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在安徽省应用前景分析
1
作者 刘艳 刘萍 +1 位作者 唐怀坡 王瑞永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8期37-38,共2页
为了促进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在安徽省的推广应用,该文根据周麦27于2009-2012年在安徽省参加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冬水组的试验结果,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周麦27号的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潜力大,综合抗... 为了促进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在安徽省的推广应用,该文根据周麦27于2009-2012年在安徽省参加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冬水组的试验结果,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周麦27号的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潜力大,综合抗性较为全面,适宜在安徽省北部麦区推广种植。并提出了周麦27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周麦27号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8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耐密型玉米新品种试验研究
2
作者 徐超艳 何流 +2 位作者 单府 汪文彦 刘艳 《江西农业》 2018年第8期12-12,共1页
多年区域试验表明,耐密型玉米品种比稀植型玉米品种在产量上大有优势。基于此,本文开展耐密型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耐密玉米新品种,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为老百姓大田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耐密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新型玉米专用肥肥效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得宝 吴兰云 +4 位作者 窦乐 张建 徐茂林 李明兵 何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6期142-143,共2页
[目的]筛选与淮北地区土壤特征和玉米栽培条件相适应的玉米专用肥。[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高氮复合肥和控释尿素玉米专用BB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及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比对照相比,各施肥... [目的]筛选与淮北地区土壤特征和玉米栽培条件相适应的玉米专用肥。[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高氮复合肥和控释尿素玉米专用BB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及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比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玉米株高、茎粗、产量、生物量和经济系数,各施肥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从农事操作来看,高氮复合肥和控释尿素玉米专用BB肥更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和评分结合法在小麦区域试验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怀坡 赵永强 +1 位作者 武超 黄雪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7期56-56,58,共2页
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评分分析法,对2009-2010年度国家家黄淮南片冬水A组进行综合判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周麦26、中原6号、泛麦8号表现较好。用此方法筛选品种可靠性更高,风险更小一些。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灰色关联度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武德兰 周同心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年第12期20-21,共2页
大棚蔬菜与露地蔬菜不一样,它有特殊的小气候条件,经常密闭,通风透气差,光照弱,相对湿度大,十分有利于棚栽茄果类、瓜类、草莓等灰霉病,叶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线虫病等病害的发生为害。另外蚜虫、白粉虱、地下害虫等也有发生... 大棚蔬菜与露地蔬菜不一样,它有特殊的小气候条件,经常密闭,通风透气差,光照弱,相对湿度大,十分有利于棚栽茄果类、瓜类、草莓等灰霉病,叶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线虫病等病害的发生为害。另外蚜虫、白粉虱、地下害虫等也有发生。大棚蔬菜病害的扩展蔓延和流行主要是依靠病菌产生各种孢子通过雨水,气流传播。在蔬菜种植区域早春2-5月份如果出现连续阴雨、低温、高湿天气,十分有利于上述病菌传播和流行。由于大棚蔬菜具有特殊密闭的环境条件,故可采用与露地蔬菜防控病虫害有异的多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蔬菜病害 蔬菜病虫害 防控技术 病菌传播 露地蔬菜 小气候条件 相对湿度 发生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武德兰 刘艳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3年第12期16-16,共1页
本文介绍了棉花不同生育期所发生的病虫种类,结合不同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分别选用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棉花病虫 危害特点 防治对策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区域试验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
7
作者 黄雪峰 曾媛媛 唐怀坡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9期54-55,共2页
概述了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重要性,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财政支持,保障经费投入;培训承试人员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操作,加强管理等。
关键词 小麦区域试验 重要性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流 张鑫 +2 位作者 刘萍 徐超艳 曾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17-18,共2页
[目的]分析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以小麦品种"皖麦50"为对照,采用互作方差(Shulka)和变... [目的]分析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以小麦品种"皖麦50"为对照,采用互作方差(Shulka)和变异系数(CV)分析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紫麦19"具有高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适应性较广、品质突出等特点。[结论]"紫麦19"作为替代安徽省主栽品种"烟农19"的理想品种,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麦19 丰产 稳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控调节剂吨田宝在小麦上的大面积应用示范效果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艳 刘萍 +2 位作者 房春兴 毛晓村 丁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48-148,153,共2页
研究吨田宝在小麦起身拔节期、灌浆初期喷施对拔节期株型、株高、分蘖数和成熟期株高、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吨田宝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缩短基部节间,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减少叶片衰老;... 研究吨田宝在小麦起身拔节期、灌浆初期喷施对拔节期株型、株高、分蘖数和成熟期株高、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吨田宝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缩短基部节间,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减少叶片衰老;促进有效穗数成穗,减少无效分蘖对养分的吸收,产量结果平均增产幅度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吨田宝 小麦 产量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良星9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晁林海 武超 黄雪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57-57,共1页
总结了小麦新品种良星99的特征特性,并提出培肥地力、精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良星99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不同播期播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艳 毛晓村 +1 位作者 徐超艳 何流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4期42-43,共2页
紫麦19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13001。2014年6月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 紫麦19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13001。2014年6月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紫麦19小麦新品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紫麦19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基本苗在20万/667m2左右,获得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麦19 配套技术 播期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雪峰 曾媛媛 何流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8期58-59,共2页
为了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的种植表现,尽快了解新品种的适应性,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试验鉴定出,西农223、西农55、小偃269表现较好,比对照品种皖麦52均有不同程度增产。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农20在淮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流 晁林海 周同心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2期46-46,57,共2页
介绍了山农20在淮北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准备,增肥地力,精细整地,培育壮苗,科学田管,适期收获等。
关键词 山农20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度12个小麦新品系在淮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诚 何流 +5 位作者 徐超艳 单府 陶珂 杨磊 汪文彦 刘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9期48-49,84,共3页
为了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的12个小麦新品系在淮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加快小麦育种进程,于2015—2016年在安徽淮北生态区域进行了12个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及抗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2个小麦新品种中,有6个品种(品系)比当... 为了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的12个小麦新品系在淮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加快小麦育种进程,于2015—2016年在安徽淮北生态区域进行了12个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及抗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2个小麦新品种中,有6个品种(品系)比当地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参试品系产量变幅在7453.5-9 046.5kg/hm^2,平均产量为8 308.5kg/hm^2;西农120、西农511表现出抗病性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系 鉴定 适应性 抗逆性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度黄淮南片科企联合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流 汪文彦 +1 位作者 蒋丽娟 孙茹月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9期22-24,30,共4页
2018年度在紫芦湖农场对丰乐联合体参试的15个小麦新品进行了筛选试验,按照国家区域试验要求,根据中后期考察及最后田间实际收获产量、抗病性,综合田间长相、成熟期、综合抗性等,依据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筛选... 2018年度在紫芦湖农场对丰乐联合体参试的15个小麦新品进行了筛选试验,按照国家区域试验要求,根据中后期考察及最后田间实际收获产量、抗病性,综合田间长相、成熟期、综合抗性等,依据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筛选出徽研912、阳209、永101、丰2078、中乐0708、平麦189、紫科麦618等7个品种,比对照周麦18增产≥2%,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联合体 试验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参与区域分工 进一步促进“一村一品”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怀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9期9-10,18,共3页
对宿州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发展"一村一品"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对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农业产业化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农19与西农2000灌浆速度实验比较研究
17
作者 何流 晁林海 刘耀南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61-61,233,共2页
通过对烟农19与西农2000灌浆速度实验比较分析,得出西农2000在宿州市种植时后期灌浆情况,为进一步对西农2000在淮北平原的栽培提供一些信息:为两品种在灌浆期夺取高产提供信息。
关键词 烟农19 西农2000 灌浆速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机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制造技术简介
18
作者 赵怀红 《南方农机》 2011年第2期47-48,共2页
一、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极大的提高和经济规模空前的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和消耗、污染物资大量的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探索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极大的提高和经济规模空前的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和消耗、污染物资大量的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探索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满足各种社会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追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而在现实的制造业当中,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就是绿色制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制造技术 可持续性发展 农机产品 可持续发展 社会生产力 环境污染 经济规模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埇桥区2018年小麦不完善粒分析
19
作者 武超 何流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4期133-133,145,共2页
通过对2018年宿州市埇桥区小麦不完善粒的调查取样,分析了不完善粒较多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小麦 不完善粒 调查 埇桥区 201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麦19三圃田建设关键技术措施
20
作者 刘萍 何流 徐超艳 《江西农业》 2018年第8期10-10,共1页
随着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深入推进和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直补,对小麦种植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经安徽农业大学抗病性鉴定,紫麦19中抗赤霉病、中抗白粉病,在目前安徽省推广的小麦品种中是很少见的。为保证紫麦19的纯度和质量,以便增加使... 随着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深入推进和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直补,对小麦种植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经安徽农业大学抗病性鉴定,紫麦19中抗赤霉病、中抗白粉病,在目前安徽省推广的小麦品种中是很少见的。为保证紫麦19的纯度和质量,以便增加使用推广年限,建立了紫麦19三圃田,即穗行圃、株行圃、原种圃,从生产源头抓质量。紫麦19三圃田建设是解决小麦混杂退化、促进小麦持续、稳定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紫麦19三圃田建设的关键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麦19 穗行圃 株行圃 原种圃 建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