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苗苗 翁海燕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结节呈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可见神经及脂肪组织内浸润。结节内瘤细胞常见假菊形团及细胞核围绕脉管轴心呈栅栏状排列,7例见较明显黏液产生。9例癌组织巢内细胞CK8、ER均弥漫阳性,巢周及巢内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8例Syn阳性,3例CgA阳性。2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浸润成分类似浸润性导管癌,但细胞形态类似原位癌,且免疫组化标记Syn阳性。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呈结节状生长,可见结节浸润神经及脂肪组织内,癌巢周围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可能是呈推挤性生长的浸润性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HER-2表达异质性的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岳君 王娜娜 +2 位作者 杨苗苗 韩彪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4-869,共6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扩增情况,定量分析HER-2表达和分布特征的异质性,探讨其在判读中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扩增情况,定量分析HER-2表达和分布特征的异质性,探讨其在判读中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并运用欧式距离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73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HER-2蛋白阳性率(3+)为12.33%,与基因扩增情况显著相关(P<0.001)。98例有HER-2蛋白表达的标本总异质性、组内异质性及组间异质性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1、0.040);组内异质性大小明显低于组间异质性。根据标准判读为HER-2蛋白为2+及3+的病例异质性最大,1+病例最小。HER-2蛋白表达分布较均一的病例近乎为零,而同时具有阴阳脸及花斑样特征的病例最多。根据标准判读HER-2蛋白为0的病例中,有7例具有明显异质性。结论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的异质性较大且类型多样,判读时首先要增加观察视野,选择至少2个组织块进行HER-2蛋白检测;其次无论HER-2蛋白表达水平高低,均需同时检测基因扩增情况,以确保判读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HER-2 异质性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EZH2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汪小霞 孟刚 +5 位作者 李丽 王岳君 杨苗苗 韩彪 陈青 黄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腺病、9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和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腺病、9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和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EZH2和p53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EZH2在ILC与ID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其在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低于ILC与IDC组织(P<0.016 7)。EZH2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类型、p TNM分期等均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子亚型、生存状态及p53表达有关(P<0.05)。p53蛋白在乳腺腺病和IL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其在ID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ILC与乳腺腺病组织(P<0.0167)。p53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无关,与组织学类型、p TNM分期、分子亚型及生存状态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EZH2及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具有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ZH2及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乳腺腺病、ILC及IDC组织中,EZH2及p5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二者表达呈正相关。EZH2及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EZH2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学指标测量与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的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万阳 孟刚 +2 位作者 杨苗苗 陈林 赵元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观察人脾破裂和大鼠脾锐器创损伤后不同时间形态学指标的变化,寻求推断损伤时间的形态学方法和分子指标。方法选取118例外伤性脾破裂标本,按破裂损伤时间分为10组;建立大鼠脾锐器创模型。HE染色后分别观察人和大鼠脾破裂损伤中... 目的观察人脾破裂和大鼠脾锐器创损伤后不同时间形态学指标的变化,寻求推断损伤时间的形态学方法和分子指标。方法选取118例外伤性脾破裂标本,按破裂损伤时间分为10组;建立大鼠脾锐器创模型。HE染色后分别观察人和大鼠脾破裂损伤中央区、纤维素渗出带和损伤外周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检测人脾破裂损伤中央区、纤维素渗出带和损伤外周区MPO、CD68、α-SMA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脾破裂损伤组织形态学变化经历炎症期、增生期、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形成期。免疫组化标记示MPO阳性细胞数在脾伤后6-12h开始升高,12-24h阳性细胞数最多,随后逐渐下降,0~5天相邻各损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阳性细胞数在伤后12-24h开始升高,第7天阳性细胞数最高,之后开始下降,12~24h以后相邻各损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在损伤24h之内无阳性表达,第2天开始出现少量表达,随后依次升高,损伤24h后各损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CD68及α-SMA在脾破裂损伤后组织中表达呈时序性改变;多指标综合应用结合脾破裂组织形态学改变有望更加精确推断人脾破裂损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破裂 损伤时间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平滑肌肌动蛋白 形态学测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病变中Nrf2和Keap1蛋白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银萍 徐福霞 +1 位作者 王志强 杨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Nrf2)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related protein 1,Keap1)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和67例子宫颈癌(Ia...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Nrf2)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related protein 1,Keap1)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和67例子宫颈癌(Ia期21例、Ib期24例、IIa期22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rf2和Keap1蛋白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rf2和Keap1蛋白表达定位于子宫颈上皮细胞质,呈浅黄色至棕黄色;随着子宫颈病变病理分级的升高,Nrf2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子宫颈癌Ia、Ib、IIa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1.9%、75.0%、81.9%,Keap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5.0%、66.6%、54.2%、45.5%。Keap1蛋白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结论Nrf2和Keap1蛋白表达可能与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 氧化应激 NRF2 KEAP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左淑英 唐平 +1 位作者 王瑞莲 张洪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6-767,共2页
关键词 外阴肿瘤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胫骨下端Rosai-Dorfman病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志强 开金云 陈华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19,共2页
患者女性,69岁,发现右小腿包块3个月余。右下肢隐痛伴行走后酸胀感,中下1/3内侧触及直径约3 cm的质硬肿块,影像学示:右胫骨下段见类圆形骨质破坏区,邻近骨皮质缺损(图1),可见平行状骨膜反应,相应区域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病程中患者无发热... 患者女性,69岁,发现右小腿包块3个月余。右下肢隐痛伴行走后酸胀感,中下1/3内侧触及直径约3 cm的质硬肿块,影像学示:右胫骨下段见类圆形骨质破坏区,邻近骨皮质缺损(图1),可见平行状骨膜反应,相应区域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空腹血糖8.14 mmol/L ,经内分泌科会诊后诊断为糖尿病。血沉45 mm/H 。拟“右小腿占位待查”于2018年4月入院,遂行右小腿包块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胫骨 增生症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STING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明珍 胡知齐 +2 位作者 罗兵 刘必勇 开金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STING)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STING蛋白的表达,分析STING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TING蛋... 目的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STING)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STING蛋白的表达,分析STING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TING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率(23.8%,10/42)低于癌旁正常组织(52.4%,22/42)(χ^2=7.269,P<0.05),其表达与患者的HER-2阳性率、Lumina分型相关(χ^2=8.839,P<0.05)。STING蛋白低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OR=7.472,95%CI:1.279~43.637,P=0.026)。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TING蛋白表达降低,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肾管附件肿瘤1例
9
作者 王志强 开金云 陈华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0-572,共3页
简要介绍中肾管附件肿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以及治疗方案,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关键词 中肾管附件肿瘤 诊断 鉴别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