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俊 庞洪波 +2 位作者 李雪芹 费世早 胡勇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名入组患者均登记相关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并行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按照监测结果分为卒中合并OSAS组(CS-OSAS组)、脑卒中组(CS组)及OSA... 目的探讨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名入组患者均登记相关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并行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按照监测结果分为卒中合并OSAS组(CS-OSAS组)、脑卒中组(CS组)及OSAS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OSAS发生率为58.3%;CS-OSAS组及OSAS组患者的AHI、ODI、SaO2<90%的时间、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与CS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OSAS组及OSAS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S-OSAS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于CS组及OSAH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OSAS组及OSAS组患者吸烟、饮酒、BMI、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均高于CS组(P<0.05)。结论 CS-OSAS与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夜间低氧血症与呼吸暂停;吸烟、饮酒及BMI、高血压病、糖尿病可能是CS-OSAS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危险因素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俊 金炜 +1 位作者 庞洪波 费世早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ICP)监测,评价其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第1、第3、第7、第14天行颅内...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ICP)监测,评价其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第1、第3、第7、第14天行颅内压监测,同时检测肾功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甘露醇用量。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第1、第3、第7、第14天颅内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组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可以准确测定颅内压值,给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无创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金炜 庞洪波 +1 位作者 韦涛 陈宗胜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完成DSA检查80例,分析脑血管造影结果与青年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DSA检查的总阳性率为61.25%,...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完成DSA检查80例,分析脑血管造影结果与青年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DSA检查的总阳性率为61.25%,常见及特有的危险因素均影响青年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脑血管造影检查对确诊及进一步介入或选择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结论 DSA检查对青年脑卒中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戎伟 何思忠 +4 位作者 李江波 万承龙 夏晓慧 朱翠珍 陈宗胜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7期72-73,共2页
目的对应用黛力新与心理干预联合的方法治疗患有偏头痛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偏头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黛力新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黛力新与心理干预联合的方法进行治... 目的对应用黛力新与心理干预联合的方法治疗患有偏头痛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偏头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黛力新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黛力新与心理干预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偏头痛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黛力新与心理干预联合的方法对患有偏头痛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心理干预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雪芹 庞洪波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散射比浊法测定8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散射比浊法测定8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间血清CRP水平比较:重型组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适时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主动活动瘫肢及运动意想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庞洪波 李雪芹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主动活动瘫肢结合运动意想训练对其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主动活动瘫肢组(治疗1组)30例,主动活动瘫肢结合运动意想训练组(治疗2组)30例。3组药...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主动活动瘫肢结合运动意想训练对其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主动活动瘫肢组(治疗1组)30例,主动活动瘫肢结合运动意想训练组(治疗2组)30例。3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记录疗程开始与结束时,伸腕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幅值(EMG)、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方法(FMA)中上肢运动功能积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我照顾中的进食、梳洗、穿上衣项目等各项指标进行评分。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EMG、FMA、FIM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治疗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项观察指标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2组高于治疗1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种正规的康复训练均能改善瘫肢运动功能,但主动活动瘫肢结合运动意想训练更有助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主动活动瘫痪 运动意想训练 偏瘫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关系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庞洪波 《淮海医药》 2005年第5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双颈动脉硬化伴粥样斑块或单颈动脉硬化伴粥样斑块与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及63例非脑梗死患者行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双颈动脉硬化伴粥样斑块或单颈动脉硬化伴粥样斑块与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及63例非脑梗死患者行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中有60例,非脑梗死组中有55例发生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脑梗死组绝大多数为双颈动脉梗化,且伴单侧或双侧粥样斑块形成,单颈动脉硬化绝大多数也伴有粥样斑块形成,而非脑梗死组绝大多数为单颈动脉硬化,仅2例伴粥样斑块,两组之间在双颈动脉硬化数、单颈动脉硬化伴粥样斑块数、双颈动脉硬化伴双侧或单侧粥样斑块数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双颈动脉硬化伴单侧或双侧粥样斑块,单颈动脉硬化伴粥样斑块与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粥样斑块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治疗冠心病并发抑郁症临床分析
8
作者 韦涛 戎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0期85-85,87,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氟西汀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4例合并患有抑郁症的冠心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2例,分别给予黛力新和氟西汀口服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 目的分析应用氟西汀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4例合并患有抑郁症的冠心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2例,分别给予黛力新和氟西汀口服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治疗前后的SAS、SDS、HAMA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停止用药后抑郁症状再次出现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应用氟西汀对合并抑郁症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抑郁症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燕 夏秀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10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CNP。观察2组出入院时Barthel指数、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积分,比较2组并发...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CNP。观察2组出入院时Barthel指数、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积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可纳入临床效果评价。出院时,2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积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10/42),低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CNP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临床护理路径 BARTHEL指数 FMA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Yo抗体阳性的副肿瘤性小脑变性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娜 费世早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F0003-F0004,共2页
神经系统副肿瘤神经综合征(paraneop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一组由于肿瘤产生的“远隔”效应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候群,一般是由抗神经元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介导。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P... 神经系统副肿瘤神经综合征(paraneop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一组由于肿瘤产生的“远隔”效应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候群,一般是由抗神经元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介导。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PCD)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抗Yo抗体阳性的副肿瘤性小脑变性主要见于女性PCD患者,多数患者有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2-3]。Hasadsri有研究表明抗Yo抗体与肺癌关系不密切,但也有相关报道[4]。副肿瘤性小脑变性是以亚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或亚急性小脑变性为主要表现的副肿瘤神经综合征[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Yo抗体阳性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春雷 《淮海医药》 2001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 1993~ 1998年收治的 6 7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口服及静脉补钾 ,6 0例在 2 4h内临床治愈。结论 及早确诊和正确治疗是缩短病程的...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 1993~ 1998年收治的 6 7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口服及静脉补钾 ,6 0例在 2 4h内临床治愈。结论 及早确诊和正确治疗是缩短病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周期性麻痹 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6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观保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附38例报告)
13
作者 刘华友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CT片定位,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进行微创术,配合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及冲洗引流。结果微创术清除颅内血肿,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微创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操作简...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CT片定位,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进行微创术,配合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及冲洗引流。结果微创术清除颅内血肿,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微创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操作简单,且损伤小,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治疗 微创术 CT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