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指尖触觉功能预测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谵妄的价值
1
作者 曹桂霞 方玉茹 +3 位作者 胡诗仪 程静 江涛 王义桥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 分析术前指尖触觉功能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评价术前指尖触觉功能改变预测PO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4年3—10月择期行全麻下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男32例,女88例,年龄≥65岁,BMI 18.5~26.0 kg/m... 目的 分析术前指尖触觉功能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评价术前指尖触觉功能改变预测PO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4年3—10月择期行全麻下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男32例,女88例,年龄≥65岁,BMI 18.5~26.0 kg/m^(2),ASAⅡ或Ⅲ级。术前1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状态,采用标准化触觉检测套件测定指尖触觉阈值并进行分级。术后1—3 d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评估POD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n=24)和非POD组(n=9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1 d指尖触觉阈值分级与POD发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前1 d指尖触觉阈值分级对POD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非POD组比较,POD组年龄明显增大,术前1 d MMSE评分明显降低,术前1 d指尖触觉阈值分级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1 d MMSE评分和术前1 d指尖触觉阈值分级均为PO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前1 d指尖触觉阈值分级每升高1级,POD发生风险随之升高(OR=3.785,95%CI 1.847~7.753,P<0.001)。术前1 d指尖触觉阈值分级预测PO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5级,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66.7%。年龄、术前1 d MMSE评分与术前1 d指尖触觉阈值分级对POD的共同预测效能更高(AUC=0.942,95%CI 0.902~0.983),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82.3%。结论 术前1 d指尖触觉阈值升高是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1 d指尖触觉阈值分级>3.5级对PO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功能 老年 髋部骨折 术后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el喉罩与Supreme喉罩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玲 康路 +1 位作者 王瑞婷 柴小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245-2246,共2页
I-gel喉罩与Supreme喉罩均为一次性双管喉罩,防止返流误吸,安全性较高。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制作材质不同和有无充气套囊。目前均广泛用于成人腹腔镜手术中。国内关于这两种喉罩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小儿为一特殊群... I-gel喉罩与Supreme喉罩均为一次性双管喉罩,防止返流误吸,安全性较高。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制作材质不同和有无充气套囊。目前均广泛用于成人腹腔镜手术中。国内关于这两种喉罩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小儿为一特殊群体,围术期呼吸道管理要求较高。本研究旨在比较2号I-gel喉罩与Supreme喉罩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喉罩 临床应用 手术中 腹腔镜 小儿 呼吸道管理 一次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阻滞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3
作者 胡玲 康路 +2 位作者 王瑞婷 汪雪锋 柴小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0-95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9岁,ASAⅠ~Ⅲ级,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9岁,ASAⅠ~Ⅲ级,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阻滞组(Ⅰ组)和单纯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组(A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目标神经阻滞,待确定阻滞效果后再行麻醉诱导。两组均在喉罩全麻下行手术,术后均予以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若患者出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5分则给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40 mg作为补救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时的动静态VAS评分;记录术后第一次补救镇痛的时间,补救镇痛的次数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48 h膝关节平均活动度(the mean range of movement,ROM);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谵妄、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Ⅰ组术后2,6,12 h的动静态VAS评分均降低(P <0.05),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P <0.05),术后补救镇痛的次数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明显减少(P <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P <0.05),48 h内膝关节ROM增大(P <0.05);术后两组恶心、呕吐、谵妄、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且镇痛效果更完善,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膝关节 置换 镇痛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或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查兵 徐峰 +1 位作者 王伟 郑客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开胸手术患者使用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80例,男53例,女24例,年龄40~6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分别静注羟考酮0.1mg/kg(O组)或芬... 目的观察和比较开胸手术患者使用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80例,男53例,女24例,年龄40~6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分别静注羟考酮0.1mg/kg(O组)或芬太尼1μg/kg(F组),术后均行PCIA,镇痛泵配方为羟考酮0.8mg/kg(O组)或芬太尼8μg/kg(F组)+氟比洛芬酯4mg/k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50ml。记录术后2、6、12、24、36、48h的静止和咳嗽状态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有效及无效按压次数、镇痛药追加例数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48h静息和咳嗽时O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1或P〈0.05)。两组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无效按压次数和镇痛药追加例数明显少于F组(P〈0.05)。O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可有效地缓解开胸术后疼痛,等药剂量药物镇痛效果似强于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氟比洛芬酯 镇痛 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顺式阿曲库铵作用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峰 李查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03,共3页
有研究证实,高碳酸血症可能减弱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代谢,延长作用时间[1]。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建议用低潮气量、小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联合使用间断肺复张的保护性通气策略,从而减少肺损伤和术后肺部并... 有研究证实,高碳酸血症可能减弱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代谢,延长作用时间[1]。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建议用低潮气量、小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联合使用间断肺复张的保护性通气策略,从而减少肺损伤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2-3]。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可能会影响顺式阿曲库铵的作用时间[4]。本研究观察在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顺式阿曲库铵的作用时间,为临床合理使用苄异喹啉类非去极化肌松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顺式阿曲库铵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高碳酸血症 呼气末正压 二氧化碳气腹 术后肺部并发症 PE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涛 汪平娟 +3 位作者 梁向南 樊松 魏巍 王义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择期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男47例,女79例,年龄65~89岁,BMI 18~24 kg/m 2,ASAⅡ或Ⅲ级。通过第12胸椎水平骨骼肌肌肉质量指数(SMI),根据... 目的探讨肌少症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择期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男47例,女79例,年龄65~89岁,BMI 18~24 kg/m 2,ASAⅡ或Ⅲ级。通过第12胸椎水平骨骼肌肌肉质量指数(SMI),根据肌少症的诊断标准(男性:SMI<42.6 cm 2/m 2、女性:SMI<30.6 cm 2/m 2),将患者分为两组:肌少症组(S组,n=41)和对照组(C组,n=85)。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根据可信改变指数(RCI)>1.65判定该项神经心理学测试成绩异常下降,2项及以上神经心理学测试成绩异常下降可认定该患者认知功能下降。记录一般情况、术前检验结果、神经心理学测试成绩和出现术后认知功能下降例数,采用分层分析明确肌少症与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结果术后第7天发生认知功能下降共有27例(21.4%),其中S组有15例(36.6%),C组有12例(14.1%)。与C组比较,S组BMI和体重明显降低(P<0.05),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明显增加(P<0.05)。与术前1 d比较,S组在术后第7天数字符号测试、循迹连线测试和画钟测试中成绩明显下降(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5岁(RR=2.70,95%CI 1.16~6.29,P<0.05)、BMI<20 kg/m 2(RR=2.86,95%CI 1.26~6.46,P<0.05)、ASAⅢ级(RR=4.63,95%CI 1.38~15.55,P<0.05)、受教育程度<5年(RR=5.63,95%CI 2.48~12.78,P<0.05)和术前hs-CRP>8 mg/L(RR=4.09,95%CI 1.05~15.94,P<0.05)的患者中肌少症与术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结论在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合并肌少症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下降与年龄>85岁、BMI<20 kg/m 2、ASAⅢ级、受教育程度<5年和术前hs-CRP>8 mg/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老年 髋部手术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