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胸痛248例患者D-二聚体快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帅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测定D-二聚体在急诊胸痛患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8例急诊内科胸痛患者血D-二聚体,分析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症、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胸痛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27%。致命性... 目的:探讨快速测定D-二聚体在急诊胸痛患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8例急诊内科胸痛患者血D-二聚体,分析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症、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胸痛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27%。致命性胸痛特异性79.1%,敏感性100%。结论:急性致命性胸痛可通过急诊快速D-二聚体测定筛查,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胸痛 D-二聚体 固相免疫层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快速检测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敏 秦永明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快速检测方法(POCT)的项目指标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急诊收治的非致命性、非心源性急诊胸痛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除... 目的:探讨床旁快速检测方法(POCT)的项目指标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急诊收治的非致命性、非心源性急诊胸痛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除常规检查外,均采用床旁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imer)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K-MB、MYO、cTnI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联性。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评价CK-MB、MYO、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CK-MB、MYO、cTnI水平分别为(4.09±1.31)ng/mL、(50.28±11.45)n/mL、(0.03±0.01)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8±1.03)ng/mL、(38.97±11.35)ng/mL、(0.02±0.0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K-MB、MYO、cTnI水平均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764、0.735(P值均<0.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5 ng/mL、44.44 ng/mL、0.026 ng/m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0.65。结论:床旁快速检测急诊致命性胸痛患者血清CK-MB、MYO、cTnI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床旁快速检测 急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宝丸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艳 李帅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观察心宝丸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宝丸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24h动态心电图变化... 目的:观察心宝丸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宝丸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24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但观察组好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宝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房颤 长RR间期 心宝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秦永明 刘伟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141-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48例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CURB-65系统评分等级的差异;比较治疗后生存组和死亡组及不同CURB-6...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48例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CURB-65系统评分等级的差异;比较治疗后生存组和死亡组及不同CURB-65系统评分等级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变化,分析CAP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根据CURB-65系统评分结果,48例CAP患者中重症患者10例,非重症患者38例;非重症CAP患者D-二聚体浓度为(1558±617)ng/m L,重症CAP患者D-二聚体浓度为(2088±658)ng/m L,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存组D-二聚体浓度为(1610±658)ng/m L,死亡组(2例)D-二聚体浓度为(2765±567)ng/m 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评分等级的CAP患者住院时间分析结果显示,Score 2患者住院天数(12.7±4.52)d与Score 0患者(7.20±2.02)d及Score 1患者(7.92±2.5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CAP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但是在用于临床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D-二聚体 CURB-65系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暑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凯 张勤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67-268,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中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35例中暑患者,所有患者符合中暑分型标准。患者于入院后完善临床相关资料、病史及检查。结果本组35例中暑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随访1~2年,随访期间,患者... 目的总结分析中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35例中暑患者,所有患者符合中暑分型标准。患者于入院后完善临床相关资料、病史及检查。结果本组35例中暑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随访1~2年,随访期间,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良好,无反跳现象,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对中暑患者需及时正确的采取有效的降温、大量补液等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高温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6
作者 冯康 秦永明 叶斌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02-503,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以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50 mg阿司匹林治疗,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以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50 mg阿司匹林治疗,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30 m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12 h,疗程为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采用日常生活功能评分(BI)、神经损伤评分(NIHSS),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2组患者生存治疗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 BI、NIHSS、GC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BI评分显著上升,NIHSS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显著提高,其中治疗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 肢体功能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中毒18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刘凯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8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阿维菌素中毒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因口服阿维菌素中毒在本院急诊内科住院的18例患者,从口服中毒量、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洗胃、对症支持治疗... 目的:探讨口服阿维菌素中毒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因口服阿维菌素中毒在本院急诊内科住院的18例患者,从口服中毒量、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洗胃、对症支持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灌流等方法进行综合救治。结果经3~20d治疗后,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目前口服阿维菌素中毒暂无特效解毒药,经洗胃及积极的综合支持及对症治疗,能显著提高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中毒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引流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梦婷 程将 秦永明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某院急诊内科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置引流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猪尾导管组(n=102)与中心静脉导管...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某院急诊内科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置引流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猪尾导管组(n=102)与中心静脉导管组(n=100)。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胸腔积液总体治疗有效率、分隔型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及置管成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尾导管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5.97±1.58)d、(10.07±4.38)d]短于中心静脉导管组[(8.05±2.03)d、(12.35±5.24)d],总引流量[(2706.299±329.56)mL]多于中心静脉导管组[(2326.53±291.31)mL],胸腔积液总体治疗有效率(92.15%)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83.0%),分隔型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91.8%)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猪尾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与中心静脉导管比较,具有引流时间短、引流量大、住院时间短、疗效好等优点,是胸腔积液引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超声引导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奥扎格雷、异丙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煜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奥扎格雷以及异丙嗪联合使用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7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存在明显眩晕症状,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天麻素、奥扎格雷以及异丙嗪联合使用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7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存在明显眩晕症状,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奥扎格雷以及异丙嗪联合治疗。治疗完毕后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眩晕评分以及眩晕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联合奥扎格雷、异丙嗪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天麻素 奥扎格雷 异丙嗪 后循环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