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生攻击行为与自感青春发动时相及学校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俞荷俊 乔淮燕 +2 位作者 张戎 周英 姚荣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按不同性别探索中学生攻击行为与自感青春发动时相及学校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 791名中学生进行青春发育状况、攻击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自感青春发动时相中学生攻击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76,P<0.05);不同学校风气... 目的按不同性别探索中学生攻击行为与自感青春发动时相及学校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 791名中学生进行青春发育状况、攻击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自感青春发动时相中学生攻击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76,P<0.05);不同学校风气、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好朋友数中学生攻击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男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学校风气、自感青春发动时相、师生关系(β分别为-0.134、-0.114、-0.098,P<0.05);女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师生关系、好朋友数、学校风气、自感青春发动时相(β分别为-0.120、-0.103、-0.102、-0.089,P<0.05)。结论自感青春发动时相及学校因素对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在预防上应将时相偏离(提前或推迟)的男生,时相提前的女生列入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发动时相 中学生 攻击行为 学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自我缓解方式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静 谢晖 绳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54-557,56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程度及变化模式,发现患者自我缓解疲乏的方式及其有效性。方法:便利选取蚌埠市两所医院的110名住院接受化疗前三个疗程的乳腺癌患者,用Piper疲乏量表、疲乏缓解量表于化疗前1~2天、化疗中5...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程度及变化模式,发现患者自我缓解疲乏的方式及其有效性。方法:便利选取蚌埠市两所医院的110名住院接受化疗前三个疗程的乳腺癌患者,用Piper疲乏量表、疲乏缓解量表于化疗前1~2天、化疗中5~7天、化疗后5~7天三个时间点进行调查,化疗后5~7天同时进行自我缓解方式的测量。结果:乳腺癌患者在化疗中(5.11±1.90)和化疗后(3.47±2.26)的癌因性疲乏属于中等程度;化疗中、后的疲乏程度高于化疗前(2.45±2.12)(F=45.19,P<0.01)。患者化疗中疲乏最重,总体变化模式接近于"山峰和山谷"型的特点。对感知维度的疲乏影响最大(5.91±2.56),行为维度疲乏最低(4.68±2.40);患者认为最有效的缓解方式依次为睡眠、躺下休息、小睡片刻,效果最差方式依次为听音乐、社会活动、做运动。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经历了中等程度的疲乏,最有效的缓解方式为睡眠及躺下休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化疗患者 癌因性疲乏 缓解疲乏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