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农村地区健康传播与健康素养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金侠 徐静 耿晴晴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7-50,共4页
利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安徽省三个样本县16~70岁农村居民开展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农村地区健康素养与健康传播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结果显示,健康传播对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传播时间的延长、个人健康素养支出的增... 利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安徽省三个样本县16~70岁农村居民开展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农村地区健康素养与健康传播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结果显示,健康传播对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传播时间的延长、个人健康素养支出的增加、个体依从性及健康信息通俗性的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逐渐提升。可见,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需要完善健康传播内容、途径、频次、时长等方面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传播 健康素养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TS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开放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安庆 徐美青 +3 位作者 解明然 梅新宇 马冬春 魏大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和开胸手术治疗高龄(70岁以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QOL)。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诊断为pT1-2N0M0高龄NSCLC患者118例。其中VATS手术患者63例,开胸手术患者5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 目的比较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和开胸手术治疗高龄(70岁以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QOL)。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诊断为pT1-2N0M0高龄NSCLC患者118例。其中VATS手术患者63例,开胸手术患者5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LQLC43中文版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12、24周的QOL。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日方面存在优势(P<0.05)。两组术前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TS组术后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较开放组有明显优势(P<0.05)。症状评分包括疲倦、胸痛和手臂或肩膀疼痛VATS组均优于开胸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胸手术,高龄患者VATS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并且在术后24周内QOL评分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手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癌性恶病质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世伟 马怀幸 李苏宜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的文献研究,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治疗癌性恶病质的临床价值。方法:确定符合条件的研究,系统回顾1995年1月至2015年10月,搜索Pub 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中心注册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随机登记、...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的文献研究,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治疗癌性恶病质的临床价值。方法:确定符合条件的研究,系统回顾1995年1月至2015年10月,搜索Pub 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中心注册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随机登记、各种进展期恶性肿瘤、肿瘤相关厌食症、恶病质综合征病人和评估PUFA的作用与安慰剂相比,其他药物或不同剂量的PUFA。目标结局是对食欲、C-反应蛋白、IL-6水平、瘦组织体重、生活质量和体重分析。结果:最终对16篇文献展开了研究。系统评价评估指标包括食欲(6篇)、C-反应蛋白(9篇)、IL-6(5篇)、瘦组织体重(7篇)、生活质量(7篇)。其中4篇文献研究结果提示PUFA干预显著改善食欲,PUFA降低C-反应蛋白血清水平的文献6篇,PUFA干预后IL-6水平下降、生活质量提升和瘦体重改善各3篇文献。纳入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3篇RCT研究,结果提示PUFA干预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体重。结论:PUFA可明显改善癌性恶病质病人的体重、食欲、炎性指标和生活质量,病人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癌性恶病质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昱 许军 +5 位作者 秦汉林 朱先海 费一鹏 施长杲 周磊 邓克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复查CT,了解局部肿瘤病灶控制情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复查CT,了解局部肿瘤病灶控制情况,判定近期疗效,检测、统计患者术前、术后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观察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32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中、术后局部少量出血、气胸、咯血和低热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9%、12.5%、18.8%、25%;术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90.6%和84.4%;术后14d、21d、28d患者体内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可以解除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手术创伤小、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行性高等优点,并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转移淋巴结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1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先海 王伟昱 +4 位作者 秦汉林 施长杲 许军 谢韬 周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选择粒子活度:(1.11~2.96)×107Bq(0.3~... 目的探讨CT引导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选择粒子活度:(1.11~2.96)×107Bq(0.3~0.8 m Ci),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6、12个月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有效率。结果术后出现气胸3例,气管瘘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3、6、12个月,患者局部控制率为81.8%、90.9%、72.7%、72.7%;疼痛缓解有效率,1周100%、1个月90.9%、3个月90.9%、6个月81.8%、12个月72.7%。结论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病灶控制率确切,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瘤 ^125I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I诊断局限性胆囊腺肌症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飞 李乃玉 +3 位作者 董江宁 韦树华 韦超 方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病例男,46岁,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5年余,体检腹部无包块,无肌紧张及压痛、反跳痛,无放射性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3.OTMRI表现:
关键词 胆囊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与CTLA-4基因多态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汪煜 陈银河 +1 位作者 王文静 刘晓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多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重症肌无力(MG)易感性的关联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Wiley Onlin...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多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重症肌无力(MG)易感性的关联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Wiley Online Library、EBSCO、Elsevier 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数据库检索CTLA-4基因与MG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Rev Man 5.3软件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MG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将MG分为胸腺瘤型MG(TAMG)、胸腺增生型MG(THMG)、自身免疫性MG(AIMG)。Meta分析显示携有CTLA-4基因rs231775 G等位基因的人群罹患MG的风险增高(OR=1.55,95%CI:1.13~2.12,P=0.006)、罹患AIMG的风险增高(OR=1.39,95%CI:1.09~1.77,P=0.007),携有rs733618 CC基因型的人群罹患AIMG的风险增高(OR=3.28,95%CI:1.89~5.70,P<0.001),携有rs733618 C等位基因的人群罹患AIMG的风险增高(OR=1.76,95%CI:1.30~2.37,P<0.001)。结论 CTLA-4基因rs231775 G等位基因、rs733618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与AIMG易感性之间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多态性 单核苷酸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