN表达情况,并对25例高危MDS的治疗反应及疾病转归进行随访。结果高危MDS的PTEN阳性表达率为56.00%;对照组为90%;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PTEN表达水平标本积分判定≥3分为标准,设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高表达组8例,低表达组17例。高表达组治疗反应率(有效率)62.50%(5/8例);低表达组治疗反应率(有效率)47.06%(8/17例),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5例高危MDS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异常9例;正常16例;PTEN的表达水平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无相关性。转急性白血病(MDS-AL)高表达组3/8例(37.50%);低表达组11/17例(64.71%)。结论高危MDS存在PTEN基因表达的异常,PTEN表达与治疗反应有相关性,PTEN对于高危MDS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PTE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逆转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殷献录 李静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71-172,F000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抗药性 多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主管护师在消毒供应室的主导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佑锦 张莉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50-351,共2页
目的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按职上岗,发挥主管护师的主导作用。结果由于有了主管护师的“领跑“,各级人员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缓解了大家的工作压力。满意率上升,差错率下降。结论发挥主管护师在... 目的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按职上岗,发挥主管护师的主导作用。结果由于有了主管护师的“领跑“,各级人员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缓解了大家的工作压力。满意率上升,差错率下降。结论发挥主管护师在消毒供应室的主导作用不仅合理利用了人力资源,还充分调动了其他人员的积极性,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管护师 消毒供应室 人力资源 主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临床带教中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5
作者 沈国萍 《淮海医药》 2004年第4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护理教育 临床带教 护生 职业素质 素质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