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梅戏文化的历史发展与精神特质
1
作者 沈梅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3-39,45,共8页
从文化的地域属性看,黄梅戏文化属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文化,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端并展翼,具有吴楚文化的气质特征。从文化的历史时期、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看,黄梅戏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文化,它具有戏曲文化的总体特征。黄梅戏的... 从文化的地域属性看,黄梅戏文化属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文化,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端并展翼,具有吴楚文化的气质特征。从文化的历史时期、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看,黄梅戏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文化,它具有戏曲文化的总体特征。黄梅戏的发展深受长江中下游流域文化的滋养,在形式、内容、情感表达上又有着区别于其他戏曲剧种的精神个性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剧种风格和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文化 历史发展 精神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梅戏《美人》艺术构建的得与失
2
作者 冯冬 《人文天下》 2022年第5期16-18,共3页
小剧场黄梅戏《美人》撷取三国时期“吕布戏貂蝉”的故事,试图通过先锋的艺术创作理念深度开掘人物的情感,关照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价值,以探索具有现代性、深刻性、普适性的人生意义。在精神内核的表达上,该剧极尽所能地贴近人性本真... 小剧场黄梅戏《美人》撷取三国时期“吕布戏貂蝉”的故事,试图通过先锋的艺术创作理念深度开掘人物的情感,关照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价值,以探索具有现代性、深刻性、普适性的人生意义。在精神内核的表达上,该剧极尽所能地贴近人性本真,被赋予了人性的哲思与当代人的生命意识;但在人物塑造、戏剧技法的运用等艺术呈现上,却存在对实验性与先锋性追求失度的问题。本文分析《美人》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促使该剧能在剧种本体性的基础上阐释人性底蕴,更加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 先锋性 实验性 过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群体的文化研究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立体供给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光清 赵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9,共6页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取向、城市取向和家庭取向都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取向和个人取向的增强。本文论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主体意识和上升愿景、闲暇文化的时尚化与多元化、新老农民工层级流动的区别、社会结构特...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取向、城市取向和家庭取向都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取向和个人取向的增强。本文论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主体意识和上升愿景、闲暇文化的时尚化与多元化、新老农民工层级流动的区别、社会结构特征区别,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等问题,并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有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供给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 文化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 立体供给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装的“启蒙者”:黄梅戏电影叙事研究
4
作者 赵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52-54,共3页
黄梅戏中一些稳定承传的情节单元为黄梅戏电影叙事提供着独特的创作母题。在主题和叙事上对通俗的戏曲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使传统的主题、人物和故事序列在不同的现代故事中得以再生。经过"化装"的女性传奇书写,更成为黄梅戏戏... 黄梅戏中一些稳定承传的情节单元为黄梅戏电影叙事提供着独特的创作母题。在主题和叙事上对通俗的戏曲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使传统的主题、人物和故事序列在不同的现代故事中得以再生。经过"化装"的女性传奇书写,更成为黄梅戏戏曲文化中女性角色建构、女性叙事的独特方式。"化装"式的曲折形象表达,更是几乎成为黄梅戏戏曲文化中女性角色建构、女性文化叙事共有的方式。在现代精神的注入下,传统的故事衍生出变化无穷的叙事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电影 性别文化 化装 女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和他的书画艺术千秋不朽
5
作者 郭因 《书画世界》 2013年第5期35-35,91-92,F0002,共1页
马自强(1922—2012),笔名马彻,安徽霍邱人。早年就读于安徽学院艺术系.后在中等、高等院校从事美术教学,并潜心艺术创作近70年,能诗、善书,篆刻、花卉、山水兼工,尤精花鸟,开拓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天地。并独树一帜.艺术作品多... 马自强(1922—2012),笔名马彻,安徽霍邱人。早年就读于安徽学院艺术系.后在中等、高等院校从事美术教学,并潜心艺术创作近70年,能诗、善书,篆刻、花卉、山水兼工,尤精花鸟,开拓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天地。并独树一帜.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书画展并获奖,其个人大型画展分别应邀在省、市博物馆及广州艺博院举办。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或被政府文化部门、民间艺术机构收藏;数百幅作品在报刊发表和入选多种书画集。著有《怎样画小品写意花鸟》《马自强花乌画精选》《马自强书画集》《中国艺术之精粹》《中国百位名家肖像作品集》等。其艺术传略入编多种艺术辞典和名人录.2009年中国文联为马自强先生颁发“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和奖章,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文史馆特邀书画研究员、农工党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蚌埠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淮河画院名誉院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美术家协会 艺术作品 中国艺术 2009年 安徽省 美术教学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剧《画网巾先生》众家谈
6
作者 季国平 吕育忠 +7 位作者 姜志涛 柳萍 康续华 王道诚 罗松 李春荣 孙桂林 于鹤咏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1期15-17,F0002,共4页
季国平(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闽剧《画网巾先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舞台艺术二度呈现非常精彩。综合了闽剧儒林、江湖、平讲三种风格,既是坚持戏曲本体,也是当下“双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体现。尾声的“一女婢,一妇人,... 季国平(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闽剧《画网巾先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舞台艺术二度呈现非常精彩。综合了闽剧儒林、江湖、平讲三种风格,既是坚持戏曲本体,也是当下“双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体现。尾声的“一女婢,一妇人,一僮子,一书生”,不只是点了题,而且点了这部作品本身,非常鲜明地艺术地呈现了这些小人物身上的中华民族气节、国和家的情怀,让我非常清晰地感受到闽剧的魅力。“画网巾”是这出戏的戏眼命脉,用到了极致。夫妻重逢死别的时候,严氏一段唱再画网巾意义不同于癫生自画网巾,“到那奈何桥,我定然一眼识得相公你”深化了夫妻的情感,把“画网巾”的内涵升华了,这是典型的家国情怀,从家到国,国将不国,从何有家?严氏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先他而去,这场戏两个人之间的对唱很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闽剧 戏曲本体 僮子 戏曲现代戏 思想文化内涵 家国情怀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信自尊复自否 学古学今更学新--访戏曲音乐家时白林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冬 时白林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3期114-126,共13页
一、把音乐融进血液、注入灵魂冯冬(以下简称“冯”):时老您好,从资料中了解到您从事音乐创作,特别是黄梅戏作曲已有七十余年的时间,但最初您并没有把作曲作为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您是怎样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时白林(以下简称“时”):... 一、把音乐融进血液、注入灵魂冯冬(以下简称“冯”):时老您好,从资料中了解到您从事音乐创作,特别是黄梅戏作曲已有七十余年的时间,但最初您并没有把作曲作为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您是怎样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时白林(以下简称“时”):我小的时候读的是私塾,学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孔孟之道、儒家之学,因此我很崇拜我的老师,教书做先生是我最初的打算。小学之后读了国立中学,这个时期,我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我都背了下来,而且越背越喜欢。当时还喜欢读一些新诗,起初读臧克家、田间的诗,初中时喜欢上了高尔基、普希金,高中之后又读了徐志摩、林徽因的作品。15岁时,我的新诗在校刊上发表了,我就特别想当个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琵琶行》 《长恨歌》 张若虚 徐志摩 普希金 林徽因 臧克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冲突中的历史人物——由话剧《望故乡》谈起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梅 《影剧新作》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是由其所处的时代孕育出的。于右任先生出生于清末,时值新旧交替的巨大变革时期,作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在少年时代即显示了出众的才华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从写诗抨击晚清政府到沪上办报宣传革命、为民疾呼... 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是由其所处的时代孕育出的。于右任先生出生于清末,时值新旧交替的巨大变革时期,作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在少年时代即显示了出众的才华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从写诗抨击晚清政府到沪上办报宣传革命、为民疾呼,从统领靖国军、驰骋沙场到办校兴学、创立标准草书文化救国……于右任先生为国家、为人民矢志不渝,在文化、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均有深厚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右任 《望故乡》 望故乡 戏剧冲突 历史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单车
9
作者 吴海肖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5期244-244,246,共2页
人物表:中年妇女:50一60岁女性.青年:入职不久的年轻人.[城市某主干街区,附近商场林立,医院、银行应有尽有,规划区域外,共享单车东倒西歪,不远处的公交站台被随处停放的共享单车团团围住]
关键词 单车 共享 中年妇女 年轻人 人物表 规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子争母》
10
作者 吴海肖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4期247-248,共2页
故事梗概:程立新结婚五年未孕,医院检查后得知是意外妊娠后遗症,想到无法面对家人而悔恨不已.梦中三子前来争相认母,一番解释后发现,乃是自己年少时私自流产的孩子.梦醒孩子接连而去,程立新悔恨当初不爱惜自己,因屡次流产而致不孕.送... 故事梗概:程立新结婚五年未孕,医院检查后得知是意外妊娠后遗症,想到无法面对家人而悔恨不已.梦中三子前来争相认母,一番解释后发现,乃是自己年少时私自流产的孩子.梦醒孩子接连而去,程立新悔恨当初不爱惜自己,因屡次流产而致不孕.送子娘娘见她确有悔改之意,赐其一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梗概 后遗症 悔恨 孩子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英子》为例谈黄梅戏音乐剧的探索
11
作者 吴海肖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期20-20,22,共2页
大型现代黄梅戏《英子》继承了先秦时代"比兴体诗歌"的文学渊源,将黄梅戏传统音乐、湖北地方民歌、少数民族音乐陶铸融合,在"比兴体"的戏曲文本基础上,创造了黄梅戏本土音乐剧的典范。黄梅戏历来致力于在表现形式... 大型现代黄梅戏《英子》继承了先秦时代"比兴体诗歌"的文学渊源,将黄梅戏传统音乐、湖北地方民歌、少数民族音乐陶铸融合,在"比兴体"的戏曲文本基础上,创造了黄梅戏本土音乐剧的典范。黄梅戏历来致力于在表现形式上的开拓,将黄梅戏以音乐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黄梅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英子》开辟了黄梅戏音乐剧本土化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音乐剧 《英子》 比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性格创造空间在戏剧中的拓展——兼议红色题材戏剧人物塑造
12
作者 冯冬 《人文天下》 2021年第7期24-29,共6页
当代红色题材戏剧创作仍存在对典型性格创造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如将典型性等同于共性从而忽略个性,或将典型等同于类型等,造成作品主题的“图解化”,人物的“概念化”“脸谱化”。辩证审视典型性格创造可以避免一些误区,艺术典型并不等... 当代红色题材戏剧创作仍存在对典型性格创造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如将典型性等同于共性从而忽略个性,或将典型等同于类型等,造成作品主题的“图解化”,人物的“概念化”“脸谱化”。辩证审视典型性格创造可以避免一些误区,艺术典型并不等同于类型,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而艺术典型应注重个性表现。通过对三部优秀红色题材戏剧作品进行解读,就典型人物塑造中人物的共性与个性、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的传奇性以及红色戏剧中的人性内涵这三个问题作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格 戏剧创作 人物塑造 红色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魅力与现代表达——也谈莆仙戏《踏伞行》
13
作者 沈梅 《影剧新作》 2023年第2期63-68,共6页
莆仙戏《踏伞行》是近年戏曲演出中的典范之作,它以简约隽永的舞台呈现、跌岩起伏的情感故事、独特细腻的舞台表演,把一个始于“仁”而终于“恕”的爱情故事表现得细致入微、含蓄动人,引发了大家对当代戏曲创作的深入反思。本文试从该... 莆仙戏《踏伞行》是近年戏曲演出中的典范之作,它以简约隽永的舞台呈现、跌岩起伏的情感故事、独特细腻的舞台表演,把一个始于“仁”而终于“恕”的爱情故事表现得细致入微、含蓄动人,引发了大家对当代戏曲创作的深入反思。本文试从该剧简约诗意的舞台呈现、曲折有致的故事表达展开分析,论述其古典形式背后的现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伞行》 古典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现代戏 青春作伴好还乡
14
作者 沈梅 《影剧新作》 2018年第3期82-105,共24页
人物表:许小青,22岁,踏实勤奋,活泼聪慧,出场时正读大三,许母,许小青母亲,因采石场事故,下肢瘫痪,许小明,许小青之弟,故事发生时正读高二,刘春生,小青高中同学,二人互相爱慕,出场时正在读大四,春生妈,刀子嘴、豆腐心。因山路闭塞,当年... 人物表:许小青,22岁,踏实勤奋,活泼聪慧,出场时正读大三,许母,许小青母亲,因采石场事故,下肢瘫痪,许小明,许小青之弟,故事发生时正读高二,刘春生,小青高中同学,二人互相爱慕,出场时正在读大四,春生妈,刀子嘴、豆腐心。因山路闭塞,当年春生父亲生病几经辗转,到达县城时已经离世,春生妈恨透了大山,发誓要让春生走出大山,赵奶奶80多岁,年轻时参加过革命,丈夫儿子在战争中牺牲,饱经沧桑,活得豁达而睿智,王明德,扶贫干部,出场时二十八九岁,风趣幽默、热情能干,李二婶,小青同村乡亲,40多岁,自私自利,爱搬弄是非,二牛子,李二婶儿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后有改变二牛子爹老实本分,寡言少语同学六、七人,乡亲四五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乡 青春 扶贫干部 自私自利 人物表 出场 采石场 王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梅戏音乐主导下的形态拓展
15
作者 吴海肖 《艺海》 2019年第9期14-17,共4页
新时期之后,黄梅戏紧跟时代审美趋向的变化而进行形态拓展,力求使黄梅戏满足不断变化的多元化审美需要。黄梅戏形态拓展主要反映在三个领域:一是受中、西方戏剧音乐语汇交互影响下的戏剧形态拓展,如黄梅戏清唱剧等;二是黄梅戏在大众传... 新时期之后,黄梅戏紧跟时代审美趋向的变化而进行形态拓展,力求使黄梅戏满足不断变化的多元化审美需要。黄梅戏形态拓展主要反映在三个领域:一是受中、西方戏剧音乐语汇交互影响下的戏剧形态拓展,如黄梅戏清唱剧等;二是黄梅戏在大众传媒视域下的形态拓展,如黄梅戏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三是将黄梅戏的唱腔旋律加以歌曲化、流行化处理而衍生出的黄梅歌,为黄梅戏新的形态拓展提出新的可能性。黄梅戏形态拓展的三大领域,在黄梅戏音乐主导下不断向前推进,为黄梅戏舞台剧的发展保驾护航、拓展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之后 黄新德 黄梅戏音乐 大众传媒 黄梅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花鼓戏《一辈传一辈》有感
16
作者 吴海肖 《艺海》 2017年第10期46-47,共2页
花鼓戏《一辈传一辈》是一部诠释信义、孝道家风的现代戏,但笔者认为该剧独特的舞台结构方式是一大亮点。其一、运用明暗两条线索交错推进,使得本不传奇的故事情节显得趣味横生;其二、以平凡见诸伟大,彰显主人公石虎身上久违的侠义精神... 花鼓戏《一辈传一辈》是一部诠释信义、孝道家风的现代戏,但笔者认为该剧独特的舞台结构方式是一大亮点。其一、运用明暗两条线索交错推进,使得本不传奇的故事情节显得趣味横生;其二、以平凡见诸伟大,彰显主人公石虎身上久违的侠义精神;第三、构筑主题音乐,发展循环模式,强化地方戏曲甚至中国戏曲舞台结构的方式。通过三方面的论述,笔者希冀探索蕴藏在花鼓戏《一辈传一辈》中的戏曲舞台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戏 明暗线索 主题音乐 循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梅戏《仲夏夜之梦》:把握时代意识,致敬古典情怀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彦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4期25-25,27,共2页
新编黄梅戏抒情喜剧《仲夏夜之梦》,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喜剧,在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情遐想和诙谐幽默的意蕴中,充分发挥了黄梅戏长于抒发浪漫爱情的优势,是推动传统戏曲跨文化改编并进行当代传播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黄梅戏 《仲夏夜之梦》 莎剧 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能否成派,应否成派——兼谈黄宾虹的论新安画派、黄山画派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1,共4页
艺术贵有个性,绘画不宜分派。黄山画派难以成立,新安画派成立也难。为了全面研究徽州地区的绘画历史,最好还是不要提什么"新安画派"。黄宾虹没有解决问题,而是留下难题。文学艺术,包括绘画其本质都该是美而且都贵有个性,贵有... 艺术贵有个性,绘画不宜分派。黄山画派难以成立,新安画派成立也难。为了全面研究徽州地区的绘画历史,最好还是不要提什么"新安画派"。黄宾虹没有解决问题,而是留下难题。文学艺术,包括绘画其本质都该是美而且都贵有个性,贵有自己的创造,贵有自己的风格。今人不必忙于替古人立派,今人更不宜给今人立派,还是应该只以真、善、美作为努力目标,各走各路,各创局面,各奔前程,去争取各有千秋。各个画院,各个地区,不妨把自己那里最出色的画家叫作七大家八大家。但这大家之谓,也还得让时间筛选,让后人论定,让历史做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艺术创作 画派 黄宾虹 黄山画派 新安画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主旋律电影的突围——从《开国大典》到《建国大业》
19
作者 张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2-53,共2页
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的提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广电部为了纠正80年代后期电影中的“媚俗、庸俗、粗制滥造之作泛滥于市,‘裸、露、脱’频频闪现于银幕”的倾向,在1989年召开会议并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随后... 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的提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广电部为了纠正80年代后期电影中的“媚俗、庸俗、粗制滥造之作泛滥于市,‘裸、露、脱’频频闪现于银幕”的倾向,在1989年召开会议并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随后“献礼片”和“伟人片”掀起了主旋律电影的热潮。对于中国本土电影而言,这是一个新生期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开国大典》 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 突围 80年代后期 本土电影 广电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小戏《回乡》
20
作者 丁彦 《艺术家》 202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剧情介绍:该剧通过同乡陈丽的到访,揭示了消防战士刘鸣之与战友的一段感人故事,展现出消防队员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身遇险境义无反顾、勇于牺牲的高尚品格。同时,在消防部队转制改革的关键时刻,主... 剧情介绍:该剧通过同乡陈丽的到访,揭示了消防战士刘鸣之与战友的一段感人故事,展现出消防队员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身遇险境义无反顾、勇于牺牲的高尚品格。同时,在消防部队转制改革的关键时刻,主人公刘鸣之服从分配回乡投入新的工作岗位后,仍不忘战友老父亲,体现出深深战友情。该剧入选“2021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丽 消防队员 消防战士 和谐稳定 工作岗位 孵化项目 战友情 消防部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