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关闭煤矿资源调查及其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飞跃 陈澫赟 +3 位作者 杨科 段敏克 刘钦节 杨凌越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目的】在煤炭资源持续高强度开发与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安徽省关闭了一批资源枯竭、产能落后的煤矿,而关闭煤矿仍赋存有地下空间、遗煤、瓦斯、矿井水、土地与基础设施设备等资源,开展关闭煤矿资源再利用具有现实的工程价... 【目的】在煤炭资源持续高强度开发与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安徽省关闭了一批资源枯竭、产能落后的煤矿,而关闭煤矿仍赋存有地下空间、遗煤、瓦斯、矿井水、土地与基础设施设备等资源,开展关闭煤矿资源再利用具有现实的工程价值和经济效益。【方法】统计自2013年以来安徽省59座关闭煤矿基础信息和再利用现状,分析关闭煤矿分布特征、遗留资源与再利用潜力;构建安徽省关闭煤矿数据库与WebGIS云平台,实现关闭煤矿信息查询分析与可视化;以潘一矿与石台煤矿为例,分别介绍遗留瓦斯抽采与半地下抽水蓄能的关闭煤矿再利用方案。【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安徽省关闭煤矿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淮矿区,部分关闭煤矿关闭时间较短、遗留资源丰富、产权隶属清晰,再利用潜力较大;潘一关闭煤矿综合使用封闭墙压管抽采、原抽采钻孔抽采和地面钻井抽采的立体化遗留瓦斯抽采技术,实施关闭煤矿采空区“排水-抽采-利用”的一体化工程,3年内累计抽采瓦斯量4 840万m^(3)、发电8 590万kW·h、直接经济效益5 120万元,同时保障了相邻矿井的安全生产;石台关闭煤矿拟建设半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空间可提供有效库容30万m^(3)、装机容量35 MW。案例分析表明安徽省部分关闭煤矿资源再利用在技术经济上具有合理性,但仍需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煤矿 WebGIS云平台 瓦斯抽采 抽水蓄能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森林火灾探测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惠临 方琼 +3 位作者 江宇 魏华章 王涛 张树川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3,共9页
为解决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森林火灾探测算法存在结构复杂、规模庞大,且难以兼顾检测精度和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森林火灾探测算法。首先,采用优化的背景差分技术消除背景图像中类火物体的干扰,减少分析图像所需的时间... 为解决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森林火灾探测算法存在结构复杂、规模庞大,且难以兼顾检测精度和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森林火灾探测算法。首先,采用优化的背景差分技术消除背景图像中类火物体的干扰,减少分析图像所需的时间;其次,设计分组混洗策略优化常规卷积,并在特征提取的C3模块中融入高效通道注意力(ECA)机制和深度可分离卷积,增强图像特征提取与融合能力的同时有效降低模型的参数量;然后,采用动态非单调聚焦机制优化Wise-交并比(WIOU)损失函数,减少低质量样本产生的有害梯度;最后,在构建的森林火灾数据集上将所提算法与其他算法做充分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各类场景均展现出良好的泛化性,对火焰目标的检测精度达到86.1%,较标准YOLOv5s检测精度提升2.7%,检测速度提升11.4%,有效降低了火灾误报率,增强了模型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s 轻量化 森林火灾探测 深度可分离卷积 注意力 Wise-交并比(W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小区育种脱粒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陈黎卿 朱俊文 +3 位作者 刘策 张春岭 张浩天 蔡增宾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1,共10页
针对现有小麦小区育种脱粒机在多穗脱粒作业工况下籽粒破碎率与未脱净率高等问题,基于纹齿-刀齿组合式脱粒元件小区育种脱粒系统,本文开展脱粒元件结构设计与小麦脱粒分离接触力学分析。构建小麦柔性空心茎秆离散元模型,以籽粒未脱净率... 针对现有小麦小区育种脱粒机在多穗脱粒作业工况下籽粒破碎率与未脱净率高等问题,基于纹齿-刀齿组合式脱粒元件小区育种脱粒系统,本文开展脱粒元件结构设计与小麦脱粒分离接触力学分析。构建小麦柔性空心茎秆离散元模型,以籽粒未脱净率和破碎率为评价指标,探究脱粒元件前倾角、凸棱宽度和凸棱高度对小麦育种脱粒性能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分析方法构建小麦脱粒损失回归模型,确定纹齿-刀齿组合式脱粒元件最优结构参数为前斜角56°、凸棱宽度13.9 mm和凸棱高度3.4 mm。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当滚筒转速800 r/min、喂入量15穗/次时,小麦籽粒未脱净率为0.71%,破碎率为0.14%,验证了设计的纹齿-刀齿组合式脱粒系统在小麦多穗育种脱粒作业工况下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区育种 脱粒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替代分析物的LC-MS/MS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方法建立及评价
4
作者 刘菲 宋晶晶 +5 位作者 曹明鹏 祖琴琴 周曙光 张爱喜 王丽 李明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63-1171,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同位素替代分析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25(OH)D)。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物25(OH)D2-d6、25(OH)D3-d3作为替代分析物,25(OH)D3-d6作为内标,通过蛋白沉淀处理后,应用LC-MS/MS方法... 目的:建立基于同位素替代分析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25(OH)D)。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物25(OH)D2-d6、25(OH)D3-d3作为替代分析物,25(OH)D3-d6作为内标,通过蛋白沉淀处理后,应用LC-MS/MS方法同时检测换算得到实际标本中25(OH)D2和25(OH)D3的含量。评价该方法的相同浓度下响应值等效性、特异性、线性、检出限(LOD)、定量限(LOQ)、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携带污染和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结果:25(OH)D2和25(OH)D3的响应因子分别为1.46和1.04;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LOD分别为0.16和0.33 ng/mL,LOQ分别为0.5和1ng/mL,替代分析物25(OH)D2-d6和25(OH)D3-d3相对回收率在96.05%~107.07%范围内,批内批间精密度均<10%,基质因子在0.882~1.121,无明显携带污染,样品可室温避光放置24 h,2~8℃下保存7 d。结论:建立了基于替代分析物的LC-MS/MS定量测定儿童末梢血中25(OH)D2和25(OH)D3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有望成为儿童或其他采血困难人群的候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串联质谱法 25-羟维生素D 末梢血 替代分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安全回采控制技术及应用
5
作者 史文豹 苗壮 +3 位作者 袁本庆 许庆钊 刘鹏 闫澳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5,共10页
针对松散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回采面临的突水风险问题,以五沟煤矿“四含水”层下伏10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下伏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基于10101工作面上覆基岩的赋存特征,现场采用注浆... 针对松散含水层下伏近距离工作面回采面临的突水风险问题,以五沟煤矿“四含水”层下伏10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下伏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基于10101工作面上覆基岩的赋存特征,现场采用注浆改造技术对“四含水”层进行水体驱替,实现含水层“无水”改造,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研究结果表明,10101工作面裂缝带发育高度为46.52~63.07 m;注浆改造技术显著降低了工作面回采初期的淋水现象,顶板淋水量控制在1 m^(3)/h以下,经系统排水后,工作面淋水对回采基本无影响;同时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面回采的安全性,成功实现了10101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回采时初次来压步距约为34.65 m,“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7.84 m,非“四含水”层覆盖区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0.45 m,“四含水”层覆盖区矿压显现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下伏近距离工作面 导水裂缝带 注浆改造技术 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容错策略的小麦小区播种机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晨 陈黎卿 +3 位作者 张春岭 刘策 张留洋 朱俊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6,362,共8页
随着智能化作业的发展,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小麦小区智能播种作业,但由于田间作业工况复杂,易出现北斗系统信号丢失或偏移等异常,导致播种精度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容错策略的小麦小区播种机控制系统。首先,建立北斗报文解析模型,... 随着智能化作业的发展,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小麦小区智能播种作业,但由于田间作业工况复杂,易出现北斗系统信号丢失或偏移等异常,导致播种精度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容错策略的小麦小区播种机控制系统。首先,建立北斗报文解析模型,确定排种电机转速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一种基于趋势移动平均法的北斗容错策略;其次,应用基于粒子群改进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实现对电机的精准控制;最后进行试验验证。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人为修改北斗报文模拟异常时,小麦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平均值为3.87%,满足排种要求。将该容错策略应用于小麦小区田间播种作业,结果表明,当小区长度为4、5、6 m时,多行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9.94%、20.76%和21.79%,单行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9.93%、20.87%和22.26%,满足国家标准和小麦小区播种农艺要求,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容错策略的小麦小区播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小区播种机 控制系统 报文异常 北斗容错策略 播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大茶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珊 谢海 +5 位作者 李敏妮 马妍 葛慧芳 李大祥 谢忠稳 王红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5,共9页
本文探究黄大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降脂活性,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霍山黄大茶为试验材料提取黄大茶多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采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High-performance 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离子色谱... 本文探究黄大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降脂活性,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霍山黄大茶为试验材料提取黄大茶多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采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High-performance 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气质联用色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分析方法测定黄大茶多糖的纯度、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化学键组成以及糖苷键结构;同时基于3T3-L1前脂肪细胞构建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模型,研究黄大茶多糖干预对3T3-L1细胞分化和脂滴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大茶多糖经水提醇沉以及D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纯化分离获得LYP-W1组分,HPGPC、IC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LYP-W1的分子量为1.25×105 Da,单糖组成为Ara:Rha:Gal:Glc:Man:GalA:GlcA为22.22:8.20:27.59:14.88:5.90:4.09,糖苷键主要由Rhap-(→1、Araf-(1→、→2)-Rhap-(1→、Glcp-(1→、GlcpA-(1→、Galp-(→1、→5)-Araf-(1→、→2,4)-Rhap-(1→、→4)-Galp-(→1、→4)-GalpA-(1→、→4)-Glcp-(1→、→3,4)-Manp-(1→、→3,6)-Galp-(1→等连接方式构成。FTIR结合SEM分析结果显示,LYPW1中具有β-型吡喃糖环,表面光滑致密,呈不规则片层薄膜状分布。细胞实验结果显示,LYP-W1在50~2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3T3-L1细胞的分化并降低其脂质沉积(P<0.05),表明黄大茶多糖具有天然降脂的潜力。本研究可为其它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大茶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克立 吕伟才 汤连盟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缺乏充分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淮河流域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缺乏充分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淮河流域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淮河流域MRSEI先降后升,其中2000—2010年缓慢下降,2012—2022年逐渐升高。②MRSEI变化趋势的显著水平较低,显著降低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北部,显著升高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北部和南部。③重标极差(R/S)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未来生态环境变化以反持久性为主,58.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恶化,31.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改善,平均持续时长为4.2年。④未来趋势变化的莫兰指数为0.828,说明未来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呈聚集态。⑤地表温度是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植被覆盖、干度、湿度影响力次之,高程、风速、降雨量、蒸发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力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聚类分析 地理探测器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落石视频监测的露天矿岩质边坡临滑预警研究
9
作者 刘飞跃 杨天鸿 +4 位作者 朱万成 杨振琦 邓文学 李华 陈澫赟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2-800,共9页
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开展边坡临滑预警研究、给出合理的预警时机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通过对32个岩质滑坡案例的临滑前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落石/岩体运动是岩质边坡的普适性临滑预警前兆”的认识;利用... 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开展边坡临滑预警研究、给出合理的预警时机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通过对32个岩质滑坡案例的临滑前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落石/岩体运动是岩质边坡的普适性临滑预警前兆”的认识;利用露天矿边坡安全监测规范里要求的视频监测数据,采用基于运动目标追踪的机器视觉方法,识别计算出实现落石频率与运动区域面积的动态识别与量化计算,通过设定阈值可以对滑坡启动但尚未波及区域提供提前量为数十秒至数小时的临滑预警。以国外某露天采石场滑坡与研山铁矿N26线滑坡为例开展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岩质滑坡全过程包括偶有落石、小规模落石、落石成行和整体滑坡4个阶段,对于6,30 m高的两个岩质滑坡案例,预警提前量分别为35,113 s。基于落石视频监测的露天矿岩质边坡临滑预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的现场验证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岩质边坡 临滑预警 落石监测 运动目标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光催化剂灭藻性能研究进展
10
作者 卞文婧 刘俊 +6 位作者 张彬彬 孙旭东 李思嘉 黄健 张华 张勇 罗涛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18,共7页
全球变暖加剧了氮和磷的排放,导致水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严重污染了水生环境。因此,寻求高效、经济、环保的藻类去除技术已成为一个重大热点问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团簇与有机配体结合形成的具有纳米孔的结晶材料... 全球变暖加剧了氮和磷的排放,导致水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严重污染了水生环境。因此,寻求高效、经济、环保的藻类去除技术已成为一个重大热点问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团簇与有机配体结合形成的具有纳米孔的结晶材料,具有吸附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高、反应活性好、孔径可调、功能设计性强等优点。光催化是一种“绿色”技术,在光照射下产生电子和空穴,随后产生强大的活性氧物种(ROS),可以同时破坏藻类细胞结构及其在水体中产生的毒素或其他代谢物。MOFs和光催化在藻类去除领域都具有显著优势。总结了不同MOFs材料通过光催化去除藻类的原理和效果,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活性氧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电驱清选的高湿小麦脱粒机设计与试验
11
作者 刘策 张浩天 +3 位作者 朱俊文 王伟 张春岭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3,共12页
针对以贵州为代表的丘陵山区小麦收获时含水率高,传统小麦脱粒机因动力不足难以有效实现高湿小麦清选分离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独立电驱清选技术,以降低高湿小麦分段式收获清选含杂率与损失率。结合清选系统工作原理与空气动力学理论,开... 针对以贵州为代表的丘陵山区小麦收获时含水率高,传统小麦脱粒机因动力不足难以有效实现高湿小麦清选分离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独立电驱清选技术,以降低高湿小麦分段式收获清选含杂率与损失率。结合清选系统工作原理与空气动力学理论,开展籽粒运动过程分析,确定小麦清选性能关键影响因素。融合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元法(CFD-DEM)构建清选系统的流固耦合数值仿真模型,以含杂率、损失率为评价指标,探究导流管道倾斜角、吸杂管道横截面积与吸杂口负压对清选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开展关键参数匹配优化设计,当导流管道倾斜角为24.0088°、吸杂管道横截面积为179.8062 cm^(2)、吸杂口负压为873.6316 Pa时,清选系统含杂率与损失率分别为0.92%和0.96%。试制样机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清选含杂率与损失率分别为1.21%和0.82%,对比传统小麦脱粒机,损失率基本保持不变,含杂率降低35.98%。研究成果可为丘陵山区高湿小麦清选系统装备研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脱粒机 清选系统 CFD-DEM NSGA-Ⅱ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缓解结肠炎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雨宁 刘倩芬 +3 位作者 刘丹 李大祥 蔡荟梅 陈贵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25-439,共15页
结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常见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茶叶及其活性成分在干预IBD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 结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常见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茶叶及其活性成分在干预IBD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茶叶及其功能成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结肠炎,包括调控炎症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调节免疫功能、修复肠道屏障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叶缓解结肠炎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其作用机制,旨在为IBD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结肠炎 肠道菌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楷两优128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13
作者 卫平洋 康圣好 +8 位作者 张奎 熊延军 曹明星 周为开 汪仁举 张翔 黄贯刘 张毅 钱征 《农技服务》 2025年第6期57-61,共5页
楷两优128(国审稻20220184,父母本分别为M280、HA1712S)作为2022年国审的优质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曾获安徽省第四届稻米食味品鉴优质籼稻金奖,在行业内认可度较高。通过对楷两优12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黄山市的种... 楷两优128(国审稻20220184,父母本分别为M280、HA1712S)作为2022年国审的优质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曾获安徽省第四届稻米食味品鉴优质籼稻金奖,在行业内认可度较高。通过对楷两优12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黄山市的种植表现,探索该品种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和引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优质高产 楷两优128 选育流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向宽带随机基础激励下高频钎焊导管振动疲劳分析研究
14
作者 骆政波 张忠洁 +3 位作者 潘志国 刘峰 王耀斌 贺旭东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6-124,共9页
对具有空间构型的高频钎焊导管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能考虑多轴平均应力效应的频域多轴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在宽带随机基础激励下对具有不同充液压力的高频钎焊导管实施了单轴向振动疲劳试验;然后,基于等效... 对具有空间构型的高频钎焊导管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能考虑多轴平均应力效应的频域多轴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在宽带随机基础激励下对具有不同充液压力的高频钎焊导管实施了单轴向振动疲劳试验;然后,基于等效质量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充液压力工况下钎焊导管危险点处静态应力水平;其次,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宽带频域内钎焊导管危险点处各应力分量具有多阶模态响应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最后,运用等效Lemaitre应力准则和Goodman平均应力修正准则对不同工况下钎焊导管的振动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频域多轴疲劳准则具有较高的振动疲劳寿命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随机激励 振动疲劳 钎焊导管 多阶模态响应 平均应力修正 等效应力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杂交水稻乐优966指纹图谱及纯度鉴定
15
作者 范家萌 吴晓亮 +4 位作者 汪文杰 张雨 徐四静 王兆贤 陈德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10期73-75,154,共4页
本试验以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乐优966及其亲本为材料,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真实性和纯度SSR分子标记检测稻》(GB/T 39917-2021)中要求的48对引物,构建该品种SSR分子标记指纹图谱,然后根据指纹图谱数据筛选该品种具有双亲互补带型的标记位... 本试验以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乐优966及其亲本为材料,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真实性和纯度SSR分子标记检测稻》(GB/T 39917-2021)中要求的48对引物,构建该品种SSR分子标记指纹图谱,然后根据指纹图谱数据筛选该品种具有双亲互补带型的标记位点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在28个标记位点上父母本呈互补带型,多态率占58.3%。其中有12个标记位点上双亲带型差异10 bp以上,可以混合多重毛细管电泳。经过筛选得知RM17、RM493、RM424引物稳定、带型清晰易判读,可以作为乐优966纯度鉴定的引物。利用3个引物对乐优966进行纯度鉴定,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鉴定田表型鉴定结果近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综上可知,通过RM17、RM493、RM424这3个引物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乐优966的种子纯度,为乐优966生产制种及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乐优996 SSR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镍壳聚糖的可控制备及阻燃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6
作者 吴伟 李继丰 +3 位作者 胡超凡 戎强 封其春 杜兆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7,共7页
为了克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易燃的缺陷。实验以壳聚糖、五氧化二磷、硝酸镍、甲烷磺酸为原料,通过磷酸化改性和螯合作用合成了磷酸镍壳聚糖(NiPCS),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 为了克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易燃的缺陷。实验以壳聚糖、五氧化二磷、硝酸镍、甲烷磺酸为原料,通过磷酸化改性和螯合作用合成了磷酸镍壳聚糖(NiPCS),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联用仪对NiPCS的微观化学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通过双螺杆挤出工艺将NiPCS和PET熔融共混得到NiPCS/PET复合材料,并对NiPCS/PET的微观形貌、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PCS具有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通过配位作用,NiPCS能够均匀地分散在PET内,并充分包裹PET分子链,形成结构稳定的NiPCS/PET。含10 wt%NiPCS的NiPCS/PET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5.1%。相较纯PET,NiPCS/PET点燃时间延长5 s,烟生成速率和总产烟量下降50%以上。同时,NiPCS有效抑制了PET的熔滴和产烟量,促进了材料成炭率。NiPCS/PET具有优异的阻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磷酸镍壳聚糖 界面作用 极限氧指数 成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
17
作者 朱旭 王小妮 +8 位作者 卢畅 张冉 陈宁 周锦梅 张峰 张文 赵胜龙 黄顺旺 周焕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94-2199,共6页
目的 评价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餐后状态下口服利伐沙班片两种制剂(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的试验思路。共入组70例健康男女受试者,其中空腹组38例、餐后组32例受... 目的 评价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餐后状态下口服利伐沙班片两种制剂(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的试验思路。共入组70例健康男女受试者,其中空腹组38例、餐后组32例受试者,每周期单次口服利伐沙班片(2.50 mg/片)的受试制及参比制剂,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利伐沙班的血药浓度,对收集到的数据通过WinN onlin软件计算出利伐沙班片药动学参数,并对其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 空腹组利伐沙班片受试及参比制剂的主要PK参数:C_(max)分别为(72.48±17.08)和(66.36±15.64)μg·L^(-1),AUC_(0-t)分别为(383.49±101.06)和(370.43±102.16)h·μg·L^(-1),AUC_(0-inf)和分别为(389.58±102.28)和(375.84±103.01)h·μg·L^(-1)。受试者在餐后口服利伐沙班片主要PK参数:C_(max)分别为(66.48±15.64和60.87±13.44)μg·L^(-1),AUC_(0-t)分别是(404.44±72.58)和(381.80±79.93)h·μg·L^(-1),AUC_(0-inf)分别是(410.88±73.55)和(393.64±69.71)h·μg·L^(-1)。空腹及餐后条件下,受试者口服利伐沙班受试及参比制剂,每次1片(2.50 mg/片),其血浆中利伐沙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AUC_(0-t)、AUC_(0-inf))的几何均数与其对应的数值之比的90%置信区间在80.00%~125.00%之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结论 在空腹及餐后条件下,利伐沙班片在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片 生物等效性 药代动力学 安全性 健康受试者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粪肥分配器多路流动均匀性优化设计
18
作者 刘京辉 郭延超 +1 位作者 王笑乐 杨洋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3期56-66,共11页
液态粪肥具有高含杂率、高黏度等特性,传统单入口卧式液肥分配器结构简单,无法满足各出肥口等压等量均匀分配的施肥要求。为降低各出肥口流量差异,本文设计了一种多入口卧式液肥分配器,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了单入口、多入口卧式分... 液态粪肥具有高含杂率、高黏度等特性,传统单入口卧式液肥分配器结构简单,无法满足各出肥口等压等量均匀分配的施肥要求。为降低各出肥口流量差异,本文设计了一种多入口卧式液肥分配器,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了单入口、多入口卧式分配器内部流场,获得了压力、速度云图和出口质量流量。结果表明,多入口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出肥口流量分布的均匀性,减少转动能量损失。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转子转速和不同入口流量下的分配器内部流场,确定了额定流量工况下的最佳转子转速,进一步分析了该转速下液肥流量对腔内流场的影响。通过优化分配器各出口管路长度,改善了分配器腔内及各管路出口流量的均匀性。样机试验结果表明,管路优化后的液肥分配器出口流量更加均匀,从而更好适应液肥还田的工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粪肥 分配器 计算流体力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Biodegradable Polylactic Acid/Ethyl Cellulose/Zein Composite Film and Its Effect on the Preservation of Chilled Fresh Meat
19
作者 ZHOU Ling YU Ya +8 位作者 YUAN Mengting WU Dongxu CHEN Ya LIU Yanan SU Jingjing CHEN Sihan WANG Juhua SHENG Bulei XUE Xiuheng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337,共14页
In this study,composite films consisting of polylactic acid(PLA),ethyl cellulose(EC),and zein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method,and their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in chilled fresh meat preservation were inve... In this study,composite films consisting of polylactic acid(PLA),ethyl cellulose(EC),and zein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method,and their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in chilled fresh meat preserv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materials had satisfactory compatibility in the composite film.Addition of EC and zein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rmodynamic properties,surface hydrophilicity,oxygen permeability,and degradation properties of PLA films.When the ratio of PLA to EC was 3:7,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reached maximum values of 16.6 MPa and 30.5%,respectively.Moreover,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the composite film exhibited better degradability than the PLA film.The composite film with a 3:7 ratio of PLA to EC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with a degradation rate of 21.75%after 84 days.Chilled fresh meat wrapped with the composite film show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tioxidant,antibacterial,and water-holding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ble film polylactic acid ethyl cellulose ZEIN chilled fresh meat PRESER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速断路器的无感柔性电源切换技术研究
20
作者 余银钢 潘天红 +1 位作者 芮骏 李岭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双电源同期切换方案通常会使用电压电流瞬时DFT算法来计算角度、频率和幅值。该算法需要超过半个工频周期的数据窗口,这使得控制软件的判断和执行时间变长。因此,双电源切换过程通常需要20~60 ms,这会导致电压暂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 双电源同期切换方案通常会使用电压电流瞬时DFT算法来计算角度、频率和幅值。该算法需要超过半个工频周期的数据窗口,这使得控制软件的判断和执行时间变长。因此,双电源切换过程通常需要20~60 ms,这会导致电压暂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感并联柔性切换方法,该方法基于超高速断路器,能够在电网失压或内部短路故障发生时迅速切换到备用电源。文中在明确了超高速断路器的毫秒级响应时间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后,深入探讨了并联柔性切换技术,并设计了一种通过电抗器并联超高速开关来实现过渡平衡双电源参数模块的方法,从而降低了算法需求,并可在电源故障时实现健全区域电压的无扰动切换。通过高压试验台的验证,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断路器 并联柔性切换技术 电压暂降 无感切换 健全区域 高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