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阮爱兵 吕爱玲 《安徽医学》 2014年第5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A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青年组(≤46岁)与中老年组(>46岁),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A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青年组(≤46岁)与中老年组(>46岁),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6.8%,P>0.05);青年组手术并发症(2.6%vs12.6%)、住院天数(8.2±0.9 vs 18.5±2.1)均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心功能恢复较中老年组好(54.2±4.5%vs 46.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vs 15.6%)及再住院率(7.9%vs 20.3%)青年组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青年组与中老年组AMI疗效确切,但青年人疗效较中老年人更明显,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C反应蛋白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晚晴 李靓 杨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7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80例,根据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13例)与未发生组(6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NLR、CRP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血尿酸(UA)、血磷(P)、甘油三酯(TG)、NLR、CRP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A、P、TG、NLR、CRP均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P <0.05)。外周血NLR联合CRP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 <0.05)。结论 外周血NLR、CRP均与急性STEMI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均对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际瞻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8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心动过缓患者的室性早搏时对心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门或住院的心动过缓伴有室性早搏病例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6周,治疗前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比较心率和室性早搏的变化。...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心动过缓患者的室性早搏时对心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门或住院的心动过缓伴有室性早搏病例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6周,治疗前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比较心率和室性早搏的变化。结果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的减少室性早搏频率的同时24h平均心率可提高3.2次/min,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伴有心动过缓的室性早搏具有明确治疗效果,同时可明显提高窦房结功能,促进房室结传导,对心动过缓患者室性早搏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率 室性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夏豪 王腾飞 方五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有慢血流现象但冠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40例作为CSF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CAG显示冠脉...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有慢血流现象但冠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40例作为CSF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CAG显示冠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计算NLR,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F组NLR[(3.25±0.73)比(2.72±0.67)]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2.53、95%CI 1.42-3.61,P〈0.01)、hs-CRP(OR=1.42,95%CI 1.22-1.96,P〈0.01)和吸烟(OR=3.34,95%CI 1.06-8.62,P〈0.05)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在CSF患者中升高,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慢血流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对血压、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际瞻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变化对人体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全年健康体检人员体检资料,按月份分为四个季节,比较其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人体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不同季节成周期性变...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变化对人体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全年健康体检人员体检资料,按月份分为四个季节,比较其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人体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不同季节成周期性变化。收缩压平均水平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相差9.31mmHg;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冬季分别为4.80mmol/L和2.65mmol/L,夏季分别为4.62mmol/L和2.39mmol/L,差值分别为0.18mmol/L(4%)和0.26mmol/L(6%)(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则相反,冬季为1.44mmol/L,夏季为1.52mmol/L,差值为0.08mmol/L(5%)(P<0.01)。结论在寒冷的冬季,对血压、血脂轻度增高的诊断应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对患者应加强血压及血脂的监测和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血脂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