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ZnS在KGM-AE高分子模板中的可控制备与光限幅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新 徐洪耀 +2 位作者 宫晓梅 李村 光善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57-1262,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乙酸酐改性魔芋葡苷聚糖(KGM-AE)作为高分子模板,通过调节模板剂的改性度、模板剂溶液浓度以及Zn2+离子浓度,探讨了ZnS纳米粒子形成的机理,制备出了大小及形貌可控的纳米ZnS。利用IR、ICP-AES、XRD、TEM等对ZnS结构进行... 设计了一种新的乙酸酐改性魔芋葡苷聚糖(KGM-AE)作为高分子模板,通过调节模板剂的改性度、模板剂溶液浓度以及Zn2+离子浓度,探讨了ZnS纳米粒子形成的机理,制备出了大小及形貌可控的纳米ZnS。利用IR、ICP-AES、XRD、TEM等对ZnS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纳米ZnS光限幅性能,结果显示纳米ZnS溶液均呈现出明显的光限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GM-乙酯 ZnS纳米晶 光限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te Carlo模拟研究聚合诱导高分子自组装
2
作者 陈鹏 许欣 +2 位作者 邵静 夏茹 钱家盛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7,共7页
使用Monte Carlo单格点模型模拟研究活性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在聚合反应的同时,观察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相行为.通过统计模拟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信息,证明聚合反应是可控的活性聚合.在聚合反应中... 使用Monte Carlo单格点模型模拟研究活性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在聚合反应的同时,观察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相行为.通过统计模拟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信息,证明聚合反应是可控的活性聚合.在聚合反应中,通过调控聚合反应概率、链段与溶剂之间的相容性等参数,观察到诱导组装形成的球状和柱状胶束.模拟研究验证了实验中观察到的聚合诱导自组装现象,揭示了聚合诱导自组装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证明,文中所建立的单格点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聚合诱导高分子自组装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CARLO模拟 活性可控聚合 聚合诱导自组装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成核剂对PBA型水性聚氨酯结晶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郑慧洁 黄毅萍 +4 位作者 鲍俊杰 朱港港 全晴晴 赵雨楠 赵明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0,共6页
以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2,2-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数均分子量9 270的水性聚氨酯(WPU),将其作为大分子成核剂加入到PBA型水性聚氨酯(以PBA、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DMPA等为... 以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2,2-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数均分子量9 270的水性聚氨酯(WPU),将其作为大分子成核剂加入到PBA型水性聚氨酯(以PBA、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DMPA等为主要原料制备,数均分子量28 700)中,研究了成核剂加入量对WPU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分子成核剂本身具有较高的热结晶温度,它的加入提高了WPU的热结晶温度、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增强了WPU胶膜的力学性能。当大分子成核剂乳液加入量为3 g即20%时,WPU中PBA热结晶温度为19.6℃,结晶度为47.7%,胶膜拉伸断裂强度为11.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大分子成核剂 非等温结晶 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碳系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发热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秋晨 史为骞 +4 位作者 杨建军 吴明元 吴庆云 刘久逸 张建安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1,共8页
目的探究一锅法制备“点、线、面”-炭黑/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三维立体导电网络碳系水性油墨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柔性电发热器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碳系浆料的研磨时间、油墨的颜基比及油墨厚度、柔性电发热器件面积、电压... 目的探究一锅法制备“点、线、面”-炭黑/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三维立体导电网络碳系水性油墨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柔性电发热器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碳系浆料的研磨时间、油墨的颜基比及油墨厚度、柔性电发热器件面积、电压对电发热器件发热性能的影响等因素进行探讨,从而确定油墨最佳配比和柔性电发热器件的制备条件。结果当研磨时间为5.5 h、油墨颜基比为2.5∶1.0、丝网印刷层数为2时,油墨最低电阻率为2.813Ω·cm,柔性电发热器件经500次弯曲折叠后电阻变化率<3%。当外接电压为12 V的安全电压时,仅需20 s左右便可达到稳定温度170℃。结论通过搭建三维立体导电网络以及确定适宜的研磨时间、油墨的颜基比和丝网印刷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电颗粒空隙,降低渗流阈值,提高油墨的导电性。这一碳系导电油墨为大规模生产柔性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系水性电热油墨 丝网印刷 柔性电发热器件 三维导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不饱和单体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氨酯乳液及表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昊 陈广美 +3 位作者 陈炜 张明月 许戈文 黄毅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5-1142,共8页
采用丙烯酸酯(AC)对水性聚氨酯(WPU)进行改性,合成了接枝型丙烯酸酯/聚氨酯(PUA)复合乳液。随着共聚物中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外观由透明变为不透明,乳液粒径随之增大、分布变宽。TEM显示,PUA乳胶粒子呈现清晰的核壳结构,且形态... 采用丙烯酸酯(AC)对水性聚氨酯(WPU)进行改性,合成了接枝型丙烯酸酯/聚氨酯(PUA)复合乳液。随着共聚物中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外观由透明变为不透明,乳液粒径随之增大、分布变宽。TEM显示,PUA乳胶粒子呈现清晰的核壳结构,且形态规整,粒径分布在60~120 nm之间。FTIR测试表明,随着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聚氨酯(PU)硬段氢键化作用先增强后减弱,硬段的有序度逐渐降低。DSC分析表明,当AC的质量分数低于75%时,PU、聚丙烯酸酯(PA)两组分相容性较好,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随着PA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升高。PA质量分数的增加,使胶膜的最大热失重速率从363℃提高至412℃,吸水率从11.3%降低至5.7%,弹性模量从16.4 MPa提高至47.6 MPa,拉伸强度从9.0 MPa提高至23.7 MPa,断裂伸长率从365%提高至408%,同时乳液的粘度下降,干燥时间变短,胶膜的附着力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大分子不饱和单体 复合乳液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丝网印刷油墨的制备
6
作者 赵明明 钱鹏号 +2 位作者 黄毅萍 熊潜生 鲍俊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采用以CO_(2)为原料制备的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为硬段制备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再将WPU乳液与颜料、助剂等混合制备了系列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丝网印刷油墨。通过红外光谱、力学性能、热重... 采用以CO_(2)为原料制备的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为硬段制备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再将WPU乳液与颜料、助剂等混合制备了系列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丝网印刷油墨。通过红外光谱、力学性能、热重分析、附着牢度等测试分析了样品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当IPDI中异氰酸酯基团和PPCD中羟基的摩尔比n(NCO):n(PPCD-OH)为4:1时制备的样品WPU-2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22.8MPa,断裂伸长率为645%,24 h吸水率为27.6%,在PET薄膜上的附着牢度为100%。使用WPU-2制备的水性聚氨酯油墨均具有优异性能,其中水性颜料质量分数为13.9%的丝印油墨样品Ink-3综合性能最佳,其在PET薄膜上的附着牢度为100%,置于去离子水中24h不溶解,60°入射角光泽度为79GU,印刷品清晰且颜色鲜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 丝网印刷 水性聚氨酯 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发光材料的制备及聚集效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冯燕 徐洪耀 +1 位作者 聂王焰 应加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4-1417,共4页
有机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与显示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长共轭芴类衍生物2-乙炔基-7-(4-(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乙烯基)-9,9-二辛基芴(EMOF)和POSS(T8H8)为原料,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了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 有机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与显示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长共轭芴类衍生物2-乙炔基-7-(4-(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乙烯基)-9,9-二辛基芴(EMOF)和POSS(T8H8)为原料,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了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发光材料(EMOF-POSS),并用FT-IR、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研究了EMOF和EMOF-POSS在不同比例的THF/H2O混合溶剂中的聚集效应,并对两者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EMOF-POSS不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且有效地降低了荧光生色团的聚集,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荧光量子产率(ΦFL)和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 有机/无机杂化 聚集效应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偶联剂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纳米氮化铝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乔恒婷 夏茹 章于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马来酸酐(MAn)-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大分子偶联剂,并用其对纳米氮化铝(AlN)粉体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GPC、FTIR、沉降实验、TGA、接触角以及TEM的分析表明,合成的大分子偶联剂,数均相对分子...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马来酸酐(MAn)-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大分子偶联剂,并用其对纳米氮化铝(AlN)粉体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GPC、FTIR、沉降实验、TGA、接触角以及TEM的分析表明,合成的大分子偶联剂,数均相对分子量在3 000~10 000之间,适于对纳米粉体进行包覆;单体投料摩尔比为1∶1∶5的MAn-BA-St三元共聚物大分子偶联剂对纳米AlN的改性效果最好,其化学利用率为52.5%,物理利用率为25%;改性后纳米AlN的表面自由能从879 J/m2降至221 J/m2,在苯乙烯中分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纳米氮化铝 不饱和聚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大分子改性剂表面修饰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邰艳龙 苗继斌 +2 位作者 钱家盛 夏茹 章于川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LMPB—g—MAH):采用溶液聚合法将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并用其对纳米氮化硅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合成的大分子表面改性...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LMPB—g—MAH):采用溶液聚合法将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并用其对纳米氮化硅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合成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改性前后的纳米氮化硅粉体,运用FT—IR、TEM、TGA、粒径分析、沉降实验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已经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分子长链中;当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接枝率为9%-11%、用量为10%-1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时,表面修饰后的纳米氮化硅粉体颗粒粒径减小,有效阻止了纳米颗粒的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液体橡胶 表面修饰 纳米氮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对纳米Si3N4粉体表面处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艳 钱家盛 +2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章于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用降解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的方法制备了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将其作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3N4粉体采用沉降实验、FT-IR、TEM、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MCSM对纳米... 用降解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的方法制备了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将其作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3N4粉体采用沉降实验、FT-IR、TEM、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MCSM对纳米Si3N4粉体的改性主要为化学改性,其化学利用率为54%,物理利用率为29%;改性后的纳米Si3N4粉体的表面自由能从142.6 J/M2降至66.89 J/M2,在三氯甲烷中分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 纳米Si3N4粉体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胜阳 殷守华 章于川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为单体,以无规共聚的方式得到MMA-BA-MAH三元共聚物.然后与一定量的丙烯酸、四异丙氧基钛共同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用于纳米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采用红... 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为单体,以无规共聚的方式得到MMA-BA-MAH三元共聚物.然后与一定量的丙烯酸、四异丙氧基钛共同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用于纳米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采用红外、核磁、热分析等手段对三元共聚物和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FTIR、NMR测试结果,证实了MMA-BA-MAH和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为预期的产物,热分析表明MAA-BA-MAH三元共聚物与四异丙氧基钛反应后,分解温度大大提高,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为431℃,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的热稳定性好.以[η]定性表征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不是太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共聚 四异丙氧基钛 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EG分子量对SF/PU复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蔡玲 韩飞龙 +3 位作者 许戈文 黄毅萍 胡金艮 林向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6-219,共4页
以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PEG(聚乙二醇)、PPG(聚氧化丙烯二醇)为软段,DMPA(二羟甲基丙酸)、DEG(一缩二乙二醇)为扩链剂,TEA(三乙胺)为中和剂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EG分子量的聚氨酯(PU)预聚体,与丝素蛋白(SF)交联制备了SF/PU复合... 以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PEG(聚乙二醇)、PPG(聚氧化丙烯二醇)为软段,DMPA(二羟甲基丙酸)、DEG(一缩二乙二醇)为扩链剂,TEA(三乙胺)为中和剂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EG分子量的聚氨酯(PU)预聚体,与丝素蛋白(SF)交联制备了SF/PU复合水凝胶。通过形貌分析、溶胀温敏性及抗压性能探究了PEG的分子量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PEG的分子量为4000时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吸水率可高达8.30,最大压缩模量为0.436MPa;而PEG的分子量为1000时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吸水率仅为1.15,压缩模量可高达0.924MPa。验证了PEG的分子量对SF/PU复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的分子量 丝素蛋白 聚氨酯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的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Si_3N_4粉末的表面化学修饰研究
13
作者 汪海燕 章于川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79-782,787,共5页
采用设计合成的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S i3N4粉体进行了表面包覆改性处理。应用TEM,FTIR,NMR,TGA等对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和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S i3N4粉体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包覆在纳米S i3N4粉体表面的含氟大分子... 采用设计合成的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S i3N4粉体进行了表面包覆改性处理。应用TEM,FTIR,NMR,TGA等对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和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S i3N4粉体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包覆在纳米S i3N4粉体表面的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与其发生了化学键合,有效地阻止了纳米S i3N4粉体的团聚。当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用量为7%时,包覆改性后的纳米S i3N4粉体的粒径较小,为64.5 nm,分布最窄,分散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纳米氮化硅 包覆 团聚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港港 黄毅萍 +3 位作者 鲍俊杰 全晴晴 郑慧洁 赵雨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苯酐聚酯二元醇(PH-56)、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PN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基础原料,三羟甲基氧化磷(THPO)为交联剂,制备一系列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ZWPU)。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胶膜的结构,同时测定... 以苯酐聚酯二元醇(PH-56)、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PN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基础原料,三羟甲基氧化磷(THPO)为交联剂,制备一系列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ZWPU)。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胶膜的结构,同时测定胶膜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等。结果表明,随着THPO添加量逐渐增加,胶膜铅笔硬度降低,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热稳定性增加,耐水性降低;当THPO添加量为0.77%(占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分数)时,胶膜铅笔硬度为3H,附着力为0级,极限氧指数为24%,垂直燃烧等级为V-1,热释放速率降低了13.86%,拉伸强度为49.98 MPa,断裂伸长率为46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酐聚酯二元醇 三羟甲基氧化磷 水性聚氨酯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对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荣传东 黄毅萍 +1 位作者 熊潜生 鲍俊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6,41,共6页
将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PNA,Mn=1000)作为主要原料,丙烯酸羟乙酯(HEA)作为封端剂,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将得到的PUA与不同添加量的桐油混合均匀,制备了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树脂。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 将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PNA,Mn=1000)作为主要原料,丙烯酸羟乙酯(HEA)作为封端剂,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将得到的PUA与不同添加量的桐油混合均匀,制备了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树脂。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固化过程,测试了紫外光固化膜的硬度、附着力、漆膜耐冲击性能、耐酸碱性、耐醇性和耐水性。结果表明,当桐油的添加量为10%时,光固化树脂的综合性能较好,固化膜硬度达到5 H,附着力为0级,韧性及耐溶剂性较好,树脂表面60°光泽度<20 GU,在玻璃包装涂层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聚氨酯丙烯酸酯 紫外光固化 光泽度 玻璃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明明 鲍俊杰 黄毅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3-2439,共7页
以CO_(2)基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为软段、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硬段、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封端剂和稀释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甲苯基氧化膦(TMO)为光引发剂,以不同氰羟比(HMDI中异氰酸酯基与PPCD中羟基的物质的... 以CO_(2)基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为软段、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硬段、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封端剂和稀释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甲苯基氧化膦(TMO)为光引发剂,以不同氰羟比(HMDI中异氰酸酯基与PPCD中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同)制备了一系列CO_(2)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紫外光固化树脂,并经紫外光引发制备了PUA紫外光固化胶膜。通过FTIR、XRD表征和力学性能、TGA、黏度测试,考察了氰羟比对PUA紫外光固化树脂和胶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氰羟比的增大,PUA紫外光固化胶膜的水接触角、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大,吸水率和断裂伸长率下降,PUA紫外光固化树脂黏度降低。以氰羟比为2.0∶1制备的PUA紫外光固化树脂(PUA-4树脂)和PUA紫外光固化胶膜(PUA-4胶膜)综合性能最好,PUA-4树脂黏度为1437 mPa·s;PUA-4胶膜拉伸强度为32.9 MPa,断裂伸长率为139.2%,水接触角为86.9°,24 h吸水率为8.2%,邵氏硬度为94 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 二氧化碳 紫外光固化 聚氨酯 丙烯酸酯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壳聚糖膜制备及其包膜尿素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阳 张旭 +3 位作者 韩效钊 沈兆曦 张祥路 朱稳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36,共9页
为解决传统肥料养分利用率低,以及一般聚合物包膜肥料的膜材料难以降解、养分释放速率不可控等问题,该研究以聚乙烯醇(PVA)为膜基材,通过与壳聚糖(CS)共混、使用戊二醛(GA)交联、添加纳米SiO_(2)3种不同的方式,制备了3种膜:PVA/CS膜、PV... 为解决传统肥料养分利用率低,以及一般聚合物包膜肥料的膜材料难以降解、养分释放速率不可控等问题,该研究以聚乙烯醇(PVA)为膜基材,通过与壳聚糖(CS)共混、使用戊二醛(GA)交联、添加纳米SiO_(2)3种不同的方式,制备了3种膜:PVA/CS膜、PVA/CS/GA膜、PVA/CS/GA/纳米SiO_(2)膜,此外,制备了纯PVA膜作为对比。对4种膜进行了吸水率(Q)、生物降解性(De)、养分渗透系数(Ps)等表征,结果表明:CS的添加提升了膜的生物降解率,GA交联可以延缓膜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速率,而纳米SiO_(2)的添加对膜的生物降解性影响不大,总体来说4种膜都显示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77 d内的生物降解率在30%~60%);相比于PVA膜,PVA/CS、PVA/CS/GA和PVA/CS/GA/纳米SiO_(2)膜的吸水率分别降低43.00%、68.79%和82.73%;相比于PVA/CS膜,PVA/CS/GA和PVA/CS/GA/纳米SiO_(2)膜的养分渗透系数分别降低48.51%和57.59%,说明CS的添加、GA的交联和纳米SiO_(2)的添加都增强了PVA膜的疏水性。将4种膜液通过转鼓包衣机包覆在尿素颗粒表面制得了4种包膜尿素(PCU)颗粒(PCU-PVA、PCU-PVA/CS、PCUPVA/CS/GA和PCU-PVA/CS/GA/纳米SiO_(2)),分别使用土埋法测定和数学模型拟合了氮素释放行为,结果显示4种PCU的氮释放量达到90%时所需的时间分别为5、11、23、28 d;氮素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放速率常数(k)依次减小,分别为0.3654、0.2333、0.1127、0.0926,且与膜的养分渗透系数(Ps)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1。该研究提供了系列生物降解性能良好、养分释放速率可控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膜材料,并成功地应用于包膜尿素颗粒的制备,更方便和有效地指导PCU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聚乙烯醇 壳聚糖 缓释 控释 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摩尔比对高强度聚氨酯(脲)水凝胶的性能影响
18
作者 赵雨楠 黄毅萍 +4 位作者 鲍俊杰 郑慧洁 赵明明 全晴晴 朱港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145,共9页
以1,4-丁二醇(BDO)和水为扩链剂,改变软段中聚乙二醇(PEG)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脲),并制备成了水凝胶。红外光谱仪和电子拉力机对聚氨酯(脲)及不同形态水凝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G和PTMG摩尔... 以1,4-丁二醇(BDO)和水为扩链剂,改变软段中聚乙二醇(PEG)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脲),并制备成了水凝胶。红外光谱仪和电子拉力机对聚氨酯(脲)及不同形态水凝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G和PTMG摩尔比减小,水凝胶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及压缩模量增强,溶胀率降低。在初始溶胀阶段,水凝胶扩散指数均大于0.5,表明初始溶胀阶段的溶胀行为是non-Fickian扩散。PEG与PTMG的摩尔比为4/1时综合性能较优,溶胀平衡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压缩应力及压缩模量分别为3.53 MPa,37.02 MPa和1.51 MPa,溶胀率为118.98%。PEG/PTMG型聚氨酯水凝胶有望应用于人工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水凝胶 力学性能 溶胀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池固废的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性能
19
作者 陶熠 章亚妮 +3 位作者 王飞龙 张贺新 刘秀玉 唐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57-3668,共12页
本研究通过高温煅烧和碱液浸出处理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NCM),并将其与焦磷酸哌嗪(PAPP)结合,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采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量热法(CCT)... 本研究通过高温煅烧和碱液浸出处理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NCM),并将其与焦磷酸哌嗪(PAPP)结合,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采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量热法(CCT)等方法评估了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NCM的加入能改善TP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LOI从22.5%提升至27.6%(体积分数),UL-94达到V-0级。锥量热测试显示:添加NCM和PAPP后,复合材料的释热速率(PHRR)、总释放热(THR)相对于纯样分别降低了71.1%与21.9%,防火安全性能显著提升。炭渣分析表明:NCM和PAPP复配有助于形成致密的石墨化炭层,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固废 正极材料 焦磷酸哌嗪 聚氨酯弹性体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鲍亮 徐洪耀 +2 位作者 吴振玉 方敏 光善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3,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醇、2,2-二羟甲基丙酸等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通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封端与乳化制备了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对所制水性聚氨酯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KH550能显著改善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以...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醇、2,2-二羟甲基丙酸等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通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封端与乳化制备了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对所制水性聚氨酯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KH550能显著改善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以及硬度等。当KH550质量分数为7.5%时,水性聚氨酯的综合性能较好,硬度为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水性聚氨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